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流量生意」終歸是「人的生意」?

2020-12-17 新財網

  環顧整個中國網際網路商業舞臺,幾乎每一家網際網路電商企業都患過「流量焦慮症」。

  移動網際網路流量紅利越發觸頂,品牌獲客難的首要表現就是,流量越來越貴。據公開報導,2018年京東獲客成本達到1503元/人,較2016年的142元翻了10倍;同期,阿里巴巴的獲客成本為390元/人,是2015年166元/人的2倍之多。在垂直細分領域,比如教育行業,目前獲客成本更是高達3000+元/人。

  其次,流量見頂使得網際網路公司面臨增長壓力。同時,由於存量博弈加劇,同行競爭加大,進一步又引發價格戰。這實際上將網際網路企業帶入一個投入與回報效率遞減的惡性循環。更為要命的是,迫於現實需要,企業會將投入的重心放在追求短期利益上,而忽略了對長期戰略和價值凸顯有益的投入。

  隨著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流量去中心化趨勢愈發明顯,散狀的流量分發機制使得用戶的「注意力」成為了碎片化流量的交匯點,導致用戶本身成為了一個個點狀的「流量中心」。而這也引發了電商巨頭們新的思考——「流量生意」正越發向「人的生意」這一本質回歸。

    全場景獲客:「有用戶需求的地方就有流量」

  近年來,電商平臺也在扭轉傳統的流量思維,從「讓你關注我賣什麼」,到「我來關注你需要什麼」,大型平臺正慢慢意識到,「有用戶需求的地方就有流量」這一鐵律。

  為了滿足用戶的「砍價」需求,拼多多將社群紅包活動玩到極致;阿里巴巴為突破線上用戶服務的邊界,進軍新零售,瘋狂涉足線下;蘇寧為了離用戶更「近」,深耕下沉零售雲以及社區商業。各大電商紛紛從用戶需求出發,在原有的慣性軌道之外,尋找第二增長曲線。那麼,電商企業如何從需求著手,挖掘流量呢?

  一個較為普遍的共識是,「從全場景滿足需求,到全場景獲客」。2016年10月雲棲大會上,馬雲拋出重磅言論:未來沒有電子商務,只有新零售。張近東則開始領導蘇寧進軍智慧零售,並在近年逐漸構築起覆蓋線上線下的全場景版圖。這是網際網路公司的一次集體轉身,而真正引領巨頭們戰略方向調整的正是「流量碎片化」時代下的「消費需求全場景化」。

  一方面,儘管中國網際網路已經足夠發達,當時中國網民達7.31億、網際網路普及率53.2%,但仍然有近7億的國人未曾觸網,或者並不習慣或依賴於網購。也就是,網際網路再強大,也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

  另一方面,隨著網際網路信息的高度發達,人們溝通方式的改變促使了流量去中心化趨勢的凸顯。把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拉長時間周期來看,搜尋引擎是最開始的一個流量中心,後來社交網絡又成為了一個流量中心,電商平臺淘寶、天貓、京東、蘇寧又分別是一個流量中心。此後,各類資訊APP、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模式興起,流量碎片化程度日益加劇,消費隨時隨地都可以發生。

  其中,蘇寧是一個典型的利用全場景獲取流量的例子。因為,蘇寧電商業務起步晚於阿里巴巴和京東,並不是線上流量紅利的既得利益者,通過布局全場景業態,建立自己的「流量池」就成為了現實之選。

  過去十年,張近東堅持線上、線下並舉,加大「全品類、全場景」布局。蘇寧將經營品類從最初的家電拓展至快消、百貨、家居等全品類,目的就是增加滿足用戶需求的更多觸點。同時,在經營場景方面,蘇寧通過自建+收購的方式,實現了對家電3C、商超、母嬰、百貨等專業場景的全覆蓋,經營的場景也覆蓋幾乎所有級別城市以及縣鎮、社區。在線上,蘇寧還形成了蘇寧易購、貓寧、蘇寧小店以及體育賽事、直播等零售和跨界場景覆蓋。

  在張近東看來,蘇寧堅持全品類經營、全場景布局,就是意在打造隨時隨地滿足用戶任何需求的「零售毛細血管」。去年雙十一期間,蘇寧提出「零售歸於場景」,並且打造出「1小時場景生活圈」,旨在離用戶「更近」。從目前來看,這些舉措已經開始發揮功效:方便快捷的蘇寧易購主站、家樂福的「一小時達」到家服務、近在社區家門口的蘇寧小店菜場、遍布縣鎮的零售雲店......張近東利用全品類、全場景,將用戶需求「立體式」包裹,獲取了遠超傳統渠道的流量和收益。

  用戶經營價值凸顯:「流量生意終究是人的生意」

  從用戶需求出發獲取流量還不夠,如何「存住」流量、實現持續轉化才是關鍵。換言之,僅僅捕捉用戶需求是不夠的,做好用戶經營,提升用戶歸屬感和忠誠度,才是電商企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就曾公開表示,流量生意終歸是人的生意,吸引用戶的注意只是第一步,圍繞消費體驗的用戶經營才是關鍵,「如果缺乏供應鏈、物流、服務等底層能力支撐,再高的流量也無法實現有效的承接。」

  於是,幾乎每個網際網路電商公司都在不斷強化自己「經營用戶」的能力,想方設法的擴大自身擁護者的陣營。其中,利用付費會員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務和產品,就是主流電商平臺最普遍採用的方式。

  蘇寧易購有super會員體系,京東有plus會員,天貓有88VIP會員。這些平臺的鐵桿粉絲們通過每年支付一定的會員費,從而獲得更多的優惠價格甚至獨家的商品和服務。比如,只有成為蘇寧super會員才可以購買價格1499元的飛天茅臺。

  實際上,這是網際網路企業開始向世界頂尖經營理念和偉大公司靠近的一個標誌,從過去單純買賣商品過渡到賣服務的一次重要升級。而在美國,一家叫做Costco的會員制零售公司,其核心使命就是為消費者提供價格更低品質更好的商品。但是,消費者要享受到這麼好的福利,前提條件是要每年支付60美元或120美元成為普通或高級會員。

  這家公司,2018年財年營收僅1400億美元,會員費收入為31.42美元,淨利潤為31.34億美元。這意味Costco並沒從消費者身上獲得更多的差價,幾乎全部淨利潤都是會員費貢獻的。這就是Costco的偉大之處,僅賺取消費者少量的會員費,而讓消費者省下了更多的錢,同時近乎「無限長久」地把大量流量「鎖」在了自己的會員體系裡。

  而從更深層次來說,這一模式的精髓在於將低價和服務的理念固定成為商業模式甚至制度,這才是「留住顧客」的關鍵。對於深耕中國消費服務業30年的蘇寧而言,它也在追求極致服務的道路上邁進。今年618,蘇寧易購推出了「J-10%」省錢計劃。此後,蘇寧宣布將這一計劃常態化。這說明,比對手更便宜,成為蘇寧追求的商業目標。其更深層的目的是,為用戶提供更具價值的服務——為用戶提供質優價廉的商品,進而讓用戶「離不開自己」。

  今年818前夕,蘇寧易購宣布了新的品牌主張「專注好服務」,將品牌定位從零售商升級成為「零售服務商」。張近東在對終端員工分享時表示:「專注,是我們堅定服務用戶的價值觀。服務,是我們堅持去完成的使命。好,則是我們永遠對更好服務的不斷追求。」 蘇寧要以「利他之心」做好服務,給用戶帶去更便捷的服務體驗。

  事實上,張近東的「專注好服務」,既是用戶經營的起點,同時也是終極目標。近年來,各大平臺對於用戶服務體驗的關注遠超過往,流量去中心化時代,或許大家都已意識到,只有回歸到「人」本身,才能真正擺脫「流量焦慮」。



新財網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應詳細了解所有相關投資風險,並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本文內容版權歸新財網投稿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呂生榮: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本質上都是做流量的生意
    世界上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套思想體系,任何一個生意,能夠真正賺到錢的,做到最賺錢的,都是在做流量的生意!不管是我們今天比較熟知的各種傳統生意,各種門店生意,他們都是選擇在人流量聚集的地方,因為只要沒有流量的地方或者各種門店,不管他們的產品再好,再牛逼,再實惠,他們都無法賣出去。
  •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質,那流量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做付費流量的人和做免費流量的人相互瞧不起?
    我說,玩免費流量的人也很瞧不起只懂付費買流量的人,你知道這個事嗎? 做付費流量的人的生意邏輯就是我砸錢換更多的錢回來,他們只關注ROI(投入產出比),我今天燒1000元直通車,能收回來1500元,除掉人工、水電、房租、物流這些亂七八糟的成本,我哪怕只賺10塊錢,我就敢做。
  • 當下一個人要成功,必須學的三種技能,特別是做生意的
    做生意,要首先學習什麼技能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把生意的邏輯說清楚,過去的傳統線下生意,現在的網際網路生意,邏輯大致都是一樣的。網際網路生意,歸納起來就是三點,產品流量和轉化率,而傳統生意,除了產品流量轉化率以外,還有空間,因為傳統線下生意是藉助了線下空間來獲取流量。
  • 為什麼說「窮不搬家,富不遷墳,生意不好改大門」
    第一句窮不搬家「窮不搬家」字面意思,就是窮的時候不要搬家,有些人辛苦了半輩子終於有一個可以安身的小窩了。告訴大家窮的時候不要搬家,那是為什麼呢?本來就很窮了,如果還想著搬家就是為難自己了,就像「遠搬窮三年,近搬窮三天」。
  • 為什麼很多人寧願做小生意,也不想拿死工資?
    有一部分人寧願做小生意,也不想拿死工資是這部分人對生活的一種選擇吧,也許是他們喜歡,也許做小生意已是他們的最佳選擇,我們尊重並支持他們的選擇。為什麼這麼說呢,還是從個例子講起吧。小李是個年輕能幹的姑娘,因父母離開她比較早,所以打小就和爺爺奶奶一起在鄉下生活,家庭條件不是很好。
  • 顛覆傳統搶流量的模式,老醫生藉此壟斷當地市場,做生意必學
    現在做生意都說是客流量少,也就是說沒有流量。沒有流量就沒有一切,流量是所有商業活動的基礎。對於流量大家是怎麼看待的?這位朋友他就到寫字樓的附近去考察了一圈,發現啊,這個租金和轉讓費都是非常的讓人難以接受,心驚肉跳啊。離寫字樓遠一點的地方呢,這個店雖然便宜,但是畢竟午餐的時間比較短,就算是飯菜做得很有特色很好吃,願意走這麼遠的人,畢竟也只是少數,生意可想而知。朋友就不知道應該怎麼辦?
  • 「咖啡致癌」謠言:把焦慮換流量的骯髒生意
    一家之言  通過斷章取義、無中生有等手法戳中公眾的轉發衝動,使文章成為爆款,最終將流量轉化為金錢。  這兩天,許多人的朋友圈被「咖啡致癌警告」刷屏了。起因是一篇文章以驚人聳動的語氣寫道,星巴克中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醯胺,而星巴克為了利益長期向公眾隱瞞這一事實。該文輕鬆引起了公眾的恐慌,以及對星巴克這樣巨頭外企的敵視。
  • 越職業現役退役運動員拳館俱樂部生意為何比不上流量運動員俱樂部
    可以說是國內不再卻具有實戰性運動員,對傳統武術目前招生來講影響很大。從90年代到散打王結束,生意最火爆的是除了國內頂尖塔溝武校、宋江武校、…等及各個地方武校招生都非常火爆,可以說是不缺學員。那為何現在很多以前實力很強及現役實力很強運動員辦起來自己拳館俱樂部往往生意卻不理想呢?接下來小編調查總結給分享下自己觀點。
  • 生意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很少有人能看透生意的本質。很多人說生意的本質是:「信任」。其實不是的,信任是交易的過程,且信任是充分條件,但不一定必然帶來購買。下面,我們從生意的兩個必然元素:產品和流量的角度切人,直抵生意的本質。簡單說:產品的本質是一種資源。產品的利潤因何產生?產品的利潤來源於資源的稀缺性。空氣和水,人人都需要,但因為不稀缺,故此,無法產生利潤。越稀缺性的資源越容易產生利潤,比如,茅臺是一種稀缺資源,它就有豐厚的利潤:蘋果手機被打造成一種稀缺性資源,因此它可以銷售到上萬元。所以,偉大的公司和產品都是佔有了稀缺性。
  • 社群智能營銷:產品為什麼不好賣?生意為什麼越來越難做?
    都在說產品越來越難賣,流量越來越越來越難搞,生意越來越難做;那麼,像這些老闆,創業者他們說的生意不好做。產品不好賣,流量不好搞,就客戶的需求越來越低啊,客戶越來越挑剔等等這些問題。是不是產品不好賣,也就是賺不到錢的核心問題呢?
  • 阿里、美團代表的網際網路流量生意是不到頭了?
    一家獨大的美團似乎對用戶越來越沒價值,做成了收費站生意,喊著幹掉中間商的口號把自己做成了中間商,在商家和用戶之間搭起了收費站。 打住,不能亂評價,俺只想知道,您用美團的原因是啥? 美團對你的價值是什麼? 點外賣方便?
  • 網絡兼職掙錢做什麼生意好?9個不需要門面的生意
    隨著2021年新年鐘聲的敲響,轉眼又過去一年,我們又迎接到了新的一年,很多人都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今年受疫情的影響,無論是上班工作,還是做什麼生意,比起往年都要艱難很多!大家都感覺錢似乎越來越難賺,都想通過創業實現自己的財富夢想。回顧過去,展望2021年,有什麼好的生意能做呢?通過網絡兼職掙錢做什麼生意好?
  • 為什麼現在的人越來越不想做生意了?
    當時,很多人下海創業,早已獲得事業成功。而現在各地的企業家俱樂部的有錢人,都在抱怨生意難做,多數有錢人都不太敢做生意了,生怕越做越虧,有些人早已萌生退意。 一邊是剪刀差關係,資源集中基礎設施,鐵公雞房地產,另一邊就是網際網路與信息發達,管理不到位,做生意的人多了,惡性競爭價格戰無底線造成的。缺乏創新,因為克隆的快,遏制創新,產能過剩嚴重。勞動成果一下子就被複製。情況是一年不如一年,資源能量不斷消耗,生意就越來越難做了。
  • 生意的本質就是流量,早點明白這個道理,你就能拿得起放得下了!
    生意的本質就是流量,這千年來哪個不是做的流量生意?你在看現在的平臺線上電商,多難啊!這獲客成本……哎!一切總是那麼的出人意外,卻又理所應當。我這就有點迷茫了啊,做了那麼久,15開始還做了幾個淘品牌,可是根本沒有線下落腳的機會。我在想,到底我從線上轉線下的思路到底對不對,有段時間真的特別懷疑自己的決定。
  • 數字閱讀來到分層時代:一個流量生意,一個內容生意
    (Appgrowing 2020年2月在線閱讀APP投放量)免費閱讀APP通過網賺模式和渠道投放,實現快速獲客並保持了用戶留存率,本質上還是做的流量生意,平臺用錢購買用戶的流量,廣告主用錢購買平臺的流量。
  • 為什麼說從現在起要立刻馬上做私域流量運營
    為什麼說2020年是私域流量運營元年呢?就是因為很多商家終於明白要做私域流量了。增量沒有了,怎麼盤活私域流量呢?這是很專業的活。我在培訓界很多年,客戶關係管理、大客戶銷售、客戶運營、服務營銷、體驗營銷等等課程長盛不衰,年年講月月講,養活了一批培訓師。為什麼總是要講呢?因為新成立的公司多,新入職的員工多,轉崗的多,教不會的多,教了不知道應用的多,形勢不斷變化等原因。
  • 開業一整天,進店兩個人,為什麼實體店生意越來越差?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為什麼實體店生意越來越差? 這幾年許多實體店老闆都在抱怨:生意太難做了! 實體店開業一整天,進店人數兩三個; 工廠訂單量減少,房租、人工成本上漲,壓力山大。
  • 一包紙巾的千萬生意
    02紙巾的本質是流量生意之所以要花這些篇幅為大家介紹紙巾這,正是因為接下來的商業案例,正是基於這幾個前提條件。其中要重點提及的就是靠廣告賺錢,我簡單說兩點。其一是我們常說的公眾號漲粉,目前靠線下這種通粉引流方式(非定向)的價格是 1-3 元不等。用戶想要取紙,必須先要關注公眾號成功,才可以。而紙巾的成本我前面也說了,最多也就 1 毛錢。有些人會說,那用戶一定會取完紙就取消關注的,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留存概率。
  • 多元思維下的好生意:合法的「非法生意」
    有人或許說了,說這些有何用呢?犯法的生意咱們可不能做,別慌,我們開始啟用反向思維,這事反過來想,非法的生意咱們當然不能做,但合法的「非法生意」呢?說明白點,就是穿著合法外衣的「非法生意」,我們為什麼非要到非法窩裡去找非法生意呢?到合法窩裡去找不香嗎?當我們這麼想時,你會發現,我們就擁有了一副探尋絕佳生意模式的角度鏡子。
  • 那個從沒做過餐飲的創業者,後來生意到底怎麼樣了
    1在文章的開頭想問您一個問題:人人都說開餐館選址最重要,那麼重要的原因在哪裡?也就是說為什麼選址對一個餐飲店至關重要,它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實話實說,我們已經很長一段時間沒有講選址的問題了,為什麼不再講選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