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已過,一波又一波冷空氣接連「發貨」,全國多地出現雨雪天氣。北方多數城市開始集中供暖,南方城市暖氣片銷量增長也登上熱搜。天氣冷了,你家裡熱了嗎?
冬日生活越來越暖
集中供熱面積增長超750%,冬日生活越來越暖。住建部數據顯示,1981年至2018年,全國城市集中供熱面積由1167萬平方米增長至878050萬平方米,增長超750%。伴隨著城鎮集中供熱逐漸取代小煤爐、小鍋爐等分散式取暖方式,越來越多人從天寒地凍的室外走進溫暖舒適的室內。
2009年至2018年,天津、西安、北京等地城市集中供熱面積增幅較大,人口密集程度高、經濟發展較快的大中型城市,集中供暖普及率較高。
▲集中供暖系統。圖片來源:科普中國
告別「煤煙味」,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率為50.7%。為了減少冬季大氣汙染物排放,多地利用「煤改氣」「煤改電」等形式積極推進清潔供暖。截至2019年,我國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率為50.7%,替代散燒煤約1億噸,京津冀及周邊「2+26」城市清潔取暖率更高,達72%。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將新增清潔取暖面積約15億平方米。
南方供暖潛力巨大
說完北方說南方。
南方的冬天雖然溫度相對較高,但溼度對體感溫度的影響也很大,南方溼冷的空氣就像是「魔法攻擊」。
取暖不靠抖,南方城市成為暖氣片銷量增長主力。從暖水袋到電熱毯再到全屋地暖,南方地區不少家庭的採暖設備不斷升級。據統計,2019年家用暖氣片銷量同比增長430%,而銷量增長的「主力軍」則是上海、南京、武漢等南方城市。
南方供暖市場潛力巨大。根據《南方百城供暖市場:模式、潛力與影響》報告,在「夏熱冬冷」地區的133個南方城市中,長江中下遊區域供暖市場潛力較大,上海、南京、蘇州位列前三。
南方供暖 網民怎麼看
▲圖片來源:新浪微博
「北方過冬靠暖氣,南方過冬靠一身正氣」「你在北方的暖氣裡四季如春,我在南方的晴空下凍成冰棍」……每到冬天,南北方供暖差異常常會成為網民熱議的話題。
支持南方集中供暖的網民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秦嶺-淮河一線簡單劃分集中供暖區域「不合適」。更何況,一些南方地區冬季「天無三日晴」,溼冷難熬,讓南方人民「難過」。
也有網民反對南方集中供暖,他們認為南方供暖周期相對較短,集中供暖設施利用率低,居民可以通過空調、鋪設地暖等方式自採暖。
南方城市供暖建議「一城一策」,不要照搬照抄。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南方城市正在積極努力,響應百姓希望供暖的呼聲。但南方城市供暖必須充分結合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資源稟賦、建築特性等因素,因此多數網民認為南方城市不應照搬照抄北方城市集中供暖模式,而應該因地制宜,科學、合理、靈活地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供暖模式。
希望你無論身處何方,都能溫暖過冬。
聯合出品:新華網思客 新華網5G富媒體實驗室
策劃:劉娟
監製:李曉雲 湯輝
作者:宋敏榕 黃潔心
設計:趙薇
編輯:解軼鵬
校對:王鑫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