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首席設計師Jonathan Ive昨天接受了英國 telegraph 的訪問,敘述了他與蘋果公司,他與蘋果產品的一段不解之緣。Ive 從1992年進入蘋果加利佛尼亞工作,1997年開始正式負責蘋果設計,iPod, iPhone, iPad 都出自他和他的團隊之手。
1. 蘋果的設計流淌著英國的血液。
Ive 1967年出生在英國艾薩克斯郡,在斯塔福德郡長大,高中時代去了美國沃頓高中。Ive的父親既是老師也是一名很好的工匠,這對Ive 後來從事設計都有直接影響。Ive在成長過程中一直喜歡畫畫,後來Ive在紐卡斯爾藝術學校(現在的諾森比亞大學)學的設計,那裡有很多圖形設計師,服裝設計師和有天賦的學生,這個對Ive後來的設計生涯影響很深, 「在倫敦我獲得了很多朝氣和活力」。
他在自己聯合創辦的Tangerine設計室工作時,受邀為蘋果設計顧問,直到92年他正式加入蘋果 Cupertino campus工作室。
「即使在美國高中,我意識到自己保留著深深的英國設計傳統。 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化的國家,我認為它是我設計靈感的發源地。」
談到蘋果產品的設計依據,他回答「我們的產品是一個工具,所以我們儘可能地使它簡潔和清晰,我們站在產品購買者的角度來設計產品,而不是為了設計而設計。」
Ive 1998年設計的iMac, 現在快要破產了;2001年的iPod走得越來越遠;2007年的iPhone曾經改寫了行業紀錄;2010年的iPad,揭開了平板電腦的新篇章。
「我們的目標是不論什麼複雜的問題,我們都試圖用平靜和簡單的方法來解決。而簡單的背後我們需要解決很多問題。」
「簡單並不意味著缺乏複雜性, 而是讓一系列問題簡單化的結果。 簡單是產品最終要達到的效果,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很簡單,沒什麼內容。 它需要把簡單融入到每一個過程中,它是一種根本性的需求。」
像iPad,iPhone,iPod touch 都用iOS作業系統,人們認為這個新設計裡延續了舊設計,像Mac有日曆,iOS有人造皮革紋理甚至假縫合,這些延續其實我們都是經過了仔細斟酌的。當問他假縫合是什麼東西時,Ive很快轉移了話題。
在實行設計理念時,Ive和他的團隊會研究新材料,打造全新的過程,諮詢各個領域的專家。比如iMac, 它們諮詢了點心行業專家怎麼保持半透明的顏色,當時iMac的外形要求是糖果顏色的外殼。Ive也聲明他設計iPad2時沒去日本觀摩武士刀,靈感也不是來自那裡。
Ive 曾經也有過不成功的作品,包括2000年發布的Power Mac G4 Cube以及2007年發布的Apple TV,Ive認為Apple TV太過「業餘水準」。
「對於一個項目,我們經常不清楚我們將怎樣解決一個問題,當它被認為不夠好時,我們會誠實地接受,然後果斷放棄,這樣的戲碼在iPod, iPhone, iPad過程中都上演過。」
Ive也表示, 雖然現在Cook接手了蘋果公司,但「我們仍像我們兩年前一樣的工作方式在工作,而且我們的設計團隊中很多人在一起超過15年了。 而這個團隊是我相信為什麼蘋果會繼續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