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雄:綠營不卸下假面具 難與藍營競爭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臺灣《旺報》17日發表臺灣中山大學教授、臺灣「安全促進會」會長陳茂雄的署名文章:《綠營卸不下假面具》,摘錄如下:

6個臺灣本土社團聯合聲明,建請蘇貞昌參選「立委」及「立法院長」,他們肯定蘇貞昌的幹才、勤政與為人,並表示「立法院」的重要性不在「總統」之下。事實上早就有人提出民進黨「總統」初選結果的第一名參選「總統」,第二名則為不分區「立委」候選人第一名,並規劃參選「立法院長」,只是民進黨的天王表示選舉並不是在分配位子。

本土社團是好意,想要整合民進黨各天王,促使大家同心協力一致對外,立意甚佳,但不切實際,民進黨怎麼可能不經過初選而產生2012的候選人?社團自己都不可能整合要如何整合政治人物?綠營社團多如牛毛,性質一樣,目標一樣,連募款的對象都一樣,就是不能整合成為一個社團。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初選是避免不了的,不必再動腦筋用協調方式產生人選,大家期待的只是不要產生惡鬥,而以正面的方式競爭。倒是在初選前是值得協商,但不是協調出人選,而是協商遊戲規則,在不違背全體黨員代表大會決議的條件下,訂出大家可以接受的細則。

其實民進黨在「總統」初選時,第一名參選「總統」,第二名則為不分區「立委」第一名及參選「立法院長」,它不失為一個好辦法,初選雖然落居第二名,可是還是屬天王級的強棒,在全臺各地帶動「立委」選舉,必掀起大風浪,使「立委」選舉出現亮麗成績,且與「總統」候選人分進合擊。

只是上述說詞民進黨各天王並不接受,他們所持的理由是選舉不是在分配位子,這未免太假了,若是對重要職位不在乎,就不會變成政治人物。這方面倒是國民黨比較踏實,明白表示要政治資源,所以該黨很成功的分配資源,在「總統大選」前「立法院長」的人選就會敲定,阻止內部的分裂。民進黨的政治人物不會表示自己在爭資源,所以不能成功的分配資源。事實上國民黨是在分配位子,民進黨則是搶位子,而且天王都在搶「總統」的位子,沒動「立法院長」的腦筋。

 有好處國民黨同享

民進黨的政治人物會戴假面具,是受到黨外時代的影響,獨裁統治年代,民運人士分成群眾路線與議會路線,兩個路線都是為臺灣民主而奮鬥。當時黨外人士真的是為臺灣民主而選舉,參選的人有可能會坐牢,助選的人也是為臺灣民主而奮鬥。

政治民主化之後,參選公職已經沒有被迫害的風險,當選了又有很多好處。政治人物是為自己而參選,可是部分綠營候選人還是沿用黨外時代的口號,表示自己是為臺灣而選舉,黨外時代這個口號是「真面目」,今日則是「假面具」。

「立法院」無黨聯盟早期是親綠的,可是後來變成深藍,筆者透過關係詢問一位該聯盟成員為何有此變化?對方回答,國民黨有好處大家同享,民進黨則獨吞。所以會如此,是因為部分民進黨人士還戴著「假面具」,表示只為臺灣奮鬥。不能透露自己獲得好處,要如何與他人分享?

有個耐人尋味的現象,藍營候選人會感謝助選人,部分綠營候選人則表示大家都為臺灣而奮鬥,事實上選民心裡很清楚,當選到底是誰在吃香喝辣?綠營若不卸下假面具,難與藍營競爭。

相關焦點

  • 陳茂雄:綠營內支持蔡英文的多是雜牌軍
    原標題:陳茂雄:綠營內支持蔡英文的多是雜牌軍  據香港中評社報導,民進黨主席將在明年五月進行改選,臺灣安全促進會會長、中山大學榮譽教授陳茂雄表示,從目前情勢看來,蔡英文出來選黨魁的機率增高,這一次可能是最後一次「蘇蔡之爭」。就目前看來,蘇蔡實力是五五波。
  • 陳茂雄:民進黨兩條路線都挫敗
    2000年至2004年是綠營氣勢鼎盛時期,2005年以後氣勢逐漸衰退,有人認定是放棄群眾路線所造成,所以主張再走群眾路線以吸收中性選民。他們認定純綠與純藍的支持民眾只佔少數,多數民眾沒有既定立場,以前的群眾運動吸收了沒有既定立場的中性選民,才使民進黨茁壯,執政後的民進黨就是放棄群眾路線才造成衰退,事實上這是嚴重的誤會。
  • 國民黨爆出走潮 臺北市藍營議員結盟綠營拼"立委"
    圖/時周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國民黨「九合一」選舉慘敗,「衰小」路還沒完,現在竟爆出走潮,傳出包括李慶元、鍾小平、楊實秋等多位現、卸任市議員,透過姚立明牽線,打算循柯文哲模式與綠營結盟,脫黨投入2016「立委」選舉。這讓藍營「立委」氣到直接向黨中央告狀,黨內重量級人士放話,絕不允許有人發黨難財。
  • 蔡英文政治色彩與綠營相近,卻不讓藍營刺眼
    她的「潔身自愛」,在政治染缸裡獨樹一格,政治色彩與綠營相近,卻可以不讓藍營感到刺眼。  她在李登輝時代,著墨兩岸問題頗深;陳水扁繼續延用她的長才,最後還一躍成了綠營的財經指標人才,加上又是女性,綠營號稱人才濟濟,就是獨缺這類理性的角色,她個人條件罕見,自然頗為搶手。
  • 當年與綠營走得近 王如玄為何入藍營?
    摘要:王如玄19日接受中天電視臺專訪,被問及過去從事社運,感覺跟綠營比較接近,但真正從政卻跟藍營較密切。王如玄感謝國民黨給予這樣的機會,她認為國民黨「比較沒有以政黨利益為中心,較願意給別人機會,包容性較強,這是我看到的國民黨」。
  • 陳茂雄:政客為自己 緊要關頭會拋棄蔡英文
    臺海網6月25日訊 臺灣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臺灣安全促進會會長陳茂雄25日在臺灣蘋果日報撰文說,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參加北社成立八周年餐會時,有挺扁人士對蔡主席大喊「放人」。在場挺扁人士屬民進黨員者未超逾兩成,非民進黨員要指揮民進黨主席乃屬相當有趣的畫面,且陳水扁並非蔡英文所羈押。
  • 學者:臺灣2016選舉提名 藍營綠營節奏各不同
    原標題:學者:臺灣2016選舉提名 藍營綠營節奏各不同  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黨內初選領表登記已於2月12日登場,國民黨只透露將於3-4月確定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及提名時程。華廣網11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任冬梅的文章分析指出,兩黨步調相差如此之大,原因在於綠營蔡英文人氣如日中天,早已運籌帷幄;而藍營受「九合一」敗選打擊,局勢動蕩不明,難以推出合適人選。   全文內容如下:   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黨內初選領表登記於2月12日登場,而國民黨方面,只透露將於3-4月確定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及提名時程。
  • 議員:藍營退出校園綠營進入
    國民黨展開2020敗選改革,其中「年輕人不挺藍」被視為要檢討的敗因之一,臺中市國民黨議員陳文政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國民黨退出校園後,民進黨透過另一種形式進入校園,這是綠營掌握年輕人喜好的關鍵。就目前的情勢看來,藍營退出校園確實失去一個與年輕人對話的重要管道。 陳文政說,民進黨現在以各種包裝過的方式進入校園,透過贊助學校社團、招募青年到綠營相關單位實習、設立「駐校代表」等方式,拉攏年輕人,甚至在臺大「卡管」風波當中都能看到綠營政治力的介入。
  • 「立委」補選:臺北綠營何志偉當選 臺中藍營沈智慧強勢回歸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北市第2選區士林、大同區「立委」補選,是前民進黨「立委」姚文智為參選臺北市長而辭職產生的缺額,共有5人競爭,分別為「全民無黨聯盟」陳源奇、民進黨何志偉、無黨籍王奕凱、國民黨陳炳甫及無黨籍「柯家軍」陳思宇,藍綠白各有勢力,被外界視為「三腳督」之戰。
  • 藍營或換實力老將選高雄市「立委」 綠營全力比拼
    藍營或換實力老將選高雄市「立委」 綠營全力比拼 2015-09-23 11:04:48  黃昭順從政超過30年,在地方的經營,論人脈和基層都很紮實穩固,這是她可以屹立政壇不搖的原因。  雖然地方早已盛傳黃昭順要爭取不分區「立委」,可能退選;不過她為了不影響左營、楠梓區這個藍營「鐵票區」的士氣,硬是被黨中央列在區域「立委」參選人名單內,直到黨找到參選人張顯耀才宣布退出戰局。
  • 港都高雄藍天曇花一現,藍營在綠到出汁的南臺灣更難翻身
    藍軍繼年初臺灣地區領導人、「立委」雙輸後,再失去南臺灣灘頭堡,緊接的市長補選、2022年市長選舉都相當悲觀,國民黨若不大破大立,未來經營南臺灣,包括臺灣地區領導人、「立委」等單一席次的選舉要想翻身致勝,恐非一個「難」字,而是兩個字,「很難」!
  • 臺媒:大陸「踩線團」走訪藍營八縣市,綠營縣市只路過不消費
    據臺灣《聯合報》(11月)21日報導,該踩線團八天七夜行程以參訪農特產品為主;行程鎖定藍營八縣市,對綠營執政縣市「只路過,不消費」。聯合報新聞報導稱,大陸踩線團21日下午3時30分左右到達首站——新北坪林茶產業文化館,一行10多人聆聽導覽,參觀、品茗,有島內媒體詢問此行目的、採購對象,踩線團成員都僅表示「謝謝」「很好」,並未多做說明。
  • 綠營發動罷免韓國瑜攻勢,羅智強反嗆:為什麼藍營不能罷免蔡英文?
    綠營社團27日啟動「罷免韓國瑜」聯署,企圖在明年「大選」前「雙殺」韓,即讓韓國瑜「總統」和市長兩頭落空。在國民黨內部,韓國瑜和鴻海前董事長郭臺銘激鬥正酣,讓輿論為藍營明年「大選」前景捏了一把汗。兩個團體發動罷免27日,「公民割草行動」粉絲專頁正式發起罷免韓國瑜,第一階段需要3萬份聯署。
  • 臺灣藍營「鐵粉」急出病 紛紛掛號精神科
    雖然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冒雨掃街催票,但藍營「鐵桿」支持者終究不放心,甚至急出了病,而且還是心病。 據聯合報1月12日報導,近日,不少藍營「鐵粉」出現焦慮、緊張、失眠的症狀,紛紛到醫院掛號,診斷結果為「選舉症候群」。
  • 臺學者:藍營最該擔心綠軍勝利方程式 三足鼎立中只要多1%就贏了
    2020「大選」局勢詭譎,藍營初選情況競爭激烈。
  • 大臺北地區 藍軍要"贏更多" 綠營拼"輸更少"
    對藍營來說,要拼的是「贏得夠多、贏得更多」;綠營則是「少輸為贏」,如能拉近得票差距,可能成為扭轉全盤選戰關鍵。    臺北縣是全臺最大票倉,上屆「總統」大選,藍綠兩陣營共開出兩百一十多萬張選票,連宋雖然贏了扁呂十三萬票,卻被認為「贏得不夠多」,是連宋敗選的關鍵因素之一。
  • 綠營逆風作戰,藍營陷人才荒
    但目前第三勢力逐漸抬頭,加上「執政包袱」,專家預測,綠營會是逆風作戰。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民進黨和國民黨的支持度,相較此前一個月都下滑,而民眾黨、「時代力量」、「臺灣基進」則是增加,民眾黨更是提升超過5個百分點,民意似乎往第三勢力挪移,但第三勢力真能發揮影響力,甚至衝擊2022的選情嗎?
  • 臺灣桃竹苗4縣市藍營雖穩贏 綠營藏心計(圖)
    原標題:臺灣桃竹苗4縣市藍營雖穩贏 綠營藏心計(圖)在新竹縣,藍營分裂,曾擔任過兩任縣長的鄭永金獲得民進黨的支持,以無黨籍身份參選,國民黨候選人邱鏡淳是否陷入苦戰?在苗慄,大埔拆遷案曾鬧得滿城風雨,劉政鴻做滿兩屆縣長甩手走人,徐耀昌能否避開風波為國民黨接續執政香火?而民進黨在桃竹苗地區又有怎樣的計謀與策略?   昨天,臺灣時事評論員、陳水扁辦公室前主任陳淞山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對此進行了分析解讀。
  • 國民黨推「臺美復交」等公決案引譁然,藍營議員辯解
    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臺中市議員冉齡軒在接受中評社採訪時稱,提案均符合藍營一貫主張,過去為了維持兩岸和平,藍營執政採取等距策略,而民進黨執政,既然選擇兩岸交惡,押寶單邊,藍營就順水推舟,要求綠營展現態度,假如蔡政府自踩煞車,就表示打假球,人民自有公斷。
  • 2018新北市長選戰民調:藍營侯友宜完勝綠營所有天王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根據旺旺中時媒體集團最新民調,對於年底新北市長選舉,國民黨若推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出馬,將完勝所有民進黨天王,差距最小的是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但仍輸侯友宜18個百分點,其次是前「閣揆」蘇貞昌,藍營若推前臺北縣長周錫瑋,蘇與賴則有小勝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