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於孩子來說最怕遇到的就是校園暴力,對於家長來說最不想看見的也就是校園暴力,但很多時候,比起校園暴力更可怕的是家長在面對孩子遭受校園暴力這件事上的態度。
有的家長可能會以暴制暴,給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也讓孩子養成了「凡事用拳頭說話」的習慣;還有的家長可能性格比較懦弱,會讓孩子忍讓,或者直接幫孩子轉學逃避等,這也是在無形之中毀了孩子的一生。
仔細觀察校園暴力中的受害人群,不難發現說,一般會被欺凌的都是比較弱勢的一方,有的是性格自卑孤僻喜歡獨來獨往的,有的是長得比較瘦小,讓人一看就覺得很好欺負的,有的則是成績太過優秀但是十分自負的孩子。
這也就說明了,家長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不容易受欺負,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孩子,第一步,是幫助孩子的身體變強壯,避免孩子看起來弱不禁風。
第二步,則是讓孩子變得外向一些,幫助孩子鼓勵孩子去交友,儘量少讓孩子獨來獨往。第三步,則是幫助孩子的性格變強大,讓孩子有獨立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的能力,在面對校園暴力的時候,也可以冷靜果敢地處理。
再觀察校園暴力發生的背景,其實大多數原因都是因為受害者很喜歡管別人的閒事,因為想要幫助別人,而讓自己陷入了危險之中。
比如之前就有這麼一個例子,一個學生的父母準備離婚了,而另一個學生聽到了就和別的學生一起分享這件事,並對這個學生進行了羞辱,造成了學生的十分不滿,就找了一些校外的青年,對這位「多說閒話」的學生進行了毆打以及長期的校園暴力。
除了愛多管閒事之外,在初高中的校園裡我們不難發現說,,很多人會喜歡對自己所見的人進行評頭論足,比如說誰誰誰長得不好看,誰誰誰身材不好等。一傳十十傳百之後,就有可能會引起被說的人的不滿,產生了報復心理,就會進行校園暴力。
這也就說明了,家長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避免校園暴力,應當教會孩子少管閒事少說廢話,避免孩子禍從口出。
當孩子已經遇到了校園暴力,家長也一定不能讓孩子忍讓,畢竟凡事都是有一必有二,家長們千萬不要抱著僥倖心理,覺得說孩子忍讓一次就都過去了。只要是孩子已經有了遭遇校園暴力的跡象或者經歷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能讓孩子軟弱妥協,可以換別的方法進行處理,這對於孩子來說才是最有好處的。
孩子遭遇校園暴力家長應該怎麼做?這些要知道!
在孩子的世界中,很多時候可能就只是因為單純地不喜歡那個人,看這個人不順眼,就會對對方進行校園暴力。這也就說明了,並不是所有的校園暴力事件,都是事出有因的,所以家長還是要教會孩子應對校園暴力的一些措施,幫助孩子少受傷害。
大部分的校園暴力都是發生在校園內或者校園周邊的,這個環境內一般都是會有其他人在的,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教會孩子求救,也要教會懂得逃跑。打不過就趕緊跑,邊跑邊呼救,總能讓孩子逃離這樣的險境。
當孩子逃離險境之後,也要第一時間就告訴家長和老師,或者尋求警方的幫助。很多校園暴力之所以時間維持的長,就是因為很多孩子不願意告訴自己的家長和老師,有的孩子是覺得說這是件恥辱的事情,有的孩子則是怕因此遭到嚴重的報復,不管是哪一種,都會導致孩子長期處在暴力之下,給孩子造成陰影。
如果說孩子在尋求了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之後,還是發生了校園暴力,那麼家長就要幫助孩子直接報警。因為老師畢竟是老師,很多時候會顧忌到很多方面,對於實施校園暴力的一方孩子可能只會進行口頭教育,並沒有什麼實際教育,也就起不到什麼效果可言。
在對於校園暴力這件事上,家長們也一定不能過分地軟弱,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孩子,是最好的方法。家長在平常對孩子的教育上,也要儘可能地教給孩子一些自保能力和方法,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幫助孩子從根本上拒接校園暴力的發生。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讚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