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一封信引發我們的思考
4月12日,濰坊高新東風學校一位名叫李琰璘的十二歲女孩突然在網上走紅,走紅的原因是她用文言文給家長寫了一封信,題為《顧稚子,勿忽長》。
信中寫道:「丁酉冬月,吾妹降生,時至今日,不盈百日。吾由小至初,課業陡重,心懷憂慮,尤需關照。然妹佔父母之時力,父母無暇伴我。母須哺乳,無暇出,寒假盈月,日待於家,不知外界之變。吾每坐於窗前,顧藍天,惟嘆息。母須顧妹,少與吾語。憶往昔,無妹之時,吾常與母語,其樂融融;嘆如今,難相顧,無相知,常相爭,母女之心相去愈遠,悲乎!妹之來,家愈忙,父母亦無暇顧吾課業,吾需自學,無人查吾作業,無人為吾解惑,吾於學業,孑孓獨行,常覺前路渺茫。形勢使然,吾漸獨立,此桑榆之得也。吾有一言,告天下父母:顧稚子,勿忽長,多與長語,多同長娛。若此,則二孩時代長子之大幸也!欲成一拼圖,必稜角相和。吾為成家和之圖,銼己銳,更己缺,合於妹。吾喜靜,須學於清淨之地。然妹常哭,聲甚大。吾忍之,於心告己:鬧中取靜,方為大靜,心靜則境靜。徐之適妹哭,其聲雖大,亦不擾吾。昔者,吾性莽撞,常致物墜地,無以為然。今者,墜物之響,常致妹驚,常致妹哭,吾遂甚謹,無有類事,吾妹安然,父母亦贊吾成大人矣!吾好稚子,吾妹白白胖胖,臉掛笑容,憨態可掬,若自年畫出。吾甚愛之,常與之戲。見其一笑,煩惱皆亡矣。吾常思,待其呼吾一聲姊,吾必喜極而泣。吾每坐妹旁觀之,心中必忖:其將來必美,必聰慧好學,必為吾之驕。今者,吾為姊,謹護吾妹。來者,姊妹必相攜,相顧,相援,相伴。父母終會去吾,然吾有妹,妹亦有我。」
認認真真看過之後,我著著實實被驚到了,既拍案叫絕,又心下暗驚。絕的是這個女孩小小年紀便有如此古文功底,令我這個中文系畢業的大學生都自愧不如、汗顏不止;驚的是這個女孩心思如此敏感如此細膩,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她全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生發萌妹一來自己「一枝獨秀」地位不再、風光不再、父母心思亦不在之感。
現在這些孩子真是人精啊,瞧這心思,看這談吐,哪裡還有半點兒「小屁孩」的樣子?
讀完這封文言信,扭頭看看正在書房「挑燈夜戰」的大寶,我和愛人面面相覷。
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過這個問題。雖然很早之前,一些熱心的親朋好友包括愛人都跟我提醒過,有了二寶,要更加關注和關心大寶,可我向來心大,總覺得沒有想像得那麼複雜。
有些事情就是這樣,你越是當回事就越成一個事,越弄越複雜;你越是不當回事就越沒有事,越淡越簡單。
本來大寶好好的,我非得有事沒事兒「戳弄」他,豈不是「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特別是當初我和愛人試探大寶對「要二寶」的態度時,大寶爽快答應的反應更是讓我消除了顧慮,堅定了對那些嘰嘰喳喳炒作「二寶時代」大寶失寵、心理失衡的媒體和專家學者的厭惡。
有些大寶本來好好的,嘛事都沒有,每天照樣蹦蹦噠噠去上學,偏偏就有些人在網上惡搞,拼湊出一些「二寶時代」大寶今不如昔的圖片來,有的大寶小小年紀刷鍋洗碗,有的洗衣做飯,有的還褪雞毛,讓人看後就感覺大寶們豈止是失寵,簡直是受虐待,跟從前「獨霸天下」的待遇相比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絕對的冰火兩重天,暗無天日,慘不忍睹。
事實並非如此。誰家捨得讓自己年不滿八歲、個夠不著灶臺的孩子刷鍋洗碗、洗衣做飯?誰家又會讓自己的孩子去褪雞毛?漫說城裡賣的都是宰殺乾淨的白條雞,就是農村恐怕也沒有多少人家讓個小毛孩子去宰雞褪毛吧?
簡直是胡編亂造,胡說八道!
更有甚者,有些大寶本來高高興興、蹦蹦跳跳,偏有好事之徒湊上前去沒事找事地問人家孩子「有了小弟弟,是不是受冷落啦」「添了小妹妹,不疼你了吧」等等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結果問來問去,把人家孩子惹得悲從中來、一把鼻涕一把淚,仿佛真得受了天大的委屈。更駭人的是,據說南方一位小女孩就是因為聽了這些好事之徒的「好心詢問」,越想越覺得自己受了冷落,竟跳樓尋了短見。
「你說這些人得有多可恨!這不是赤裸裸地挑撥離間嘛,不,簡直就是借刀殺人、故意殺人!」當時從微信圈裡看到那個小女孩因別人「挑撥」而自殺的消息(儘管不知真假,可還是當了真),我咬牙切齒地對愛人說。
結果沒過幾天,微信朋友圈裡又發了這樣一個連結:「每當看到那些人湊上前來問我家大寶如何如何的時候,我都恨不得衝上去抽她兩巴掌!」
對,我也是這麼想的!愛人也點頭稱是。
在這點上,我和愛人絕對的「志同道合」!
可是現在,看到這個濰坊小女孩寫得這封文採飛揚又發自肺腑、發人深省的信,我和愛人不得不正視重視起來。
雖說我們心裡始終想得「手心手背都是肉」「十指連心,咬咬哪根都疼」,覺得從心上對兩個孩子絕對都是一樣的疼。
可靜下心來想一想,自打二寶來到這個家庭,我們的心思的確轉移到了二寶身上,不敢說是百分之百,至少是百分之八十以上,剩下的百分之二十僅限於給大寶做飯、叫他起床、催問作業進度、做完作業給他籤字,其他再無交流,和濰坊這個小女孩說得何其相似?
愛人對我說:「你平時管他管得嚴,現在對老二又整天笑咪咪的。你除了問他作業,再無別的,他感受到的都是要求嚴的一面,感受不到溫情的一面。他難免不在心裡對比一番,有失落感!」
愛人言之有理,我點點頭,陷入了沉思。
我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理論的忠實擁躉,小時候哪個孩子沒挨過爹娘的揍啊?!我就曾領教過爹的拳腳功夫和娘的「五指山(搧)」,至今記憶猶新、歷歷在目、沒齒難忘。
你說奇怪不奇怪,按說我是這套理論的受害者,應該旗幟鮮明地反對才是,反倒經過時間的沉澱,認可和接受了這套理論:玉不琢不成器,樹不砍不成材,嚴是愛,寬是害,自己的兒子用腳踹,慣子如殺子啊!
只是我平時覺得虧欠孩子不輕易踐行這套理論而已。不過,這不代表我就背叛了這套理論。
反觀現在有些家長可不得了,恨不得把自家的孩子寵到天上去,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要天有地接著,天天當祖宗供著,別說自己捨不得動一手指頭,就是老師動了自己的心肝寶貝,也得找上門去討個說法,害得老師們天天戰戰兢兢,對那些「搗蛋包」們敢怒不敢言,打不得說不得,只能徒呼奈何。結果呢?這些孩子沒大沒小、沒老沒少,罵爹娘、打老師,簡直翻了天了!這還了得,現在就這麼沒規矩,將來早晚成禍害!
不管別人怎麼看、怎麼想,我不吃這一套,只要不利孩子成長,都是瞎扯淡!
陪伴歸陪伴,該管還得管,該給糖吃給糖吃,該打屁股也要打屁股,不能慣這樣那樣的臭毛病,尤其到了初中,更是關鍵階段,豈能不管?
小女孩的一封信,愛人的一席話,驚醒了我這魯莽的「夢中人」,是得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舉止,查找一下自己在大寶身上的缺失,調整自己對大寶的管教方式,減少嚴苛成分,增加關愛係數。
沒有比較就沒有差距,沒有攀比就沒有失落,沒有關愛就是傷害。
以前沒有二寶,大寶也許只是覺得我嚴厲;現在有了二寶,大寶也許會產生攀比心理,將怨氣轉到二寶身上去,這不僅對大寶自身成長不利,對將來兄妹相處也大大不利!
一定要下決心整改!
雖說十指連心,咬咬哪個都疼,可畢竟十個指頭不一般齊,尤其現在二寶正是需要全方位關照的時候,就更不可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兄妹二人平分秋色。
如何既要讓大寶明白二寶需要特殊關照的道理,又能感受到來自爸爸媽媽的愛,理解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消除對比攀比的心理,是當務之急,也是長期任務。
心動不如行動,還是先從改變「前一分鐘父(母)慈子孝,後一分鐘雞飛狗跳」做起,把心中的愛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努力求得嚴管與慈愛的平衡,既要讓他感到溫暖,又不要讓他感到驕縱。
當然,他自己的襪子該洗還是得自己洗,鍋碗該刷還是得刷,畢竟他已經十四歲了,不是小孩子了,現在不鍛鍊,何時才能自理?
這跟關愛不關愛是兩碼事,不能混為一談。
和愛人通氣,愛人表示嚴重同意。
34 最好的愛,是陪孩子一起成長
陪伴,是這個世界上最長情的告白。
愛人懷孕之初,就不停地跟我叨叨,你已經缺席了大寶初期的成長,不能再缺席二寶的成長。
說來慚愧,大寶出生那會兒,正值年輕氣盛的時候,又自認為是單位的中堅力量,既然領導「信得過、看得起」,更得拿出「士為知己者死」的態度、「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和「拼命三郎」的勁頭,把單位當成家,把公事當成自己的事,全神貫注、全力以赴、殫精竭慮、宵衣旰食地去幹、去拼,且幹無止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忙忙碌碌的日子我無暇他顧,忙忙碌碌的日子我撇下了家庭和大寶,好多時候都是我加班回家他已經睡了,我一早醒來去單位他還睡著。
忙忙碌碌的日子總是過得飛快,大寶轉眼間已經長大了。
我贏得了數不清的獎狀、鮮花、掌聲、讚譽,卻失去了大寶的信任、依賴和親密。
我虧欠大寶的實在太多太多。
此時我才發現,我已經在忙碌中迷失了方向,迷失在了名利場,早已忘了為什麼而出發,忘了要陪孩子一起成長的諾言。
此時我才明白,我真得只是單位的一根草,卻是家庭的一片天,我在家人和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到底有多重要。
此時我才懂得,孩子才是我們奮鬥和拼搏的終極目標,沒有孩子的健康成長,一切的奮鬥都變得毫無價值、毫無意義。
想起著名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中寫的那段話「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我心如刀絞。
我決定好好彌補家庭和孩子。
我毅然放棄了一個前途更廣闊、前景更誘人卻也更忙碌、更顧不上家的機會,而是選擇調到了省城一個工作相對輕鬆、生活更有規律的單位。
我對意在栽培我的領導說:「我把孩子捨得太久了,我不能再這麼繼續舍下去!」
我對替我惋惜的朋友說:「我已經把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單位,現在我要回歸家庭,把心放到孩子身上。」
卸掉身上的重擔,告別忙碌的工作,我調到了濟南,那年大寶八歲。
八歲的孩子原本應該和爸爸媽媽分床而睡,可大寶卻堅持要和我一起睡。
那一晚,大寶緊緊摟著疏遠已久的爸爸安然入睡。
雖說「亡羊補牢,時猶未晚」,從那之後我們父子之間的感情親暱了許多,大寶在我面前開朗了許多、活潑了許多,可這段經歷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教訓。
我絕對不能讓同樣的事情再在二寶身上發生。
既然愛人舊事重提,我沒有任何異議,唯有加倍努力。
陪伴先從孕期做起。盡力縮小自己的朋友圈,減少應酬機會,實在關係親密、不好推脫的,先給愛人低聲下氣地解釋、請示,獲得許可後方才前去。
去也是儘量少喝酒、多吃菜、夠不著站起來,不再像以往那樣生猛地「大碗喝酒」逞英雄了,家裡還有孕婦和大寶呢。
不過,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偶有幾次,喝到興奮處,得意忘了形,沒有剎住車、管住嘴,回到家裡惹得愛人大發雷霆,自己也是追悔莫及。
自此以後自是更加小心翼翼,很多場合乾脆直接不去,做一個標準的「居家好男人」、「國民好丈夫」、「中國好父親」。
二寶出生以後,愛人在月子裡自不必說,哪兒都不去,每天按時把節回家,伺候愛人、逗弄二寶、監督大寶。
愛人出了月子後,還以為我這段時間跑前忙後地顧著家裡、荒廢了「酒業」,琢磨我得憋悶壞了,想給我點「自由放風」的時間。
若說此前我不出去還有點刻意的自覺、被迫的自律,要是愛人給我點陽光,我一定能燦爛到天上去。
哪知道,自打來了二寶這個神奇的小東西,我也不清楚她身上哪來的魔力,竟使得我的心態天地倒轉乾坤挪移,壓根兒就不想出去。二寶就像一塊吸鐵石那樣,把我的心牢牢的吸附了過去。
以前朋友打電話,我還「不堪閒坐細思量」,猶猶豫豫要不要去,實在想去的就跟愛人磨磨唧唧求著放行,現在朋友再打電話,我絕對是心如止水,不假思索,一口回絕,理由只有一個:「回家陪媳婦和孩子去!」縱使朋友磨破嘴皮,我也不改初衷、不為所動。
一次一位朋友前往家中串門,問起愛人:「怎麼樣?現在讓你閨女把他給栓住了吧?!」
愛人頗為滿意地點點頭:「真讓你說著了,這段時間槓自覺了,哪裡也不去,天天下班就窩到家裡!」
這位朋友早前在愛人因我外出應酬喝酒跟我發雷霆之怒而勸解時就曾對愛人說過「到時候有了二寶,自然就栓住了」這句話。
朋友簡直是偉大的預言家,預測得毫釐不差!
當然,隨著愛人出了月子,時間漸長,家中又有娘幫忙,我勉強出去過兩次,可這兩次我都是到那裡「蜻蜓點水」,一個勁兒地催著東家快上飯,趕上實在催不動、想黏糊的場合,我直接跟朋友抱歉說拜拜,提前離席,急急火火地躥回家裡去。
愛人看我回家那麼早,都覺得不可思議,比太陽打西邊出來還新鮮,不過愛人看到我回到家就趴到床上逗弄二寶的樣子,接著就明白了個中緣由。
說來奇怪,自打有了二寶,她的一顰一笑、一哭一鬧、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我的心,看她一眼,心瞬間化掉,什麼苦累煩惱,都不叫個事兒。
每天上班前,必先跟二寶說聲「再見!」
上班路上,想得就是下班回來看「二寶」。
上班中間,忙裡偷閒拿出二寶的照片和視頻看看,會心一笑。
五一假期結束後,愛人帶著二寶回娘家小住,我和大寶留守濟南。
我原本是個躺下就著的主兒,結果和娘兒倆分開後,我變得沒著沒落。每天晚飯後第一件事就是跟愛人視頻看二寶,二寶好像已經懂事了,從視頻裡看到我就高興得眉開眼笑、手舞足蹈,間或還會發出「嗯嗯啊啊」的聲音。
視頻不能沒完沒了,掛斷電話,我更加睡不著,滿腦子裡想得都是二寶,怪不得有好幾個朋友送我「女兒奴」的綽號,我是徹底地被二寶俘虜了!
總算昏昏睡去,醒來已是天亮。
太陽正在冉冉升起。
陽光正暖,餘生很長。
惟願未來的日子裡,我們一家四口相依相偎,深情地活著!
惟願未來的日子裡,愛女若溪載著祝福,無懼風雨,擁抱陽光!
後記:寫到這裡,《二寶駕到》的故事暫告一個段落,而二寶的美好人生才剛剛開始。這個系列是二寶出生後,我在心裡對二寶許下的一個承諾,我平日裡喜歡舞文弄墨,這次我要以她為主題寫一個系列,作為獻給她出生一百天時的生日禮物。五月八日,正是二寶一百天,這個系列也於今天收官。
感謝一直以來各位親朋好友的陪伴和對小女的誠摯祝福、美好祝願!我們的世界裡因為有你們不再涼薄,我們的生活裡因為有你們更加溫暖。謝謝你們!永遠愛你們!
讀到最後請別忘點讚轉發。
請按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從故鄉來」。
喬木,臨邑人,七零後,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現居泉城,案牘之間碼字,閒暇之時築夢,筆尖下憶故鄉往事,文字裡尋人間真情。累計創作發表60餘萬字,作品散見於《人生》《中國文學》《魯北文學》《中國人口報》和鳳凰網等報刊和網絡,現在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號開有專欄《魯北往事》,個人公眾號《我從故鄉來》應邀入駐山東廣播電視臺新聞客戶端《閃電》和搜狐網搜狐號,作品《河堤上那一座孤墳》獲鳳凰網「櫻桃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