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能成為世界語言嗎?

2020-12-13 慨文軒

一個國家能否影響世界,一種文化能否被其它國家所接受,有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這個國家的語言是否被其它國家的人廣泛學習。

世界上唯一出現的全球性語言就是英語,但在19世紀以前,世界主要是歐亞大陸,曾出現過一些地區性有影響力的語言,比如歐洲曾經的拉丁語、法語等,東亞地區曾經的漢語。

在現在全球化的時代,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種有全球影響力的語言,就是英語,其本質是國家實力的體現,是國家影響力向外擴散的必然現象。

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強大,中國正走在復興往日輝煌的路上,那麼中文能否成為下一個世界語言呢?

中國人學習外語的變遷

五十年代,中蘇之間關係緊密,此時中國學校的外語學習是以俄語為主的,直到七八十年代,中國中學的外語學習並不是齊刷刷的英語,當時也有教授法語、俄語、日語的中學。

英語教學真正在中國全面爆發是在改革開放以後,隨著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的大規模成長,英語學習在中國越來越普遍。

2001年,教育部發布《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關於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指導意見》,《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三份文件,正式開啟了英語在中國狂飆突進的進程。

在這之前,教育部大綱都是以初一為英語學習起始,從此之後中國的小學生就必須學英語了。英語在中國成了與語文、數學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一門顯學,因為之前只有語文和數學才是從小學就開始教授的課程,現在加了一門英語。

很多年輕人不了解英語學習在中國的發展過程,認為英語天然就是一門必學課程,甚至認為英語是一門遠超其它語言的科學語言,這種想法都是偏頗的錯誤的,沒有那門語言天生優秀,也沒有那門語言天生適應科學,這只是隨著國家實力而出現的現象。

在十八世紀至二十世紀初是各種科學大發展的階段,這一階段的科學論文是以法語和德語為主的,愛因斯坦的主要科學成就都是以德語發表的,居裡夫人、巴斯德、笛卡爾、安培、拉瓦錫、費馬、帕斯卡……這些在人類科學史上閃光的名字,都是用法語發表科學論文的,至於近現代影響人類的諸多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的皇皇巨著,更是以法語和德語為主,包括馬克思的《資本論》也是德語的。

愛因斯坦的重要論文都是德語的
這些大師級人物以德法為主

中文的現狀和前途

中文現在的狀況是比較好的,但和我們國家的實力及國際地位是不相匹配的。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及聯合國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但中文的國際地位顯然並不匹配。

目前,中國正處於偉大復興的關鍵時候,需要向世界展現中國的文化和樣貌,助推國家發展,所以,自2004年國家主推的孔子學院項目在世界上開展起來,截至2018年12月,中國已在154個國家和地區建立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向世界介紹中國,推動漢語學習,但隨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叫囂中國威脅論,孔子學院的教學活動受到幹擾,孔子學院的發展遇到一些困境,一些西方國家在孔子學院合同到期後不再續約。

孔子學院

中文落伍於時代的謬論

當我們向國外推薦中文時,首先應該在國內做到對中文的重新認識和定位。自清末以來,由於西方的先進科技和強大工業和軍事,讓很多中國人產生濃濃的自卑感,在上世紀初,一批極端文人曾疾呼廢除漢字,全面改用拉丁字母,使用拼音文字,這其中就包括魯迅先生。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第三次工業革命,世界進入電子計算機、網際網路時代,此時有一種聲音說中文不適合計算機時代,中國應該全面使用英語作為通用語言,否則會被世界淘汰。類似謬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次。

但我們真的認識中文嗎?真的了解中文嗎?

中文是最簡潔效率最高的文字

大家都知道聯合國有五種工作語言,其中之一是中文,聯合國每發一份文件必是五種語言各一份,在五種文本中,每次都是中文的文本最簡潔,本子最薄,也就是中文用最少的文字解決了同樣的問題。

中國人學中文畢生大概只要會6000個漢字,基本上絕大部分問題都能解決了,而普通人只要會3500個漢字,就能解決99.48%的日常閱讀,《毛澤東選集》四卷總計66萬多字,但其中用到的漢字僅僅是2981個。

相反,一個英語國家的大學生,卻要畢生不斷學習新的詞彙,統計顯示,從本科畢業後,大概5-7年其掌握的詞彙量就要翻倍,達到8-10萬個,才能不在專業上落伍。

中文是最能記錄歷史保持傳承的語言

不論是《詩經》還是《史記》還是李白的詩詞,只要是上過中學的中國人,基本都能理解古文的含義,誦讀古人的詩詞,這是因為中文是表意的文字,每個字都代表一定的意思,所以只要這個意思不變,過一萬年還能看的懂。中國國土廣闊,方言眾多,很多方言是相互聽不懂的,但只要有中文,大家都能相互交流。

相反,拼音文字會隨著時間而出現比較大的變化,比如歐洲大陸國家民族林立,其中很多是血緣或者歷史相近的,但因口語發音不同,出現了各自不同的文字。

我們知道歐盟截止2018年有23中官方語言,隨著後續新的國家加入,官方語言還要增加,單單是以往的條約和協議就有9萬多頁!

歐盟有23種官方語言

中文不適合計算機的謠言

因為計算機是西方發明的,所以它的程式語言和輸入法都是以拼音語言為基礎的,計算機引入中國之初,在計算機的普及上確實遇到了不少問題,但隨著中文輸入法的不斷進步,這個謠言已經不攻自破了,從最早的全拼音輸入,到後來的五筆字型,再到現在的智能拼音輸入,中文輸入已經完全適應了計算機的發展,效率上不比任何文字差。

風靡一時的五筆字型輸入法

中文不精確不適合科學對謠言

這種說法是一種膚淺和偏頗的說法。我們從小學到大學,翻譯了多少外國的自然科學知識,從來沒有出現翻譯不準,表達不清,解釋不足等現象。中國的學生、老師、科學家使用中文進行學術交流也沒有任何障礙和困難。前不久,李蘭娟院士全程用中文給美國醫學專家講述新冠病毒的防禦和病患救治,沒有出現任何溝通障礙。

李蘭娟院士全程中文給外國專家講課

而且中文還有一項長處,不同學科的人也能比較方便的交流,這在拼音文字中是很難想像的,比如,一名記者要完整記錄一場心臟手術,並傳達有用的信息給醫生的同行,這絕對是不可能的,除非是這名醫生親自寫一篇文章,但用中文就沒問題,所以,中文還是一種非常平民化的語言,是交流和傳承功能非常強大的語言。

中文能否成為世界語言不在於中文是否優秀,在於中國是否強大,是否能領導世界!

所以,中國的小夥伴們,不要再用偏見和自卑的心態對待中文了,大家一起努力建設國家,總有一天你不用再學英語了,而是讓外國人都去辛苦學中文!

相關焦點

  • 中文怎樣才能成為世界通用第二語言
    一個國家長期居於世界或某一地區的領先地位,一些外國人就可能將其語言作為兒童的第一語言。這是一種「超外語」,扮演著「準母語」角色。一種外語能成為準第一語言或第一語言,有特殊的歷史淵源,一般源於軍事佔領或者軍事殖民的特殊背景,現代社會已不大可能發生,也要避免發生這種情況。    外語角色有三大特點:第一,不同的外語角色具有不同外語功能,外語功能有強弱之分。
  • 中文真的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嗎?
    中文真的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嗎?在國外某知名論壇上,網友們對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其中一名會12門語言叫阿圖羅·吉爾的西班牙人給出了自己的見解,收穫不少點讚。請尊重地忽略其他所有說中文不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的回答(我們假設我們說的是世界上主要的語言)。
  • 中文真的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嗎,不要被騙了
    國內一直有著外國人學中文的各種段子和搞笑視頻,看著這些外國人被中文折磨得暈頭轉向的樣子,不禁感覺報了英語四六級的仇。不過有人說中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不然,不說擁有16種時態的俄語和根本不像人類語言的阿拉伯語,日語對於外國人來說,就比中文難多了。中文對於外國人來說最大的難點之一就是象形文字對於拼音文字開說,實在太難記了。象形文字和拼音文字有著兩種完全不同的記憶方法,大家從背英語單詞的痛苦中完全可以想像到外國人記憶漢字的痛苦。
  • 為何英語能成為世界上最通用的語言?
    語言是人類文化中的重要載體,對人類文明的傳承和延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在世界上有著上千種語言,但是為了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我們會設置世界上使用最高的十種語言。而我們的漢語就是其中之一,這是由我國的人口基數決定的,這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還會保持狀態,並且可能還會保持很長一段時間。
  • 漢語取代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可能性有多大?
    漢語取代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可能性有多大?隨著中國國際地位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人見識到了中國的魅力,認識到了漢語的語言文化,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掀起了一股學習漢語的浪潮。今日話題,在21世紀,漢語能取代英語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嗎?
  • BBC:漢語有望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中國網民炸了...
    這麼幾個小段子,足以看出漢語的世界有多精彩,有多複雜。前幾天,BBC Ideas 發布了一個名為《全世界的人都應該統一使用漢語寫作嗎?》的視頻,嚇壞了一眾網友。BBC認為,漢語有望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對於「BBC認為漢語有可能成為世界通用語言」的說法,中國網民們也有著各自不同的看法。
  • 中文被稱為世界上最難的語言,日本人:牛批!
    在當今世界要想成為優秀精英人才,怎麼著不還得會兩門外語麼。關注我們世界view的小夥伴大多都是和外語經常打交道的人,都體會過學習語言的艱辛,也自然能明白學語言的樂趣所在。而如今風水輪流轉,天道好輪迴,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開始為我國博大精深的漢語所困了。
  • 世界上最受歡迎的語言——中文
    當今世界有6,909種語言在積極使用,儘管其中只有6%的語種,每種語言超過100萬。隨著全球化越來越普遍,語言學習也變得越來越普遍。許多國家的人們都在學習外語。目前有10種語言主宰著全球。中文/普通話——37個國家,13種方言,15.96億人講中文是中國的官方語言,而中國有14億多人口,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由於中國面積和人口之多,中國能夠維持許多獨特而有趣的語言。
  • 為什麼有燦爛文化的中文沒有成為世界通用語?而是英文
    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使用人口大約有10億,主要包括英美加澳新及英國前殖民地區,但論在世界上的流通程度,英語則是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後備學習語之一。西班牙語使用人口大約有5億,主要集中在南美洲除巴西的國家裡。為什麼中文只集中在東亞,西班牙文只集中在南美,而英語則可以通行全世界?語言的誕生是文化與文明的傳承,漢語是目前世界上具有活力的語言中,歷史最為悠久的語種。
  • 中文是世界上最難學習的語言,為什麼?
    在以語言的複雜性和對外國人學習的缺點來對語言進行排名的清單上,中文始終是第一名。普通話是最廣泛使用和公認的方言,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音,詞彙,口語和語法; 許多說中文的人甚至聽不懂不是來自本地區的方言 。最後,漢語有四種獨特的音調,根據其最佳方式,它們可以稱為一個音節完全不同的含義。使用錯誤的音調可能導致與他人進行中文交流變得困難,如出 chū 除 chú 楚 chǔ 處 chù;大多數非裔人士永遠不會完全掌握它。這個因素以及前面提到的因素使漢語成為最難學習的語言。
  • 馬克龍:讓法語成為世界第一語言,英國媒體網友:呵呵
    馬克龍說: 「法語將成為非洲的第一語言,甚至有可能是世界第一語言! 全世界有2.74億人使用法語,是繼普通話,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後的第五大語言。」英國《獨立報》懟得很乾脆:無論馬克龍說的多好聽,法語都不可能成為下一個全球語言。
  • BBC承認:漢語要成為世界通用語言!厲害了我的國!
    如果有一天,漢語成為了世界的通用語言,這個世界會變成怎樣?!「哦!我親愛的羅格上尉!
  • 科學家:中文是世界上最好的語言
    科學家:中文是世界上最好的語言,沒有之一,沒有任何語言比它更高效
  • 中文在世界各國語言中排名第幾?
    到底中文在世界約2000種語言(一說有6000種,但95%以上的世界人口講的語言不到100種)中到底排名第幾?口說無憑,有研究為證,而研究的第一步就是要建立評價語言地位的體系。中文在世界各國語言中排名第幾?具體來說,評價語言地位需要按這6條標準加權評分綜合考慮:1.
  • 腦機技術將讓中文成為最強腦輸入語言
    最近寫了一些關於中文和英文的對比文章,我的結論是中文比英文更高效、更智能、更適應未來,中文取代英文成為世界通用語是大勢所趨,大部分網友表示贊同,少部分網友嗤之以鼻,說中文連編程都解決不了,談什麼取代英語?計算機讓中文成為劣等語言云雲!
  • 中文成為世界通用書面語?BBC表示:很可行!丨外媒說
    ,不同國家、膚色、種族的人寫中文、說中文,那該是什麼樣的情景呢?但最近,BBC Ideas 發布了一個名為《全世界的人都應該統一使用漢語寫作嗎?》(Should we all write in Chinese)的短視頻,並在視頻中指出,漢語很適合成為世界通用書寫語言。
  • 英語可能還在流行,但中文將隨著中國崛起成為下一個全球語言
    當前,非洲一些國家已經打算開始給自己小學生教授中文,原因很簡單,中國幫助非洲國家建設家園,增加了大量的工作崗位,非洲學生學習中文,不僅是國際趨勢,也能在未來的工作中增加自己的競爭力。中國在全球的地位增強,理解普通話,無疑會受益良多。   文章指出,在中文風靡全球之前,英語之所以成為全球語言,是因為現代英語使用者和英語國家過去的力量和影響。
  • 漢語會擊敗英語,成為世界語言嗎?
  • 中文和英文,誰會成為未來引領國際社會的語言文字?
    中文和英文,是目前世界上影響最大的兩種語言文字。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文字,全世界使用中文的人數,最少也在16億以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人口超過10億,有73個國家作為官方語言。從說英語國家的疆域來說,無疑是第一位的。從說英語國家的經濟來說,也是第一位的。
  • 中國強大引起普遍上的嫉妒及猜忌中文,也因此被擴大成為國際語言
    中文:國際語言不是套路中國強大,引起普遍上的嫉妒及猜忌;中文,也因此被擴大成為國際語言。認識中文,是一種優勢。英文流通,是因為英國統治了68個國家,英國人佔領土地,掠奪財富,也將文化、傳統習慣及母語遺留了下來。英文,因此成為通行半個地球的語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