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老地圖見證日軍罪行:為侵華準備了將近60年

2020-12-27 中國新聞網

  7月7日,是「七七事變」75周年紀念日。濟南一位藏家向記者展示了一張70多年前日軍侵華時期製作的濟南地圖,這張地圖製作很精密,是當年日軍侵華的一份罪證。

  日制「老地圖」很精密

  為侵華下足了工夫

  收藏這張地圖的是濟南煉油廠退休老幹部張化文先生,記者在張化文家見到這張70多年前的老地圖,這張地圖已經有些發黃,上面還有些水漬的痕跡,見證著歲月的滄桑。

  1937年7月7日,日軍以盧溝橋事變為藉口發動全面侵華戰爭。這張圖上標註於「昭和十五年」(1940年)印製,地圖長約80釐米寬50多釐米,圖上標題為《大濟南新區劃明細地圖》,比例是1:10000,為雙面三色影印,標題兩旁分別是濟南大明湖、千佛山、商埠、二大馬路等景觀照片。

  在右下角和左上角有兩張附圖,分別是「北支關係圖」和「北支鐵道略圖」,圖下還注有日偽各機關、官署,教育及文化機關,娛樂機關的信息以及廣告等。背面印著城市概況、街道、交通以及工商業及金融機關、貨物集散地的文字信息。

  記者注意到,這張地圖是由日偽「滿洲日日新聞社」發行印刷的。在正面的右上角還印著「山東省陸軍特務機關」、「日本憲兵隊濟南隊」等日軍侵略機構許可出版的字樣。

  據張化文講,這張圖當時既可以作為民用地圖,也可以作為軍用地圖使用。他曾找到濟南市規劃設計院的專家鑑定,他們稱這幅圖繪製很準確、精密。「可見當時日本為了侵略中國,在偵察和勘測上下足了工夫。」張化文說。

  50年前淘到老地圖

  見證日軍侵華罪行

  「這張圖我保存整整半個世紀了!」張化文說,他有20多年的收藏經歷,雖然地圖不是他收藏的主項,但是他卻對這張早年無意中收藏的地圖格外珍視。

  據張化文講,1962年,20來歲的他在濟南市館驛街街道辦事處工作,經常配合轄區派出所進行治安巡邏、查戶口等工作。當時,他接到一個任務,為了加強對辦事處轄區的管理,要求繪製一份轄區內的地圖。這可給年輕的張化文出了一個難題,當時剛剛度過三年自然災害,各方麵條件很差,也沒有合適的地圖參照,這可怎麼辦?一天,他去逛山水街舊貨市場,無意中發現了一大兩小三張地圖,這三張地圖都是日軍侵華時期的,這讓張化文眼前一亮,「頓時覺得解開難題有門了!」他用一元錢買下了三張舊地圖,依據這些地圖,他繪製出了轄區內的地圖,完成了任務。此後,他一直保留著這些地圖。然而,由於年代久遠,加上多次搬家,兩張小地圖找不到了,只剩下這張大圖被他珍藏著。

  有些藏家得知張化文藏有這張老地圖,找他希望能轉讓,均被他謝絕。張化文覺得這張價格並不算昂貴的地圖有著非同一般的價值,「這張日本人精心繪製的地圖,不僅具有收藏價值,而且有警示和教育等意義。它見證了日本軍國主義侵華的罪惡行徑,記載著一段國人不能忘記的歷史,警示著國人一定要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張化文說。

  日軍為侵華

  準備了60年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日本繪製中國地圖、對中國進行軍事偵察,始於1872年,即明治五年。日本學者小林茂的《外國地圖——日本帝國的亞洲地圖》、牛越國昭所著《對外秘密軍用地圖的潛入盜測——外國測量和村上筆記研究》對此有非常詳盡的記錄。

  1872年,日軍池上四郎少佐潛入中國東北進行秘密偵察。包括地理、兵備、民政、人心傾向、語言、貨幣、物價等內容。1873年—1874年日本派樺山資紀、「漢學家」福島九成等對中國沿海進行偵察測量,繪製了《清國渤海地方圖》和《陸軍上海地圖》。1875年—1882年,日本軍方完成了《清國北京全圖》,《清國湖南省圖》。1878年5月,「漢學家」島弘毅第三次到中國,具體校正日本軍用地圖中的謬誤之處。1883年,日軍參謀本部少佐梶山鼎介潛入中國繪製了鴨綠江至奉天(今瀋陽)沿途地形圖。甲午之戰前的1893年以藥商為掩護的日本間諜石川伍一到北京、內蒙古、張家口、大同、煙臺和晉、豫、陝、鄂各省的主要城鎮進行軍事情報搜集,並測繪軍用地圖和兵要地誌以及《遼東半島沿海水深潮汐的資料》。1895年—1897年日本臨時測圖部對遼東半島和臺灣進行測繪。

  甲午戰爭,義和團運動,日俄戰爭等時期,日本更是大張旗鼓地對中國進行秘密測繪。由此可見,日本為侵華進行的準備不是8年,而是近60年。

  侵華日軍對中國的航空攝影測量製圖,始於1928年。當時由出兵山東的日軍第3師團司令部根據飛機航測製作膠濟鐵路沿線1:2.5萬地形圖。

  除了偷測,侵華日軍地圖的另一個來源是偷竊,侵華戰犯岡村寧次在其回憶錄中說,侵華日軍在武漢作戰時所用的華中中部地區五萬分之一比例地圖,大部分是他秘密搞到的。那還是岡村寧次為軍閥孫傳芳當顧問的時候,曾利用制定作戰方案之機,把孫傳芳部的一套華中中部地區五萬分之一比例地圖偷走。此外,日本戰犯佐佐木到一1923年在中國任顧問時,曾藉機偷走200餘張十萬分之一廣東、廣西地形圖。

  相關連結

  如何收藏老地圖

  一張老地圖中蘊含了豐富的信息,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收藏地圖的年份並非古老才有價值,近代很多手繪的地圖都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和收藏價值。老地圖反映了當時行政區劃、地形以及地名等,是研究歷史發展的重要史料。就地圖本身來說,它的用紙、印刷、色彩、格式等,同時彰顯其文物價值。地圖能反映出測繪技術、印刷技術等。 

  地圖收藏有三忌:忌收藏盜版、粗製濫造的地圖。忌貪多求全,沒有明確的收藏方向。忌只追求藏品的年代,而不關注發行量和版別。有的地圖年代雖近,但印量少,或是獨一無二的手繪地圖,其收藏價值很高。

  延伸閱讀

  日軍地圖令人「毛骨悚然」

  廣州軍區一位叫章明的離休老軍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用「毛骨悚然」來形容侵華日軍地圖的精密和準確。1950年,他隨部隊在湖南宜章的大山裡行動,用的就是一張侵華日軍軍用五萬分之一地圖。當行至一座大山前面時,地圖上顯示一條小道可以直穿大山。但怎麼也找不到路口所在,問遍路過的幾個人,都說沒有路。最後找來一位當地老人,才在荊棘灌木叢中砍出一個路口,現出一條濃蔭蔽日、藤蔓纏繞的崎嶇小路。連許多當地人都不知道的道路,在日軍地圖上竟繪製得如此精密,而這張圖是抗戰爆發9年前的1928年繪製的。

  1974年1月,我軍收復西沙群島的戰鬥打響,章明隨艦隊海上巡邏。他在艦上看到新舊兩份海圖,舊的那份是幾十年前日本軍用海圖,不但準確地標明了各主要島嶼和水井、錨地的位置,畫出了各個海域的主航道,而且密密麻麻地在遼闊的海面註明了各處水深。據船上的艦長講,舊海圖上標出的水深和當時新圖測到的一模一樣,航道也標得非常準確,儘管已經過了幾十年,這份舊海圖也仍然可以在海戰中派上用場!

相關焦點

  • 濟南警察博物館開館 見證侵華日軍罪證
    原標題:濟南警察博物館開館 見證侵華日軍罪證 館內陳列了從乾隆十三年(1748年)以來有關警察題材的文物、藏品600餘件,首次披露了侵華日軍報導班攝影師酒井省一在華拍攝和保存的300餘幅日本軍國主義殘害中國軍民以及日軍偷襲美國珍珠港的部分照片。中新社發 張勇 攝
  • 日文舊報紙見證日軍侵華罪證 記錄前線戰爭情況
    日文舊報紙見證日軍侵華罪證 記錄前線戰爭情況 2016-02-23 10:40:33這些顏色已經發灰、發黃的舊報紙,是1939年抗日戰爭時期的日本報紙,上面有不少關於戰爭的報導,記錄了前線的戰爭情況,更見證和記錄了日軍侵華的罪證。  牆縫裡發現舊報紙  說起梁延威收藏的日文報紙,還得從瀋陽市文化宮說起。瀋陽市文化宮是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和平區民主路260號。
  • 「毒液」瓶、注射器:考古為侵華日軍731部隊罪行再添實證
    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細菌實驗室和特設監獄遺址上,「四方樓」航拍全景。(科學出版社文物考古分社供圖)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屈婷)200多個含有原裝溶液的玻璃瓶、大量注射器……在侵華日軍第731部隊舊址,通過首次針對細菌實驗室及特設監獄的考古發掘,獲得了大量無可爭辯的、第一手的實物證據,進一步揭示出731部隊犯下的反人類罪行。
  • 侵華日軍細菌戰罪行檔案入藏偽滿皇宮博物院
    新華社記者 林宏 攝錄音檔案長達22個小時,通過戰犯供述揭露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第100部隊細菌戰罪行據新華社電 7日上午,來自俄羅斯國立錄音檔案館的伯力審判錄音檔案正式被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收藏。這份錄音檔案長達22個小時,通過戰犯的供述揭露了侵華日軍第731部隊、第100部隊的細菌戰罪行。
  • 日軍侵華暴行再添新證!|日軍侵華|侵華日軍|慰安所|上海|日軍|抗日...
    2020年12月13日是中國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我們以國家之名祭奠每一個高貴的生命以尊崇之心祈願每一個人平安地生活1937年的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人類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頁
  • 河北發現日軍侵華罪行新罪證 上海憲兵隊檔案現身石家莊
    央廣網北京12月13日消息(河北臺記者黃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近日,河北石家莊一位收藏愛好者在上海一位書友處偶得一宗侵華日軍上海憲兵隊檔案資料,內容涉及日軍在上海開設慰安所、屠殺我平民、殺害戰俘、迫害抗日人士、販賣鴉片等侵華罪行,填補了相關史料的空白,成為日本侵華罪行的又一鐵證
  • 哈爾濱發現日軍侵華期間的地圖冊 標有滿洲國
    ,日本對中國學生使用的教課地圖冊。  這是一本中日雙語的地圖冊,在地圖冊的首頁上標著「昭和十六年十二月四日師範學校●中學校●高等女學校●實業學校地理科用外國地圖」的字樣。而在地圖冊內,一些標著「支那全圖」、「滿洲圖」、「滿洲通信大觀」字樣的地圖上記者看到,不但所有東三省都被標上了滿洲國的字樣,還被設立了興安東省(今大興安嶺地區)、黑河省(今黑河市)等行政區域。
  • 湖南芷江:公開31件新徵集侵華罪證 見證日軍暴行與敗局
    昨天(12日),位於湖南省懷化市芷江縣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向社會公開了31件新徵的侵華罪證物品。民防頭盔替代軍用鋼盔 日軍註定失敗31件新徵集的侵華罪證物品從河南、山西、日本等地收藏家徵集而來,主要來自抗日戰場遺址以及戰勝繳獲物品。
  • 邯鄲市民收藏日軍侵華地圖 標註各地物產資源
    在這張彩色圖紙上,不僅詳盡標註了中國各地物產資源分布狀況,並在背面附上大量圖片,以圖文形式對盧溝橋戰鬥、轟炸重慶等「侵華戰果」進行了介紹。石家莊學院西柏坡文化研究中心教授溫小勇認為,該地圖可以作為日軍侵華的證據。據收藏者貢延紅介紹,自己於今年5月在北京藏品交流會上「淘」得這張藏品。
  • 「以毒養戰」:日本侵華又一項罪行被揭露,滔天罪行,罄竹難書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發動大規模侵華戰爭,自此之後的14年,日軍在我國境內大肆殘殺我國同胞,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犯下滔天罪行,每個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近代中國的恥辱,我輩當自強。
  • 南京展出3張日軍侵華時軍事地圖
    南京展出3張日軍侵華時軍事地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9日 15:1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南京6月19日電 (記者 蔡玉高) 3張日軍侵華時期發行的軍事地圖近日在南京民間抗日史料館展出。
  • 控訴日軍侵華罪行 美華人擬將逾萬信件譯英文公布
    據悉,這些信件來自日本侵華戰爭受害者,信中控訴戰爭給他們帶來的苦難,要求侵略者道歉。中新網記者 張龍雲 攝 中新網4月8日電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導,美國舊金山灣區多位華裔組織「一萬個正義呼聲」為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中國民間對日索賠第一人」童增,所收到日軍侵華受難者的上萬封信件,翻譯成英文,並將公布在網上,以最真實的證詞,控訴日軍侵華時所犯下的種種罪行。
  • 侵華日軍細菌戰倖存者:70年的傷口仍在潰爛
    硝煙散盡70年 戰爭留下的創傷卻仍在潰爛  對於很多「爛腳老人」來說,1940年10月4日是他們的「災難日」。這天上午9時許,日軍「731」部隊首選在設有軍用機場的浙江衢州,空投下大量帶有鼠疫等病菌的麥粒、小米、棉花、跳蚤,拉開了侵華日軍對華細菌戰的序幕。  一個星期後,街上陸續發現了死鼠,並相繼有居民因鼠疫死亡。
  • 活·祭:侵華日軍遺留化武的罪惡
    老人一語成讖,在受訪十餘天后,他的老伴兒含淚給日本律師發去了信息:從此以後李國強再也不會給你們添麻煩啦,他今天帶著遺憾、受害者的痛苦、疾病的折磨離開了這個世界,讓我們全家痛苦欲絕……  日軍曾在我國大量研製化學武器用於侵華戰爭,投降前為掩蓋罪行大量掩埋或遺棄,造成東北、華中、華東和華南等多地平民受害。
  • 一組老建築,帶你了解一下日本人在濟南設立的特務機關
    原來難以望見的老建築,今天也輕鬆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位於斜馬路2、4、6、8、10號的老建築就是日本「梨花公館」舊址,它成立於1941年,是一處直屬日本第十二軍參謀部的駐濟南的特務機構。該建築群為一組裡弄式建築群,由五個獨院組成,這裡曾經見證了日本侵略軍大量的軍事、政治、經濟等諜報及破壞抗日組織的罪惡活動。
  • 看看日軍繪製的中國地圖,一目了然
    這讓日本對中國的僭越之心膨脹,八國聯軍侵華之際,日本在一次嘗試,但此次不再是淺嘗輒止,而是有目的地搜刮。在抗日戰爭開始後,國人竟以不在詫異,作為附屬國的日本在一次侵略了我國國土。日本對於中國的侵略並不是漫無目的的行程,而是有組織有計劃地佔領。在日俄戰爭過後,日本對於自己在亞洲的位置有了清楚的了解。
  • 愛好者收藏30張日軍繪製長沙地圖 部分至今仍準確
    1938年,侵華日軍印製的長沙(湖南省湘江道長沙縣)即今長沙城區地圖的一部分,其圖中類似粗柱部分為湘江。 範亞湘 翻拍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為資料圖片  本版撰文/記者 範亞湘  長沙東、北部重點鄉鎮和關隘都專門單獨繪製了地圖,連一條鮮為人知的羊腸小道都可以在地圖裡找到,「日軍70多年前繪製的長沙地區地圖,那樣精密、詳盡,有些地圖至今還很準確」。1939年9月到1942年1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長沙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
  • 侵華日軍在舒城影像,記住他們的滔天罪行!
    近年來,隨著一股收藏熱來襲,大量日軍侵華戰爭遺留下的地圖、照片、報刊等作為其罪行鐵證,在民間陸續被收藏愛好者們發現。筆者搜集大量資料,整理出五張日軍在舒城縣境照片作為「勿忘國恥——侵華日軍在舒城」專題第一篇。
  • 日文原版圖冊現肥城為侵華罪行再添鐵證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距「九一八」事變也已84年。近日,肥城市收藏愛好者董愛舜向記者展示了他收藏的日軍侵佔東北三省的圖冊。肥城市黨史辦專家介紹,這是日本戰地記者記錄下的戰爭場景,為日軍侵華再添鐵證。  圖冊有A3紙大小、六十多頁,每頁都有若干張圖片。紙張雖然已泛黃,但大部分圖片比較清晰,每幅圖片都配有詳細的日文說明。
  • 義烏和平公園侵華日軍細菌戰史實陳列館不久將對外開放
    當年日軍細菌戰的解剖室遺址仍在,不忘國恥紀念碑巍然屹立,寺內的義烏和平公園侵華日軍細菌戰史實陳列館不久將正式開放。林山寺,系義烏市最早開放的十大寺院之一,1986年2月被批准為合法宗教活動場所,坐落於義烏稠江街道崇山村主山。主山舊名珠盤山,因其平地起山,如玉盤託明珠,故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