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白宮對中美貿易發表聲明,對1102種產品總額5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關稅。
16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
這意味著美方已正式挑起中美貿易戰。
中美貿易戰是兩個國家的博弈,這種博弈是基礎於核心利益之上的博弈,壓根不可能妥協。你以為我們服軟認輸,人家川普就會放我們一馬?怎麼可能,你把人家也想得太幼稚了。不怕死打,才有可能不被打死,就這麼回事。
分幾個層面談談,對貿易戰的一些看法
中國不遵守WTO規則麼?
我們先撇開WTO規則是否合理這個問題。因為所有的規則本質都是強者用來約束弱者的,所以中國接受WTO規則本身就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現實的世界是叢林邏輯,只有默默發展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隨著前幾年西方國家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和最近中美貿易戰的問題,網絡上出現了一種說法,說是中國沒有遵守WTO規則所導致,是中國倒行逆施帶來的結果。我簡單地回答兩點,如果按照市場經濟地位的解釋來看,全球中沒有國家是符合市場經濟地位的要求的,美國、日本、包括歐盟在內,都不符合市場經濟地位的要求。說白了,市場經濟地位只是國家政治博弈中的一個籌碼和條件而已。更難聽點,就是西方國家只要不符合他們利益,哪怕你嚴格遵守了規則,他們也不會認為你是市場經濟地位;符合他們利益,哪怕你不遵守規則,也會認為你是。政治博弈的籌碼罷了。在WTO規則裡,市場經濟地位並不存在於多邊關係的規則中,而中國體量和規模放在這裡,你認不認都不影響。
第二個更明確的回答,如果中國真的大面積不執行WTO規則和承諾,完全可以在WTO規則之內解決問題,而美國卻完全不在這個框架下解決,反而跳出WTO規則採取國內法301調查來打貿易戰,這個本身就是違反了WTO規則。1994年美國批准世界貿易組織協定時,美國總統向國會提交行政行動聲明,承諾不能通過301調查來單邊認定其他國家是否違反世貿規則;1998年,歐盟將美國的301調查措施訴諸世貿組織,美國又作出國際承諾,嚴格按照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的程序處理相關貿易糾紛。結果這次美國人直接自己違反了所有的WTO規則,直接拿301這個美國國內法來對中國進行單方面增加關稅。
第三個回答更簡單,如果中國明顯違背WTO規則,損害了其他國家利益的話,為什麼十幾年來各個國家還是堅持跟中國進行了十幾年的商業貿易往來?這說明中國過去十幾年的所作所為,一定是符合大多數國家的現實利益的,互惠互利的行為,只有互惠互利的基礎,大家才能相安無事商業貿易十幾年。
中美貿易問題的本質,我感覺是因為美國自己過去十幾年的政策出現大的偏差造成的結果,並不是WTO規則導致和帶來的。在加入WTO之後,中國核心是加大工業化進程, 而美國卻在資本裹挾下,大量的產業轉移到中國等新興市場裡去,帶來國內工業化優勢喪失,本質是政策問題。之所以提WTO,純粹就是找個理由罷了,覺得WTO對中國帶來的好處大於對美國帶來的好處,規則不好,既然是我定的,那我也可以改或者乾脆廢除,這個就是美國人的邏輯,實力即規則,強權即正義。
過去中國十幾年在WTO裡充分利用和使用規則爭取利益最大化,是非常明智和現實的方式。正因為我們採取了這些措施,才在十幾年裡發展了自己,提高了國民生活水平。
我也聽到很多人說,人家違反規則不是我們違反規則的理由,說這個話的人,請問為了人家制定的規則把你現在享受的生活給完全回到十幾年前的日子裡去,你願意麼?中國正因為過去十幾年跟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鬥智鬥勇,才有了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和進步。
走出去看看全球的生活水平,中國不敢說很好,但是至少在中上水平線上,而三十年前呢?吃飯都吃不起。正因為充分利用規則,才有我們的今天,如果按照西方世界對我們的各種規則設定,我們永遠都沒機會實現這個超越和逆襲。
全球進入貿易領域糾紛多發階段的背後是增量時代的結束
從全球的情況來看,貿易戰的背後,反映的其實是全球增量時代的結束,存量博弈的開始。這種情況下,實用主義成為了各個國家的首選。增量時代有錢有閒,日子好過,所以很多問題都會被放到一邊;但是到了存量博弈的時代,日子不好過了,你要面子,就會損失利益,這個時候怎麼辦?我相信沒有一個國家會為了所謂的面子問題,而放棄自己的優越生活和實際利益的。
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國和國的博弈很大程度上是對立的,沒有天然的朋友,沒有天然的敵人。
從根本上說,決定國家關係好壞與否都取決於利益,以及取決於維護利益背後所需要的實力,對抗,妥協,合作,都是在這個基礎上衍生出來的結果,這個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中國過去一直謀求在WTO規則之內解決問題,從2001年到現在,中國大概發起了十幾起投訴,最後結果並不理想,說白了規則壓根不是為你制定的。而美國這次的貿易戰,則更是過分,充分體現了所謂的規則制定國家最大的不遵守規則的現實。面對這樣無賴行為,我們如果不能奮起反擊,那麼未來針對中國的各種無理行為只會越來越多,帶來的商業糾紛也一樣越來越多,當大家都覺得你軟弱可欺的時候,欺負你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中國的反擊之戰,充分表現出這屆政府對自身利益的維護,也反映出了我們目前具備跟美國對攻的底氣和自信。
我覺得,最核心原因是過去十幾年我們各方面應對危機的能力大幅度提升,中國加入了WTO十多年,這期間,培養出了一批處理國際爭議和糾紛的專業人才,對美國了解,對中國了解,對專業了解,所以這次貿易戰反擊效率很高,針對性很強,直接針對美國人的痛點下手。這些都說明我們的反制措施之快,之準,是出乎他們意料的。這次,我們不但回應而且直接在最快的時間裡採取了同等規模的回應,而且關鍵也只是同等規模,意味著我們必然還有更多的可選項,取決於美國方面的態度。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在貿易戰上的首次出手一直遵循了我們長期來的姿態,有理有節有據,說明我們還是非常注重中美關係的。貿易戰上也不是魚死網破的生死之爭,都留了極大的協商餘地。但是如果美國單方面不願意協商,我們也願意奉陪到底。一個國家要有這種底氣,民眾才會有信心,看到大國的自信和態度。這兩年我們在國際舞臺上越來越展現出應該有的態度來了,維護和爭取自己應該有的話語權和權益,儘量最大化本國利益。
最後,中美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很大程度來說,博弈一直是長期存在的,競爭中合作,合作中競爭。這種貿易爭端未來一定此起彼伏,但是所有的爭端背後必然是綜合國力的較量,註定是長期複雜的鬥爭。我們除了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國力之外,別無他法。只有強大了,才能對抗一切,無論個人還是國家,這個是永恆的真理。我們不希望打仗,但是也不怕打仗,只有有這樣的勇氣和底氣,我們才能最後實現不打仗。
只要經濟發展了,很多問題就不是問題,經濟停滯的很多問題都是問題。日子好過的時候,你賺1萬,我賺5000,大家都相安無事;日子不好過了,你賺1萬我就虧1萬,怎麼都會出事兒。所以很多看上去的社會問題,本質背後都是經濟問題。國內問題如此,國外問題也是如此。
(本文來源:扯淡堂)
(來源:鉛筆經濟研究社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