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正在刷臉支付
□楚天都市報記者 周萍英 實習生 夏謙雅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中燦 通訊員 李學初
今年4月,湖北省愛衛辦、省總工會聯合印發《關於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進企業」活動的方案》,明確愛國衛生運動進企業任務清單,特別將健康食堂建設作為愛國衛生運動進企業工作重點,並將下水道、垃圾桶清掃保潔等項目納入考核內容。
各企業是如何開展該項運動的?8月4日起至本月底,省衛健委、省愛衛辦、省總工會在全省開展聯合調研,記者全程跟隨調研組走進企業、項目建設部,見證企業健康食堂建設情況。
新潮:自動算價刷臉支付很方便
8月5日中午,國家電網鄂州檢修中心食堂,經體溫檢測後,楚天都市報記者進入食堂大門,一人高的設備前,一名男員工站在正前方,機器自動識別身份信息並顯示頭天中餐攝入值。
挑選菜品和主食。檔口的顯示屏上顯示每份菜的營養成分和能量。取完餐,將餐盤放在支付的櫃面上,機器感應自動顯示:數量8,金額35元。鏡頭自動掃描頭像,系統扣款35元。
「我們每個碗底都植入了晶片,不需要一樣樣清點和人工計算,電腦自動識別。」服務員解釋。
這名叫黃浩的員工告訴記者,他每天中午都在食堂吃。「好多人都羨慕我們的食堂,潮!」他認為,這種就餐方式「無接觸讓人放心。後臺自動記錄用餐習慣算法分析,可提供科學膳食搭配,很健康」。
精細:物品齊整材料來源很清楚
作為中國高鐵領軍企業,鐵四院食堂是武昌區唯一一家獲得食品安全A級稱號的企業食堂。
穿上無塵服戴上防塵帽進入後廚。入口處的牆壁上,員工更衣室管理制度、食品添加劑管理制度等13項制度公開展示,細化到指甲是否過長,是否塗了指甲油等。
牆上掛著16個文件夾,包含檢疫登記,廚房上班人員測溫、餐具消息記錄本等。「豬肉3867.5公斤,目的地武漢市武昌區起義門生鮮市場,生產單位:駐馬店眾品食業有限公司,聯繫電話……」記者隨意打開一本原材料檢疫記錄本,菜從哪進來、檢疫合格證明及消毒等信息一清二楚。
400平方米的後廚,走進去沒有一絲黏膩,一溜金屬檯面上,扣著幾個正方形的不鏽鋼蓋,旁邊用紅方格藍色標籤標註著蔥花、米椒、衛生毛巾……打開一看,裡面整齊擺放著相應物品。記者觀察到,毛巾雪白如新,疊成長方形剛好放進標記框裡。
擔憂:部分單位食堂管理不規範
「調研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過去司空見慣的做法,經過抗疫大戰後亟需改進。」省疾控中心衛監所副所長劉爽說。一些單位用不鏽鋼材料碗櫃(格),在常溫下封閉的小空間裡更容易滋生細菌,必須在乾燥通風條件下存放。
有些單位食堂在管理方面,「做法」到位,卻沒有形成文字性的制度,導致如果換一位管理員,或換一位廚師,很可能就得靠「習慣」行事。
調研發現,疫情之後,食堂衛生管理普遍高度重視,但食堂管理的規範程序與在食堂就餐人數成正比,規模越大制度越規範。就餐人數如低於20人,則將重點放在乾淨整潔衛生。
提醒:食品安全應遵循五項準則
怎樣的食品算安全?怎樣的食堂算合格?劉爽認為,從專業上講應遵循五項準則:
第一,要做到清潔。食堂和後廚的清潔是基本要求,地面、案板、器械、餐具等清潔外還應堅持每日消毒。第二,生熟食品要分開。在調研過程中,有些企業食品冷藏櫃裡滷製品等熟食和生鮮食品混放在一起,有些即使分開存放,在冷藏櫃外也未標示。第三,工具也應做到生熟區分。第四,食品一定要做熟,原材料採購鏈應可追溯。
「第五,食品留樣制度。這是最重要的環節。留樣食品能最快找到感染源。」劉爽說。留樣的食品通常盛放在清洗消毒後的專用密閉容器裡,需在專用冷藏設備中存放48小時以上,每個品種的留樣量不少於125克。
「形成好的衛生習慣,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才能好好工作。」省衛健委愛衛辦調研員孫殿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