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接受校園暴力,只叫孩子忍讓的家長,已經毀了孩子一生

2020-08-26 涵寶貝劉媽媽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對於孩子來說最怕遇到的就是校園暴力,對於家長來說最不想看見的也就是校園暴力,但很多時候,比起校園暴力更可怕的是家長在面對孩子遭受校園暴力這件事上的態度。

有的家長可能會以暴制暴,給孩子造成了不好的影響,也讓孩子養成了「凡事用拳頭說話」的習慣;還有的家長可能性格比較懦弱,會讓孩子忍讓,或者直接幫孩子轉學逃避等,這也是在無形之中毀了孩子的一生。

如何讓孩子避免校園暴力?做好這些!

仔細觀察校園暴力中的受害人群,不難發現說,一般會被欺凌的都是比較弱勢的一方,有的是性格自卑孤僻喜歡獨來獨往的,有的是長得比較瘦小,讓人一看就覺得很好欺負的,有的則是成績太過優秀但是十分自負的孩子。

這也就說明了,家長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不容易受欺負,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孩子,第一步,是幫助孩子的身體變強壯,避免孩子看起來弱不禁風。

第二步,則是讓孩子變得外向一些,幫助孩子鼓勵孩子去交友,儘量少讓孩子獨來獨往。第三步,則是幫助孩子的性格變強大,讓孩子有獨立解決問題面對問題的能力,在面對校園暴力的時候,也可以冷靜果敢地處理。

再觀察校園暴力發生的背景,其實大多數原因都是因為受害者很喜歡管別人的閒事,因為想要幫助別人,而讓自己陷入了危險之中。

比如之前就有這麼一個例子,一個學生的父母準備離婚了,而另一個學生聽到了就和別的學生一起分享這件事,並對這個學生進行了羞辱,造成了學生的十分不滿,就找了一些校外的青年,對這位「多說閒話」的學生進行了毆打以及長期的校園暴力。

除了愛多管閒事之外,在初高中的校園裡我們不難發現說,,很多人會喜歡對自己所見的人進行評頭論足,比如說誰誰誰長得不好看,誰誰誰身材不好等。一傳十十傳百之後,就有可能會引起被說的人的不滿,產生了報復心理,就會進行校園暴力。

這也就說明了,家長如果想要自己的孩子避免校園暴力,應當教會孩子少管閒事少說廢話,避免孩子禍從口出。

當孩子已經遇到了校園暴力,家長也一定不能讓孩子忍讓,畢竟凡事都是有一必有二,家長們千萬不要抱著僥倖心理,覺得說孩子忍讓一次就都過去了。只要是孩子已經有了遭遇校園暴力的跡象或者經歷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能讓孩子軟弱妥協,可以換別的方法進行處理,這對於孩子來說才是最有好處的。

孩子遭遇校園暴力家長應該怎麼做?這些要知道!

在孩子的世界中,很多時候可能就只是因為單純地不喜歡那個人,看這個人不順眼,就會對對方進行校園暴力。這也就說明了,並不是所有的校園暴力事件,都是事出有因的,所以家長還是要教會孩子應對校園暴力的一些措施,幫助孩子少受傷害。

大部分的校園暴力都是發生在校園內或者校園周邊的,這個環境內一般都是會有其他人在的,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教會孩子求救,也要教會懂得逃跑。打不過就趕緊跑,邊跑邊呼救,總能讓孩子逃離這樣的險境。

當孩子逃離險境之後,也要第一時間就告訴家長和老師,或者尋求警方的幫助。很多校園暴力之所以時間維持的長,就是因為很多孩子不願意告訴自己的家長和老師,有的孩子是覺得說這是件恥辱的事情,有的孩子則是怕因此遭到嚴重的報復,不管是哪一種,都會導致孩子長期處在暴力之下,給孩子造成陰影。

如果說孩子在尋求了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之後,還是發生了校園暴力,那麼家長就要幫助孩子直接報警。因為老師畢竟是老師,很多時候會顧忌到很多方面,對於實施校園暴力的一方孩子可能只會進行口頭教育,並沒有什麼實際教育,也就起不到什麼效果可言。

在對於校園暴力這件事上,家長們也一定不能過分地軟弱,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孩子,是最好的方法。家長在平常對孩子的教育上,也要儘可能地教給孩子一些自保能力和方法,注意孩子的言行舉止,幫助孩子從根本上拒接校園暴力的發生。

想了解更多育兒常識,歡迎關注我們,您的關注點讚轉發,將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萬分感謝!

相關焦點

  • 別讓校園暴力毀了孩子的一生
    大部分人認為,校園暴力離我們很遠,直到悲劇一次次上演,才發現校園欺凌就在每個孩子身邊。最近看了一部很燃的短片《打不倒的小女孩》。視頻裡瘦弱的小姑娘,經常被同學鎖在衛生間潑冷水,暴力毆打,語言侮辱。一次,她被打以後偷偷躲在鏡子前面哭,伸出來的手遞給她一張紙巾。
  • 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家長只會讓娃找老師?聽聽李玫瑾教授怎麼說
    這是屬於校園暴力,不僅僅只是讓孩子告訴老師,還是得讓孩子懂得反擊才好,不然就會一直被欺負。」相信很多家長,都遇到過孩子在學校被欺凌的情況吧,有的時候家長都不到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才好。其實這種情況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要打回去!」孩子遇到校園暴力,家長只會讓娃找老師?
  • 校園暴力背後的真相:孩子的一生被誰摧毀
    我幼兒園的年紀並不無太多的回憶,但唯獨記得:那些不喜歡我的孩子把我書包藏起來,叫我找不到;把我的板凳拆了然後扔到大水缸裡;即使到後來我讀六年級了,有同學覺得我數字發音不準還給我起外號……校園暴力就似狗皮膏藥一般
  • 不要讓「校園暴力」毀了孩子的一生
    「校園暴力」這個詞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甚至有人親身經歷過,這個詞對於親身經歷過校園暴力的人來說就是噩夢,是大家都不願回憶的過去,它深深地影響著一個人的內心,試問有哪個孩子不希望有一個快快樂樂地,和小夥伴友好玩耍的記憶呢?
  • 女生遭遇校園暴力被欺凌,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勇於反抗
    #校園暴力不是個新話題,但讓人們始料未及的是,最近曝光的校園暴力事件裡,主角清一色都是女生。如此殘酷暴力的行為,有誰能想到,居然會出自一個看起來只像是初高中女生之手,這實在讓人難以接受。作為花季女生,她為何能對同齡人下此狠手?這背後的原因令人深思。
  • 面對校園暴力,我告訴孩子:打回去!
    我告訴他: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你是男孩,家長能照顧你一輩子嗎?要和同學和睦相處。有一次放學很長時間孩子還在值日,我到教室找他。同學告訴我,有個男生扇了大寶一個耳光。我問孩子為什麼不告訴我,他說:「你讓我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所以我沒說。」此時,我真的愣住了,不知道說什麼,更不知道十歲的孩子是怎樣每天忍氣吞聲的生活的。
  • 李玫瑾: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或貪玩,是家長的語言暴力
    很多家長都會擔心孩子喜歡玩遊戲或者是貪玩會毀了孩子的一生,其實比起遊戲、貪玩來說,父母的教育方式和說話態度,更直接關乎著孩子的成長與未來。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講座中說過:「毀掉孩子一生的殺手,不是遊戲,不是孩子貪玩,而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 孩子遭受校園暴力: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幫助孩子走出陰影
    最後,作為家長要多關心孩子的校園生活,多主動問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有時候,那些身材矮小的孩子特別容易受到別人欺負,家長在溝通之中,了解孩子的校園生活,對孩子而言,他才會遇到校園暴力的時候想著去和父母說出來而不是自己承擔。孩子的年齡都很小,要他自己去承受校園暴力,可能對一生都是個傷疤,難以癒合。
  • 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應對校園暴力?
    對此,楊老師不作展開,相信各位家長都有體會。在此,楊老師只針對孩子可能會遭遇的校園欺凌,給家長提幾點建議。第一,每天家長最忙也應該抽時間去關注孩子在學校的狀態,努力做到對孩子的喜怒哀樂瞭然於胸,發現孩子異常及時了解清楚。
  • 十句話,毀了孩子的一生
    十句話,毀了孩子的一生,從此刻起,嚴禁家長講這十句話!1、你怎麼這麼笨呢?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聰明,再看看你。2、你能不能快一點,快一點好不好。3、你倒是說話啊,你啞巴了,你倒是說呀!4、你不聽話是不是,你不聽話,我就走了。5、哭!哭!就知道哭,閉嘴給我憋回去!6、你膽子怎麼這麼小,這你都不敢?
  • 父母的語言暴力,可以毀了孩子一生
    在現代社會,很多家長在沉重的經濟壓力和社會壓力下,父母或多或少會經常對孩子使用「軟暴力」,即「語言暴力」,有一些做得不盡如你的心意,往往都是惡語相加:「你怎麼那麼笨,是豬腦子嗎?你看看別人」。01我因為十元錢,差點被打死,誰能理解,小學五年級讓交書本費,我穿著別人的舊衣服,沒有口袋,我小心翼翼地握在手心,但還是丟了,然後,親媽面目猙獰地把我打到暈倒,我當時一點都不想活,只想死
  • 校園霸凌誰才是罪魁禍首?不要為人父母,卻毀了孩子一生!
    「校園暴力」「校園霸凌」一直是一個具有爭論性的話題,因為施暴者是未成年人的關係,所以法律在對於施暴者的懲處上大都是以教育為主,因此,怎樣避免霸凌事件發生,以及發生霸凌事件後身為未成年人的施暴者該受到怎樣的處罰成了人們爭論的點。
  • 孩子被霸凌後,「愚蠢」父母喜歡做這3件事,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但是因為這位家長大鬧了一趟學校,最後所有的人都把錯誤怪到了小女孩的身上,導致小女孩一度患上了抑鬱症,最後這個家長只得讓孩子轉學。 孩子在遭受了校園暴力之後,家長最不應該做的就是以暴制暴了。有些家長覺得自己的年齡大力氣大,能夠和那些小孩子們去做較量,但你要知道的是,自己有保護孩子的一時,但是卻不能夠保護孩子的一世。
  • 孩子上學被欺負,是一種愈演愈烈的校園暴力,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
    編 輯:柔山「我家孩子在學校總是被同學欺負,該怎麼辦?」類似這樣的問題正在困擾著家長,家長們的想法很單純,只要我的孩子不欺負別人,別人就不回來欺負自己。孩子上學被欺負,愈演愈烈的校園暴力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上說道:當前世界都面臨著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校園暴力,尤其出現在孩子上小學後期到初中的階段。
  • 孩子面對校園暴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回去!
    今天看了一部短片,講的是一個關於校園霸凌的故事,雖然屬於一個腦洞電影,但校園霸凌卻是是一種不能忽視的東西。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性格內向的女主小百合,非常討厭上學,因為班上有三個小太妹經常欺負她,但小百合只是一味地忍讓。這天被勒索財物的時候被新轉來學生菜子給解了圍,還幫她打掃衛生。
  • 「新型鴉片」正慢慢侵蝕孩子健康,家長再不幹預,孩子一生就毀了
    ,因為父母搶下來手機而做出很多極端的事情,比如離家出走,自殘、自殺等等案例,這些也讓很多父母感到很恐慌,生怕自己管深了孩子接受不了,又擔心不管影響了孩子的將來,現在手機也變成了很多人手裡的「精神鴉片」,正在一步步侵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如果家長再視而不見,恐怕孩子就要被毀掉了。
  • 校園暴力受孩子、家長、學校共同的影響,只處理一處,毫無效果
    四川成都的一所學校中發生了一起校園暴力。網友在網上傳出了一條視頻,視頻中的一位女生在牆角,被幾名其他女生用口罩蒙住眼睛毆打,嘴角已經出血了。孩子的一再隱忍,只會讓施暴者覺得軟弱,換來的只能是一次又一次的校園暴力。近些年來,校園暴力的新聞層出不窮。
  • 你的孩子可能正在受到校園暴力!孩子不敢說,家長需要這樣觀察
    校園暴力這個話題的熱度從未降低,儘管教育已經進行了大規模的普及,但依舊無法做到教育全覆蓋,也無時無刻都存在著叛逆少年、孩子的在校安全雖然已經基本得到保證,但依然無法杜絕校園暴力。但也別擔心,下面種種跡象表明,孩子可能正在校園暴力,這時候家長就要留心觀察了。
  • 淨化孩子心靈,遠離校園暴力
    近年來有關校園暴力的事件頻繁發生,藉助於網絡的發達,曝光率也越來越高。施案者年齡趨於更年輕化,橫跨了小學直至博士生這一求學之路的整個歷程。施暴手段更是層出不窮、五花八門。揪頭髮、下跪磕頭、扇耳光,這都成了落伍的手段;火燒、拍裸照並上傳轉載,這才是追趕潮流,更有甚者,一言不合直接將人斃命。令人心驚的同時,聽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這些孩子們都怎麼了?」
  • 家長幫孩子到學校毆打九歲同學,校園暴力建議入刑
    當做父母的將孩子送到學校之時,便開始了無盡的擔心。害怕其受到欺負,害怕校園暴力,但誰也不會想到,孩子沒有受到來自同學的惡意,學生的家長卻開始了暴行。校園暴力針對的是青少年,實施者往往也是同齡人,在刑事責任年齡較高(14周歲)的情況下,那些校園暴力的實施者基本不會受到刑事處罰,但這些暴力對於還在上學的青少年而言可能是一生的陰影。在之後的人生裡,他們的價值觀、是非觀等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會變得不自信,做事畏手畏腳,性格多疑敏感,造成人格上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