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會員費一年賺31億美元 好市多的另類「流量」生意

2020-12-14 金融界

來源:時代周報

[摘要] Costco所代表的不僅是一家大型商場,更是已經成為中產階層的一種生產方式。而在新零售、新消費領域,一些機構也開始研究Costco模式,甚至開始投資一些「類Costco」的創業者。

關於好市多(Costco),股神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說過一個笑話:「有一次,兩個恐怖分子劫持了我和公司副主席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坐的飛機,聲稱在處決我們之前可以滿足我們的最後一個願望。芒格提出,他要再講一次好市多的優點。」

在不少美國和加拿大人看來,Costco所代表的不僅是一家大型商場,更是已經成為中產階層的一種生產方式。而在新零售、新消費領域,一些機構也開始研究Costco模式,甚至開始投資一些「類Costco」的創業者。

零利潤的爆品

作為一家傳統的零售企業,好市多的發展歷程起始於兩家公司。1976年,索爾·普萊斯(Sol Price)與兒子羅伯特·普萊斯(Robert Price)一起,在美國聖地牙哥(San Diego)成立了第一家面向商業購買者的全新會員店—價格會員店(Price Club)。而在1983年9月,詹姆斯·辛尼格(James Sinegal)與傑弗裡·布羅特曼(Jeffrey Brotman)在西雅圖近郊開下第一家好市多。

1993年,在經歷了長期談判之後,價格會員店決定和曾經的老對手好市多合併,成立價格好市多(Price Costco)。這一名字一直沿用至1999年,價格好市多改名為好市多倉儲公司(Costco Wholesale Corporation)。

作為一家傳統的零售型企業,好市多在全球11個國家及地區只開了768個門店,平均門店面積1.3萬平米。其中533個位於美國,100個位於加拿大(數據截至2018年11月)。2018年,好市多的年營業額已經達到了1384億美元;截至2019年1月21日,企業市值為940.84億美元。

相比之下,全球最大的零售型超市沃爾瑪在全球擁有8500家以上的門店, 年營業收入大概是4821億美元,目前市值2500億美元左右。

顯然,好市多體量遠不及沃爾瑪,但其單店的銷售效率卻比沃爾瑪要高上許多。數據顯示,好市多的客單價是沃爾瑪的2倍以上,坪效比是沃爾瑪的2倍,庫存周轉率是沃爾瑪的1.5倍,運營費率只有沃爾瑪的一半。

而好市多高效率運營的背後,是打破傳統零售行業要「客似雲來」的鐵律:要光顧這家超市,請先去交個並不便宜的會員費。在北美,辦一個好市多的非執行會員年費為55美元,而一個執行會員的年費為110美元,並且年費費率也正處於不斷上升的階段。

但不算便宜的會員費並沒有打消消費者的熱情:好市多在全球擁有8103萬付費會員;並且2018年老會員續費率達到了88%。

如此之高的顧客忠誠度,依靠的是極低利潤的精選貨品。

在沃爾瑪,庫存量單位(Stock KEE(港股02011)ping Unit,下稱「SKU」)的數量超過幾十萬種,而Costco只精選3700個SKU,所有上架的商品必須經過層層審核,每類產品只有1-3個品牌。而這些精選貨品還以一個具有競爭力的低價進行銷售:Costco規定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能超過14%,扣除會員費後商品的平均毛利率僅在10%左右,不到競爭對手沃爾瑪的一半。

而對於爆款商品,價格甚至接近零利潤:例如年銷量近6000萬隻的Costco招牌燒雞,僅售4.99美元;而在Costco快餐區售賣的熱狗汽水組合僅售1.5美元,價格30年未變,銷量是美國棒球大聯盟體育場的4倍。這些低價爆款商品吸引了大量客流,同時也為培養品牌口碑做出了很大貢獻。

不靠賣貨掙錢

實際上,讓股神巴菲特與合作夥伴芒格如此著迷的好市多並不靠商品銷售賺錢,而是另闢蹊徑,在會員費上做文章。

根據好市多發布的2018年財報,2018財政年度中公司實現銷售1384億美元,其中商品成本1231億美元,運營費用138億美元,剩下的15億美元正好是稅收支出。也就是說,好市多辛辛苦苦一年賣了近1400億美元的貨,到最後一分錢也沒賺到。

但為什麼這樣的生意還能得到巴菲特和芒格的青睞呢?

事實上,好市多最重要的利潤來源是會員費收入:2018財年會員費收入31.4億美元,最後收歸企業總利潤是31.3億美元。會員費收入佔Costco總收入的2.2%,卻創造了100%的營業利潤。

值得注意的就,1996-2018年,好市多的會員增長速度與利潤增長率幾乎完全同步。可以說,這家企業最終盈利幾乎只與會員數量有關。

由此看來,好市多在每年為會員續費的時候,就已經確認這名會員未來一年為企業帶來的最終收入,銷售商品只不過是好市多為了留住會員的手段。

依靠會員費收入,Costco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的零售商:過去十年,好市多淨利潤平均增長率為9%,股票漲幅高達322%。

日本零售業的「黑船」

1999年,好市多準備在東京設立日本第一家分店。但好市多所採取的,與生產廠家直接交易的商業模式,遭到了合作夥伴強烈的反對。Costco的到來,被日本業界稱為「黑船」(1853年,美國佩裡準將以炮艦威逼日本打開國門,史稱「黑船事件」)。

在當時,日本經濟已經建立起複雜且穩定的商業流通體系層級,這些流通體系等級森嚴且難以被打破。不少人認為,好市多在日本的發展可能面臨折戟而返的尷尬局面。

「我們還有其他客戶,不能只對Costco特殊對待。而且,還要考慮和長期合作的中間商的關係。」在和眾多供貨廠家的交涉中,好市多的談判代表屢屢吃到閉門羹。但他們仍不願放棄,軟磨硬泡,不斷遊說廠商:「好市多會幫助你挖掘到之前沒被注意的新的產品需求,通過大規格的包裝來為生產廠家佔領開闢新的細分市場。」

另一方面,為了減少供貨商的顧慮,他們改變了最初的計劃,放棄東京,轉到二線城市福岡,希望能夠從福岡打開切口。這一舉動使不少中間商放鬆警惕,認為好市多已經打起退堂鼓,甚至可能很快撤出日本。在中間商壓力逐漸減弱下,生產廠家也就鬆了口,「如果是福岡,直接交易也可以」。

在經歷多番波折後,1999年,日本首家賣場終於開業,好市多開始在日本站穩腳跟。在經歷20年的發展之後,好市多在日本已有26家店,8700名僱員,而且還在積極擴張。

「我們十分堅信『物美價廉、愉快購物』的好市多哲學,無論在何處,都能傳達它的好處,會員們也能理解。當然,符合當地法律,作出調整也是有必要的。」特裡奧在接受東京電視臺節目採訪時表示,堅信好市多哲學,堅持擅長的做法,是好市多成功的秘訣。

相關焦點

  • 靠著會員費的創收,一年能盈利1300多億的Costco,是如何做到的?
    這其實也源於Costco在未開業之前,就已經對外賣出去了幾百張會員,所以當天才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當天開業,當天停業。據報導:Costco2018年營收1415.76億美元,其中會員費貢獻了97.78%。
  • COSTCO一年純賺215億會員費,背後到底有啥秘密?
    聽起來就一副「有錢也不想賺」的高傲姿態。不過事實證明,商品低價出售沒賺到的錢,都在「會員費」中賺回來了:COSTCO 2018 財年全年商品銷售營收為 1384.34 億美元,佔總體營收 97.78%,會員費營收為 31.42 億美元,佔總體營收 2.22%;最終歸屬於 COSTCO 的淨利潤為 31.34 億美元,略低於會員費營收
  • Costco生意經:賺錢不靠差價,會員費攬23億美元
    反正我是會去買的,出門一轉手就賣兩千多。」此外有網友表示:「全年營業額1000多億、利潤30多億,零售的利潤3%,這不是良心企業是什麼?」實際上,不同於傳統的超市企業,Costco並非通過商品差價來賺取利潤,而是通過低價精選的模式引流,以會員費實現盈利。在最新發布的2019年三季報中,1052.05億美元的營業收入全部來源於零售及會員費。
  • 付費會員體系賺議價權,良性商業閉環
    其實,這個會員體系設計及運作是沒有問題的且挺好的,存量經濟時代設計會員體系時候,不能完全照搬過去的流量經濟時代會員體系方案,而要考量「內容為王、文化至上」新命題下的新設計方案,才能順應客戶精細化運營的需求。
  • 為什麼說「流量生意」終歸是「人的生意」?
    隨著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流量去中心化趨勢愈發明顯,散狀的流量分發機制使得用戶的「注意力」成為了碎片化流量的交匯點,導致用戶本身成為了一個個點狀的「流量中心」。而這也引發了電商巨頭們新的思考——「流量生意」正越發向「人的生意」這一本質回歸。
  • Costco上海店會員超10萬人 解密:Costco是賺會員費的「中介」
    兩天以來,開市客在美股的總市值就已經增加了70多億美元。據了解,目前Costco在全球9個國家共擁有700多家門店,年銷售額超過1100億美元,會員數超過9600萬人。截至2018年底,其會員續費率在美國和加拿大為90%,全球為88%。分析認為,少庫存量、大包裝、快周轉是Costco的競爭優勢。
  • 漲風頂不住 臺灣「好市多」會員費擬調高
    好市多(COSTCO)量販店是目前臺灣唯一收費的會員制量販店,來臺十年都未調整會員費。但受到全球漲價潮的壓力影響,好市多已開始評估調高會員費,可能先調漲商業會員的會費,一般會員排在第二階段實施。  好市多臺中店將在9日開幕,開幕前召募會員數已突破5萬人、創下全球紀錄,若加上附卡應可超過10萬人。
  • 好市多量販年賺15億澳幣「今年奶粉不好賣」
    好市多(Costco)於2009年抵澳,近年來累計銷售額超50億澳元。其倉儲式門店所到之處,一經開業立即吸引大量會員,所售產品從鮮果到木棺種類繁多,可謂著實搶了不少超市、家居伺服器店、酒鋪與服裝店的生意。   經澳洲人報披露,好市多提交到澳證券投資委員會的帳目顯示,截至八月年度,公司收入增到15.2億澳元,較2015年增長15%。
  • 靠賣會員大賺117億美元,亞馬遜的「套路」京東阿里為何學不會?
    「雙11買的東西,就快把會員費賺回來了。」李梅英是京東的老會員,之前覺得會費太高,不值,中間斷檔了一年,這次看到有活動,才再次充值。 目前主流電商平臺均推出了付費會員,但會員卡的售價卻在持續走低。 多位業內人士坦言,促銷加「買1得N」等活動的推出,使得中國電商行業會員費整體在往下走。以京東為例,最初會員費是149元,2018年升至299元、折後198元,到今年,活動期間已經降到99元。
  • 解密Costco:其實不是超市 是靠會員費賺錢的「中介」
    「它表面上是個吹風機,其實他是個剃鬚刀」——周星馳《國產凌凌漆》在2016年10月15日靜逸投資北京投資分享會上,幾位朋友都不約而同地提到Costco(好市多)這家公司。Costco據說是芒格想帶進墳墓裡的公司,也是我們的雷布斯極其稱讚的一家公司。Costco有多牛?
  • 火爆上海灘的好市多(Costco)為什麼會這麼牛?
    備受投資大師芒格推崇的好市多,昨天大陸首家門店在上海閔行開業。因其價格低廉,部分展示商品甚至低於市場價30%-60%,進而引發搶購熱潮。鄰近路段陷入擁堵,停車3小時,結帳2小時,因店內人流過於密集,開業半天被迫停業,閔行民警現場維持秩序。因在中國開業第一天的火爆,好市多昨天股價收漲5%,市值達到1286億美元。
  • 火爆上海灘的好市多(Costco) 為什麼會這麼牛?
    因在中國開業第一天的火爆,好市多昨天股價收漲5%,市值達到1286億美元。僅次於市值3200億美元的沃爾瑪,是世界第二大零售企業。  大多數零售商都是在絞盡腦汁想要多從消費者身上榨取毛利,而好市多為什麼強行壓低自己的毛利潤率呢?   因為,好市多的初衷就沒打算靠賣商品賺錢!
  • 股價不隨大流,好市多靠什麼打造硬核「盔甲」?
    好市多的客戶平均家庭收入為7.4萬美元,這一點也沒有影響。這一人群目前更有可能從事白領工作,在家工作。好市多與同行的另一個區別是,它對員工非常好。2018年9月,我推薦好市多(Costco)成為讓美國再次偉大的七支股票之一。我的理由與公司對待員工的方式有關。以及它繼續僱傭大量美國人的事實。
  • 臺灣好市多:堅持低毛利與會員費策略
    好市多臺灣分公司(COSTCO President Taiwan)總經理張嗣漢表示,「由於會員很相信我們價格實在,讓我們在不景氣中,仍然賣出一顆2.2克拉的鑽石、160臺瑞軒Vizio液晶電視,而且年度營業額與新會員都成長20%。」
  • 傳統零售遭遇困境 好市多又是怎麼構築護城河的?
    其實,超高性價比的硬體只是吸引流量的工具,真正為其貢獻利潤的則是硬體背後的網際網路服務。好市多與小米的商業模式十分相似:前者購買土地搭建大型倉庫用來賣貨,卻從來不靠差價賺錢;後者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能硬體平臺,卻在硬體激烈競爭中保持超低利潤率。難怪,除了小米外,雷老闆談及最多的公司就是好市多。來,風雲君現在就給大家說說這家公司。
  • 亞馬遜+好市多:成功的會員項目是什麼樣的?
    聯商網專欄:亞馬遜和好市多(Costco)可謂是如今的兩大零售巨頭,他們不僅年銷售超過1000億美元,而且發展速度都遠遠把競爭者甩到了身後:他們在金融市場的表現更遠遠超過整體大盤表現。  他們的成功秘密早已經不是秘密了:在顧客服務方面,他們都排在最前列,整個營銷體系都圍繞者會員體系展開,這也吸引著其顧客的反覆消費。
  • 他靠賣紙一年賺100多億,曾負債60億,家族棕櫚園相當於8個新加坡
    高中輟學後,他做起了倒賣糖果、麵包等小生意。時局動蕩,食品和日用品奇缺,黃奕聰起早貪黑地把生意做好做大,他先後自辦雜貨店、麵包餅乾作坊,收購椰子加工椰幹,不到10年就在當地小有名氣。漸漸在當地站穩腳跟後,1960年,黃奕聰在印尼首都雅加達創辦了自己的進出口貿易公司,並把公司名字命名為金光。寓意生意也能閃閃發光。
  • 好市多(COST.US)第三財季淨利潤同比增20% 美國和加拿大會員續約率...
    美股 好市多(COST.US)第三財季淨利潤同比增20% 美國和加拿大會員續約率達90.7% 2019年5月31日 07:41:42
  • 盈利全靠會員費的Costco,軟肋竟也是會員制?
    截至9月1日,開市客的會員家庭達到5390萬戶,年化增長超過6%;高級會員亦達到了2080萬名。對於開市客來說,會員增長非常關鍵,因為會員費收入就是公司的利潤所在,這也是開市客會員制模式最大的一個特點。開市客怎麼「玩轉」會員制?
  • 走進美國Costco店:叱吒36年,市值逼近1300億美元,靠的是什麼?
    每經記者:餘佩穎 每經編輯:文多美國的Costco店什麼樣?點擊圖片跳轉觀看視頻8月27日,Costco上海店的開業盛況吸引了全球關注。這家僅供會員進入的零售巨頭,現在全球已有超過760家門店。1983年,Costco第一家門店在美國西雅圖開業,並用6年時間,衝到了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15億元)的銷售額,是歷史上第一家實現如此增速的零售公司。至2018財年,這家採用會員制的先驅企業淨銷售額為1380億美元,淨收入31億美元。截至周五收盤,Costco的市值在1296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