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另類節儉」,教孩子不吃虧卻惹了禍,娃受辱怒打同伴

2020-12-17 豆寶奶奶育兒經

「文/豆包奶奶育兒經(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有些人卻曲解了節約的含義,心安理得將其轉換為貪小便宜。

正如一些家長,他們「唯利是圖」,貪小便宜就能夠讓他們身心愉悅,認為這是賺到了是勤儉持家,但有些時候礙於面子會讓自家的孩子去做,現實生活中經常能夠見到類似的情況。

而大人們的理念就是:孩子還小沒人會責怪,殊不知,正是這樣的「節約」把孩子帶入歧途。

母親的「另類節儉」,教孩子不吃虧卻惹了禍,娃受辱怒打同伴

你悄悄地把桌上的糖全都裝上別浪費了,咱拿回家還能吃。」

老公的同事結婚了,曉麗就帶著孩子一起去湊個熱鬧,酒足飯飽後大家陸續準備退場,曉麗扭頭看到了桌子上果盤裡剩下的糖果,就讓孩子把糖都裝起來。

但是孩子覺得這樣做不太好,跟偷東西一樣,跟母親說算了吧,可曉麗卻說:「你不拿別人也會拿,咱拿回去咱自己吃,省得再買了,我拿不好看,你是小孩沒人說你,快去吧。」

孩子雖然心裡很不情願:你拿不好看,我拿就好看了麼,但還是四下看了看,趁著沒人發現,趕緊把糖果揣進了兜裡。

但沒成想,被對桌的幾個小夥伴看到了,他們都嘲笑他說他偷東西,還大聲地說了出來,引得四周的人也紛紛看了過來。

孩子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地辯解道:「我沒偷東西!」可小夥伴們就認定了他偷東西,最後孩子惱羞成怒跟對方扭打在一起,曉麗也慌了趕緊去拉架。

「你把桌上的糖都裝上」,教娃貪小便宜的家長,正在傷害孩子的善

教娃貪小便宜的家長,正在無形中傷害孩子。

任何事情都有因果,父母教育孩子貪圖小利,必定不會得到飽滿的果實,這只會是一個惡性循環,今天貪了小便宜,明天就會貪大便宜,最終一發不可收拾,父母教孩子貪小便宜會在將來「毀了」孩子。

·讓孩子因為父母而產生自卑心理

或許宴席結束後,飯桌上喝掉一半的飲料,吃了沒幾口的菜,在大人看來不帶走也會被服務員處理掉,但孩子不一定這麼認為。

那些被標上了「吃剩」標籤的食物再可口,被父母要求當著眾人的面帶走,孩子也會覺得沒有面子,在被熟人看到後,也會打擊自尊心變得自卑起來。

·孩子長大後學習家長行為被排擠

還有一些孩子,受到父母的影響:超市拿贈品,不要錢的都歸我,就會變得享受貪小便宜的樂趣,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唯利是圖,只做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情。

久而久之,身邊的同伴發現了他的品行不端,就會慢慢疏遠甚至被群體排擠,難以交到朋友。

·認為「小偷小摸」不犯法而導致犯罪

在孩子什麼都不懂的時候,父母教會了孩子拿公共產品,用他人的東西,他們就會認為這樣的事情是正常的,小偷小摸不會涉及到法律,最後習慣了不勞而獲就容易誤入歧途。

貪圖便宜自降格調,孩子愛佔小便宜,一流父母這樣做

現在貪圖的便宜,都是用昂貴的代價換來的,它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私,變得小家子氣,會毀掉孩子的格局,如果發現孩子總愛佔小便宜,家長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點:教孩子物權意識

兩歲左右的孩子就會對物權有一個初步的概念,但他們還不懂什麼是所有權,因此父母要及時地告訴孩子,什麼是自己什麼是他人,什麼是個人什麼是公共,讓孩子能夠對事物的所屬有一個概念,從源頭杜絕孩子佔他人小便宜的行為。

第二點: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很強的學習能力,俗話說得好:向上困難向下卻很容易,倘若父母只要求孩子管好自己,卻不樹立良好的榜樣,總愛順手牽羊,那麼給孩子立再多的規矩也是枉然。

第三點:給孩子提高眼界

有這樣一道題:有兩個公司,一個工資三千但公司發展前景好有上升空間;一個公司四千但正處於沒落期,你選哪一個?

相信放到紙面上,多數人會選擇第一個,但現實生活中卻恰好相反,這就要求父母給孩子開拓眼界樹立大局觀,貪圖小利難成大器正是如此,不能因為一千元放棄一萬元。

最節儉需要傳承,但要分清它和佔小便宜的差別,父母作為對孩子影響最深的人,千萬不能讓孩子把路走窄,在做好榜樣的同時要嚴格要求孩子,不能犯的錯誤堅決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帶領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才是最重要的。

留言板話題:家長朋友們,你平時有刻意教孩子,不要去佔小便宜嗎?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你把桌上的糖都裝上」,教娃貪小便宜的家長,正在傷害孩子的善
    「另類節儉」,教孩子不吃虧卻惹了禍,娃受辱怒打同伴「你悄悄地把桌上的糖全都裝上別浪費了,咱拿回家還能吃。」但是孩子覺得這樣做不太好,跟偷東西一樣,跟母親說算了吧,可曉麗卻說:「你不拿別人也會拿,咱拿回去咱自己吃,省得再買了,我拿不好看,你是小孩沒人說你,快去吧。」
  • 「另類節儉」正在蔓延,影響孩子的認知,大多數父母還不明白
    正是因為在這樣的環境和教育下長大,孩子一直以來性格都非常的孤僻,身邊也沒有什麼朋友,這也成了朋友現在最大的一個心頭病。節儉的初衷本身並沒有任何的錯誤,但是家長一味地去苛刻孩子的花銷,讓孩子追求另類節儉,反而是會影響到孩子認知與成長。
  • 母親節儉會限制孩子格局,瞎扯淡!
    我爸媽說我像我外婆,是個對自己節儉,對親人卻很捨得的人。因為浪費和奢侈讓我心裡不舒坦。為何會有這種心理呢?一是:我爺爺我外公外婆都是節儉不浪費的人,我問過他們原因,我爺爺只說人的福氣有限得省著點用。我外公是風水先生,他解答的比較詳細:他說雖然個人福祿不一樣,但每個人的福祿都是有數和流動的,若在吃穿用度上福耗多了,別的方面的福就會變少。若是德行配不上命裡的福祿,福祿也會減少。
  • 3歲雙胞胎入學差別大,姐姐皮實,妹妹愛哭,父母區別帶娃惹了禍
    一、性格差異大父母的區別帶娃,導致孩子的性格差別很大,尤其是雙胞胎之間。沒有哪個孩子是完全一模一樣的。因此,被父親帶大的娃會更勇敢,而母親帶大的娃則更嬌氣。這樣的區別帶娃,導致了姐姐的性格比較受歡迎,而妹妹的性格比較嬌氣矯情。
  • 過度節儉的家長,培養的孩子大多不會優秀,原因很現實
    節儉一直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學會節儉可謂是煞費苦心。如今的物質生活條件優越,這讓家長覺得孩子們根本體會不到節約的真諦。於是大家便尋找各種辦法製造節儉的機會,甚至故意刁難孩子。我們認為這是在進行「合理」的教育,實則對娃是種傷害。過度節約會給他們造成很多負面影響,作為家長不得不提前知曉。
  • 奶奶帶娃身高猛漲,媽媽帶娃身高停滯,醫生指出:都是午睡惹的禍
    奶奶帶娃身高猛漲,媽媽帶娃身高停滯,醫生指出:都是午睡惹的禍今年來勢洶洶的疫情驚喜之餘問婆婆是怎麼回事,婆婆告訴小麗:讓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奶,還有午睡不能少。婆婆的話如同聖旨一般被小麗牢牢地記在心中,準備回家也如此操作,然而問題也隨之而來,孩子在奶奶家每天瘋玩,早晨一起床就和同小區的夥伴們開始了「追逐遊戲」,回到自己家,兒子的主體生活大變樣,每日奮鬥在書上題海中,只有中午吃飯後才可以休閒娛樂一會,不困自然不想睡覺。
  • 為何總有孩子動手打父母?這違背道德的行為,背後究竟是誰惹的禍
    為何總有孩子動手打父母?這違背道德的行為,背後究竟是誰惹的禍尊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在最近幾年,孩子毆打父母的事件發生頻率變得越來越高。那麼為何總有這樣的事件發生呢?這樣不合理的行為背後究竟是誰惹的禍?
  • 小孩子和同伴打架怎麼辦?不是教孩子打回去,而是要懂得三不原則
    遇到這個問題時,你怎麼教育孩子?有的家長說:讓孩子打回去!不能讓孩子吃虧,養成懦弱的性格。當然,這樣的說法也對,也不對,分情況看待。如果是遇到「校園惡霸」之類的事情,當然要保護自己的權益。但是遇到小孩子和同伴之間打架,讓孩子打回去就有點過了。
  • 「拿著,你是小孩沒人說」:父母的「另類節儉」,正在摧毀孩子
    孩子不願意,那就算了吧,別人家孩子或者大人,可能也早有打算。說到這,想起了另一件事,有些家長打著節儉的幌子,帶孩子在外各種貪小便宜,不知他們是否知道這種「另類節儉」的舉動,正在摧毀孩子。之前在知乎上看到過一位網友的自述,說小時候曾因這樣的事情,一度感到自卑。
  • 節儉教育一定能養出優秀的孩子?過度的節儉只會養出自卑的娃
    雖然現在的家庭生活富裕了一些,但是一些家長總是會對孩子進行節儉教育,這是為了不讓孩子變得太過任性。但是家長可曾了解過,你對孩子進行的節儉教育是否是合理的呢?林林的家庭環境是很好的,經濟狀況也屬於小康的狀態,只要不是太過昂貴的物品,玲玲的家庭都是可以消費得起的。原本以為林林生活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之中會非常幸福,可誰知道林林卻並不開心。
  • 白茶清歡:吃飯吃苦吃虧,好母親一定要教給孩子的三個東西
    老人們也常說,小虧不吃吃大虧,小苦不吃吃大苦,就是說孩子在小時候吃一點苦,如果我們怕孩子吃苦而疼愛,雖然免掉了孩子哭鬧和糾纏,卻剝奪了孩子培養良好品格和發展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是很大的危害了。,可是卻不知道,是因為我們保護的太好了,不讓他們懂事,要想讓孩子從小明事理,能為他人著想體諒父母,就應該從小讓孩子吃點苦,讓他們拾得人間疾苦,懂得珍惜,懂得體諒,吃虧是福,古今異然。
  • 還在教孩子「吃虧是福」嗎?「吃虧」帶給孩子的傷害,家長要知道
    「吃點虧沒事,做人就要學大度一點兒、寬容一點兒」這是父母常對孩子說的話,這話確實有道理,但總是讓孩子吃虧,並不是一件好事,「吃虧」也不一定是「福」,很可能會給孩子帶來傷害,家長要清楚。1、吃虧存在於正常的社交內孩子生存於這個社會中,要與這個社會中的人、事、物進行打交道,在這個過程中,是避免不了摩擦、分歧和爭論,這些都會造成一方吃虧,另一方佔便宜的局面,面對這樣的情況時,若我們是吃虧的一方,其實也實屬正常,偶爾吃一兩次虧也沒什麼,有的時候吃虧會讓人變得聰明,但一直吃虧就不對了,這會讓人越來越軟弱,不會理智地處理問題。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感統失調惹的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不是感統失調惹的禍?「會有注意力不集中、寫字偏旁顛倒,也會害怕上下樓梯、好動而笨拙、缺乏自信心等。」。「他們易驚、脾氣大、愛咬手指、並注意力難以集中而學習時走神。」·「可能運動時笨拙,呼吸和語言的協調也差,出現發音不準、說話時不會呼吸、口吃等。」「孩子聽不懂老師、家長的話,也不清楚老師布置的任務,學習上出現困難。」
  • 奶奶帶娃身高長得快,媽媽帶娃卻不見長,醫生:都是午睡惹的禍
    一直崇尚科學育兒的她,基本都是按照各種育兒寶典來帶娃,書上說對孩子好的事,無一例外全部照做。這天中午剛吃過飯,孩子要去外面玩,小周堅決不同意,她說現在該午睡了,午睡過後才能去玩,這樣才能長高個。慢慢的,小周發現,經過自己的細心照料,孩子的個頭似乎停滯不前了。為何以前奶奶帶娃身高長得很快,現在自己帶娃卻不見長呢。於是她便帶著孩子去醫院檢查,當問及孩子的生活習慣時,醫生批評道:都是午睡惹的禍,跟午睡撇不開關係。
  • 新摩託打不著火?都是這兩大原因惹的禍,老騎手教你最好這樣做!
    新摩託打不著火?都是這兩大原因惹的禍,教你最好這樣做!新摩託車打不著火主要有兩大原因1.用戶的操作,因為用戶操作不當造成車輛無法正常啟動。第二種原因主要有,電路故障,油路故障那麼發動機故障一般情況是不存在的因為畢竟是新車。電路故障一般可能就是線路哪裡的接觸不良或者本身裝配的電子元件就有故障,油路故障主要是加入的燃油不夠好或者供油系統本身就有故障。
  • 教師揭密:孩子不好學,都是家庭惹的禍!
    通過分析總結,老師們發現:孩子不好學,都是家庭惹的禍。每個孩子剛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漸漸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心,求知慾,包括對食物、玩具,也包括對遊戲、學習,每一個孩子都想通過探索來認知這個世界,或者說都想「學習」來了解這個世界的。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有的人對學習的興趣保持不減,而有的人卻對學習心生厭惡了,這是為什麼呢?
  • 5歲孩子一張嘴嚇跑同伴!扁桃體炎、牙齦炎,很可能是它惹的禍
    他們還做了個實驗,堵住猴子的鼻子,使他們必須用嘴呼吸,不出意料,猴子們的臉也開始變長,咽管變窄,牙齒開始不齊,正如有口呼吸習慣的人類。不止如此,鼻呼吸時,通過鼻毛、鼻黏膜及分泌物都會對空氣進行過濾。用口呼吸時,口腔中沒有類似鼻腔的構造,空氣沒能得到基本的清潔。
  • 5歲孩子一張嘴嚇跑同伴!扁桃體炎、牙齦炎,很可能是它惹的禍
    看到他5歲孩子,五官算是端正,眼睛也很大,就是下巴明顯後縮、臉中部塌陷,用老話說是個「鞋拔子臉」!確實和爸爸媽媽的顏值不在一條線上!我注意到孩子有一個特別明顯的表現,嘴巴一直是半張著,嘴唇隨著呼吸上下起伏,看上去牙齒還有點齙。
  • 受辱造句和解釋_受辱的例句有哪些-小孩子點讀
    [當眾受辱。] 受辱參考例句: 1、國民與國家是榮辱與共,不可能國家受辱而個人可以置身事外。 2、寧願折斷骨頭,不願低頭受辱。 3、他不願無端受辱,所以一狀告到法院,追訴到底。
  • 孩子不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都是家長太過保護孩子惹的禍
    《育兒百科》指出:2歲多的孩子,學習與其他人相處的最好方式是獲得大量的學習機會。雖然他現在的一些行為不利於和人交往,但家長還是應該積極地創造機會讓他和別的孩子一起玩,而不是學習和家長一起玩。上了幼兒園以後,聽她媽媽說,朵朵很不適應集體生活,不知道如何和小朋友相處,也不知道如何與老師溝通。其實這都是爺爺太過保護朵朵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