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非洲,無外乎撒撒銀子送送禮,加強一下法國與非洲國家的感情。但是,可能是自我感覺太良好,馬克龍在非洲一所大學演講時說出的一番話,被英國網友花式吐槽......
馬克龍說:
「法語將成為非洲的第一語言,甚至有可能是世界第一語言! 全世界有2.74億人使用法語,是繼普通話,英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之後的第五大語言。」
更調皮的是,他為法語打call的時候還不忘貶斥一下第一語言英語:
「死守著一種語言,拒不使用法語,只知道跟隨英語的潮流,非洲這種做法根本不是望向未來。」
一石激起千層浪,口水戰開始。
英國《獨立報》懟得很乾脆:無論馬克龍說的多好聽,法語都不可能成為下一個全球語言。
文中還舉例論證馬克龍圖森破,「2006年,通用電氣的一家法國子公司因發行其英文軟體手冊而被罰款50萬歐元。這樣官僚的手段,還想讓法語成為世界語言,怎麼可能。」
每日快報
網友也是當仁不讓啊:
別忘了你要教10幾億的中國人和印度人法語哦,祝你好運。對了,這麼多的法語老師要從哪裡來?非洲嗎?還是趕緊回家去吧,你媽媽叫你。
愚蠢的小男人。幾百年來,法國人一直在努力讓世界其他國家也覺得法語很重要。但是,以前從未發生,以後也永遠不會發生!
馬克龍這麼說的底氣是啥?
媒體分析有兩個原因讓法國感覺美美噠。
其一,10年前,法國將法語作為歐盟基準法律語言的嘗試失敗了,英語擋在前面。但是現在英國脫歐了,一些法國人意識到, 英國脫歐 為法語在歐盟國家的恢復開闢了一個機會。
另一個原因在非洲。因為非洲很多國家是法國前殖民地的緣故,將近60%的法語使用者來自非洲。2014年的一項研究預測,到2050年,法語將超過英語,其基礎是 非洲人口 從2000年的4500萬增加到45億。
不過,這兩個根據都被無情推翻,連一些法國專家都表示質疑。
原因是語言的使用是有其歷史環境背景和慣性依賴的。分析稱:
今天,英語在國際商業和文化中的卓越地位源於英國在19世紀建立了一個橫跨全球的帝國,在20世紀早期,由於美國的經濟優勢,英國的文化霸權被美國取代。但美國也是英語為主的國家,這些最初的歷史條件,加上幾十年來的使用習慣,是英語在當今國際交流中佔據主導地位的原因。
並且,人們對習慣的依賴比人口統計更強大。即使未來幾十年中出生的非洲人確實會說法語。但是,如果他們要出國旅遊,留學,或者在跨國公司工作,那麼他們也必須學習英語。
指望非洲人口增加讓法語統治世界,怪不得英國網友呵呵噠了。
說起這些年走向世界的語言,不得不提中文。比如:
川普孫女阿拉貝拉一直在學中文,還能用中文背《三字經》和古詩;
喬治王子荷蘭公主也都在學中文;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因為他流利的漢語在中國很受歡迎;
扎克伯格年薪80萬招中文保姆;
英國政府此前砸錢1000萬英鎊(約合8650萬人民幣)在英國公立學校推進漢語教育,目標是到2020年,培養出5000多名中文流利的學生......
全球興起的學習中文潮倒是有增無減。套用網友懟馬克龍的話就是:
過50年再來看,都是中文了。
文/思齊
往 期 精 選
《時代》年度人物評選套路深 偏愛總統群體
普京宣布參加2018總統大選 宣布場合精心策劃
前所未有 俄羅斯因興奮劑醜聞被禁止參加2018冬奧會
門前總統薩利赫被胡塞武裝打死 沙特伊朗博弈越來越升級
美國宣布退出聯合國《全球移民協議》,「退群」退到停不下來
美國會參議院通過稅改法案,企業和有錢人成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