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是一個頑劣少年,每天像一陣風,在原野上奔跑,過著自由隨性的生活。
一日,父親與我並肩坐在綠茵茵的草甸子上,父親不緊不慢地給我講了少年甘羅的故事:「甘羅自幼聰明機智、能言善辯,膽子很大,小小年紀就拜入秦國丞相呂不韋的門下。當時秦國想要聯燕攻趙,但無人願意出使燕國,十二歲的甘羅毛遂自薦,先說動張唐到燕國遊說,後親自到趙國遊說,結果秦國不費一兵一卒就得到了大片土地,秦王一高興,就封十二歲的甘羅為上卿,這可是個和宰相差不多的官職。」聽完故事,我懂得了父親的意思。父親接著語重心長地說:「你慢慢長大了,別到處瘋了,該收心好好學習了。」我點點頭,老實地聽從父親的安排去鄰村上小學,甘羅成了年幼的我好好學習的偶像和動力。
剛入學,我頑劣的性子並沒有改。我丟石頭砸碎了教室的窗玻璃;我用彈弓打破了一個女同學的額頭;我惡作劇,在教室門上設置了機關,導致語文老師推門進教室時,被倒下來的水澆成了落湯雞。語文老師教訓我,我頂嘴,把語文老師氣哭了。同學們都說我是班裡的大害蟲。
一天午後,班主任找到我,約我到操場上談心。「你呀,真覺得自己是個害蟲,不悔改了嗎?我給你講一個害蟲的故事吧。魏晉時期,有個叫周處的少年,他的父親是鄱陽太守,最初周處是鄉裡的一大禍害,人人都討厭他。當時為害鄉裡的有三害——南山白額猛虎、長橋下的蛟龍以及周處,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那兩害,經過一番搏鬥,周處還真殺死了猛虎和蛟龍。鄉裡人以為三害都死了,就互相慶賀,周處聽說自己原來也是一大害,就決心重新做人,後在陸雲的點撥下,他立下志向,改過自新,最終成為歷史上有名的忠臣。」我聽懂了班主任的意思,慚愧地低下了頭,小聲說:「老師,我也改,我不會再做害蟲了。」
此後的我,自覺約束自己,終於被同學們接納了。再後來,我言談舉止不文明,媽媽給我講孔融讓梨的故事;我學習動力不足,爸爸給我講海倫·凱勒求學的故事……從這些少年身上,我汲取到了無窮的成長力量。我的學習成績躍進到班級前五,作文在全國大賽獲得一等獎,演講獲得省級比賽的資格。
感謝那群穿越了歷史的塵埃,穿越了千山萬水的少年,他們讓我的人生路越走越順暢!
[點評]
文章以題記扣題,引領全文,接下來通過講述「我」的成長經歷,穿插進「一群少年」的故事,表達他們對「我」的影響。對於「一群少年」的事跡,作者沒有泛泛而談,而是詳述甘羅、周處的故事,略寫孔融、海倫·凱勒的故事,詳略得當。篇末呼應題記和標題,首尾呼應,點明文章主題。
【備考便箋】
1.微人物素材。手握素材,下筆不慌。平時,同學們要關注「道德模範」「感動中國人物」等,關注媒體報導的少年名人的事跡,積累古今中外名人少年的故事。
2.多角度提煉。針對少年名人素材,要學會多角度提煉主題,比如從一個少年的不同素材中提煉出勤奮、勇敢、智慧、誠信、孝順等主題。還要學會剪輯組合,使人物素材用在不同主題的作文中。
3.關注身邊人物。平時要注意觀察生活,關注身邊的好人好事、奇人奇事等,從各種各樣的少年身上,發現他們的閃光點。
原創稿件,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