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寧市東澳鎮
分洪村委會水溝村
有著600餘年歷史
現有300戶、1400多人
該村重教尚學,大學生層出不窮
據不完全統計
該村有2名學子考入清華大學
1名考入北京大學
還有5人到日本、美國留學
大學畢業生人數128名
明清兩代獲取功名者達126人之多
坐落在萬寧母親河一一太陽河畔的水溝村,是萬寧一個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古村,有著600多年的歷史,古稱南山嶺村。該村主要居住蔡、陳兩姓。
10月25日,記者來到水溝村看到,村莊背靠小南山,北臨太陽河,風光秀麗,環境優美,至今保存完好的老宅有80餘間,大都有百年以上歷史。村民陳進平、陳家真、教師陳澤翔引路,一邊行走在老宅小巷間,一邊講述著水溝村的古今傳奇。
據水溝《陳氏族譜》記載,陳氏家族自古把讀書列入祖訓。以「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詩禮經書,忠義孝慈」為祖訓家風。據統計,明清兩代獲取功名者就達126人之多。
陳家真介紹,先祖遺風一直為村民所敬仰,因此,家家戶戶重視教育。
水溝村連片老宅。(陳澤翔供圖)
水溝村老宅。
說起村民重視教育,教師陳澤翔頗有感觸。「村民們一直堅信讀書能改變命運。」陳澤翔說,「在困難年代,很多家庭砸鍋賣鐵也要供小孩上學。」也因此,水溝村在東澳鎮一直有著文脈之稱,村裡常出大學生,別的村羨慕不已。據不完全統計,該村大學畢業生人數達128名。其中,2名學子考入清華大學,1名考入北京大學。
在水溝村陳氏族譜中,專門設有功名錄,鼓勵族人勤奮好學。功名錄分古代功名錄與現代功名錄兩部分。據記載,其中不乏考取黃埔軍校投身革命,以及考取北大、清華等高學府的學子。蔡雲海就是其中之一。據蔡氏長者介紹,蔡雲海1978年在安徽參加全國高考,以數理化平均97.5分的優異成績被北京大學物理系錄取;1983年留學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深造。蔡雲海常回故鄉水溝村探望親人,根不忘,本還在,身在異鄉卻心繫故土。
老宅裡的老照片。
為鼓勵村裡孩子們發奮努力學習,水溝村近年還設立助學基金。有以宗族名義成立的水溝村教育基金會,也有以村民陳瑜個人名義成立的助學基金。據介紹,陳瑜是一家旅遊企業總經理,2015年在家鄉水溝村成立「陳瑜助學基金會」,資助範圍為分洪村委會的應屆大學生。學子考上清華北大,每人50000元;考上其他大學的分3000元、2000元、1000元三個檔次進行捐助。「陳瑜助學基金會」成立5年來,共為分洪村委會46名應屆大學生、3名貧困戶小學生捐助款項12.8萬多元,受到當地群眾點讚。
2018年5月,水溝村陳念公教育基金會於成立。村民們自發捐款,其中,2018-2019年共收到189名陳氏村民自發捐款近12萬。
水溝村《陳氏族譜》中的「家規十則」。
好學風源於好家風,好家風帶出好民風。在水溝村,傳承著「家規十戒」:一戒忤逆不孝父母;二戒傲慢不悌兄長;三戒倨傲不敬長老;四戒挾勢凌迫孤寡;五戒亂倫傷風敗俗;六戒貪利剝削貧鄰;七戒欲鬥不睦鄉裡;八戒遊蕩聚眾窩賭;九戒鼠竊引誘為盜;十戒告訟越界紛爭。也許正是有這樣有家訓家規,使得該村民風淳樸。
水溝村古村落保存相對較為完好,村落的活態文化豐富。村裡每逢傳統節日,都會舉辦一些活動。如,今年母親節,水溝村舉辦出嫁女子回娘家感恩大團圓活動,感恩父母情,慰問困難的父老鄉親、貧困戶等。
2019年水溝村陳氏優秀學子。
「我們水溝村人,一直自覺保護好古村落原始風貌,保護好老房子。目前,正在準備申報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村民陳進平介紹,為進一步改善人居環境,綠化、靚化、美化家園。今年6月,水溝村的黨員幹部帶頭髮起自主植樹行動,村民踴躍捐款,籌備經費植樹、養樹。植樹活動把村莊道路兩側和空地,見縫插綠,見空補綠,先後共種下大小樹木260多棵。今後,水溝村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多種樹、種好樹,全力打造美麗鄉村,綠色生態文化古村。
早在2009年,水溝村人已有生態保護意識,自籌資金把村後光禿的小南山封山育林。十年過去,滿山翠綠,喬木叢生,成了小鳥的天堂。
「如果能入選名錄,水溝村就會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和扶持,成了名村,老村將永遠保留下來,古村的文化將永久傳承下去。」陳進平說。
水溝村有良好的生態自然環境,與古色古香的百年古宅交相輝映,還有淳樸和善的民風,已引起相關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2018年,相關單位準備將水溝村建設成一二三產融合共享農莊,打造海南原生民宿新名片。目前,初步設計方案已完成,相關工作正在繼續推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