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與綠營走得近 王如玄為何入藍營?

2020-12-20 海外網

摘要:王如玄19日接受中天電視臺專訪,被問及過去從事社運,感覺跟綠營比較接近,但真正從政卻跟藍營較密切。王如玄感謝國民黨給予這樣的機會,她認為國民黨「比較沒有以政黨利益為中心,較願意給別人機會,包容性較強,這是我看到的國民黨」。

  東南網11月2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據臺灣「中央社」19日電 朱立倫競選搭檔王如玄19日表示,她從事社會運動時確實有很多議題和綠營結合,但民進黨非常排外,反而是國民黨願意包容不同聲音的人,比較沒有以政黨利益為中心。

  王如玄19日接受中天電視臺專訪,被問及過去從事社運,感覺跟綠營比較接近,但真正從政卻跟藍營較密切。

  王如玄說,有人說她很奇怪,「藍執政時是綠的,綠執政時是藍的」。她說,當時從事社會運動,的確很多議題是跟綠營結合,主張社會改革,但民進黨非常重視忠誠度,「你要100%挺我,才會給你機會,忠誠度高於一切,非常排外」。

  王如玄表示,國民黨就不太一樣,她在臺北前市長陳水扁、馬英九任內都擔任市府顧問,後來馬英九當選「總統」,「組閣」時就找她當了「勞委會主委」。王如玄感謝國民黨給予這樣的機會,她認為國民黨「比較沒有以政黨利益為中心,較願意給別人機會,包容性較強,這是我看到的國民黨」。

責編:海聞

相關焦點

  • 國民黨爆出走潮 臺北市藍營議員結盟綠營拼"立委"
    圖/時周提供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國民黨「九合一」選舉慘敗,「衰小」路還沒完,現在竟爆出走潮,傳出包括李慶元、鍾小平、楊實秋等多位現、卸任市議員,透過姚立明牽線,打算循柯文哲模式與綠營結盟,脫黨投入2016「立委」選舉。這讓藍營「立委」氣到直接向黨中央告狀,黨內重量級人士放話,絕不允許有人發黨難財。
  • 陳茂雄:綠營不卸下假面具 難與藍營競爭
    臺灣《旺報》17日發表臺灣中山大學教授、臺灣「安全促進會」會長陳茂雄的署名文章:《綠營卸不下假面具》,摘錄如下:6個臺灣本土社團聯合聲明,建請蘇貞昌參選「立委」及「立法院長」,他們肯定蘇貞昌的幹才、勤政與為人,並表示「立法院」的重要性不在「總統」之下。
  • 蔡英文政治色彩與綠營相近,卻不讓藍營刺眼
    她的「潔身自愛」,在政治染缸裡獨樹一格,政治色彩與綠營相近,卻可以不讓藍營感到刺眼。  她在李登輝時代,著墨兩岸問題頗深;陳水扁繼續延用她的長才,最後還一躍成了綠營的財經指標人才,加上又是女性,綠營號稱人才濟濟,就是獨缺這類理性的角色,她個人條件罕見,自然頗為搶手。
  • 大陸法學博士 揭秘朱立倫為何選擇王如玄做副手?
    11月18日下午,國民黨參選人朱立倫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宣布副手由前「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出任。王如玄何許人也?她是如何脫穎而出,被朱立倫選中做副手的?《環球時報》帶您回顧她的經歷,也許可以得出答案。
  • 學者:臺灣2016選舉提名 藍營綠營節奏各不同
    原標題:學者:臺灣2016選舉提名 藍營綠營節奏各不同  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黨內初選領表登記已於2月12日登場,國民黨只透露將於3-4月確定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及提名時程。華廣網11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任冬梅的文章分析指出,兩黨步調相差如此之大,原因在於綠營蔡英文人氣如日中天,早已運籌帷幄;而藍營受「九合一」敗選打擊,局勢動蕩不明,難以推出合適人選。   全文內容如下:   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黨內初選領表登記於2月12日登場,而國民黨方面,只透露將於3-4月確定臺灣地區領導人初選及提名時程。
  • 綠營愛得,藍營就愛不得?
    綠營愛臺灣是天經地義,藍營卻註定沒權利愛臺灣;民進黨政府使用「中華臺北」叫沒有矮化,國民黨政府使用「中華臺北」卻叫喪權辱國;民進黨縣市長登陸行銷叫理性務實,國民黨推動陸客來臺叫親中賣臺;舉凡種種,不敢說罄竹難書,也只能是族繁不及備載。任何理性的人都會看出這種說辭的荒謬,但現實就是這類說法還十分有市場。
  • 臺灣桃竹苗4縣市藍營雖穩贏 綠營藏心計(圖)
    原標題:臺灣桃竹苗4縣市藍營雖穩贏 綠營藏心計(圖)   「桃園大勢底定,綠營只求別輸太難看」   導報記者(以下簡稱「記」):作為「六都」之一的桃園首屆市長選舉,多數民調顯示,吳志揚在與鄭文燦的二次對決中依舊佔有明顯優勢。但也有人說,如果投票率在58%以下,鄭文燦也有翻身取勝的機會。您怎麼看?
  • 王如玄:檢驗標準應一致
    王如玄15日上午赴桃園跑行程,與老人們互動熱絡。(圖片來源:中評社)海外網12月15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國民黨2016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參選人王如玄15日上午在桃園受訪被問到,民進黨2016候選人蔡英文也因為土地買賣獲利,是否也應該比照王如玄的做法全數捐出?對此王如玄回應說,所有檢驗標準都應該一致,最重要是能夠讓選戰主軸回到政策辯論上。
  • 藍營或換實力老將選高雄市「立委」 綠營全力比拼
    藍營或換實力老將選高雄市「立委」 綠營全力比拼 2015-09-23 11:04:48  雖然地方早已盛傳黃昭順要爭取不分區「立委」,可能退選;不過她為了不影響左營、楠梓區這個藍營「鐵票區」的士氣,硬是被黨中央列在區域「立委」參選人名單內,直到黨找到參選人張顯耀才宣布退出戰局。  黃昭順在地方有一定的實力,不過隨著民進黨在高雄市執政進入第17年,藍營的鐵票已經鬆動生鏽,黃昭順的政治之路也變得不順遂了。
  • 議員:藍營退出校園綠營進入
    國民黨展開2020敗選改革,其中「年輕人不挺藍」被視為要檢討的敗因之一,臺中市國民黨議員陳文政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國民黨退出校園後,民進黨透過另一種形式進入校園,這是綠營掌握年輕人喜好的關鍵。就目前的情勢看來,藍營退出校園確實失去一個與年輕人對話的重要管道。 陳文政說,民進黨現在以各種包裝過的方式進入校園,透過贊助學校社團、招募青年到綠營相關單位實習、設立「駐校代表」等方式,拉攏年輕人,甚至在臺大「卡管」風波當中都能看到綠營政治力的介入。
  • 綠營發動罷免韓國瑜攻勢,羅智強反嗆:為什麼藍營不能罷免蔡英文?
    綠營社團27日啟動「罷免韓國瑜」聯署,企圖在明年「大選」前「雙殺」韓,即讓韓國瑜「總統」和市長兩頭落空。在國民黨內部,韓國瑜和鴻海前董事長郭臺銘激鬥正酣,讓輿論為藍營明年「大選」前景捏了一把汗。兩個團體發動罷免27日,「公民割草行動」粉絲專頁正式發起罷免韓國瑜,第一階段需要3萬份聯署。
  • 綠營逆風作戰,藍營陷人才荒
    2021到來,距離2022縣市長選舉又近了,藍綠各有盤算,國民黨想力拼北臺灣連線,除了雙北,也冀望在基隆桃園新竹有所斬獲;民進黨則是想奪回彰化雲林嘉義失土,最好還能收復臺中。但目前第三勢力逐漸抬頭,加上「執政包袱」,專家預測,綠營會是逆風作戰。
  • 黃智賢:綠營操縱媒體聲討馬英九掩護蔡英文
    內容提示:黃智賢老師認為,綠營希望通過媒體政論節目來操縱整個輿論風向,最後達到掩護蔡英文在時政上的不利的目的。
  • 「立委」補選:臺北綠營何志偉當選 臺中藍營沈智慧強勢回歸
    臺中市第5選區「立法委員」補選結果昨天出爐,國民黨「立委」補選候選人沈智慧勝出,即使已經中斷11年公職,沈智慧仍然勤走基層,挾著過去6屆「立委」的經驗,強勢回歸。  能夠重返「立法院」,沈智慧說,她沒有一天忘記初衷,就是回到她最熟悉的「立法院」,用她最熟悉的方式幫助臺中,她將以過去18年的「立委」經驗,上工第一天就可上手。
  • 王如玄花蓮謝票:痛定思痛努力再起
    中國臺灣網1月19日訊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敗選的國民黨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候選人王如玄今天(19日)到花蓮,與同樣敗選的「立委」王廷升一同謝票,並拜會公益和勞工團體。她表示會痛定思痛記取教訓,努力再起。王如玄上午到「立委」王廷升服務處,與國民黨花蓮縣黨部主委張逸華等人就此次「大選」落敗國民黨如何改革再造分享看法。王如玄表示,此行來加油打氣,檢討反省,一定是有做得不夠的地方,才會有這樣的結果。她說,認真努力、誠心誠意想為臺灣、為社會做一點事,但畢竟敗選,未來仍須從基層耕耘,一步一腳印,選舉需要方法和策略,須雙管齊下去努力。
  • 臺灣藍營「鐵粉」急出病 紛紛掛號精神科
    雖然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冒雨掃街催票,但藍營「鐵桿」支持者終究不放心,甚至急出了病,而且還是心病。 據聯合報1月12日報導,近日,不少藍營「鐵粉」出現焦慮、緊張、失眠的症狀,紛紛到醫院掛號,診斷結果為「選舉症候群」。
  • 大臺北地區 藍軍要"贏更多" 綠營拼"輸更少"
    對藍營來說,要拼的是「贏得夠多、贏得更多」;綠營則是「少輸為贏」,如能拉近得票差距,可能成為扭轉全盤選戰關鍵。    臺北縣是全臺最大票倉,上屆「總統」大選,藍綠兩陣營共開出兩百一十多萬張選票,連宋雖然贏了扁呂十三萬票,卻被認為「贏得不夠多」,是連宋敗選的關鍵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