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學會正確的溝通方法,做合格的父母

2020-11-07 果姨媽育兒

「沒見過你這麼笨的」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

「說你兩句咋了,還不是為你好」.....


1

很多家長都認為:只有打孩子才會傷害孩子,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語言暴力,會在孩子的心靈上留下深刻的烙印。而更可怕的是語言暴力往往被冠以「為你好」的名義,這類家長常常以「刀子嘴豆腐心」來為自己開脫。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刀子嘴豆腐心,嘴巴如果如同軟刀子一樣在傷人,心其實也好不到哪裡去。

你對孩子的咒罵、侮辱、鄙視,都是實實在在地在給孩子造成傷害。比如有家長對孩子說:

「你這個樣子哪一點像我,一身壞毛病都隨你爹了,真是後悔生了你。」

說這種話的好心是什麼?恐怕這個孩子一輩子都會感覺,自己的媽媽把自己瞧不上,看不起!

我們的愛人、孩子,都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至親至愛的人,如果我們非要用「刀子嘴豆腐心」這個幌子,那就請你把自己說過的話,都錄下來,驗證一下,在這些傷人的話的背後,有多少好心的存在。即便我們沒有說這樣的難聽話,有很多直白的話,也照樣是傷害對方自尊心的。

2


你可以去解釋說:「這樣說是為了刺激他更有上進心,我說這些話都是有理由的。」但是不管怎樣,難聽就是難聽,傷人就是傷人,一杯茶味道再好,你把醋加進去,誰也嘗不到原來茶的味道。你原來的心再好,用這樣的表達方式,一千個人都無法理解這份好心。

所以,我們不要為我們自己的情緒化,口無遮攔找藉口。刀子嘴就是刀子心,真正內心有愛的人,說話就一定會顧忌對方的感覺。

那我們該如何和孩子正確的溝通?讓我們先來對比一下這兩位家長

第一位家長,和孩子說話的時候,皺著眉頭,然後交叉雙臂,然後身體靠後,不停地抖腿,這位家長,他即便一個字不說,他正在給孩子表達什麼呢?

另一位家長,他和孩子說話的時候,身體向前傾,雙臂打開,一隻手摟著孩子的肩,一隻手拉著孩子的手,看著孩子的眼睛,不斷的點頭。他又在和孩子表達什麼呢?

你猜猜,孩子更喜歡和誰說話?

第一位家長做的都是封閉性的、拒絕性的肢體語言比如抱臂、翹二郎腿、抖腿、皺眉、搖頭、說話時向後靠,這些動作在我們和孩子交流的時候,或者和其他人交流的時候都要少做,因為只會製造障礙。

而第二位家長的做法是用鼓勵性的,和接納性的肢體語言。比如:鼓掌、擊掌、親吻、拍拍肩、敞開雙臂、擁抱、點頭等等。家長經常給孩子鼓掌,孩子更容易獲得更多的掌聲。

3


這裡還有一個小秘密,就是我們每個人其實都有一個情緒按鈕,這個情緒按鈕通常就是通過一個動作或者一個表情發生的。

比如有一位媽媽每一次孩子做對題或者是有一個不錯的想法,媽媽都鼓掌說:「哇,好棒,擊一下掌,結果孩子的這個擊掌就變成了孩子的一個積極的情緒按鈕。」這是因為孩子的情緒腦對這個動作產生了記憶和條件反射,所以擊掌就很容易啟動孩子的積極情緒。

當孩子遇到困難,媽媽就說:

「先擊一下掌,說不定你很快就想到該怎麼解決了。」

果每一次媽媽一擊掌,孩子都很快就真的想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就是鼓勵性的肢體語言帶給孩子的影響力。善用肢體語言來溝通,效果往往比打罵孩子顯著的多,肢體語言還有一個特別大的好處就是,每當你給別人做出了鼓勵性的肢體語言,結果自己就同時也受到了鼓勵,自己的動力也能提升起來。

不信,你現在就閉起眼睛來,做三次敞開的動作,心裡默念,我對喜悅敞開,我對我愛的人敞開,我對所有人敞開。相信你會有非常多的收穫。

相關焦點

  • 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父母切忌情緒勒索,給孩子造成傷害
    其實,這類話語已經在某種程度上對孩子構成了&34;,但這是一種新型暴力形式,稱為&34;,只是父母們並沒有察覺。軟暴力就是一種不同於肢體對別人造成傷害的行為,同時也叫做&34;,通過讓對方的精神出現焦慮,讓對方產生害怕或者恐懼心理的行為。軟暴力通常有一個非常&34;的特點,&34;並不知道自己已經對別人使用了軟暴力,所以軟暴力的危害經常會被人們忽視,這也是軟暴力為什麼這麼可怕的原因。
  • 家庭教育中,比打罵更可怕的是父母「軟暴力」,家長切勿情感勒索
    生活在和睦的家庭和生活在暴力的家庭裡概念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現在的家庭教育中,有一種"新型暴力"比打罵更可怕,那就是父母"軟暴力"。那什麼又是"軟暴力"呢?"軟暴力"又被稱作精神暴力,是一種通過精神上的傷害來打擊孩子的方式,最經常在親子關係中見到。"軟暴力"通常有哪幾種方式?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母親或許想用這句話激勵孩子更努力地學習,但她卻不知道這句話會給予孩子太多的精神壓力。這種看似示弱的話語其實也是語言暴力的一種,俗稱「軟暴力」。其實比暴力更可怕的,是中國式情緒勒索:軟暴力。中國式父母總會營造一種情緒勒索,感動自己,更感動孩子,但是孩子所感受到的並不是愛,而是控制和深深地負罪感。他們每一句「我為你付出那麼多」「我活的那麼辛苦」背後的潛臺詞,都是「你必須達到我期望的要求」「你必須這麼做」。
  • 自作多情的「軟暴力」,比暴力更可怕,壓垮孩子的往往是父母自己
    好的父母會和孩子好好溝通,彼此舒緩壓力;而糟糕的父母僅僅只是通過這些「軟暴力」來達到「情緒勒索」的目的,孩子看起來是更聽話了,但內心深處卻埋藏著一顆想要逃離的心。「自作多情」,讓孩子難以呼吸你做了一桌新鮮的飯菜,等到兒子回家吃飯時,卻端出一碗隔夜菜自己默默吃完。
  • 中國式「情緒勒索」:比對孩子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一說到發生在家庭裡的暴力,我們會常常在第一時間聯想到「家暴」,一種肢體攻擊行為。但是除了家暴以外,不通過打罵也能對他人產生暴力,「軟暴力」就是其中一種,又稱為「精神暴力」。那「情緒勒索」又是什麼呢?情緒勒索是知名心裡學家蘇珊·佛沃在《情緒勒索》一書中提出的概念。情緒勒索常見於許多人際關係中,包含親子、夫妻、朋友等。
  • 軟暴力:一種比肢體暴力危害更甚的校園欺凌
    較之影片中觸目驚心的暴力場面,校園中還有一種隱蔽卻更可怕的暴力――軟暴力。軟暴力可以說是殺人不見血,傷人於無形,且對人的傷害可能會伴隨終生,成為受害者一生揮之不去的陰影!軟暴力更具隱蔽性,容易被老師、家長,甚至當事人忽略。
  • 對於孩子來說,比家長的打罵更可怕的,是家長的「軟暴力」
    對於孩子來說,比家長的打罵更可怕的」,更為可怕。」比打罵還要可怕?雖然說,打罵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非常之大,是一種極為可怕的教育方法。但是,這種「軟暴力」的可怕程度,絲毫不比打罵孩子弱。這是因為家長採用這種教育方式,就是在控制孩子的思想。
  • 成都女人遭同學扇耳光:相比校園硬暴力,更可怕的是"軟暴力"
    孩子是祖國的花朵,是父母的心頭肉,而校園暴力每一天在不同的地方發生著。隨後,學校調查,打人者賠償道歉,受害人去做心理輔導。而受害者的傷害卻遠未停止,校園暴力會對受害者造成心理的創傷,留下不可泯去的陰影。而相對於硬暴力,&34;對孩子們的傷害來得更深遠、深刻。
  • 《非暴力溝通》學會愛的語言,做智慧父母
    ,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可怕孩子因為帶手機去上學,被媽媽逮住並狠狠地罵了他。作為父母,我們都是站在自身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我們原本只是恨鐵不成鋼,在情緒的催化下,所有語言都變成了人身攻擊的憤怒。沒想到這語言暴力的傷害比遠比身體的直接傷害更嚴重。
  • 溝通的藝術:如何避免語言帶來的「軟暴力」?
    這種由於出言不遜而帶來的「語言暴力」,在心理學上被稱為「軟暴力」。我們常用「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來形容語言的力量。那麼,溝通中如何避免語言帶來的「軟暴力」呢?01「軟暴力」是如何形成的? 非暴力溝通專家馬歇爾·盧森堡認為「軟暴力」的形成,大致有以下幾種因素。
  • 父母這幾種「軟暴力」,對孩子傷害很大,希望你沒做過
    你對「軟暴力」這個詞了解多少?「軟暴力」,學名是精神暴力,區別於身體暴力對他人造成的傷害。那麼有哪些行為屬於父母對孩子的「軟暴力」呢?這些「軟暴力」又能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呢?你都了解嗎?常見的父母對孩子的「軟暴力」形式主要有這幾種:言語責罵孩子、貶低孩子、抱怨孩子、強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歡的事等等
  • 心理學家武志紅:比核武器更可怕的東西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是無形的,在短期內對人可能不會產生很大的傷害,但長此以往,後果必然很嚴重。心理學家武志紅曾經說過:「比核武器更可怕的東西是父母的「語言暴力」。 不少父母總是忽略了這點,他們肆無忌憚地對孩子打擊、嘲諷,甚至謾罵。卻不曾想:語言暴力雖然不攻身,但攻心,傷害指數還特別驚人。 3.無休止的抱怨和「我沒有選擇」第三個暴力溝通的來源是迴避責任。什麼叫迴避責任?就是有特別多的人喜歡說「我不得不」。
  • 在親子教育中,比打罵孩子更可怕的是「軟暴力」,家長別不以為意
    大家都知道打罵孩子是一種暴力教育,可能會對孩子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雖然林同學並沒有打罵孩子,但是這其實也是一種暴力教育,不過是一種軟暴力,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對孩子的負面影響並不比暴力教育小。軟暴力,也叫精神暴力,區別於肢體暴力造成的傷害他人的行為,都可以算作「軟暴力」。
  • 做合格的父母從良好溝通開始
    母子的溝通情況優於父子的溝通情況,子女與母親溝通的動機和能力都強於父親。隨著子女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的發展,會把自己的想法放在心裡或與同伴傾訴。很多的研究表明,父母的教養方式對親子溝通具有重要影響。民主型的教養方式更有利於親子溝通,因為民主的教養方式下成長起來的孩子,適應能力更強,與其周圍的環境更佳的和諧,因此與父母的衝突更少,更有利於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父母的「暴力溝通」,破壞親子關係還無用,學會有效溝通很重要
    1、孩子會變得孤僻不愛說話 暴力的溝通方式它是屬於單方面的控制,既父母對孩子的控制,強壓孩子,不給孩子說話的機會。有的時候孩子做錯事情,錯不一定在他的身上,而父母的暴力溝通就是含有屈打成招,強迫一個本來沒有錯的孩子,去承認這件事他做錯了,這樣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 最愛我的父母卻傷我最深:治癒原生家庭「軟暴力」,自強是王道
    家長對孩子的「軟暴力」,是以犧牲孩子自尊心為代價,來維護自己的虛榮心《非暴力溝通》作者馬歇爾·盧森堡說過:也許我們並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家長不能緊盯著孩子的不足,而是要學會包容孩子的不完美。其實,家長對孩子的這些「軟暴力」,真的可能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巨大的打擊。這時,家長是在以犧牲孩子的自尊心、打壓孩子的健全人格為代價,來維護自己的脆弱的虛榮心,以免自己的「權威」地位受到挑戰。
  • 教育孩子時,不打不罵不代表沒有「暴力」行為,家長應警惕軟暴力
    >但是他的這種呵斥也是屬於一種暴力手段,這種暴力手段被稱為「軟暴力」,也叫「精神暴力」。什麼是軟暴力?軟暴力是區別於其他比如肢體暴力的一種暴力手段,它的傷害往往不是顯露在身體等其他地方的實際性傷害,而是產生在精神上的一種傷害。其實我們在教訓孩子的時候,往往不知不覺就會對孩子產生軟暴力。
  • 父母的「軟暴力」有多可怕?永遠都是挖苦,諷刺,咬牙切齒的詛咒
    父母的「軟暴力」有多可怕?永遠都是挖苦,諷刺,咬牙切齒的詛咒我是女孩子,爸爸重男輕女,從小在我爸打擊中成長,經常說我傻,是那種洗腦般的給張嘴閉嘴就是我智商低,導致我真的懷疑自己智商有問題,最後輟學我爸高興的不得了,讓我打工寄錢給他。
  • 心理學:蔣勁夫承認家暴,暴力和軟暴力的解析
    但是最近幾天卻被關於他的新聞驚掉了,他的女友悠花出來爆料他家暴,開始隨大流的以為是造謠、蹭熱度,知道當事人出來承認,在去看女方身體上面的傷痕,不禁讓人觸目驚心,家庭中的暴力真的讓人不齒和反感。儘管現在女性的地位不斷的上升,卻仍有這樣的群體在遭受著身體上面的傷害。但是小編在此想要說的不是肢體家暴,還有一種軟暴力,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傷害人。
  • 孩子愛哭鬧,父母怎樣做才正確
    後來他慢慢長大,學會了說話,多數訴求已經可以用語言和父母溝通。但並不意味著「哭」這一表達能力在孩子的身體裡消失了。很多時候,當孩子在正常的言語溝通失敗後,哭鬧就成了本能應對。哭,是從嬰兒時期繼承過來的基本技能,鬧,是言語傳達崩潰後的升級行為。當我們明白孩子哭鬧的原因,我們就不難發現,如果是經常哭鬧的孩子,父母很可能沒有幫助孩子做過科學的成長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