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認為,校園暴力離我們很遠,直到悲劇一次次上演,才發現校園欺凌就在每個孩子身邊。
最近看了一部很燃的短片《打不倒的小女孩》。
視頻裡瘦弱的小姑娘,經常被同學鎖在衛生間潑冷水,暴力毆打,語言侮辱。
一次,她被打以後偷偷躲在鏡子前面哭,伸出來的手遞給她一張紙巾。
那隻手是未來的自己,在安慰現在的少女。
她站在鏡子前,看著自己狼狽不堪的樣子,失望和絕望在慢慢吞噬著靈魂,但是心裡殘存的意志力瘋狂蔓延。
她眼睛裡流露出絕地反擊的目光,如果不站起來,只能永遠被欺負。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被霸凌的小女孩到擂臺上的王者,她從未被打倒。
如果青春必定疼痛,那也不該是校園暴力。
然而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被霸凌的孩子能變成這樣的強者?
學校本該是尋夢的地方,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恃強凌弱的修羅場?
近日,一名小學6年級的學生(小明)遭到蒙頭毆打、潑冷水、用刀具劃、磚塊砸……
因為害怕,他一直不敢告訴家人,直到7月5日晚被哥哥發現,小明父親7月6日找到校方,進行了調查及處理;7月8日,小明父親去學校收拾孩子被褥時,竟發現被褥上有大片血跡……
類似的事情數不勝數,校園暴力頻頻發生:在同學眼睛裡塞紙片;讓同學跪下來叫爸爸;堵在衛生間讓其吃糞便;扒掉衣服拍裸照等等,一樁樁一件件,都觸目驚心。
校園暴力的殘忍之處,是這些心智不成熟的孩子沒有憐憫之心。
犯罪心理學專家李玫瑾教授在《開講啦》中說過:如果孩子被打,支持打回去。
有人說,這是教唆孩子變成施暴者,以暴制暴會把孩子教壞。
但如果不反抗,被欺負的孩子會漸漸失去對善惡的判斷,從而在心裡埋下痛苦的種子,終其一生都會深陷陰影。(關於讓孩子打回去的問題,這裡不討論太多....)
父母如何發現孩子被霸凌?
需要通過孩子表現出來的某些跡象,覺察孩子在校是否正常。
被欺凌的孩子可能表現如下:衣服丟失或者被撕壞,身上有無法解釋的淤傷,對上學恐懼、焦慮,或者無法解釋就是不願上學,經常逃學,比較情緒化,成績一落千丈,食慾下降,跟家長要很多錢,理由是交補課費或者餐費等。
發現霸凌怎麼處理?
有時候,孩子由於自尊心強不願說被人欺負。了解真相後,要及時上報學校或報警,給予孩子反對暴力的信心。
如何讓孩子走出霸凌陰影?
父母、學校、老師、都要一起為孩子提供幫助。比如幫助孩子建立朋友圈,家長支持孩子做喜歡的事情,讓孩子在友誼和興趣中找到存在感。多讓孩子參加一些體育活動,學習一些自我防衛知識。幫助建立起自信心、正確看待同學之間的矛盾和問題。
袋鼠達達並不傳播以暴制暴
而是告訴大家
學習搏擊不是暴力
是讓孩子有應對暴力的底氣和意識
而不是坐以待斃、任人宰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