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包奶奶育兒經(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有些人卻曲解了節約的含義,心安理得將其轉換為貪小便宜。
正如一些家長,他們「唯利是圖」,貪小便宜就能夠讓他們身心愉悅,認為這是賺到了是勤儉持家,但有些時候礙於面子會讓自家的孩子去做,現實生活中經常能夠見到類似的情況。
而大人們的理念就是:孩子還小沒人會責怪,殊不知,正是這樣的「節約」把孩子帶入歧途。
母親的「另類節儉」,教孩子不吃虧卻惹了禍,娃受辱怒打同伴
「你悄悄地把桌上的糖全都裝上別浪費了,咱拿回家還能吃。」
老公的同事結婚了,曉麗就帶著孩子一起去湊個熱鬧,酒足飯飽後大家陸續準備退場,曉麗扭頭看到了桌子上果盤裡剩下的糖果,就讓孩子把糖都裝起來。
但是孩子覺得這樣做不太好,跟偷東西一樣,跟母親說算了吧,可曉麗卻說:「你不拿別人也會拿,咱拿回去咱自己吃,省得再買了,我拿不好看,你是小孩沒人說你,快去吧。」
孩子雖然心裡很不情願:你拿不好看,我拿就好看了麼,但還是四下看了看,趁著沒人發現,趕緊把糖果揣進了兜裡。
但沒成想,被對桌的幾個小夥伴看到了,他們都嘲笑他說他偷東西,還大聲地說了出來,引得四周的人也紛紛看了過來。
孩子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地辯解道:「我沒偷東西!」可小夥伴們就認定了他偷東西,最後孩子惱羞成怒跟對方扭打在一起,曉麗也慌了趕緊去拉架。
「你把桌上的糖都裝上」,教娃貪小便宜的家長,正在傷害孩子的善
教娃貪小便宜的家長,正在無形中傷害孩子。
任何事情都有因果,父母教育孩子貪圖小利,必定不會得到飽滿的果實,這只會是一個惡性循環,今天貪了小便宜,明天就會貪大便宜,最終一發不可收拾,父母教孩子貪小便宜會在將來「毀了」孩子。
·讓孩子因為父母而產生自卑心理
或許宴席結束後,飯桌上喝掉一半的飲料,吃了沒幾口的菜,在大人看來不帶走也會被服務員處理掉,但孩子不一定這麼認為。
那些被標上了「吃剩」標籤的食物再可口,被父母要求當著眾人的面帶走,孩子也會覺得沒有面子,在被熟人看到後,也會打擊自尊心變得自卑起來。
·孩子長大後學習家長行為被排擠
還有一些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超市拿贈品,不要錢的都歸我,就會變得享受貪小便宜的樂趣,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唯利是圖,只做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情。
久而久之,身邊的同伴發現了他的品行不端,就會慢慢疏遠甚至被群體排擠,難以交到朋友。
·認為「小偷小摸」不犯法而導致犯罪
在孩子什麼都不懂的時候,父母教會了孩子拿公共產品,用他人的東西,他們就會認為這樣的事情是正常的,小偷小摸不會涉及到法律,最後習慣了不勞而獲就容易誤入歧途。
貪圖便宜自降格調,孩子愛佔小便宜,一流父母這樣做
現在貪圖的便宜,都是用昂貴的代價換來的,它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私,變得小家子氣,會毀掉孩子的格局,如果發現孩子總愛佔小便宜,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點:教孩子物權意識
兩歲左右的孩子就會對物權有一個初步的概念,但他們還不懂什麼是所有權,因此父母要及時地告訴孩子,什麼是自己什麼是他人,什麼是個人什麼是公共,讓孩子能夠對事物的所屬有一個概念,從源頭杜絕孩子佔他人小便宜的行為。
第二點: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很強的學習能力,俗話說得好:向上困難向下卻很容易,倘若父母只要求孩子管好自己,卻不樹立良好的榜樣,總愛順手牽羊,那麼給孩子立再多的規矩也是枉然。
第三點:給孩子提高眼界
有這樣一道題:有兩個公司,一個工資三千但公司發展前景好有上升空間;一個公司四千但正處於沒落期,你選哪一個?
相信放到紙面上,多數人會選擇第一個,但現實生活中卻恰好相反,這就要求父母給孩子開拓眼界樹立大局觀,貪圖小利難成大器正是如此,不能因為一千元放棄一萬元。
最節儉需要傳承,但要分清它和佔小便宜的差別,父母作為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千萬不能讓孩子把路走窄,在做好榜樣的同時要嚴格要求孩子,不能犯的錯誤堅決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帶領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是最重要的。
留言板話題:家長朋友們,你平時有刻意教孩子,不要去佔小便宜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