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香港可為「一帶一路」大額投資項目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務

2020-12-16 新民晚報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4月25日訊(記者 陳佳琪 陳蕾)4月25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資金融通分論壇在北京舉行。對於香港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的作用,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亞洲第二大金融中心,可為「一帶一路」大額投資項目提供一站式優質金融及風險管理服務。香港資產管理規模達3.1萬億美元,2/3來自香港以外。香港也是全球最大人民幣結算中心,超過75%離岸人民幣結算交易發生在香港。

林鄭月娥說,香港與內地開展基金互認,增進了與內地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促進了資金的雙向流動。香港也有效加強了內地資本市場與世界其它地區的聯繫。

「一帶一路」倡議覆蓋了全世界65%的人口,將為沿線國家提供大量工作崗位、貿易及投資機會。她介紹道,「一帶一路」建設潛力巨大,香港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將為區域內實現包容性可持續增長奠定堅實基礎。香港將與區域內其它經濟體合作,共同追求互利共贏,實現經濟發展。

相關焦點

  • 林鄭月娥:京港合作,共同開拓「一帶一路」第三方市場!
    文丨君君 審丨清絮根據媒體報導,在19日的時候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在北京跟香港之間的合作中,香港既是「貢獻者」,也是「受惠者」。當天在會議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香港跟北京在經貿合作方面非常緊密,香港的外資也主要是由北京來提供,其中北京在香港所投資的金額總計超過360億美元,並且香港在北京也成立了許多家公司,北京也有許多家企業在香港進行上市融資。
  • 中國人壽為「一帶一路」護航
    ,充分發揮綜合金融優勢,廣泛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為企業「走出去」提供一攬子金融保險服務,為「一帶一路」框架內經貿合作和雙邊、多邊的互聯互通提供投融資支持,為大型投資項目建設提供長期資金。  中國人壽表示,目前支持「一帶一路」建設投資存量規模564億元。中國人壽深耕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市場,近年來又設立中國人壽新加坡公司,收購成立中國人壽印尼公司,投資中東歐基金,成立中國人壽倫敦辦事處,為「一帶一路」走出來的中資企業保駕護航。
  • 北京銀行發布「一帶一路」專屬金融服務「絲路匯通」
    發布會上,北京銀行聯合SWIFT(環球金融同業電訊協會)、花旗銀行和ING(荷蘭國際集團)等國際知名機構,整合境內外優質資源,共同為「一帶一路」提供服務,並共同見證北京銀行跨境金融服務的品牌化經營與特色化發展。
  •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 —「洞悉商機 共建可持續及共融的未來」
    「雙循環」經濟模式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論壇致辭時指,香港進出口商渴望到海外尋找臺作夥伴,而「一帶一路」為廠商帶來良機,目前內地推動中的「雙循環」經濟模式,便將本地及國際經濟連接起來,相信「一帶一路」中的亞太區內國家,可為香港帶來眾多商機。
  • 金融架起「一帶一路」資金融通橋梁
    看成績:碩果纍纍 形式多樣  「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居多,促進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願望強烈,但其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面臨著建設能力不足、資金短缺等問題,融資需求較大。為了保障「一帶一路」建設項目落地,三年多來,中國金融業交出了一份可圈可點的成績單。  國開行是「一帶一路」的金融支持大戶。
  • 中國金控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林裕豪出席香港「一帶一路...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黃斌 香港報導) 2016第二屆全球華人影響力盛典暨香港「一帶一路」國際投資峰會於12月20日~21日在香港國際會議中心隆重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凝聚華人力量,激揚民族精神,助力一帶一路。
  • 民生銀行跨境金融助力「一帶一路」對外貿易投資暨「跨境通」產品...
    凝智聚力 同心同行中國民生銀行跨境金融助力「一帶一路」對外貿易投資暨「跨境通」產品推介會在蘇州成功舉辦7月13日下午,「民生跨境金融 助力一帶一路」對外貿易投資暨「跨境通」產品推介會,在蘇州工業園區美麗的金雞湖畔成功舉辦
  • 「一帶一路」首倡之地的中信銀行樣本:綜合金融服務助力中哈經貿...
    綜合金融服務助力哈薩克斯坦牛肉進京此次新發地從哈薩克斯坦進口牛肉共計60噸,其中20噸貨櫃已進入新發地市場,以保障首都節日供應。下一步,新發地還將同哈國長期開展大規模貿易,年鮮肉進口規模預計將達5000噸,並開展養殖、育肥、屠宰等上遊領域投資合作。
  • 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香港金融科技方興未艾 發展大...
    該措施推出後,可讓中小企業運用自身數據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並解決長久以來的融資困難問題。香港投資推廣署金融科技主管梁瀚璟接受人民網專訪。因事為制 量體裁衣「現在,香港有600餘家金融科技公司和初創企業。
  • 林鄭月娥赴京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人民網香港4月24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率團前往北京,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和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林鄭月娥對特區政府獲邀組團出席兩項活動感到高興。她介紹,此次的香港代表團共有68人,分別來自商界、專業界別、學界、青年組織等。
  • 林鄭月娥: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開通可為「港車北上」提供條件
    中新社香港11月19日電 香港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將於下月27日全面開通。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9日晚在社交平臺發文指,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開通後為「港車北上」的安排提供條件。林鄭月娥表示,18日特區政府公布屯門至赤鱲角連接路將於12月27日通車,連接路一段長約5公裡的海底隧道將免費通行,特區政府並將同時取消使用青嶼幹線的收費,對於駕車出入大嶼山的居民和往返機場的駕駛者都是喜訊。她說,這是落實她在2019年《施政報告》提出的措施,也是部分建制派立法會議員「成功爭取」的項目。
  • 絲路一周 | 2017年「一帶一路」國家來華留學生突破30萬
    首先是運行時間由5×12小時延長至5×24小時+4小時,實現對全球各時區金融市場的全覆蓋。其次是拓展了直接參與者類型,引入金融市場基礎設施類直接參與者,明確不同類型參與者的準入條件,為引入更多境外直接參與者做好制度和業務準備。
  • 大華銀行攜手香港科技大學新興市場研究所發布《「一帶一路」在...
    大華銀行與香港科技大學新興市場研究所合作近期攜手發布了《「一帶一路」在東協》報告。報告針對東協六個主要新興市場,包括馬來西亞、泰國、 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和越南,分析其中的潛在投資機遇,中國企業項目發展情況,以及不同的政治、制度、環境因素如何影響「一帶一路」的項目設計和實施。鑑於特殊時期對於區域經濟的影響,報告中還特別增加了特殊時期對於「一帶一路」項目的影響部分。
  • 綠色金融與「一帶一路」倡議:評估與展望(上)
    綠色金融在中國發展的政策和實踐,可以為 「一帶一路」綠色金融發展提供目標、方向和鏡 鑑。隨著 「一帶一路」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的不斷深入,將形成 更有利於綠色金融發展的環境和條件,更加有利於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
  • 香港創新科技助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線上研討會舉行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劉歡、查文曄)為把握「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配合內地企業「走出去」,推動香港和內地企業在創新科技領域共同發展,「2020外洽會系列論壇——香港創新科技助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線上研討會」於30日舉行。  研討會由中國產業海外發展協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投資推廣署共同舉辦。
  • 全球27家金融機構籤署《「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
    圖為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圖片來源:綠金委4月25日,由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與倫敦金融城牽頭起草的《「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籤署儀式在京舉行,27家國際大型金融機構參加了儀式,這標誌著「一帶一路」投資綠色化走向新階段。
  • 一帶一路江蘇風:金融互聯 開放融通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的五年裡,中國同「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和組織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金融合作,金融大省江蘇也不斷深化金融改革,擴大金融開放,加強金融創新,完善金融服務,為更多優秀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保駕護航。
  • 一帶一路上的新加坡:中企投資世界的新跳板
    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投資中,有近1/3是先進入新加坡,而新加坡對中國的投資也佔到「一帶一路」國家對華投資總額的85%。周兆呈表示,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所積累的經濟紅利,創造了更多的經濟蓬勃的機會,另一方面,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為企業創造了更適合的外部環境,「這是天時。」在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裡,需要企業有意識地在當地尋找適合的合作夥伴,「這就是地利,」周兆呈稱,包括金融服務、法律服務、企業的上下遊,甚至招聘員工,跟企業發展有關的方方面面。「最後是人和,企業自己的內功要練好。」
  • ...與物流、金融服務、電信與科技是驅動「一帶一路」的四大支柱產業
    中國經濟導報 中國發展網 記者崔立勇報導普華永道12月14日在北京分享題為《新形勢下全球化轉型與「一帶一路」倡議的驅動力》的報告。報告認為,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與物流、金融服務、電信與科技的共建與互聯互通是驅動「一帶一路」以及全球貿易增長的四大支柱產業。該報告近日由普華永道與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共同發布。
  •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支撐
    「資金融通與信用支持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環節,可以為南南國家合作發展以及重大項目落地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常務副院長廖理在近日舉辦的「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香港峰會」上如是表示。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3年多來,各領域建設快速推進,成果舉世矚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