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閱讀來到分層時代:一個流量生意,一個內容生意

2020-12-15 虎嗅APP

本文作者:林汀汀,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6月15日,網文作家徐公子勝治、酒徒、沐軼等開始回歸閱文旗下平臺連載作品,表明閱文新舊合同爭議已經逐漸告一段落。

原本是閱文的管理層調整,卻意外牽出了一份去年的舊合同,引發付費模式受免費模式興起影響下作者的權益之爭,倒逼這個行業龍頭公司重新「訂立新規則」。

儘管文學內容很難有清晰的量化標準,但此次閱文重新擬定版權合約將主動權交給了作者,實際上,是從內容生產的供應鏈上遊開始為免費、付費模式的下遊渠道分層,建立一個免費閱讀運營機制,以及行業標準,平衡了作者、平臺、用戶之間的關係。

接下來,有幾個問題仍然值得關注,免費模式和付費模式的關係是什麼?免費模式是否真的衝擊了付費模式,甚至替代付費模式?數字閱讀趨勢是什麼?免費、付費兩種模式並存且各自分層發展的時代已經來臨。

付費模式受免費模式衝擊了嗎

網文從最早興起,先是經歷了盜版混亂期,而後由閱文旗下起點中文網開創了付費模式,在版權監管加強和市場持續進化下,成為行業主流。

2018年趣頭條推出免費閱讀APP米讀小說開始打破現狀,目前市場上逐漸形成包括字節跳動旗下的番茄免費小說,百度投資的七貓小說,連尚網絡的連尚免費讀書、閱文集團的飛讀小說和掌閱科技的得間小說等的主流免費閱讀平臺。他們在一年內積累了大量用戶,MAU均超過了1000萬,尤其是番茄免費小說和七貓免費小說用戶數增幅明顯。

這得益於移動端廣告系統的成熟,疊加內容運營模式的多樣,給「免費閱讀」創造的契機,尤其是今日頭條證實了資訊+算法分發+廣告模式的成功後,所有內容形態都在嘗試複製這一套路徑,包括文學。相對於出版物電子版而言,網文的形態、數字規模也與資訊最為接近、與碎片化時間消費和多平臺分發模式匹配。

以七貓為例,它的一整套打法模仿趣頭條模式,在今日頭條的模式基礎上,利用網賺等「小恩小惠」方式,針對性地吸引三線以下的用戶。

趣頭條模式中,用戶邀請朋友註冊、閱讀、評論等行為都能收穫金幣,金幣又能兌換現金,七貓模仿了金幣師徒制玩法,邀請好友可以獲得現金獎勵、通過日常任務好友上供可以獲得金幣獎勵。趣頭條創始人譚思亮曾解析過這套底層邏輯,一個用戶的激勵是n元,用戶產生的廣告ARPU值是m元,只要m大於n,就能產生利潤。也就是整套模式能不依靠融資運轉起來。

反而孵化於趣頭條的米讀一開始並未照搬這套閱讀獎勵模式,而是通過下沉渠道、抖音等平臺投放、買量、社交平臺傳播和裂變實現獲客,邀請好友獲得現金獎勵,而後在米讀極速版中,才引入了網賺模式,再收割一波用戶。

比起成熟的付費閱讀平臺,免費閱讀APP廣告投放力度也非常大。Appgrowing 2020年2月的數據顯示,廣告投放數量超過1500的11款在線閱讀APP中,有10款為免費閱讀APP,七貓的廣告投放總數更是達到3.37萬,位居行業第一。

(Appgrowing 2020年2月在線閱讀APP投放量)

免費閱讀APP通過網賺模式和渠道投放,實現快速獲客並保持了用戶留存率,本質上還是做的流量生意,平臺用錢購買用戶的流量,廣告主用錢購買平臺的流量。

這種模式同樣是抓住了過去幾年下沉市場用戶紅利,低線城市用戶和中老年用戶對價格敏感、喜好網賺、拼團等,願意犧牲閱讀體驗來換取免費閱讀內容,刺激了數字閱讀行業重新增長。

Questmobile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數字閱讀行業的MAU增長0.93億人,同比增速34.5%;2019年11月,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用戶整體MAU的同比增速1%,而數字閱讀用戶規模仍保持增速4.64%。

QuestMobile的監測數據還顯示,2019年3月免費閱讀人群有56.6%位於三四線及以下城市;2019年分布在三線城市及以下的在線閱讀淨增用戶佔比67%,免費閱讀用戶佔比57%,在線新增閱讀用戶的流量下沉與免費閱讀用戶的分布一致;另以七貓為例,2019年七貓新增用戶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下沉市場的佔比是66%。

數據表明這也改變了數字閱讀用戶的構成。過去,數字閱讀用戶主要有付費用戶、付費意願低的中長尾用戶和盜版用戶,閱文的付費閱讀模式實際上是推動了國內打擊盜版和網絡文學版權的保護。現在,免費模式吸引了:以低線城市用戶和中老年用戶為主的新增用戶、看長尾免費內容的用戶、盜版用戶、少量付費用戶。

比達諮詢《2019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市場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在線免費閱讀用戶規模從2018年Q1的0.5億增長至2019年Q4的2.5億人,付費閱讀用戶規模從2018年Q1的4.2億人下降至2019年Q4的3.3億人。

但值得注意的是,免費閱讀平臺與付費閱讀平臺用戶重合率極低。艾瑞 UserTracker 監測數據顯示,免費閱讀APP與付費閱讀APP的重合用戶佔總用戶規模的3%以下;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2019年4月,掌閱與七貓免費小說的重合用戶佔掌閱全部用戶的2.5%,QQ閱讀與七貓免費小說的重合用戶佔QQ閱讀全部用戶的3.2%;2019年6月,QQ閱讀與米讀小說及七貓小說的用戶重合率分別為7.1%和8%,掌閱與米讀小說和七貓小說用戶重合率分別為4.8%和5.5%。

這表明,免費閱讀平臺打開數字閱讀市場的天花板,擴大了在線閱讀的盤子,導致付費用戶在大盤中比例減少,造成受到嚴重衝擊的表象。實際免費模式搶奪了數字閱讀的增量市場和小部分存量市場,免費閱讀APP並未對付費閱讀APP造成明顯衝擊,更像是形成了互補。

從目前幾家公司的情況來看,頭部付費閱讀平臺表現出了比腰部付費閱讀平臺相對強的抗壓能力,並呈現逐漸消化免費閱讀模式帶來的影響的趨勢。

以閱文集團為例,閱文2019年半年報顯示,其付費閱讀業務受到免費閱讀模式影響:由於騰訊渠道傾斜推廣免費閱讀APP,導致騰訊自營渠道的月活躍用戶由1.07億減少至1.02億;疊加加強了付費內容的審核和上架控制,騰訊產品自營渠道付費用戶的下跌,自有平臺產品及自營渠道的平均月付費用戶由1070萬減少至970萬人。

閱文披露,2019年1月,閱文推出免費閱讀APP飛讀小說,通過騰訊內部渠道和廣告投放推廣,2019年6月,飛讀小說MAU超過1000萬人。

單看閱文已經體現出了付費和免費的博弈趨勢:旗下付費用戶群體與免費閱讀用戶畫像的重合度較低,免費閱讀模式與付費閱讀模式搶奪增量用戶和少量價格敏感的付費用戶,免費閱讀平臺快速起量後,兩個平臺用戶回調、流動,到下半年閱文付費用戶規模已經企穩回升。

閱文還披露,受付費閱讀產品的用戶增長以及免費閱讀產品的用戶貢獻,2019年下半年自有平臺產品的月活躍用戶由1.09億增加至1.2億;由於部分內容重新上架、強化平臺運營、社區屬性和推薦系統,閱文自有和騰訊側平臺的付費閱讀收入環比增長30.2%;閱文的平均每月付費用戶回升至990萬,自有平臺在線業務的營收同比增長28.9%。而另一家掌閱2019年數字閱讀平臺收入的營業收入持續減少,同比下滑5.55%。

數字閱讀來到分層時代

免費、付費兩種模式並存且各自分層發展的行業趨勢已經在閱文這家龍頭公司體現,儘管文學內容很難有清晰的量化標準,但閱文重新擬定版權合約實際上是從內容生產的供應鏈上遊開始分層,建立一個免費閱讀運營機制,以及行業標準,平衡了作者、平臺、用戶之間的關係。

閱文在回應中提到,要為付費和免費規劃不同的作品內容庫,匹配不同的產品渠道及對應的收益體系,包括微信讀書等騰訊自有分發渠道,以及以條款的方式明確免費/付費閱讀模式必須徵得作家同意、強調著作人身權屬作者、明確無論平臺自用還是授權他用作家均擁有IP改編版權收益等。

過去,數字閱讀從PC端文學網站,發展到現在的移動端,最明顯的變化首先是分發渠道,隨之帶來商業模式、內容的變化和匹配。

比達諮詢《2019年度中國數字閱讀市場研究報告》顯示,人口紅利消失疊加短視頻等娛樂方式分流用戶時間,數字閱讀遭遇天花板,閱讀廠商將閱讀渠道拓展至小程序等外部合作渠道,建立全景生態流量體系。其中,有50%來自閱讀APP、14.5%來自超級APP(DAU超過1億的基礎應用,例如微信、今日頭條等)、13.4%來自小程序、12.5%來自手機預裝。超級APP渠道的數字閱讀用戶使用率增長最快。

免費閱讀模式和付費閱讀模式在其中俘獲了不同類型用戶。價格導向型用戶,對價格敏感,對內容質量需求不敏感,流向免費閱讀平臺;內容導向型用戶,對內容質量敏感,對價格不敏感,流向付費閱讀平臺。兩種平臺用戶重合率極低。

免費閱讀平臺做的是流量生意,內容質量的底線是僅滿足價格導向型用戶,主要依賴廣告變現以及VIP付費;付費閱讀平臺做的是內容生意,主要依賴內容變現,只有優質內容才能留住用戶,而往往優質內容也更容易在付費模式下獲得更高收益。

所以兩者在內容庫需求及版權來源上有很大差別,免費閱讀平臺多是選擇價格便宜的中長尾小說版權,即使有自有內容也多是可批量複製生產、質量相較偏低的爽文。

有機構統計,七貓、番茄、米讀和連尚並未籤約作者,而是外購非獨家版權內容,以2020年5月4日各閱讀平臺TOP20熱度榜單中的作品分析,四家平臺外部版權內容均超過10部,其中七貓免費小說榜單中無自有版權內容。

該機構還統計,七貓主要向縱橫中文網、梧桐中文網等採購版權;米讀主要向掌閱、阿里文學、鯨魚閱讀、中文在線等採購版權,已完結的舊書比例較高,新作品佔比較少;連尚除了從其餘網文平臺買斷版權之外,還有部分版權來自於逐浪網。而飛讀是因為背靠閱文,書量在免費閱讀市場佔優勢。

在主流付費平臺,閱文2019年報披露,閱文擁有810萬名作家和1220萬部作品,掌閱披露的2019年年報顯示,其擁有數字閱讀內容50多萬冊。

最後,免費閱讀和付費閱讀的商業化以及商業化天花板也不同。

免費閱讀模式的商業化基本可以參考趣頭條,前面提到它通過買量、網賺模式等方式獲取新用戶,保證其閱讀的章節和停留時長,再在小說中加入廣告變現,例如開屏廣告、正文植入廣告、激勵廣告等,以及再加上VIP包月的方式。其中,廣告位、廣告收入與讀者閱讀的章節成正向關係。

這一商業模式能持續運轉起來首先需要考慮兩個問題:一是m大於n,即廣告收入高於投放、買量或網賺等用戶激勵成本;二是在前者的前提下,保證內容成本和內容對用戶吸引力的平衡。

以已經上市的趣頭條為例,趣頭條用於用戶拉新和激勵的成本體現在用戶獲取費用(User acquisition expenses)和用戶互動費用(User engagement expenses)上。2018、2019年,前兩者的總和與總收入基本持平,在2019年Q1甚至超過了總收入。到2020年Q1,兩部分總和佔總收入71.5%。儘管趣頭條一直在控制用戶成本,但卻顯乏力。

此外,趣頭條尚未公開過內容成本,若以閱文和掌閱為參照,2019年閱文披露的內容成本達到14.77億,2017年-2019年閱文內容成本佔在線閱讀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7.4%、40%、39.8%;掌閱2019年版權成本佔數字閱讀收入的比重是28.1%。

其次,橫向看行業競爭,免費閱讀的模式並不具備門檻和壁壘,可複製性高。QuestMobile每月數據也表明,平臺的MAU和投放成正向關係波動。目前,免費閱讀行業處在跑馬圈地階段,各個平臺MAU排名變化頻繁,尚未出現拉開明顯差距的單個產品。

以頭條系產品番茄小說和七貓比較,QuestMobile數據顯示,2019年,七貓小說MAU維持在3000萬到4000萬,番茄小說MAU維持在2000萬左右,2020年,番茄小說MAU迅速超過七貓,MAU峰值超過8000萬。

一方面,番茄小說藉助了頭條系的分發能力,另一方面,在閱讀章節激勵、好友邀請激勵上,番茄明顯高於七貓,從而後來居上。

長期來看,不具備壁壘的行業競爭關鍵通常在於運營效率,免費閱讀平臺最終比拼的是用戶獲取成本、用戶留存率、版權內容成本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力。尤其是現在下沉區域用戶和中老年用戶已經由增量用戶逐漸變成了存量用戶。

因此可以理解,趣頭條在答分析師會上表示,要加大在人工智慧內容推廣技術和廣告技術的投入,在內容不佔優勢的情況下,儘可能地為用戶推薦合適的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與維繫平臺作者的能力有直接關係,作者通過與平臺籤約按照一定比例獲得廣告分成,只有廣告變現效率足夠高,平臺才能保證作者的收入和留存。

不可否認的是,如果由原本已有積累的付費閱讀平臺切入做免費閱讀業務,在用戶成本、版權內容成本上均比單一的免費閱讀平臺更有優勢,目前數字閱讀行業競爭格局穩定,閱文、掌閱在這方面明顯佔優。

對原來的付費平臺來說,訂閱模式下作品展示量並非正態分布,無論是自己建立免費閱讀內容庫,或是授權給免費平臺,都是在提高現有版權的變現能力。閱文曾在財報中直接表明自己在免費閱讀市場中的競爭優勢,已經非常清晰的點明了行業競爭現狀。

「多數競爭對手依靠從第三方獲取內容,因此限制了他們所提供內容的規模和質量。我們的免費閱讀內容既有來自閱文內容庫的精選作品,也有來自外部合作夥伴的內容;我們也使用了成熟的算法推薦來提高內容運營的效率;免費閱讀模式的推出還有利於提高我們內容庫的整體投資回報率、產生更高的用戶終身價值。」

目前,閱文集團2019年實現總收入83.5億元,掌閱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8.82億元。對比商業化天花板,QuestMobile預計,2022年免費閱讀模式廣告營收規模有望突破50億元。

再看付費閱讀,實際上無論有沒有免費閱讀模式的出現,都不會改變付費閱讀平臺多元商業化,尤其是版權運營、IP開發的大趨勢。

據統計,付費閱讀平臺商業模式主要有用戶付費、版權運營、廣告、硬體銷售、圖書出版發行等。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19 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顯示,2015年,我國數字閱讀行業收入以訂閱為主,佔比90.5%。隨著IP運營、版權運營產業不斷發展,版權收入在其中的佔比不斷增加。2019年數字閱讀行業版權收入規模56.6億元,同比增長164.5%,佔比達到28.9%。

原則上來說,免費模式能使得內容觸達更廣泛的受眾,形成粉絲基礎,但優質的內容和完善的商業化體系往往更容易或者加速將內容孵化打造成為IP。前面也提到,相比流量生意導向的免費模式,付費閱讀平臺更重視以內容為核心競爭力,意味著後者更有機會憑藉頭部版權進入IP開發的產業鏈,這面對的是天花板高無數倍的大文娛產業市場。

《2019中國數字閱讀白皮書》還顯示,在線閱讀已經從常見的影視、動漫、遊戲,發展到主題商店、衍生商品、主題音樂、舞臺劇等,其中影視改編付費意願最強,動漫改編關注度最高。在2019年TOP30電視劇&網絡劇中,IP改編佔比分別是53%、77%,已經過半。另伽馬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手遊市場實際銷售收入1513.7億元,其中65.2%為IP改編的遊戲,其中文學IP改編手遊增速最快,2019年達到52.4%。

版權開發運營的收入已經成為這些數字閱讀平臺收入的重要來源,免費閱讀的興起,在其中扮演了分銷版權的角色,同時,來自影視、動漫、遊戲、衍生品等大文娛產業的收入大幅走高。

2019年,閱文版權運營業務營收由2018年10.03億元增至44.23億元,同比增長 341%,收入佔比52.99%,掌閱科技版權產品營收從2015年的僅0.01億增長至2019年的2.62億元,同比增長91.17%,佔比13.9%。

(閱文2019年收入構成)

(掌閱2019年收入構成)

不久前閱文管理層團隊調整,也是在為和騰訊更進一步推動IP全產業鏈運營和新文創內容生態發展鋪墊,《慶餘年》已經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樣本。另一邊,掌閱宣布擬引進百度為戰略投資者,從雙方協議可以看出,百度閱讀等百度平臺除了獲得掌閱授權、轉授權的文學作品,也將獲得可以優先採購版權內容或是開發IP衍生產品,與愛奇藝進行IP聯動。

只不過,最後他們都要回到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國內文娛產業發展尚在初期,或者在上述各方的推動下,已經開始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國內的公司還在用十幾年的發展追趕國外的百年產業。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說「流量生意」終歸是「人的生意」?
    隨著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的發展,流量去中心化趨勢愈發明顯,散狀的流量分發機制使得用戶的「注意力」成為了碎片化流量的交匯點,導致用戶本身成為了一個個點狀的「流量中心」。而這也引發了電商巨頭們新的思考——「流量生意」正越發向「人的生意」這一本質回歸。
  • 「全民借貸」時代流量App的金融生意
    在美團購買套餐時,頁面彈出醒目的大字「這單再減2元」,立減兩元的前提是,要勾選「我已閱讀並同意《美團月付授信付款合同》」。在合同中寫明「用戶可使用本服務所獲得的貸款資金用於購買指定的商品或服務」。擁有龐大用戶和巨大流量的網際網路巨頭的App,在悄然間把用戶帶到了一個金融場景。
  • 呂生榮:世界上最賺錢的生意,本質上都是做流量的生意
    世界上任何一個行業,任何一套思想體系,任何一個生意,能夠真正賺到錢的,做到最賺錢的,都是在做流量的生意!不管是我們今天比較熟知的各種傳統生意,各種門店生意,他們都是選擇在人流量聚集的地方,因為只要沒有流量的地方或者各種門店,不管他們的產品再好,再牛逼,再實惠,他們都無法賣出去。
  • 當下一個人要成功,必須學的三種技能,特別是做生意的
    做生意,要首先學習什麼技能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把生意的邏輯說清楚,過去的傳統線下生意,現在的網際網路生意,邏輯大致都是一樣的。網際網路生意,歸納起來就是三點,產品流量和轉化率,而傳統生意,除了產品流量轉化率以外,還有空間,因為傳統線下生意是藉助了線下空間來獲取流量。
  • 流量是一切生意的本質,那流量的本質是什麼?為什麼做付費流量的人和做免費流量的人相互瞧不起?
     又例如你營業執照在今日頭條開了信息流的廣告帳戶,在上面做勵志的內容,給人家推薦書單,連結到淘寶出售套書,你今天定向燒500元成交了10單,一單四本書98元的客單價,那這個生意你就能繼續做。 免費流量的核心其實就四個字:價值、內容! 但是產生內容和傳遞價值其實是最難的一個環節。
  • 廣州冪動:將流量變現做成一門創新而精緻的生意
    在方興未艾的網際網路移動廣告業中,流量推廣領域逐漸演變為一個獨立的細分領域,而冪動則成功迎著這一行業風口異軍突起並急速擴張,成為近年來專注於流量變現和升級解決方案的代表性創業公司。這個最初由幾個清華計算機系學生在校園時代相約組建的技術團隊,憑藉著幾次微信平臺上的爆款H5小遊戲的研發,成功幫助了網際網路廣告主實現了高效率流量轉移,並積累出豐富的細分市場經驗、低成本獲客經驗和推廣方案整合經驗,逐步萌生了從「替廣告主導流量」到「自主運營流量再接洽廣告主」的策略轉型。
  • 一家生意好的餐廳,取決於一個「聚客」的門頭
    有很多餐飲人都有這樣的一個困惑,我的餐品比別人好,服務也不錯,營銷也沒有落下,為什麼生意就是起不來呢?其實,絕大部分的餐飲都忽略了一個細節: 門頭!筆者發現一個規律,生意好的餐廳門前聚客,生意不好的餐廳,門前拒客。那我給大家說一說拒客的有哪幾種情況: 1、店名用英文名我敢說,路過5次這種飯店的顧客也記不住這家店的店名。
  • 生意講究的十大禁忌和宜忌數字!
    做生意時需要牢記一些禁忌。如果您不注意它,可能會導致生意不佳。禁忌1:守株待兔如果不開展業務,將無法生存。商品市場信息瞬息萬變。商品交易對時間敏感,因此很難坐門結識客戶。只有跑動更多,才能儘快了解市場信息,並找到合適的時間獲利。
  • 一個女人適合做什麼小生意?
    不過隨著時代發展與社會進步,越來越多的女人對這個想法嗤之以鼻:憑什么女人就不能賺錢?是以,如今社會上也湧現出來了一大批女性創業者,甚至有不少做得比絕大部分男人還為成功。誠然,女性在某些方面想比起男性是有些不足之處,但這並不意味著女性就不能成功。即便是做成大事業的往往都是以男性為主,但女性做點小生意還是綽綽有餘的。那麼,一個女人適合做那些小生意呢?
  • APP的金融生意
    在美團購買套餐時,頁面彈出醒目的大字「這單再減2元」,立減兩元的前提是,要勾選「我已閱讀並同意《美團月付授信付款合同》」。在合同中寫明「用戶可使用本服務所獲得的貸款資金用於購買指定的商品或服務」。擁有龐大用戶和巨大流量的網際網路巨頭的APP,在悄然間把用戶帶到了一個金融場景。
  • 社區團購狂潮下的超市老闆:努力了一個月後,我的生意終於垮了!
    實體店本來就不好做,社區團購只是其中一個原因罷了小王是北京的一名小型超市店主。平日裡沒事就喜歡在短視頻平臺分享生活日常。身為店主,他總是會在視頻裡興致勃勃地跟大家透露超市的「秘密」——哪種涼茶最正宗?如何檢測香菸的真假?看得出來,他應該十分熱愛開超市這項事業。
  • 丹陽眼鏡實錄:好生意抵不住時代洗禮,有人歡喜有人愁
    趙龍生在眼鏡行業摸爬滾打30餘年,從十幾歲開始幫家裡打理眼鏡生意,一路見證丹陽眼鏡市場發展,「丹陽眼鏡市場是一個自發性眼鏡市場,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誰組建的。」據他回憶,計劃經濟時代,上海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來到丹陽,因不會幹農活,索性辦起了眼鏡工廠。當時市面上眼鏡貨源很少,除去上海,丹陽成了全國唯一一個眼鏡生產地。
  • 發現一個適合三線小縣城做的一本萬利小生意
    發現一個適合三線小縣城做的一本萬利小生意上周一個寶雞的同學發微信訴苦,他大舅哥今年30了,穩定工作,有車有房,要求並不高,但是交往圈子太小了,婚姻大事至今毫無動靜,一大家人快急瘋了,說我平時接觸的人多,人緣好,能不能幫忙尋摸尋摸。
  • 區塊鏈遊戲導航,一個不錯的生意!
    一、炒作、投機下的區塊鏈遊戲在區塊鏈行業,除開加密數字貨幣外,能夠不時爆出熱點的也就算區塊鏈遊戲了。從風靡全球的區塊鏈養貓遊戲(Cryptokitties)到備受矚目的加密國家(Crypto Countries),從百度萊茨狗到小米加密兔,從以太傳奇到Fomo3D......區塊鏈遊戲總能不時掀起一陣風潮。
  • 「咖啡致癌」謠言:把焦慮換流量的骯髒生意
    一家之言  通過斷章取義、無中生有等手法戳中公眾的轉發衝動,使文章成為爆款,最終將流量轉化為金錢。  這兩天,許多人的朋友圈被「咖啡致癌警告」刷屏了。起因是一篇文章以驚人聳動的語氣寫道,星巴克中含有致癌物質丙烯醯胺,而星巴克為了利益長期向公眾隱瞞這一事實。該文輕鬆引起了公眾的恐慌,以及對星巴克這樣巨頭外企的敵視。
  • 社區團購狂潮下的超市老闆:努力了一個月後,我的生意終於垮了
    在經營的過程中,免不了競爭和博弈——周邊的超市一開始壓價和打特價,小王的超市客流量就會變少。沒辦法,他只好跟著打折。最後造成的結果,往往是兩敗俱傷。現在的消費者,往往是急需生粉、醬油這類的快消品才會來到超市消費。其餘時候都會選擇在電商平臺一鍵下單。除此之外,外賣平臺和新零售超市也在蠶食超市的生意。而最近,社區團購巨頭的到來,更是讓超市的營生雪上加霜。社區團購賣的生活用品,比超市裡的還要便宜,包括生粉、醬油這類急用產品。不少消費者紛紛轉而在社區團購下單。一來二去,超市的生意更加慘澹了。
  • 一個故事告訴你:經商做生意,善於做「賠本」生意,賺錢反而不難
    做生意,真正厲害的人,往往善於做「賠本」生意,賺錢反而不難!有人或許會問了,既是是賠本生意,何以賺錢呢?其實,天下之大,無奇不有。我們這裡說的「賠本」生意,倡導的是「吃虧就是佔便宜」的長遠觀念,也可以叫做「先讓別人佔便宜後佔別人的便宜。」這是一種機智的、高超的經商策略。
  • 大學生做紙箱小生意賺大錢,一個月收入3萬元
    張璨是山東科技大學機械專業的一名學生,工作後發現工作的公司裡很多淘寶商家缺少紙箱,就想嘗試著做紙箱供貨的生意。後來他在即墨小商品城裡找到了商機。小商品城裡的東西以裝飾品居多,大都需要紙箱,然後他挨家挨戶問,後來需要紙箱的人越來越多,紙箱也從最初的兩三毛利潤發展成定製專用箱。
  • 生意最講究的十大禁忌和忌諱的數字!
    其他注意:做生意的一般忌諱哪些數字? 1、民間對於做生意,有這樣一種說法「窮三富四倒黴五」,從字面意義來說,3和5都是做生意比較忌諱的數字,而4是比較吉利的,因為4在七音符中有「發」的諧音,做生意的人都希望發財,因此偏愛「4」。
  • 自動售貨機看起來是一個未來的好生意
    如果你恰好在中午來到北京的銀泰網店、民航信息中心,也能看到以同樣方式用自動售貨機買「和合谷」快餐的情景。    這種場景和自動售貨機最為發達的日本的情況看起來很不一樣。我們不久前報導過日本售貨機的強大,當時有讀者評論道:「在靜岡曾經在一個十字路口(半徑 50 米內)有 15 臺自動售貨機,感覺自己被機器人包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