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在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建設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之際,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聯合出品的大型4k超高清紀錄片《智造美好生活》,將於2021年1月 1日——6日率先在央視中文國際頻道13:00開播,作為該頻道開年大片,並在央視頻、優酷等同步上線播出。
一、解密中國智慧創造密碼,全景展示科技創新深刻改變中國社會經濟生活
該片呈現的是一場浩大宏偉的中國科技創新實踐, 該片共6集,分別為《家 世界》、《醫 健康》、《智 城市》、《綠 生態》、《人 賦能》、《創 未來》。每集時長50分鐘。以「科技改變生活,智慧創造未來」為主題,重點講述當代新科技新發明引領推動普通中國人生活幸福、美好升級、命運改變、夢想實現的溫暖故事,解讀新時代中國智慧創造奇蹟密碼,傳播廣大科技工作者勇於探索,獻身科學的生動事跡,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全片立足當下,回望過去,憧憬未來,多維度、立體化展示科學技術深刻影響與改變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真實生動反映新時代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以此激勵奮進,推動科技自立自強,創造更美好生活。
優秀的紀錄片是時代的晴雨表,是時代的體察和記錄,是對時代的思考和表達。該片通過貼近的觀察、真實的記錄,讓悄然發生在我們身邊科技改變生活的生動例子呈現在大眾面前。如智慧交通系統私家車網約出行實施後,大數據顯示三亞最擁堵景區路段減少擁堵率達60%。5G技術讓無人駕駛的汽車暢通行駛在北京海澱北部的科學城。通過節能減排和新能源的應用,讓空氣汙染最嚴重的蘭州撥雲見日,從「蘭州黑」變為空氣清新的「蘭州藍」。肝、腎等人體器官科學家已經研究出細胞組織再造,石墨烯電池、可穿戴設備,新材料正在改變未來。新能源、量子通訊、量子計算機等高新科技已顯現重大民用實用價值。人們可以精確地知道某一個時刻的降雨量;可以提前一個月,甚至一年,預測到地震的發生時間;可以大大縮短研製新藥的時間等等。無數個裡程碑式突破正在中國大地上發生.....
該片總策劃、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總裁唐世鼎表示,科技強則國家強。《智造美好生活》緊扣時代脈搏,聚焦前沿科技,用鏡頭形象講述中國故事,反映我們身邊生活的新變化,揭示其背後隱藏的科技因素與創新動力,深情禮讚科技創新點亮小康中國,智慧創造美好生活圖景,充分展示科技創新成果惠民利民,改善人民生活品質,著力體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生動詮釋「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的深刻內涵。該片開闢新視角,記錄新時代,描繪新生活,激發正能量。
二、接地氣講好中國故事,彰顯新科技帶給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優秀的紀實作品往往通過影像關注人物的命運,關注人物的情感,傳遞拍攝者內在的情感訴求,在情感上與觀眾達到共通共鳴。該片觀照科技解決社會痛點。正常人,失去了手臂,殘酷的打擊,容易失去生活的信心。人工智慧使失去一條手臂的小夥子古月重新獲得了手臂,和正常人一樣的具備人類手腕的仿生弧度,內部集成了位置、力量、姿態、和加速度四類,共16個傳感器,這些傳感器能夠模擬人手的感知,使手臂不僅可以靈活操作,還可以精準控制抓握的力度。他重新獲得了享受美好生活的信心。科技不再冰冷,增加了情感溫度,讓美好生活惠及殘疾人這個最弱勢群體。
該片觀照科技助力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在貴州大山深處,曾因養「貴妃雞」賣不出破產並身患癌症的楊昌霞,因網際網路實現人生大盤觸底反彈,楊昌霞每天會邀請一隻相貌出眾的「貴妃」,一起直播帶貨。這些或可愛或嫻靜的「貴妃」,每天都會吸引上千網友圍觀、打賞。「貴妃雞」遠銷廣州、上海、北京,供不應求,她一家實現了脫貧致富。接地氣的故事,有時還串出「雙故事」戲劇效果:如楊革命一家為阻止沙丘埋沒家園,種樹種草與風沙奮鬥37年,付出極大代價。科學家林佔熺培育出一種能在南部沙漠環境下存活,快速鎖住黃沙的草本植物——菌草,但是在黃河北部沙漠試種卻被凍死了。要想使植物承受零下20攝氏度的低溫,林佔熺繼續改良菌草育種技術。終於他的菌草「綠洲三號」在黃河兩岸的烏蘭布和沙漠上紮下了根,不僅像一道綠色的鎖鏈遏制住了沙丘的移動,也讓抗沙37年的楊革命一家獲得了額外的「收穫」。割菌草餵牛羊,多出欄,多賣肉,多賺錢。
該片觀照科技在最新發生的大事件中的作用,如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四萬多醫務工作者馳援武漢,來自陝西護士封芬瞞著父母50多天,怕老人擔心。但是在抗疫前線,厚厚的防護服讓護目鏡被汗水濛霧看不清東西,三層膠皮手套,讓她和同事失去手感給患者靜脈注射成為難題。而科研人員研製出血管成像儀,可以清楚看到血管,看到針刺的位置,解決了封芬等護士們當務之急,為打贏抗疫阻擊戰貢獻了力量。又如玉米抽穗時節,「植被殺手」貪夜蛾來勢洶洶侵入我國境內,我國科研人員研製智能植保無人機P20,綽號「紅隼」。打響了一場空前的阻擊戰。紅隼無人機,飛行速度迅猛,時速達到80千米/時,通過北鬥衛星定位和智能控制系統可以靈活地部署作戰方陣。精準有效殺滅害蟲,保證了我國農作物的安全。
三、4K超高清畫質,製作精良,打造科技感與未來感強的紀錄片扛鼎之作。
全片突出電影化與大眾科普手段,以4K超高清高品質影像與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生活場景呈現,畫面精緻多彩,視聽衝擊力強。並採用5G、AI、機器人、無人機航拍、水下攝影等高新技術設備,衛星雲圖、特效動畫與今昔影像對比和話題代言人、主題曲與原生音樂等多種形式,力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令人喜聞樂見,引發共鳴。該片開拓紀錄片新樣態,是一部具有人文關懷,充滿科技感與未來感的紀錄大片。
該片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原創策劃,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中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中視國際廣告有限公司、中視國際傳媒(北京)有限公司等共同攝製。全片從策劃創意到拍攝製作歷時兩年多,攝製組奔赴海內外,經反覆挑選與深入挖掘,跟蹤記錄了50多個普通民眾因科技改變生活的精彩人生故事,並邀請國內一批知名院士、科技專家權威指導把關。主創團隊先後深入全國30多個省、市、自治區、100多個市、縣,行程10萬多公裡,採訪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社會熱點領域行業領軍人物與普通民眾上百人,並克服了新冠疫情帶來的種種困難,秉持專業精神與工匠精神,追求一流水準,精心打磨作品,努力推出一部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紀錄精品。
製片人、總導演王森表示:目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創造歷史性機遇,催生智能製造、網際網路、分享經濟等新科技、新經濟、新業態,蘊含著巨大商機。《智造美好生活》是中國首部從民生視角立體反映中國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給百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紀錄片,深接地氣,「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既深入淺出普及最新科技知識,又形象生動講好中國故事。
「繁霜儘是心頭血,灑向千峰秋葉丹」。《智造美好生活》通過大量真實生動和正在進行時的故事,描繪出當下中國科技創新偉大實踐,打造科普紀錄片精品,也是外宣「走出去」工程對外交流傳播的精品,是一堂生動的中國科技創新電視公開課,也是最新的中國科技創新大百科全書。以小切口、全視野、大立意記錄中國在創新驅動的戰略下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用高質量視聽美學奇觀和強度適中的敘事節奏完成中國最新科技成就之於全世界的形象化展示,反映中國人不斷超越夢想的故事,讓世界觀眾在新鮮震撼的觀賞體驗之中獲得別樣的啟示和思考。
(王永利)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