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老師和學生來說,更是如此。當得知學校不能開學,孩子不能上學時,老師急了,父母更急了。但是當上級教育部門提出了「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教學方案時,家長和老師又看到了一絲希望。隨著空中課堂的不斷完善,網課教學的逐步落實,老師和學生們逐漸習慣了這種教學方式,並且現在也能做到與學校作息時間同步。家長再也不用為了孩子的學習問題而擔憂了。接下來,我想說一說我在網課教學中的成長經歷,我稱之為「在逆境中成長」。
為了響應上級教育部門「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號召,學校迅速組織教師參與網絡教學。我作為農村中學的一份子,既擔任班主任,又負責七年級兩個班級的英語教學。所以積極參與此次網絡教學既是我的責任也是我的義務。然而,當我準備開展網絡教學的時候,開始又感到非常的迷茫,因為家裡的無線網出問題了,筆記本也在學校,而且沒有任何網課教學經驗,我內心非常著急。但是我相信,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永遠比困難多。我沒有電腦,我還有手機啊。我開始尋找各種有利於教學的手機軟體,不斷嘗試教學。所以一開始,我就嘗試在微信群展開了英語教學,結合人人通空間布置作業。
因為網絡教學不同於課堂教學,老師既要克服教學條件的限制,又要防止學生分心走神。課堂上,我可以根據課堂氣氛,採用不同的語調,抑揚頓挫的聲調,利用自己飽滿的熱情和幽默的語言來吸引學生。然後網絡教學,這些全部都做不到。那麼我該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防止學生分心走神呢?思來想去,可以不斷跟學生互動嘛!在督促孩子完成練習的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打氣加油,或者玩兒一玩兒小遊戲,比如利用微信自帶的語音識別功能,讓學生把微信語音識別功能的語種設置成英文,最後要求學生先讀單詞,看看誰讀的單詞能夠識別出來。隨著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不斷提高,遊戲難度在逐漸升級,要求學生讀一句英語,看看誰的識別度最高。最後再要求學生讀一段課文,再來看看誰讀出來的英文語音識別最準確。孩子們發現自己讀出來的英語,能被手機語音智能識別出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信心,做到了寓教於學。
開展了一段時間的微信教學之後,我又發現了微信教學的各種弊端。因為微信教學,學生看不到老師,老師看不到學生。這樣上課不能跟學生進行眼神交流,知識點講解全靠打字,語音講解又不利於學生做筆記,不僅感覺非常的生硬,而且非常消耗時間。老師在打知識點的時候,學生可能就等的很枯燥,好不容易調動起來的積極性馬上就減弱了很多。教學效果表面上還不錯,但是實質上學生的吸收效果並不佳。
所以思來想去,就想著用手機開直播吧。而在此時,學校也給我們推薦了釘釘這個軟體。我毫不猶豫地使用數據流量在釘釘軟體開展了直播教學,手機開直播不能使用課件教學,所以就以紙代替黑板,以筆代替粉筆。後面對釘釘這個軟體進行深入的研究,發現了很多有利於教學的功能,比如可以利用家校本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利用班級圈打造班級文化,利用打卡功能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就這樣用手機開展直播教學了一段時間,後面解封之後,家裡的網絡也找人修理好了,我的電腦也拿回來了。目前一直在使用釘釘軟體進行教學,而且孩子們的激情依舊,並且也逐漸習慣了這樣的學習方式。
以上是我在疫情期間網課教學方式的轉變過程,也是我的成長經歷。下面接著說一說,我的學生們又經歷了哪些改變。
最開始在微信教學的時候,孩子們由於剛接觸網課教學方式,所以還是比較感興趣。那個時候家長也都在家,家長陪著孩子們一起學習,其樂融融。但是後面學生的新鮮感就過去了,上課沒有最開始的積極性了。所以我就決定不定時在微信群以語音的形式開展班會,跟學生進行心理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後面再進行適當的勵志教育,學生們漸漸也接受了這種教學方式,並且能夠很自覺的參與學習。
微信教學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學生們看不到老師,對課堂就會有一種陌生感。所以後面採取了釘釘直播教學,這個時候學生不僅可以聽到老師的聲音,而且還可以看到老師上課的神情,仿佛回到了教室上課的情景,瞬間拉近了老師和學生們的距離。
但是後來因為有的家長要出門復工,農村的很多學生就成了留守兒童,沒有了父母的監督。網課參與率有所下降,後來我也想盡一切辦法做學生的思想工作,每周定期開展勵志班會,讓學生覺得學習是他們自己的事,真正的要從「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對於部分學生我還進行了家訪,取得了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也讓孩子們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孩子們的內心備受鼓舞,我們班現在網課學習每天都是全員參與。
經過這一次的疫情磨難,我懂得了老師教書育人的真正含義。教育要不落一人,面對全體學生,並且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發現問題及時做心理輔導。要不斷的進行自我反思,優化教育結構。對於學生來說,仿佛他們長大了,懂得明事理了。也知道了學習並不是為老師和父母而學,而是為了自己有更好的未來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