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華前準備得多細

2020-12-27 正北方網

 

本文摘自:《中老年時報》2014年8月1日8版,作者:關山遠,原題為:《地圖後的狼子野心》

現如今,在中國電視熒幕上「手撕鬼子」、「手榴彈炸飛機」的「抗日神劇」,無底線地貶低與醜化對手,其實是對先烈的侮辱,是對那段艱苦卓絕的歷史的歪曲,更是對後人可怕的誤導:中國人對日本,到底有多少深刻的認識?這方面,可從地圖講起。

1928年的地圖,22年後找到一條小路

近年來,陸續有一些日軍侵華罪證被發現,其中有相當多的是地圖。這些地圖測量之精準,令人驚嘆,足見日本發動侵華戰爭前做了大量細緻的準備工作。

筆者曾讀過一位中國老兵章明的回憶文章。1950年秋天,章明在湖南宜章第一次見到侵華日軍軍用地圖。當時,他跟隨警衛排在當地搜集革命歷史文物,排長小李就時常靠一份日軍地圖確定行軍路線。當行至一座大山前面時,李排長看著地圖說,有一條小道可以直穿大山,不用繞道走。但找不到路口所在,問遍路過的幾個年輕人,都說沒有路。最後找來一位當地老人,才在荊棘灌木叢中砍出一個路口,現出一條濃蔭蔽日、藤蔓纏繞的崎嶇小路。 

驚訝之中,章明仔細察看這份地圖。地圖用的比例尺竟然是1:50000,也就是說,地圖上的1釐米等於實地的500米。「在作戰地圖當中,這是20世紀最先進、最精密、最實用的了。」章明回憶說,一座山丘、一條小溪、一個村莊、一塊水田、一條小路、一座廟宇、一片樹林……都在圖上畫得清清楚楚。地名一律用漢字,山頂制高點和山腰等高線一律用阿拉伯數字標明了若干米,所有的道路也都標明了分段裡程……圖上還明目張胆地用漢字註明「大日本陸軍總部繪製」等字樣,標示日期為「昭和三年」,也就是當時的1928年,抗戰爆發之前9年!

從1928年到1950年,22年過去了,這條小路還在,只是路口被瘋長的灌木堵住了……

偏遠山村的資源,日本人比中國人還清楚

在一些國人陶醉於「橫店式抗日」之中時,日本人對中國的了解有多深?學者資中筠幾年前曾經在《隨筆》上寫過一篇文章,今天讀起來仍有毛骨悚然之感:「湖南耒陽縣深山老林裡有一種寶藏,就是地下的無煙煤,質量特優,燒起來無味、無煙,只留下一點白灰。村民用來取暖做飯十分方便,有的就挖煤挑到30多裡外的一個水路碼頭去賣高價,發點小財。由於交通不便,不可能大規模運出去,也沒有外人來大規模開採,所以中國其他地方都未能利用這種煤,幾乎很少人知道。無論在多大、多詳細的地圖上都不可能有這個偏僻山村的位置。但是後來父親留學日本,竟發現日本人已經將此礦藏記錄在案!那是在日本圖書館看到,日本的同文書院對中國各省調查記錄報告中,記載有湖南耒陽田心鋪(他們甚至知道這個小地名)某山上有無煙煤礦!這使他既欽佩日本人,又感到觸目驚心……」

資中筠的父親資耀華,是在1917年到日本留學的。那個時候,沒有衛星,日本人是如何準確地標註無法在地圖上找到的中國偏遠鄉村裡的無煙煤炭資源?日本人為此又花費了多少人力、使用了多少不為人知的手段?

1917年,距離「九一八」還有十多年,距離「七七事變」還有二十多年,只能說,不管什麼目的,日本人對中國圖謀已久。資中筠感慨地說:「日本對中國研究之深、之細,由來已久,而且是一貫的。」

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近鄰。但是,日本對中國的認知程度,卻遠遠超過了中國對日本的了解。「可以說,不管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中國都是日本極有興致、極為認真做的功課,正如民國初年戴季陶所說,『中國』這個題目,日本人也不曉得放在解剖臺上解剖了幾千百次,裝在試驗管裡化驗了幾千百次……一個世紀後,一位旅日的中國學者說:在日本面前,中國像裸體巨人。」學者胡平在《情報日本》一書中憂心忡忡地寫道。

 

「知己知彼」,我們真的「知彼」嗎?

日本測繪的中國地圖,有兩種途徑,一是竊取地圖,二是秘密測繪。

岡村寧次在其回憶錄中說,他少壯時代常駐中國從事搜集軍事情報工作,但得到軍用地圖卻很不容易。侵華日軍在武漢作戰時所用的華中中部地區1:50000比例地圖,大部分是他秘密搞到的。那還是岡村寧次為軍閥孫傳芳當顧問的時候,一次岡村寧次去南昌前線,孫傳芳部的指揮官把華中中部地區五萬分之一比例地圖全部借給他,委託他制定阻擋北伐軍的作戰指導方針和計劃。岡村寧次按其要求提出了計劃方案,但這套地圖卻未歸還,偷偷帶回到九江的司令部。不久,孫傳芳軍節節敗退,岡村寧次趕緊僱條小船躲到日本艦隊的旗艦「安宅號」上去。倉促間,岡村寧次丟棄了所有的行李,卻未忘記帶上這套五萬分之一比例的地圖。回國後他把地圖交給了日本參謀本部,獲得巨額賞金。時任日軍方面軍參謀長,後任大本營作戰部長的宮崎周一中將說,對華作戰多虧有這份五萬分之一比例的地圖。

更多的地圖,是在戰前派遣特務秘密測繪的,其中有的特務甚至偽裝成和尚、喇嘛。這種間諜,已無法統計有多少。

在《情報日本》一書中,胡平寫道:「無論在一百多年前,還是在今天,日本對於西部大陸的認識,遠遠甚於我們對這個蕞爾島國的了解……」老祖宗提倡「知己知彼」,但我們真的「知彼」嗎?

(據《新華每日電訊》 關山遠文)

[責任編輯:李雪琪]

相關焦點

  • 他是侵華的日本將領,戰死後卻得國民黨厚葬,杜聿明親自寫文哀悼
    他是侵華的日本將領,戰死後卻得國民黨厚葬,杜聿明親自寫文哀悼整整8年的抗日戰爭,日本侵略者給當時的中國帶來無盡的傷痛。上到總統將軍下到平民百姓,提起小鬼子,沒有不痛恨的,就是因為這群鬼子太殘忍了。在帶兵打仗時,他雖然是侵華的日本將領,但他一再交代手下的人不要亂拿老百姓的東西,不能放火亂燒東西,可偏偏就有個日本兵跑到老百姓家裡搶了東西。這件事被中村正雄知道後,他沒有過多地考慮直接把這個違反軍紀的士兵槍斃了。
  • 100多張日本侵華圖片 成都老人設展還原歷史
    在這裡,他精心收藏的100多張日軍侵華史料圖片,將在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展出。  一幅幅還原歷史的震撼性圖片,一張張泛黃的珍貴地圖......早上9點半,郫縣二中2000多名學生在這些展品前駐足觀看,場面十分壯觀。「活動讓更多的青年了解這個重要的日子,時時保持對歷史苦難的痛感!」
  • 濟南老地圖見證日軍罪行:為侵華準備了將近60年
    這張圖上標註於「昭和十五年」(1940年)印製,地圖長約80釐米寬50多釐米,圖上標題為《大濟南新區劃明細地圖》,比例是1:10000,為雙面三色影印,標題兩旁分別是濟南大明湖、千佛山、商埠、二大馬路等景觀照片。  在右下角和左上角有兩張附圖,分別是「北支關係圖」和「北支鐵道略圖」,圖下還注有日偽各機關、官署,教育及文化機關,娛樂機關的信息以及廣告等。
  • 《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首發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徐勇、臧運祜總主編的《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日前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近日,北京大學歷史學系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主辦的該書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全書共分政治外交、軍事戰略、殖民經濟、社會文化四編十七個專題四十六卷冊,是迄今國內篇幅最大、相關史料收錄最完整的日本侵華決策類專題史料匯集。史料來源包括日本國會圖書館、防衛省戰史部資料中心、外務省外交資料館、東洋文庫、亞洲歷史資料中心電子資料庫,以及中國臺灣「國史館」「中研院」,還有美國國會圖書館等。所收史料多有以前未公開者,以及新發掘出的資料。
  • 《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揭秘一手檔案
    張生 攝 37位學者8年合作完成:《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揭秘一手檔案中新網南京7月6日電 (記者 申冉)6日,「日本侵華史料及其研究——《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出版座談會」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
  • 悲劇發生學——《日本為什麼侵華》
    《日本為什麼侵華》這本書的目的,也許在於引發這個思考文/馮學榮  「日本為什麼侵華」這個問題,乍一聽很突兀,可是要真正能回答上來的人,哪怕是在歷史愛好者當中,恐怕為數都不多,事實上,也沒幾個人去追問這個問題。  但是,任何戰爭都有它爆發的歷史原因和發展的邏輯。
  • 日本侵華老兵謝罪山東泰安抗日烈士陵園
    圖為原日本侵華日軍五十九師團四十五中隊退伍老兵鹽谷保芳再次來到中國山東泰安抗日烈士陵園謝罪,並向當地記者贈送「謝罪」親筆書法。倪青華 攝     原日本侵華日軍59師團45中隊退伍老兵鹽谷保芳日前再次來到中國山東泰安抗日烈士陵園謝罪,並向陵園敬獻了「謝罪侵略反省,中日友好親善」牌匾,以特殊方式傳達日本人民致力中日友好的信息。     現年87歲的鹽谷保芳是日本山梨縣人,現住日本東京,侵華期間為日軍的1名軍曹,1942年至1945年曾在山東泰安駐紮。
  • 為轉移矛盾,不惜發動侵華戰爭,當時的日本有多亂?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的爆發,日本開始發動侵華戰爭,中國東北很快被攻陷,日本為了完成侵佔中國的宏偉霸業,在此地建立了「偽滿洲國」,移民計劃也開始執行,至此中國開啟了14年的抗日戰爭之旅,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才對世界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在長達14年的抗戰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而日本是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才發動侵華戰爭
  • 我在日本記錄侵華日軍口述史
    原創 李素楨 中國青年雜誌 歡迎關注《中國青年》雜誌官方微信口述歷史學者、日中口述歷史文化硏究會常務副會長、吉林師範大學原教授李素楨博士,旅居日本多年,採訪了多位侵華日軍老兵,留下了非常珍貴的口述資料。
  • 《中央檔案館藏日本侵華戰犯筆供選編》正式出版
    近千名戰犯筆供首次公布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蓄意製造九一八事變,開始大舉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7月7日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人民奮起抗戰,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至1956年間,中國先後在撫順、太原兩地關押了日本侵華戰爭罪犯1109名。
  • 香港文匯報:日本兵投八路 侵華變反戰
    中新網8月24日電 香港《文匯報》24日刊發系列文章表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來臨之際,一個特殊群體不應被遺忘:他們曾受日本法西斯荼毒,而侵華暴行讓他們幡然醒悟,毅然加入反戰行列;他們曾是侵華日軍,在共產黨的感化下終放下武器,成為日籍八路軍;他們回到日本後多數生活清貧,但無懼右翼勢力騷擾。
  • 《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
    《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 2018年06月28日 14:3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時曉莉 字號 關鍵詞: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全面抗戰;日本侵華史
  • 93歲新四軍老戰士玩平板電腦 寫《日本侵華戰爭》
    33歲時,他為把這一切記錄下來,56歲時開始著手創作,經歷3000多天的創作和修改,一部250萬字《日本侵華戰爭》的書問世。93歲的他玩平板電腦靠自學 已經用了三臺王輔1925年出生,已經93歲的他身體硬朗、頭腦清晰、風趣幽默,言談中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
  • 《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全46冊)
    本書簡介: 《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是中日兩國共三十七位學者歷時八年,共同協作、系統整理的日本方面關於侵華決策各個方面的資料史料來源有日本國會圖書館、防衛省戰史部資料中心、外務省外交資料館、東洋文庫、亞洲歷史資料中心電子資料庫,臺灣「國史館」、中研院,美國國會圖書館等。所收史料以未公開和新發掘資料為重心,共分四大編十七個專題。各專題內容結構為:專題解說、資料影印件、資料點評。本叢編可謂迄今國內篇幅最大、相關史料收錄最完整的日本侵華決策類專題史料匯集。
  • 《日本侵華殖民教育史料》首發
    本報訊 (記者章紅雨)8月26日下午,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京舉行《日本侵華殖民教育史料》首發式,該書是目前首套全面系統地彙編日本侵華殖民教育史料檔案的大型專題資料集。  據人教社副社長郭戈介紹,歷經10年整理出版的《日本侵華殖民教育史料》,全面反映了日本在我國東北、華北、華東、華中、華南和臺灣地區、香港地區進行殖民奴化教育的全貌,主要有日本殖民奴化教育的政策、法令、目的和措施,教育行政制度和學校制度,教育組織方式和教育經費;日本殖民奴化教育各級各類學校的設置、課程的開設、教材的編選、教師的選派、學生的招收以及有關活動儀式;日偽人物有關殖民奴化教育的言論及記載他們有關罪惡行徑的文字材料
  • 千萬字日本侵華戰爭最高決策軍事密檔發布,16次御前會議全公開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45卷關於日本侵華期間日方最高決策的檔案資料集,今天(12月28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發布。這套《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最高決策》總計逾千萬字,揭露了日本發動和指揮侵華戰爭全過程的決策內幕,其中大量檔案為首次公開。12月28日,資料集主編湯重南在座談會上介紹編輯過程。
  • 揭秘:當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前做了什麼準備
    日本的新式軍隊始自幕府末年,在倒幕戰爭和隨後維新政府鎮壓叛亂者的戊辰戰爭及西南戰爭中,使用西洋式操典和武器的日本新軍打敗了封建武士的舊軍隊。但日本軍事家們也發現,雖然後膛定裝步槍射速較前裝槍要快,也可以裝上刺刀進行白刃戰,但直接裝備戰刀的「拔刀隊」利用隱蔽接近發起偷襲,仍然可以對裝備步槍的部隊造成致命的打擊。
  • 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指揮的?
    原標題:日本「報恩」蔣介石:金門戰役是日軍侵華司令幕後指揮的?▲根本博,右圖身穿國軍軍服他1927年擔任日本駐南京領事館武官,日軍侵華期間,先後擔任華北方面軍和華南方面軍參謀長、關東軍第二十四師團師團長。
  • 日本為何敢發動侵華戰爭看完日本繪製的中國地圖,你就明白了!
    所以有很多的人來唐學習,而日本是最頻繁最大規模的,中國的文化制度對他們以後的改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日本與我國隔海相望,正是由於與我們國家距離相近,日本對我們國家的領土早就虎視眈眈了。尤其是在19世紀60年代末,日本進行了為期21年的明治維新之後,經濟政治實力大增。在當時更是明確地提出了侵華政策也就是所謂的「大陸政策」。
  • 日本左翼電影描繪的日本侵華史
    日本左翼電影描繪的日本侵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