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內戰讓福建這個縣一分為二隔海相望,如今這裡成了海峽兩岸合作...

2020-12-16 上觀

兩岸的連江縣坐在了一起。21日2019「連江論壇」在福州市連江縣啟動,共商融合發展,謀求應通盡通。

 

 

曾是兩岸對峙前線

 

兩岸怎麼都會有連江縣,這其實是國共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1949年,人民解放軍解放了連江縣在大陸部分,而一水之隔的連江縣馬祖列島依然被國民黨軍隊佔領。之後,兩岸都繼續沿用「連江」這一縣名,因此出現了兩個連江縣。臺灣當局所控制的「連江縣」實際管轄馬祖列島,包括南竿、北竿等在內10多個島嶼。為了便於稱呼,大陸一般稱臺灣當局的「連江縣」為馬祖地區,或稱臺置連江縣。

 

當年李敖先生在諷刺臺灣當局時有個段子,「一『國』就兩省,一『省』就兩縣。」這裡的省指的是臺灣當局所謂的「福建省政府」,而兩縣說的就是「福建省政府」下面的「連江縣(馬祖地區)」與金門縣。

 

從地圖上看,馬祖列島位於臺灣海峽西北方,與福州的馬尾、連江、羅源等地一水之隔,宛如掛在閩江口的一串珍珠。正因其地理位置重要,1949年後長期扮演兩岸軍事對峙前哨的角色,國民黨當局在島上設立陸軍馬祖防衛指揮部。最多的時期,這個陸地面積不到30平方公裡列島上,上面竟駐有5萬國民黨軍隊,島上舉目皆是各種軍事設施,也成為蔣介石當局反攻大陸的橋頭堡。

 

如今大家都知道金門炮戰,在那個兩岸軍事對峙時期,馬祖地區同樣是戰火紛飛。它不僅是解放軍炮兵長期「點名」的對象,1958年還曾爆發了「閩江口戰鬥」「平潭空戰」「馬祖空戰」等,1965年又爆發數次海戰。翻閱當時的報紙,時常能看到福建前線活捉從馬祖過來的美蔣特務之類的新聞,也有福建前線軍民枕戈待旦保衛家園的消息。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馬祖地區炮火連天,始終籠罩著緊張肅殺的氣氛。那時候兩岸連江縣人隔海相望,不僅老死不相往來,更是彼此視若仇讎。這樣的情況直到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變緩。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停止對金門等島嶼的炮擊。到上世紀90年代,臺灣當局完全停止對馬祖地區的「戰地政務條例」與「軍事管制」,將行政權交還給「連江縣」政府。從此馬祖居民與對岸之間的交流逐步增多,馬祖發展進入新階段。

 

兩岸合作的突破者

 

馬祖地區與大陸地區最近處8公裡,距離臺灣島有200多公裡。與大陸保持合作成為馬祖地區居民的共識,馬祖也成為臺灣與大陸交流合作的先行者與突破者。

 

比如,馬祖與福州馬尾籤署了兩岸首個地方對口合作的協議。2001年1月28日,福州馬尾經濟文化交流中心與馬祖地區在福州籤訂《福州馬尾——馬祖關於加強民間交流與合作的協議》,這是兩岸民間交流的重大突破。次年9月,大陸考察團赴馬祖地區交流考察,並與馬祖各界達成5項經貿合作協議,標誌著雙方經貿合作邁出實質性一步,而大陸企業投資建設馬祖賓館,也成為大陸資本首次進入馬祖乃至整個臺灣當局控制區。當然,兩岸地方間能籤署這些協議,前提就是馬祖地方政府承認一個中國原則。

 

再比如,大陸實現了向馬祖地區供水。2002年5月8日,臺灣運水船「金航二號」裝載福州提供的2300噸自來水,直航返回馬祖,以解島上用水之急。這也成為兩岸分隔50多年來大陸首次向馬祖地區供水。馬祖列島四面環海,一向缺水,尤其是大旱之年,缺水更為嚴重。早在上世紀90年代,馬祖方面就多次呼籲要向大陸買水救急。然而,臺灣當局卻因所謂「安全」原因沒有同意,採取從臺灣運水供應馬祖的辦法,取遠水以止近渴。直到2002年馬祖旱情嚴重,臺灣供水跟不上,馬祖地區在大陸支持下實現了首次供水。

 

還有,就是大陸居民赴馬祖觀光旅遊。2005年6月27日,82名福建遊客乘坐馬祖地區「閩珠一號」客輪從福州馬尾港啟航,成為福建居民「赴馬祖遊第一團」成員,冰封56年的「兩馬」(馬尾、馬祖)海上雙向直航旅遊正式啟動。大陸居民不僅能觀賞美麗的海上風光,而且也能參觀島上豐富的軍事旅遊資源。這是自兩岸開通金門遊外,旅遊業合作的又一成果,也為2008年國民黨執政後,大陸居民赴臺灣島旅遊打下基礎。

 

自2015年起,馬祖與福州在「九二共識」基礎上舉辦了第一次「榕(福州)馬會談」,開啟了兩地協商大門。

 

與大陸合作進入新階段

 

如今,馬祖與大陸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今年初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

 

2月13日,馬祖地區縣長劉增應率團抵達福州,為「兩馬同春鬧元宵」活動點燈,並用4天時間密集走訪了福州市連江縣與馬尾區、莆田市、泉州市等地,並參加了第五次「榕馬會談」,商討兩岸經貿、交通、旅遊等合作。他強調支持兩岸「應通盡通」,加速經貿交流,期望儘早實現馬祖與福州間的「新四通」。

 

而在本次「連江論壇」上,連江、馬祖共同發布了包括航線票價優惠、產業扶持發展、鼓勵青年創業就業等在內的多項經貿合作政策。雙方還籤署了多項合作協議,將就漁業、醫療、民宿等方面展開深度合作,推動兩地經貿交往更進一步。

 

上世紀80年代,兩地進入「海上之交」——連江漁船與馬祖漁船在海上接觸頻繁,連江漁民與分離30多年的馬祖胞弟在海上相逢,兩人抱頭痛哭。那個時候,馬祖鄉親回連江探親,要花上5天5夜——從馬祖坐飛機到臺灣本島,再到日本,然後去香港再到上海,最後到福州,長途漫漫。2015年,「黃岐—馬祖」航線開通,回家之路只需要25分鐘。如今,兩岸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連江與馬祖這對同胞手足,也成為兩岸合作的「模範生」。

相關焦點

  • 這裡被譽為海峽第一村,與臺灣金門隔海相望,相距5海裡
    福建省魏頭村位於晉江市東南沿海突出地帶,被譽為臺灣海峽第一村。東與臺灣海峽接壤,距前方金門島僅5.2海裡。它是中國大陸離金門島最近的地方。魏頭村與金門不僅在民間經貿往來中關係密切,而且是大陸與臺灣通婚最多的漁村。
  • 閩臺隔海相望 清清大溪水悠悠故園情
    編者按:閩臺隔海相望,一水相連,有著方方面面的悠久而深厚的聯繫、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即日起我們推出系列報導《閩臺連連看》,擬跨越海峽採取由本報駐臺記者和在閩記者聯合採訪的方式,從親情淵緣、文化傳承、經貿合作等方面,共同發掘和見證閩臺之間的種種密切聯繫,交流合作成果及發展歷程,以饗讀者。  一提起平和縣大溪鎮,人們不自然間就會聯想到滑嫩爽口的大溪豆腐。
  • 「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深化兩岸醫療合作
    新華社福州12月2日電(記者 許雪毅)記者從「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招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獲悉,「媽祖故鄉」福建莆田正不斷深化兩岸醫療合作。  莆田市市長李建輝在儀式上致辭表示,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於2019年獲批設立,是大陸首個生技和醫療健康類對臺經貿合作載體平臺。此次籤約項目既有補短板、強鏈條的發展類項目,又有打基礎、惠民生的基礎類項目。這些項目對海峽兩岸生技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乃至莆田市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將產生積極影響。
  • 重難點總結第十波——國共合作與內戰梳理
    小助君感冒了,提醒各位一定要保重身體啊!!大會通過的宣言對三民主義作出了新的解釋:在民族主義中突出了反帝的內容,強調對外實行中華民族的獨立,同時主張國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權主義中強調了民主權利應「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應為「少數人所得而私」;把民生主義概括為「平均地權」和「節制資本」兩大原則(後來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張),並提出要改善工農的生活狀況。
  • 這個地級市與臺灣隔海相望,國內很多民營醫院都是這裡人開的
    莆田是福建地級市,古稱「興化」,又稱「莆陽」、「莆仙」,素有「海濱鄒魯」、「文獻名邦」之美譽,是福建省歷史文化名城。海峽西岸經濟區城市之一。莆田有湄洲灣、 興化灣、 平海灣三大海灣,陸域總面積4119平方公裡 ,海域面積1.1萬平方公裡。
  • 金門與馬祖:在蔡英文民進黨眼中,這裡算不算臺灣的「領土」?
    離世的李敖先生當年在諷刺臺灣當局時有個段子,「一『國』就兩省,一『省』就兩縣。」這裡的省指的是「福建省政府」,兩縣就是指金門縣與「連江縣(馬祖地區)」。 福建人還是臺灣人?從地理位置上講,前者離大陸近,屬於福建離島,後者則與大陸隔道臺灣海峽;而在海峽兩岸各自的行政區劃中,都把金門、馬祖劃入福建省,把臺灣澎湖劃到臺灣省。 再從歷史上看,兩者區別更大。臺澎地區有過因為《馬關條約》而被割讓給日本的歷史,而金門馬祖則是國共內戰兩岸分離的結果。
  • 11月15日 海峽兩岸中醫藥大會圓滿落幕 臺檢方追查李登輝密帳洗錢案
    兩岸交流 王在希率海協會文化教育交流團抵臺開始參訪行程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王在希今天率領海協會「文化教育交流團王剛強調,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要著力在構築兩岸交流合作平臺、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統籌城鄉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改革開放上下功夫,努力將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先行區、兩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區,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作出更大貢獻。
  • 歷史上第一次國共合作:打倒列強除軍閥(圖)
    1937年第二次國共合作形成後延安大禮堂上懸掛的國共兩黨黨旗。  近年來,隨著海峽兩岸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之間交流平臺的建立,「國共合作」的話題受到了人們的關注。鮑認為,中共要以大局為重,忍耐求和,等北伐取得徹底勝利,再來檢討、解決國共合作的方式問題。進入1927年以後,隨著北伐軍攻佔長江流域,國民黨分裂成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政府和以汪精衛為首的武漢政府,中共受到寧漢雙方的忌恨與猜疑,形勢愈加險惡。4月12日,蔣介石發動清黨,大肆捕殺共產黨員。7月15日,汪精衛決定「分共」,寧漢開始反共合流。國共合作徹底破裂。
  • 與臺灣隔海相望的閩南地區三市簡易地形圖:泉州,廈門和漳州
    位於臺灣海峽西岸的閩南地區由於受到山脈的阻擋,這裡的氣候條件比福建北部地區要溫暖一些(冬季寒冷的西伯利亞寒流很少影響到這裡),並且閩南地區是我國沿岸一個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從宋元時期開始這裡就是我國一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當時的泉州港還是世界第一大港,對外交流十分的頻繁,現在東南亞地區的新加坡
  • 廣東一個縣,與廣西北海隔海相望,盛產甘蔗
    在廣東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島北部腹心,有一個縣,它西邊與廣西北海市隔海相望,它就是今天要介紹的遂溪縣。第一次看到「遂溪」二字,差點把「遂(sui)」念成了「逐(zhu)」,因為這兩個字實在是很像。在西南的四川省,也有一個地名叫遂寧市。遂溪取名自「溪水合流,民利遂之」。
  • 海峽兩岸大健康產業合作發展論壇在蒼南舉行,透露了這些重磅消息
    8月3日,蒼南迎來了2018浙江·臺灣合作周首屆海峽兩岸大健康產業合作發展論壇系列活動
  • 新世紀,福建這個縣撤銷,隸屬於莆田
    福建省,位於我國東南部沿海,地處東海之濱,與寶島臺灣隔臺灣海峽相望,同浙江、江西、廣東等三省相鄰,境內多山,呈「依山傍海」之勢。福建歷史悠久,古為閩越之地,秦漢時開始納入華夏版圖,經過兩千多年的移民、開發,現在已經成為我國最為富裕的地區之一。
  • 大陸資深專家:怎樣才能搞好第三次「國共合作」?
    而近百年來的歷史實踐表明,這隻有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實現「國共合作」的歷史條件下才有可能完成。  第一次國共合作,打敗了北洋軍閥,為中國南北統一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國共合作,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奪取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這兩次國共合作都證明,兩黨合作則雙贏,國民黨也會興旺,兩黨分裂對雙方都不好,對人民不利,最後也會給國民黨帶來失敗。
  • 全面內戰爆發,第二次國共合作破裂
    (一)全面內戰爆發   蔣介石玩弄慣用的兩面手法,一方面與中共進行談判,同時又不斷地發動向解放區進攻。政治協商會議後,國民黨政府拒不承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東和東北的人民軍隊,完全否定堅持八年抗戰的東江抗日縱隊、瓊崖縱隊及堅持十四年之久的東北抗日聯軍。
  • 福建莆田天馬閣,面朝大海,與湄洲島隔海相望
    媽祖閣面朝大海,與對面的湄洲島媽祖廟媽祖閣邊上是媽祖城,有賢良港媽祖故居,海對面是湄洲島媽祖廟,非常喜歡這裡的媽祖文化氛圍,也許只有媽祖的故鄉才有這麼多媽祖廟吧!記不清已經第幾次來媽祖閣了,今天天氣非常好,對面的湄洲看得也是很清楚!
  • 印尼隨筆:探訪與新加坡隔海相望的印尼巴淡島
    中新社巴淡11月9日電 題:探訪與新加坡隔海相望的印尼巴淡島  中新社記者 顧時宏  走進位於印尼蘇門答臘島與新加坡隔海相望的巴淡島,驅車穿行於綠樹成蔭下的大街小巷,醒目的是街邊逐漸增多的中文字店鋪:「快樂餐廳」、「海南雞飯」、「海海錢幣兌換中心」、「康源中醫」、「維大藥行」……  隨行的華裔王家財先生告訴記者,巴淡島屬於印尼蘇門答臘島廖內省
  • 福建最大的海島,與臺灣隔海相望,人少景美消費低,你來過嗎
    去福建旅遊,很多人都會選擇廈門,廈門是非常乾淨美麗的海濱城市,而且文藝氣息濃鬱,非常受年輕人的喜愛。但要論海景的話,廈門的海其實一般,福建很多地方都有比它更藍更美的海,福建的平潭就非常美,而且未被過度開發,保留著很多原生態的小漁村。
  • 大陸人看臺灣:"萬人遊臺灣"期間的兩次"國共內戰"
    中新網2月14日電 臺灣《旺報》「兩岸徵文」欄目今日刊載一名大陸遊客的回憶文章《遊臺灣的兩次「國共內戰」》。作者去年參加廣東省「萬人遊臺灣」活動,旅程中發生兩次小摩擦,不過都得到愉快解決。作者不禁在歸途中感嘆「兩岸同胞皆兄弟,相逢一笑泯恩仇」 。文章摘編如下:2010年8月,我參加了廣東「萬人遊臺灣」活動。
  • 新華直播:第六屆海峽兩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覽會
    > [司儀男]這裡是鮮花的海洋; [司儀女]這裡是兩岸合作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