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有一望無際的莽莽林海,還有蜿蜒曲折的清澈流水。這裡有奇石萬千的玉華洞,有丹霞碧水的大金湖,還有讒巖一澗的桃源洞。這裡是三明,中國最綠省份的「綠海明珠」。
全國最「綠」的地級市之一
▲三明市地物信息衛星遙感圖
地處福建省中部的三明市,森林覆蓋率高達78.73%,超全國平均水平3倍。通過「見縫插綠、拆牆透綠」的造林補植,綠色,成為三明最亮眼的底色。目前,三明全市林地面積共2850萬畝,森林蓄積量1.82億立方米。
「森呼吸」,每一口呼吸都是清新的享受。三明市區連續多年空氣品質達標天數佔99.5%以上,森林負氧離子平均濃度達到每立方釐米1500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4倍,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清新」標準。「中國綠都·最氧三明」已經成為一張靚麗的城市名片。
▲三明風光 圖片來源:新華社
林深,水也美。位於閩江源的三明河網密布,水質清澈,水景宜人。轄區流域水質常年保持優良,三條主要水系水質100%達到或優於三類水,全市流域水質處於福建首位,在全國也名列前茅。2020年1月-10月,福建省水環境質量排名前十位的市縣,有7個來自三明。
▲三明風光 圖片來源:新華社
目前,三明共劃定自然保護區、溼地、森林公園等面積近1400萬畝,是福建省自然保護地種類最多的地市。流淌26億年的「八閩水缸」「天下第一湖山」大金湖、世界上最大的格氏栲天然林區之一……浩瀚幽深的湖水、峰巒疊嶂的山峰與千姿百態的丹霞地貌在這裡完美結合, 山水交融,如詩如畫。
▲三明風光 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國綠都」也是長壽之城。三明氣候宜人、風景優美、適宜康養,2018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79.61歲,高於全國2.61歲,有百歲以上老人108人。「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已成為三明市民共享的生態福利寫照。
為什麼是三明?
在這裡,綠色不僅是一種顏色,更是一種行為。
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溫亞利在接受新華網思客專訪時表示,在生態文明建設新形勢下對「綠都」的評價,需要有新的標準、新的模式和新的樣本為引領。三明森林建設的長期文化積澱、林改的發展歷史、對森林生態的高度重視、林業發展全國領先以及森林生態建設融入當地人文精神等特點,是它成為「綠都」不可或缺的條件。
▲三明市將樂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杉大道。圖片來源:新華網
作為傳統工業城市,三明不斷探索「保護」與「生金」的平衡。不砍樹,也致富。作為林改先行區,2014年起,三明新一輪林改上路,通過創新林權流轉機制、創新「福林貸」「林權按揭」「支貸寶」等林業金融產品、創新林業產業發展機制的「流、金、歲、業」布局等方式,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現途徑。
▲柳塘水庫一角 圖片來源:三明都市網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從休閒旅居、培訓研學,到山地運動、自然觀鳥……去年,三明文旅康養產業實現總收入750億元,接待遊客3917.56萬人次,特色現代農業實現產值1550億元,同比增長10.7%。
三明探索將生態優勢轉換為發展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業態加速發展。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通道。據溫亞利估算,三明森林資源資產價值達2823.16億元,森林生態系統每年為社會提供服務價值高達2642.31億元。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1930年,毛澤東同志在三明揮毫寫下《如夢令·元旦》。
昔日「路隘林深苔滑」,今朝「路寬林茂糧豐」。生活在這裡的人們能感受到濃濃的幸福感、穩穩的獲得感。在這個踏著時代節拍拔節生長的城市裡,點一份沙縣拌麵,聽著「毋驚毋驚就毋驚」的《大田後生仔》,這樣的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
參考資料
1.《風展紅旗如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上)》,人民日報,2020年12月16日
2.《一心一意是三明(報告文學)》,光明日報,2020年12月16日
3.《福建三明:守好綠水青山 換來金山銀山》,經濟參考報,2020年10月14日
4.《三明:中國最綠省份的最綠城市 森林覆蓋率78.73%》,中國日報網,2020年4月15日
5.《綠色三明——中國綠都·最氧三明》,三明市人民政府,2020年1月6日
6.《福建林業金融改革實現多贏》,經濟日報,2019年8月4日
7.《一座城市鋼廠的綠色蝶變》,新華網,2018年11月22日
聯合出品:新華網思客 新華網5G富媒體實驗室
策劃:劉娟
監製:李曉雲 湯輝
作者:黃潔心 宋敏榕
製圖:趙薇
編輯:王鑫蓉
校對:解軼鵬
衛星技術支持單位:大地量子
衛星技術:薛佳瑤
技術統籌:邢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