孩子上學被欺負,是一種愈演愈烈的校園暴力,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

2020-12-15 十分父母

「不傷害他人是一種教養,而不被他人傷害更是一種氣場。」

編 輯:柔山

「我家孩子在學校總是被同學欺負,該怎麼辦?」類似這樣的問題正在困擾著家長,家長們的想法很單純,只要我的孩子不欺負別人,別人就不回來欺負自己。

這樣的想法原本沒有錯,不過也的確想的太單純了,或者說父母們低估了一些未成年人的「惡行」。

孩子上學被欺負,愈演愈烈的校園暴力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說道:當前世界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校園暴力,尤其出現在孩子上小學後期到初中的階段。

這個階段是校園暴力的一個高發期,在我們的孩子進入校園的第一天,家長便不應稱他們為孩子,他們已經是一名學生了。

有些在學校欺負同學的人,;老師會找這個學生的家長到學校來,緊接著這位家長會去學校求情,給孩子個機會。

而且「求情」的話總歸是離不開:「我家孩子還小,不懂事,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是的,他是孩子,可被欺負的人就不是孩子了嗎?「孩子」這個詞並不是你可以作「惡」的理由,也不是給你一個人的保護傘。

往往有些未成年人的「惡行」,更叫人氣憤不已,又苦於拿他們沒辦法,受害的一方只能是有苦自愈、有傷自治。

為什麼小學到到初中的階段,孩子被欺負的情況變得越來越多、越發的嚴重呢?我們都知道他們正處在敏感的青春期,這的確是一方面的原因。

此外,還有一種原因是,那些欺負別人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行為是一種「自我保護」,在他們的思想中,為了不受別人的欺負,我就要去欺負別人。

這樣子就沒人敢欺負到自己的頭上了,甚至還會「怕」自己,覺得自己非常有「實力」,他們對此還非常的享受。

那麼針對這些愈演愈烈的問題,家長該如何去做,才能切實的幫助到我們的孩子呢?一起聽聽李玫瑾教授給出家長的幾條建議。

孩子在學校被欺負怎麼辦?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這4個辦法更管用

◆ 教孩子認知權利的界限

心理學家:當孩子受到別人的欺負時,大多數的孩子會下意識的選擇退讓,而這裡面最大的問題是孩子並不清楚自己的權利界限。

所以家長們要在孩子小的時候,教育孩子認知自己權利的邊界、界限,讓孩子明白規則的意識,只有清楚地知道權利的界限在哪,才會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利。

言語警告

言語上的警告,是會起到一定震懾對方的作用,尤其是針對年紀還小的孩子,這一招還是比較適用的。

適時「還擊」

當言語上的震懾和警告不起作用,那麼適時的反擊也是可以的,「推」的動作是適合的反擊行為。

家長也要告訴孩子,當和別人發生肢體上的衝突時,自己身體哪些部位一定要保護好,也儘量不去上海對方的這些部位。

當然了,逃跑也並不可恥,而是一種戰術,畢竟危急時刻保護好自己才是硬道理。

適時向大人求助

有時候,藉助外力也是很有效的,所以家長們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也要格外的關注一些。

培養孩子自我保護的能力很重要

剛才提到發生衝突時,要保護好自己的關鍵部位,這也是一種分寸感。

如果孩子只是被打,沒有還手的時候,家長要學會共情,接納孩子的不安情緒,安撫後再去慢慢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

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強大的氣場,所以,當孩子再遇到欺負的時候,要讓孩子明白,披好保護自己的「鎧甲」同時,也要把握住分寸。

不能被對方得逞,也儘量不傷害到他人,這種觀念可以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慢慢的灌輸,孩子也更容易理解。

優化孩子的處理方式是家長最應該做的

在遇到矛盾衝突的時候,不同的孩子會依據自身的性格特點、對方是什麼人,進而做出一些本能的反應。

而家長最應該做的是,根據孩子在矛盾衝突時做出的反應,去優化他們的處事方式或手段。

對於性格柔弱一些的孩子,家長需要在心理上給予孩子力量和支持;對於比較強悍的孩子,家長要讓他有界限、規則意識,並加以正確的引導。

讓孩子明白:我並不是一個受害者,而自己也沒那麼輕易就會受別人的欺負,我有權利去選擇接受與拒絕,這是自我的權利。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受了欺負,你會怎麼做?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欺負,家長別成為最後才知道的人!面對校園暴力該怎麼辦?
    校園暴力有多普遍? 孩子們在學校安全嗎? 家長和教師又該如何確保每個學生的安全呢? 什麼是校園暴力?有些父母如果覺得自己沒有保護好孩子,就會過度保護他們。 被欺負學生的朋友和同學可能會覺得無力幫助他們,為沒有站出來幫助他們而內疚,並且害怕成為下一個目標。 校園暴力會在很多方面影響孩子,因此,解決校園暴力問題是非常必要的。
  • 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校園暴力?
    對此,楊老師不作展開,相信各位家長都有體會。在此,楊老師只針對孩子可能會遭遇的校園欺凌,給家長提幾點建議。第一,每天家長最忙也應該抽時間去關注孩子在學校的狀態,努力做到對孩子的喜怒哀樂瞭然於胸,發現孩子異常及時了解清楚。
  • 反「霸凌」,如何教孩子擺脫校園暴力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度過,校園暴力也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近幾年也愈演愈烈。每個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會遭遇校園暴力,但是擔心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行動起來,讓孩子擺脫校園暴力。在孩子年紀尚小的時候,我們就要教會他們怎樣有效保護自己,更要讓孩子們知道,當他們遭遇校園暴力的時候,他們要保護的不止是自己的身體,還有自己的尊嚴。
  • 孩子遭受校園暴力: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幫助孩子走出陰影
    但是,最近我看了一部電影《少年的你》,我很自然的想到兒子同學們的這種做法,其實就是校園暴力了。所謂校園暴力並不是單純的孩子之間鬥毆行為,孩子受到同學的排擠,受到同學孤立,或者說是一種言語暴力,都是一種校園暴力。校園暴力對孩子的影響是很大的,不僅僅是身體傷害,也是心靈傷害。
  • 拒絕校園暴力,孩子被欺負了,家長就要「打回去」?
    李玫瑾教授是這樣回答的:如果被欺負的孩子不還手,欺負別人的孩子會認為對方好欺負,就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負對方。長此以往,甚至有可能演變成嚴重的校園暴力。許多家長以此認為,只要孩子受欺負了,就一定要讓孩子打回去,不惜以暴力的方式還擊,自家孩子也決不能吃虧。就像今天的視頻中,家長按住孩子瘋狂叫喊著「打回去」。
  • 上學後容易被欺負的3類孩子,家長需要更加留心,別讓娃被欺負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家長們都會擔心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會不會受到別人的欺負,如今校園暴力也是很值得關注的問題,很多孩子即使在學校受到欺凌,也不敢向老師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狀態,多多關心孩子的校園生活,不要讓孩子生活在陰影之中。
  • 如何教育孩子應對校園暴力
    在長期暴力欺凌的影響下,孩子的心理會受到嚴重的影響,他們要麼長大後去欺負別人,要麼形成極度的自卑心理而變成任人宰割的羔羊。所以及時關注孩子,幫助孩子應對校園暴力事件是十分必要的。對於這樣的孩子很容易成為被欺負的對象,父母需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並在生活當中經常以遊戲或者講故事的方式讓孩子懂得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讓孩子明白只有表達出來自己的感受才能容易得到他人的幫助;讓孩子明白欺負人的人不讓被欺負的對象告訴老師和家長的真相。
  • 別讓校園暴力毀了孩子的一生
    大部分人認為,校園暴力離我們很遠,直到悲劇一次次上演,才發現校園欺凌就在每個孩子身邊。最近看了一部很燃的短片《打不倒的小女孩》。視頻裡瘦弱的小姑娘,經常被同學鎖在衛生間潑冷水,暴力毆打,語言侮辱。一次,她被打以後偷偷躲在鏡子前面哭,伸出來的手遞給她一張紙巾。
  • 校園欺凌事件頻頻發生,這到底是誰的錯?家長又該如何保護孩子?
    該視頻在網上迅速傳播,不少家長看到視頻既是氣憤,又是擔心。因為自己家同樣也有孩子在上學,不敢想像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學校這樣被他人欺負,自己作為家長,會因為衝動做出什麼事情。經過醫院檢查,該同學身上多處骨折,並且因為長期遭受暴力摧殘,抑鬱症嚴重。我們不要以為校園欺凌離我們很遠,其實每年都會有多起校園暴力事件被爆出,而且還有很多校園欺凌事件沒被爆出。同樣作為家長,每次看到類似事件的發生,就揪心一樣的疼。因為為人父母,誰不想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長?自己的孩子自己會當作寶貝一樣捧在手心疼,卻遭到這樣的對待,試問哪一個家長不會覺得氣憤?
  • 孩子受到欺負怎麼辦,央視主持人王小騫的做法獲網友狂贊
    如果孩子受到了欺負你該怎麼辦?當孩子在上學後這是許多家長都擔心的問題,當看到自己疼愛的孩子被別人欺負時,有的家長就會難以抑制住心中的怒氣,以一種「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們應該和睦地相處,「忍一時風平浪靜」當孩子受到欺負時也只是選擇沉默。
  • 孩子幼兒園遭欺負,父母該如何應對?4個妙招搞定「幼兒園暴力」
    寶寶在沒有上學之前,在家裡受到父母的百般愛護,但是這種情況在孩子進入幼兒園後就不同了,上學以後孩子首次踏入一個"小社會"裡,那裡有其他小朋友,面臨著不同的人際關係,如果寶寶在幼兒園裡被小朋友欺負了怎麼辦?細心的寶媽一定不會忽略這個問題,尤其對於比較內向的孩子來說,在幼兒園裡被人欺負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 父母如何幫助孩子,向校園欺凌說「不」
    每一位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安全問題,他們都擔心孩子被他人欺負,怕自己孩子受到傷害。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要向孩子講解一定的安全知識,告訴孩子在受到欺負的時候正確的做法。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為孩子提供一個最好的生長條件,不要讓自己的孩子受到他人的傷害,要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
  • 觸目驚心的校園暴力何時止?校園暴力到底該如何解決?
    校園暴力主要有三類:語言暴力,指學生經常用汙言穢語對其他學生進行攻擊,從而產生矛盾;身體暴力,指藉助身體的優勢打擊比較弱小的同學;心理暴力,指不斷地用語言、行為等給其他同學造成精神或心理。遇到校園暴力該怎麼辦?
  • 孩子在接受校園暴力,只叫孩子忍讓的家長,已經毀了孩子一生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於孩子來說最怕遇到的就是校園暴力,對於家長來說最不想看見的也就是校園暴力,但很多時候,比起校園暴力更可怕的是家長在面對孩子遭受校園暴力這件事上的態度。
  • 對於校園暴力,我們該怎麼教導孩子?
    校園暴力是現代名詞,指的是一些熊孩子欺凌同學的行為。主要包括恐嚇打罵,詐取錢物等,給被欺負的學生造成人身傷害和精神負擔。必須家校配合,即時制止此惡行。一般來說校園暴力的存在與學校的風氣有很大關係。首先要讓孩子努力學習,爭取上優質的學校。優質學校管理嚴格,另一方面學生的素質要好。
  • 孩子有以下表現,暗示正在遭受校園暴力,家長要早點幫孩子撐腰
    其實,當孩子有以下表現,暗示他正在遭受校園暴力,家長要早點幫孩子撐腰,孩子才不會受到太多傷害:孩子性格發生很大改變,從原來的活潑開朗,變得沉默寡言如果孩子正在遭受校園暴力,他可能每天都在經歷著霸凌者的惡意造謠、故意排擠、孤立,甚至是侮辱人格。
  • 新生校園暴力致死!如何保護好孩子?芬蘭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鑑
    有的父母在孩子即將入學,頗為擔憂,他們害怕孩子對新生活無所適從,害怕校園暴力降臨到孩子身上,害怕自己的努力滿足不了孩子的理想。忽然感覺到把孩子送到這個學校是不是錯了。這些學校不一定會把孩子變得更加出色。想必這是很多家長的心聲,我們今天聊聊校園暴力。
  • 「校園暴力」不僅限於動手打架,這一種校園暴力,傷孩子更深
    媽媽感到奇怪,不知道孩子為什麼這樣問。孩子說:&34;今天分組打掃衛生的時候,幾個男同學在背後笑說:&34;這是赤裸裸的校園暴力,儘管沒有動手打架,但它對孩子的傷害不言而喻。無論孩子有什麼缺點,都絕不應該成為校園暴力的原因。許多家長一度認為校園暴力離孩子很遠,但是無論是近年來的新聞還是影視劇,校園暴力的話題一直不絕於耳。
  • 你的孩子可能正在受到校園暴力!孩子不敢說,家長需要這樣觀察
    但也別擔心,下面種種跡象表明,孩子可能正在校園暴力,這時候家長就要留心觀察了。,保持原則,一旦順從了校園暴力者,讓他們發現自己是個懦弱的人,他們將會變本加厲的欺負孩子,懦弱只會助長他們的氣焰。通過講座,讓學生清楚遇到校園暴力該如何處理。
  • 孩子間「小打小鬧」越界成為「校園欺凌」,家長該如何預防?
    「小打小鬧」是指 孩子之間的嬉戲、玩鬧,這是孩子正常的一種社交方式。「校園欺凌」是指 校園內外學生間一方(個體或群體)單次或多次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個體或群體)身體和心理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