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的時候,當音樂教師的大伯來家中做客,劉嘉卓給他彈奏了一曲《大海》,大伯很是驚喜,發現劉嘉卓有很好的樂感,便送他一把吉他。很快,劉嘉卓就愛上了吉他彈奏。
不懂樂理知識,劉嘉卓就在網上下載吉他演奏曲目,摸索著彈奏。劉嘉卓進步得很快,起初彈奏一首曲子要十天半個月,後來用不了多久,就能將陌生的曲子流暢地演奏下來。
學了兩年多後,劉嘉卓偶然在網上看到了日本樂手鬆井佑貴的《Rider》,被指彈的演奏方式所震撼,他下定決心要學會這首曲子。而在此前,劉嘉卓從來沒有接觸過指彈,也絲毫不了解指彈的技法。指彈是在歐美很流行的一種表演方式,在中國並不普及,且較傳統技法,指彈的演奏方式也有一些難度。儘管開始非常吃力,但他並沒有退縮,從喜歡的曲子開始邊探索邊學習。「很多技巧都不知道,學不會就下載下來,用視頻慢放,一句一句地學。」
熟悉指彈技法後,劉嘉卓就開始翻彈各個大師的作品,也有自己喜愛的指彈音樂家,「Tommy Emmanuel、押尾桑、Luca Stricagnoli、松井佑貴都是我喜歡的吉他大師,但我最佩服的是Tommy大神。」聊起指彈,劉嘉卓娓娓道來。
這些年,劉嘉卓的音樂之路遠沒有想像中順利。父母都靠打工為生,一家人的生活並不寬裕。在開始練習指彈時,父親花3000元給劉嘉卓買了一把新吉他,吉他被劉嘉卓在練習指彈時砸裂了。這讓劉嘉卓很苦惱,他再也不好意思張口,要父親省吃儉用花錢為自己買吉他。
劉嘉卓想靠自己努力掙來一把新吉他。他通過網站聯繫到吉他製造商,講述了自己的境況,有廠家欣賞了他演奏的音樂後,答應給他送一把吉他,條件是他要每個月給廠家錄製兩個演奏的視頻。
劉嘉卓拿到了心儀的新吉他,練琴更加刻苦。每天中午不休息也要練琴,晚上放學先練琴,再寫作業。逐漸地,指彈的技法越來越嫻熟,他將自己演奏的曲子傳給廠家,廠家在網絡展示後,得到了很多音樂愛好者的讚譽;與此同時,他拿自己的演奏視頻參加各種吉他比賽,也頻頻獲獎。看到孩子在音樂上很有長進,3年前,父親也辭掉了工作,在家中專職陪伴他練琴。
在小學的最後一個兒童節聯歡會上,劉嘉卓背著吉他去教室彈琴,結果沒一個人理他,這讓他一度有些失落。可劉嘉卓並沒有氣餒,還是每天堅持練琴,沉浸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中。
上了初中後,他的音樂才能逐漸被老師發現,展示的機會多了起來。每次學校有演出,劉嘉卓都要上臺演奏一番,引來同學們熱烈的掌聲。班會課上,劉嘉卓也被班主任老師請上講臺,給同學們演奏經典名曲,時間一長,不僅成了班裡的小明星,還經常被其他班請去演出。每次演奏時,劉嘉卓完全融入其中,盡情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感。
元旦聯歡會,劉嘉卓被學校音樂教研室的老師看中,擔當了老師們演出中的一個環節。在排練時,有老師用視頻記錄下了他彈奏的情形,分享在個人網絡空間。老師的無心之舉,讓劉嘉卓演奏吉他的視頻流傳了出去,成為網絡上的焦點。
「我也沒想到自己一下得到了這麼多人的關注。」面對突如其來的讚譽聲,劉嘉卓感到十分高興,但也並沒有完全沉浸其中。這些天,經常有電視臺、文化公司邀請他去演出,劉嘉卓都沒有隨便答應。
「我要學習好文化課,還要系統學習樂理知識。」對於自己的未來,劉嘉卓也有一些打算,「要繼續學習,打好基礎,爭取有更大的發展」。放學後,劉嘉卓都會準時回家,和往常一樣,在父親的陪伴下刻苦練琴。(馬富春)
責任編輯:凌芹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