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青龍山村民戶籍被封 村莊似原始部落(圖)

2020-12-23 搜狐網
村民梁金德在自己的房前
村民梁喜全向記者展示他家的供電系統
老版的綠皮戶口簿已經成為村民們珍藏在心中的回憶

強遷令

於麗芳和她的超市


  中廣網黑龍江8月12日消息 (記者白宇):近日,有多位哈爾濱市民向中國之聲反映說,因為戶籍被哈爾濱公安機關「封鎖」多年,他們變成了沒有「身份」的「黑戶」。

  記者調查發現,這些沒有「身份」的人生活在哈爾濱市阿城區一個曾經叫青龍山村的地方。因為沒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證件,他們無法像正常人一樣出門工作、上學,哪怕生老病死。他們覺得,自己的居住地雖歸省會哈爾濱所轄,但村莊就像淹沒在現代文明中的原始部落。沒有誰能準確說出他們到底有多少人,村民們的說法是400多。

  沒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證件帶給他們的是怎樣的生活?他們的村莊真的會像原始部落嗎?沒有合法「身份」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當地有關部門又會給出怎樣的答案呢?

  ■「一座被『遺失』的村莊」

  這裡風景秀麗,依山傍水。這裡不通公路,不通汽車,不通電,不通郵,不通自來水。這裡沒有社區醫院,沒有學校,沒有村委會。這裡的人們沒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證件,結婚不能登記,孩子可以隨便生,但都上不了戶口,老人死後也無法火葬……有點文化的村民說,這裡不是書中那條《遺失的地平線》,這裡是哈爾濱市一座被「遺失」的村莊——青龍山。

  青龍山村位於哈爾濱市阿城區平山鎮內,距哈爾濱市區不足100公裡,周邊有西泉眼水庫旅遊區、平山旅遊區和一個高爾夫球場,三餘村口是通往青龍山村的公路的盡頭。為了接記者進村,村民們開來了四輪驅動的拖拉機。由於剛下過雨,山間泥路上車轍最深的地方已經沒過了膝蓋,齊胸高的拖拉機後輪也不時打滑空轉,密集的雜草不時划過記者的肩膀。在短短4公裡的山間泥路上顛簸了一個多小時後,記者最終抵達了這個相對封閉的村莊。村民告訴記者:「這裡上至白髮蒼蒼,下至腰間開褲襠的,身份證、戶口都沒有。這旮瘩,一百多戶全是,家家是,一共四五百人。」

  帶路的村民說,這裡居住著100多戶,四五百人,因為沒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證件,他們就像生活在現代文明中的原始人。當了20多年村支書的黃柏順告訴記者,上世紀90年代初,因哈爾濱市修建西泉眼水庫,青龍山村被劃入淹沒區,由當時的尚志市劃入哈爾濱市,並被要求搬遷安置。黃柏順介紹,1998年,他帶頭響應號召搬遷,但當時的補償標準還是93年制定的,由於償標準過低,資金難以到位,生產、生活沒能妥善安置,已經被強遷的村民又無奈的重返家園,在一片廢墟上重新蓋起泥瓦房,耕種起至今尚未被淹沒的土地。

  黃柏順:我那是一面青的房子,1平方米是97塊錢,要是土房就更便宜了。

  記 者:工作怎麼安排的呢?

  黃柏順:沒有給安排。農民嘛,到哪還是種地,到別的村裡頭人家土地都分完了,30年承包合同的地。咱們去了以後,人家給你的地都是最次的地,根本不打糧,沒法生活。

  村民們向記者出示了1998年末有關部門給青龍山村民發出了強遷令,並告訴記者,強遷之後,當地政府在行政區劃上撤銷了青龍山村,原有房屋被推倒,電路被切斷,水井被填埋,原本還算富裕的青龍山村喪失了基本的生活功能。村民們說,正是這一走一回之間,「身份」沒有了。記者看到,村民們現有的戶口簿還是20年前的綠皮本,登載的住址是「尚志市帽兒山鎮青龍山村」。

  ■「不同的年齡 相同的命運」

  閆美華今年22歲,沒有「身份」讓她感到了巨大的生存壓力,同時她也覺得很自卑。

  閆美華:十九、二十就出來了。沒有身份證,打工沒人要,哪都不要。

  記 者:打了兩三年工,換了多少份工作?

  閆美華:沒數兒,幹幾個月,人家有的地方就不要了。

  記 者:在正規的工廠裡打過工嗎?

  閆美華:沒有。

  記 者:出過遠門嗎?

  閆美華:沒有,出去要身份證,坐火車啥的都查,出不去。辦銀行卡也辦不了。結婚也不行,登不上記。像我們村裡都是隨便結,隨便生孩子,沒有身份證,沒人管,有的人生六七個孩子都沒人管。

  記 者:沒有身份,在你心裡是什麼滋味?

  閆美華:黑戶唄,就好像世界上沒有我這個人……

  34歲的梁金德已經是3個孩子的父親,但他和孩子都沒有戶口。

  梁金德:老大15,老二11,老三10歲。

  記 者:你們結婚登記怎麼辦的呢?

  梁金德:沒登。

  記 者:去醫院生孩子要有準生證呀?

  梁金德:準生證,現在也沒有,都在家生的。

  賈相友今年45歲,有4個孩子,為了讓孩子們能參加中考、高考,他想盡了一切辦法。

  賈相友:我家4個孩子,上學。老大09年考大學就沒有身份證沒考成,後來打工去了,現在她還是想復讀,可復讀完了沒有身份證還是考不了啊,學習還挺好的。老二考學時候,我託人從派出所把身份證號找著了,就按身份證號報的名,後來考上了,入學的時候就做了個假身份證去的。老三還有兩年考大學,還是沒有身份證。老四來年考高中,4個孩子。孩子問我怎麼辦呀,怎麼整呀,我都嗚嗚直哭,找哪哪都不給辦。

  ■「無政府狀態下的原始部落」

  村民們說,由於沒有合法有效的身份證件,這裡的人結婚不能登記,孩子隨便生,但都上不了戶口,生病後無法享受農村合作醫療,就是死了,火葬場都不給火化,沒有哪個組織對他們負責,社會治安無人管理,正常人應該享受到的權利他們都無法享受,他們的村莊就是一個無政府狀態下的原始部落。在這樣的環境下,村民們的生活是何以維繫的呢?

  記者在村內走訪時看到,村裡的房子絕大多數是土坯房,歷經多年風雨已經破舊不堪。有的房山已經露出了大洞。有的窗戶已經被下沉的房梁壓的變了形,塑料布取代了玻璃。空蕩蕩的電線桿依然靜立在房前屋後。一口井水漂浮著雜汙。雞、鴨、鵝、狗 見到陌生人異常興奮,孩子們卻向記者投來了膽怯的目光。

  村民江寶富今年50多歲,至今沒有娶妻生子,他告訴記者,這裡地多,大多數人的日子還算過得去,吃飯基本靠自己種,但他有腿疼的毛病,又無法享受農村合作醫療,生活很困難。

  記 者:你現在一個月要花多少錢?

  江寶富:我,一個月?花啥呀?一年能花一千來塊錢,就是買藥。

  記 者:那你吃什麼呢?

  江寶富:哎呦,我吃的東西還不如人家的狗食呢。白面,一年能吃上一袋就不錯了,平時就吃點苞米茬子,大餅子。

  記 者:有菜嗎?

  江寶富:種點不多。

  記 者:吃的都是自己種的?

  江寶富:對。

  記 者:出去買過嗎?

  江寶富:(驚訝)買菜?!我沒買過菜。

  村裡沒有自來水,井口旁,村民梁喜全和於佔村正在用轆轤提水。

  梁喜全:我們這水也就三四米深,都是水庫滲過來的水。

  記 者:這個水你們會做一些消毒和處理嗎?

  梁喜全:處理啥呀,就是那麼吃呢,有時候自己弄點白灰揚裡頭,那就算消毒了。

  記 者:這上面這麼多髒東西,能吃嗎這水?

  於佔村:能吃呀,上頭撇撇,底下就能吃了。

  梁喜全告訴記者,這裡幾乎家家都有兩三件電器,最昂貴的是不超過11英寸的摺疊電視機,其他兩件分別是收音機和電燈。他的這一說法不禁讓記者想起了趙本山若干年前的小品。

  梁喜全說,因為村裡不通電,這些電器都要依賴於一個簡易的太陽能裝置。隨後,他帶記者參觀了家裡供電系統。

  梁喜全:這是太陽能,然後進屋,進屋儲電瓶裡頭,就靠它發電。

  記 者:都能帶什麼電器呀?

  梁喜全:也就看個小電視,帶個小燈。

  記 者:燈是多少瓦的?

  梁喜全:燈是12瓦的。

  村裡不通公路,於麗芳便在村裡開了家「超市」,賣一些生活必需品和小零食。一個老式高低櫃外加一張木頭凳子擺下了「超市」所有的商品。她告訴記者,由於沒有冰箱,這裡有的孩子甚至不知道雪糕長啥樣。

  記 者:你這個超市有營業執照嗎?

  於麗芳:沒有執照,人都沒有戶口呢,這超市有什麼照呀?什麼都沒有。就是賣點小東西,別的也不能賣,熟食啥的也整不了,沒冰箱,咱這也沒有電。

  記 者:那你們自己要是想吃肉怎麼解決?

  於麗芳:就不吃肉啊,這熱天,買回來到晚上就壞了。

  記 者:你多長時間沒吃過肉了?

  於麗芳:挺長時間了,大約還是正月的時候吃過。

  熊智斌今年57歲,在部隊受過兩次嘉獎,轉業後考取了醫師資格證和鄉村醫生資格證書等,回村後當過村長,開過診所。沒有了「身份」後,他覺得自己就像個野人。熊智斌有著30多年的黨齡,他傷心的告訴記者,別的黨員都在慶祝建黨90周年,而他卻無法找到組織。

  熊智斌:就是一個野人,你到哪去幹活去,還得裝的跟個瞎子似的,讓別人領著,說這是我家親戚,人家有身份證人家行,咱沒身份證啊,你住宿都不行。現在你出去好像人家都不承認你是中國人似的。這種滋味,難受,真的。現在就跟沒娘的孩子似的,你自己感覺是黨員,但你找不到組織,黨費沒地方交去。

  記 者:你往鎮上交過沒有?

  熊智斌:交過,他不收,他要是收你錢就得管理你了。

  ■孩子眼中的不同

  閆文慧今年10歲,出生後隨著外村嫁進來的母親報上了戶口,現在生活在哈爾濱市區,這個暑假,她被接到了爺爺家。在這個10歲小女孩的眼睛中,這裡有太多不同,她也會把外面的世界講給村裡的孩子聽。

  閆文慧:哈爾濱的地都是平的,這裡都是磕磕巴巴的。哈爾濱的房子外面都是平的,還是有顏色的,這的房子外面是土的或者是草的。哈爾濱的水乾淨,這的水剛打上來上面全是蟲子和灰,洗臉都不敢洗。在哈爾濱有的是電,這塊一般都沒有電。在哈爾濱電視是大的,這都是小的,跟我玩的籃球一樣大。有的家沒有電視,或者電視什麼顏色都沒有。下雨的時候有時候就看不著電視,燈也不亮。在家能洗澡,這就洗不了……

  記 者:你要在這想吃冰淇淋怎麼辦?

  閆文慧:如果來賣冰淇淋的,我奶奶就得買很多,然後把冰淇淋放暖壺裡面。

  記 者:多長時間來一次賣冰淇淋的?

  閆文慧:不知道。

  記 者:你在這住多長時間了?

  閆文慧:20天了吧。

  記 者:來過賣冰淇淋的嗎?

  閆文慧:沒有…...

  ■ 「誰來為我們負責?」

  村民們沒有了「身份」,生活恍若隔世。這裡面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當地有關部門又會給出怎樣的答案?村民們想知道,究竟誰該來為此負責?

  發稿前,村民再次向當地公安機關——哈爾濱市阿城區平山鎮派出所詢問有關戶口和身份的問題。值班民警表示青龍山村在版圖上已經不存在了,戶口辦不了。

  村民:你好,平山派出所吧。

  民警:對。

  村民:我是青龍的村民,我想問一下,辦戶口,辦身份證能不能給辦?

  民警:青龍戶口辦不了。

  村民:孩子著急上學,要用身份證啊。

  民警:是呀,除非你遷出去,遷出別的地方,因為青龍現在在行政上,在中國版圖上已經沒有了。

  值班民警表示,要想有「身份」必須得把戶口遷出去。但村民們覺得,1998年拿著每平方米97塊錢的房屋補償款都很難生活,現在遷出,別說蓋不起房子,就連願意接收他們的地方都很難找到。他們希望政府能夠管一管。

  哈爾濱市阿城區平山鎮黨委副書記劉春鵬告訴記者,青龍山村的問題是1994年西泉眼水庫動遷時遺留下的歷史問題,近20年間相關領導不知換了多少屆,作為基層政府,他們即便想管也無能為力。

  劉春鵬:我們沒什麼辦法,他們現在座落在我們平山的範圍內,但對於我們來講他們已經划過去了,已經不歸我們管了。

  記 者:那他們現在歸哪管呢?

  劉春鵬:哪能管著他呀你說?他現在自己戶口沒落呢。

  記 者:但他們在你們轄區裡,你們應該管理呀。

  劉春鵬:他們要是說接受我們管理也行呀,現在不存在這個問題呀。他們那塊現在就算是一個空白,除了學生上學,基本的醫療可能在我們這還能給提供一點,剩下,至於,結婚啥的都不在我們這。他們屬於自己管。

  記 者:現在沒有戶口的一共有多少人?

  劉春鵬:不知道。

  劉春鵬介紹,當年平山鎮已經為村民們辦理了戶口遷出手續,青龍山村也已在行政版圖上消失,因此這些依舊生活在平山鎮範圍內的村民不歸平山管。村民們認為,當年的搬遷安置補償不合理,安置措施不到位,他們在安置地無法正常生活,這才被迫返回到原來的村莊繼續耕種土地,而沒有在安置地辦理戶口遷入手續。

  村民們說,儘管當地政府和他們就搬遷問題至今沒有達成一致意見,但解決問題雙方都需要拿出誠意,依法辦事,拿出適應現階段的具體措施,讓村民們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而不應該以「封鎖」戶口作為要挾的手段。如果有關部門繼續對一個無政府狀態下的原始部落不聞不問,這裡終將成為被遺失的村莊。

  離開青龍村時,村民們告訴記者,他們現在就想有個合法的「身份」,踏踏實實的過日子,近20年的時光已經消耗掉了一代人的青春,他們想讓孩子有個和正常人一樣的將來。

  ■律師觀點

  我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義務。

  北京國漢律師事務所律師趙三平認為:「當地政府的不作為,直接剝奪了四百多名村民的憲法權利,侵犯了他們的基本公民權,涉嫌違法。」

  有關事件進展,中國之聲將繼續關注。

(責任編輯:成誠)

相關焦點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現實版「桃花源」,探索神秘的翁丁佤寨
    儘管受到飛速發展的現代化的衝擊,但各民族仍在不少地方保存了最原始的風氣,特別是我國雲南地區有不少這種地方。雲南滄源坐落著我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翁丁佤寨,它充滿了佤族的神秘色彩,讓我們一起探索翁丁佤寨的秘密吧。滄源佤族自治縣位於我國雲南省臨滄地區西南部,北鄰康馬族自治縣,西部與緬甸接壤,屬於邊境地區。這裡坐落在「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雍正瓦寨。
  • 建造原始部落 新作《Dawn of Man》上架Steam
    原標題:建造原始部落 新作《Dawn of Man》上架Steam   由 Madruga Works 製作的模擬遊戲《Dawn of Man》最近在 Steam 平臺正式上架了,更在數天間獲得極度好評,對模擬策略類遊戲的玩家可以一試本作。
  • 德州一村莊近百名村民被集體改姓 想改回卻不能
    德州一村莊近百名村民被集體改姓 想改回卻不能 2016-09-309月29日,黃河涯鎮滕莊村的滕君(化名)反映,前些年因為鄉鎮合併,本村的300多名「滕」姓村民中,近百名村民戶口信息出現差錯。姓氏莫名被改致使村民多項業務辦理遭「卡殼」,派出所也無法為村民改過來。  村民:鄉鎮合併近百名村民莫名被改「姓」  滕君稱,自己的姓氏本為水字「滕」,可現在戶口本上卻是馬字「騰」。
  • 生活在沙漠裡的原始部落,與世隔絕生活條件極差,來歷無法解釋
    這些年來,很多中國人希望出去旅行放鬆自己的身心, 有人喜歡去傳統的旅遊景點旅行, 有人喜歡探索神秘的原始部落, 說到原始部落,很多人可能很快就會想到非洲,認為離我們中國非常遠,其實我們中國也存在著神秘的原始部落, 今天我們向大家介紹的是中國大沙漠神秘的原始部落,這個部落與世界隔絕,
  • 這個最「原始」的部落,當地人認為魔法可以讓人懷孕,猜猜是哪裡
    世界上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原始部族,在原始部族中,有人在人類移動的過程中誤入孤立的地方,在那裡生根發芽,也有人為了躲避戰爭而自發產生,無一例外地在這些原始部落保留最原始的最古老的風俗,現在各國的旅遊事業越來越火,這些原始部落成為很多遊客體驗驚險刺激之旅的重要目的,並介紹今天的我的生活是一個孤立的小島上的原始部落
  • 中國最大的原始部落,生活在沙漠深處,無人知曉他們的存在
    中國最大的原始部落,生活在沙漠深處,無人知曉他們的存在,原始部落是中國最大的部落,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近年來,中國人的生活質量不斷提高,有些人喜歡參觀傳統的觀光景點,其他人喜歡探索神秘的原始村落,說起原始村落,很多人都會想起非洲。
  • 距離緬甸幾十公裡的雲南村,被稱為最後的原始部落!
    雲南滄源縣翁頂村,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滄源縣與緬甸佤邦接壤,翁丁距滄源縣約33公裡,這是一個從原始社會直接進入現代社會的村落,一百多個家庭,有四百多年的歷史,雲南的天空是純藍的,住在這裡的都是佤族,人口不多,一首歌《阿佤人民唱新歌》告訴我們,阿瓦山生活著這樣一個少數民族。
  • 原始森林部落裡的「原生態」之旅
    被譽為「中國最美原始森林部落」的基佑村,位於劍河縣久仰鎮西北面,距鎮政府駐地約3公裡。該村依山而建,參天古樹眾多,棟棟充滿苗族文化氣息的吊腳樓鑲嵌其間。 自從基佑村在2014年開始打造傳統村落旅遊項目後,包括李忠文在內的多位村幹部便兼任起了「導遊」角色。每逢有遊客到來,他們便會帶領著從山腳出發,一路向前,介紹這座原始村寨。
  • 中國最「隱世」村莊,18戶人家居住在洞中,亞洲最後穴居部落
    導語:中國最「隱世」村莊,18戶人家居住在洞中,亞洲最後穴居部落歡迎大家點開我的文章,今天要說的是中國最「隱世」村落,18戶人家居住在洞中,是亞洲最後的穴居部落。中國有一句老話說的好,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所以這裡的資源還是挺豐富的,他們完全不用擔心吃不飽,所以很少的和外界接觸,基本上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平時村民會種一些地以及餵養一些牛羊,來維持平時的日常,不過一些日常用品還是需要外出採購的,他們一周大概是出去採購兩次,購買一些生活用品以及廚房用品。
  • 世界「最特別」原始部落,房子建在30米高樹上,遊客參觀得會爬樹
    近幾年旅遊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快了,如今有不少愛好旅遊的朋友都是逐漸開始不再只關注一些大自然風光和歷史人文建築的景點了,反而是對一些比較特別的地方,比如寧靜祥和的村莊或者是生活在深山野林中的原始部落更感興趣。
  • 巴西原始部落 赤身女人母乳餵養野豬
    在巴西印尼安這個原始失落部落裡,有房舍以及大片農田,大房舍用來睡覺休息,小房舍用來煮食用餐。部落中的成人和孩子的皮膚都染成橙紅色,他們身旁的籮筐裡裝滿了新鮮的木瓜,園地裡還種植著木薯。2008年,國際生存權利組織就發表過相關照片來證明失落部落的存在,並希望能引起社會的關注,保護部落免受非法砍伐的威脅。據國際生存權利組織估計,在第一次與外界接觸之後,一個印第安人部落最多將有50%的成員死亡。因為這些土著對文明社會中人類的疾病沒有免疫力。此外,政府和企業試圖搶佔他們的土地以進行石油鑽探或者砍伐森林,這些行為也對他們的生存構成威脅。
  • 建在樹上的原始部落,房子建在30米高的樹上,網友:怎麼下來?
    特別是對於一些生活的繁華大都市的人們來說,非常的嚮往那些寧靜安詳的村莊或者是深山野林,這樣能夠讓人們遠離喧囂感受寧靜的生活。今天小編向大家介紹的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原始部落,房子建在30米高的樹上,很多的網友紛紛表示說:要怎麼下來呢?這個原始部落就是位於印尼巴布亞省偏遠森林的科羅威部落,現如今這個原始部落仍然有三萬人左右,在當地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大型的原始部落了。
  • 雲南一處「個性」的原始部落,不論男女都抽菸,都喜歡穿金戴銀!
    但是隨著旅遊資源的增長,不同地區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也逐漸出現在大家面前,比如一些原始部落,現在很多人去探險,慢慢在大眾面前活躍起來,雖然還是有很多部落不願意接觸外人,現在給大家介紹一個很神秘的部落,裡面的男女都抽菸,喜歡穿金戴銀。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如今已成為旅遊村!
    說起原始部落,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是非洲,但是你知道嗎,目前在中國也還存在唯一的一個原始部落,它就是翁丁村。在2006年被列為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兩層茅屋建築木鼓是佤族原始氏族祭祀用的樂鼓,人民把木鼓當作靈物崇拜,認為敲木鼓可以通神靈,驅邪魔,降吉祥。木鼓多以直徑0.8米,長約2米的紅毛樹,取中間粗壯部分雕鑿而成的。
  • 深藏在武漢的原始村莊,風景優美古樸自然,堪稱現實版世外桃源
    說起原始的村莊,大家第一想到的可能是古樸的街道,蒼翠的老樹,在村頭巷尾忙碌的大爺大媽們。是陶淵明筆下的「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的和諧,是「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靜謐。像這些美好的場景,感覺只有在深山處,才能體驗到這般原始寂靜的桃源生活。
  • 探訪尚比亞原始部落(組圖)
    早就聽說了尚比亞的鄉村至今還保留著少量的原始部落,於是那顆喜歡探秘的心又開始蠢蠢欲動。就託人給辦了邊境的入境手續,決意去尋找我心目中的非洲原始部落。尋找傳說中的原始部落在辛巴威這邊看完驚心動魄的維多利亞大瀑布,還不到中午,我匆匆吃了點簡單的東西,就隨過境的吉普車出發了。
  • 丹東:東港小甸子鎮「老石山原始部落」,跨越五千年的時代之旅
    老石山原始部落位於遼寧省東港市小甸子鎮,是一處依託古原始部落遺址而開發的旅遊景區。景區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自然景色秀麗,山下還有碧波蕩漾的「石山湖」。整個景區稱得上是「依山而建,臨水而居」。景區通過現代技術手段,生動再現了五千年前新石器時代老石山部落遺址的全貌。
  • 國外獨特的原始部落,成年禮把棍子插入下巴,棍子越長越美
    ——《部落曲》在遙遠的過去,許多的人類以部落群居為主,來進行他們的生產生活等一系列的活動。每個部落裡面都有著領導者和擁護者,由於領導者的不同,部落裡面的規矩和習俗自然而然也不盡相同。到現代社會的時候,部落已經很少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了,但是還是國外還是有一些地方過於閉塞,還存在著獨特的原始部落。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天坑」裡迷一樣的「不死草」靈藥
    在雲南西南部的普洱和臨滄地區生活著不為人知的原始部落,這個民族目前保留著最為完整的一個原始生態,佤族是直接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民族水牛是佤族的吉祥物也說佤族人的圖騰,家門口的牛頭擺放的越多表示越富裕,翁丁寨,在佤語中的意思即是雲霧繚繞的地方,又有高山秀水之意,百年如故的寨門與同樣年齡的大榕樹攜手,共同守護著這個有著數綿長歷史的阿佤村莊,懸掛著的牛頭,是翁丁寨的標記,透著一股讓人頂禮膜拜的神秘力量,在佤族心中,牛不僅是佤族相依為命的伴侶,更是佤族先祖的救命恩人,因此
  • 西太平洋的原始村莊,女性穿著簡陋,地位卻十分高,長相像中國人
    而旅遊目的地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喜歡不同城市的人文景觀,有的人喜歡小眾的文藝旅遊地,還有的人喜歡去古老的村莊村落探險,見識世界上的不同景色和民族。而今天要介紹的就是這樣一個古老的原始村莊,它位於大洋洲西北部,這裡的人們穿著都十分簡陋,他們喜歡紋身,崇尚染黑牙齒,以貝殼等作為服飾,烹飪方式十分原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