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賣杯子,麥當勞賣玩具,這算是一種不務正業麼?

2020-12-16 掌柜攻略

作者|高雲鳳

編輯|東青

麥當勞每年在全球 3.5 萬家門店賣出的玩具有 15 億隻,這是玩具反鬥城和沃爾瑪兩大巨頭玩具經銷商都難以企及的數量;

(這只是麥當勞玩具很少的一部分)

星巴克的禮品卡早在 2 年前就為全年營收貢獻高達 25% 的佔比,而這裡面首屈一指的,是杯子;

宜家餐廳去年的總營收是 17 億美元,為全球營收 374 億美元貢獻近 5% 的佔比。而中國的這一比重更大,它幾乎能佔到宜家中國整體營收的 10% 。

(一個賣家具的,餐廳銷售額 17 億美元)

賣漢堡的攀上了玩具,賣咖啡的攀上了杯子,賣家居的攀上了餐廳……在你眼裡,不知道這算不算一種不務正業?但不管怎樣,它們的的確確讓「跨界」成了拉動自身業務增長的重要部分。兩個半毛錢關係都沒有的事物(可以是人、行業、品牌也可以是產品),在相互融合和滲透後,卻也能形成一番別樣的感受。

相比於孤軍奮戰,靠吸收對方某種元素的做法更能夠形成強強聯合的品牌效應。在過去,跨界更多發生於服裝、鞋子、手錶、汽車、手機等潮流行業,但如今,餐飲行業的跨界似乎也變得越來越常見了,一些企業甚至在跨界這件事上表現出了相當積極的態度。

重點要說的是,它屬於營銷範疇裡的一部分,並且從分類來講也有很多種。我把比較常見的跨界玩法分成了四個類型,以下是我對餐飲跨界這事兒的一點兒觀察和思考。

品牌效應的疊加

它通常跟實際銷售扯不上太直接的關係,但兩個品牌往往可以在各自原有優勢的基礎上進行勢能的相互吸收和累積。

比如說今年 4 月份從上海開始,陸陸續續把摩拜單車搬進自家的 Wagas 。你去 Wagas 吃飯的時候,會突然發現比以前多了很多的「橙」色,像是定製版的單車餐桌、菜單上首先蹦到你眼前的橙色果汁「摩力騎士」(橙子、胡蘿蔔、檸檬和百香果混合而成)和主食「超級拜客」(三明治、色拉和鷹嘴豆泥的組合)、牆上的趣味標語塗鴉以及高高掛起銀橙銀橙的自行車……

(Wagas 的套餐很摩拜喔,圖片來源:第一財經周刊)

一個是提供新鮮、健康營養食材,非常受年輕白領喜歡的丹麥餐飲品牌,另一個是月活躍用戶增速超 200% ,新增註冊用戶 30 天內可以高達 2400 萬,倡導綠色出行的單車品牌。

Wagas 看上的,是摩拜更多活躍於線上的年輕消費群體,而摩拜呢,則更加看重 Wagas 線下的門店資源,畢竟它已經積累了 7 年時間。一級商圈的常規位置,也使得它在客群方面得到了更優質的保障。雖然這一次跨界營銷活動不過只維持了短短 3 個月,但「輕生活」概念的傳遞卻還是給各自帶來了不少好處。

(3 個月的短暫「聯姻」,卻讓各自人氣倍增)

「這次的活動讓我們媒體聲量測評曲線瞬間變成了一個陡峭的山峰。」 Wagas 的市場部負責人說。而摩拜在活動結束後,則宣布了他們日訂單量超過 2000 萬的好成績。

西少爺肉夾饃跟「得到 APP 」、36Kr 以及《唐人街探案》、《陸垚知馬俐》電影跨界合作的包裝袋也是一樣。

(每個月,你都會看到不一樣的「饃」)

一個月消耗 60 多萬份的紙袋如果只是印個 Logo 或者店面信息一類東西,把它當做一個龐大的流量入口自然要更划得來。這既可以藉助不同品牌的 IP 屬性聚集不同類型客群,擴大粉絲圈層,同時也能夠刺激更多消費者拍照分享的欲望,增加品牌的曝光和二次傳播,何樂而不為。

不難發現,無論是「 Wagas × 摩拜」還是「西少爺 × 36Kr 」的合作,跨界的根本都是基於人群特徵的一致性,就好比前者是熱衷於時尚和健康的年輕白領,後者更偏向的則是網際網路從業者。這也是跨界營銷概念裡面最根本的原則:通過多個品牌不同角度去詮釋同一個用戶特徵。它絕不是產品方面的功能互補那麼簡單,而是,用戶體驗的互補。

很多品牌都希望通過這種相對簡單的形式來豐富品牌風格與形象,像必勝客×人氣漫畫家 Tango 在店裡舉辦的漫畫沙龍,餐廳跟 xx 歌手聯合舉辦的音樂派對,甚至我們常見的餐廳裡通過擺滿藝術家畫作等等,也都算。

捆綁銷售

它對業務的帶動往往更直接,是兩個品牌基於渠道的共享進行合作並互相擴大影響的形式,比如互相藉助對方的資源開發新的營銷渠道,也就是渠道共用的形式。

麥當勞和京東聯合推廣的「 Give me 5 !」很好的詮釋了這類玩法。

2015 年 3 月起,凡在國內 1900 多家麥當勞門店購買指定套餐,消費者只要通過京東手機客戶端下單便可以立減 5 元,如果用「網銀+」支付,還可以再減 5 元。雖然說「下單立減」的做法直接又老套,但這次的聯合營銷還是被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刷了屏,畢竟對年輕人來說,有看點的男女主角和實際的好處更重要。

(借勢補充短板,顯然比純廣告來的實在)

跟京東合作,通過優惠的價格提升到店用餐的客流量只能算是麥當勞的淺層用意,而背後更深的,是希望通過對方來彌補自己線上支付的短板(麥當勞 70% - 80% 的公關費用這一年都花在了網際網路上),增加在更多傳播平臺上的曝光度。

畢竟,在賣煎餅果子都可以掃二維碼支付的兩年前,麥當勞支持刷卡的門店當時才只有 44% (約 970 家) ,56% 的門店還只能收現金。再加上當時麥當勞的成績特別不理想(它在亞太地區第一季度的同店銷售額下降了 8.3%) ,這對它而言怎麼看都是個機會。

對京東來說,遍布全國的麥當勞門店可以為自己帶來更多手機客戶端和「網銀+」的綁定,精準度高。這不僅可以加快自己在移動端的布局速度,也有利於自有支付工具市場的搶奪。

兩個不同品牌合作新產品

這是一種基於品牌層面的跨界營銷,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聯名」,它往往伴隨著「限量」一詞出現在眼前,做法流行又叫好。

星巴克特別好這一口。自從 2015 年跟設計師服裝品牌 Alice + olivia 首次合作嘗到甜頭後,星巴克便開始在跨界路上一發不可收拾了。

(跨,就得跨出不一樣的氣質(星巴克× Alice + olivia ))

服裝上,它跟 Undercover 、 PHANTACi 合作;化妝品上,它跟安娜蘇、 Paul & Joe 合作;飾品上,它跟施華洛世奇、 Dannijo 合作;包括跟主題樂園迪士尼,獨立設計師 Charlotte Ronson 、 Vivienne Tam 的合作也是沒斷過...

不管是紫黑色、搖滾意味十足的安娜蘇,黑白色調、大墨鏡+紅嘴唇+蝴蝶結非常率性的 Alice + olivia ,還是以超現實、唯美、詭異聞名的日本服裝品牌 Undercover 等,星巴克熱衷於聯名的品牌,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風格獨立和鮮明。

(你根本搶不到的星巴克限量)

在不斷加速開店的過程中,與其說星巴克希望的是強強聯合,我覺得倒不如說是希望給自身注入更多的新鮮感。它在做的,是用吸收多種元素的姿勢去不斷滿足逐漸細分和擴散的消費需求,以維持品牌大眾化和個性化的平衡,這與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消費需求也完全吻合。

很多品牌也逐漸重視到了這點。

(必勝客在上海時裝周上玩的熱火朝天)

像今年 4 月份,必勝客在上海時裝周上展示了自己與 7 位新銳獨立設計師合作的首飾、包包、T恤、帽子和工作服;

去年肯德基與新銳設計師 C.J.YAO 合作推出的全家桶包和限量定製服裝;或者 Flyjuice(潮流街頭飲品品牌) 常常跟一些滑板品牌 Avenue & Son 、潮牌服裝 CREAMSODA 、潮流集合店鋪 BiscuitS 等不定期聯名推出限量版手機殼、抱枕、滑板、餅乾等商品,都是在朝著「大眾 × 小眾」結合的方向在走。

品牌生成新的業務線

這主要是通過藉助同行或另一行業已有的概念或功能在「跨」,多發生於產品研發的過程裡面,但把握不好往往也容易出現極端。

麥當勞的玩具自然對品牌起到了積極作用。

從 1979 年開始,被放進開心樂園套餐裡一起售賣的玩具雖然外表簡單又小巧,但月月都換的頻率和有趣的卡通形象,也成功吸引著很多人願意三天兩頭的跑進店裡面。不誇張的說,在麥當勞的全年營收裡,有 20% 就是來自於開心樂園餐。除了起到保持品牌年輕有活力的效果之外,玩具的業務延伸對業績的推動也非常大。

再看看肯德基,不間斷推出的炸雞味防曬霜、炸雞味指甲油和口紅,則是多了份噱頭的意味。即便吐槽聲一片,但它也根本沒有停下來的意思,像個不常性的孩子,但倒也符合它沒事會賣賣豆漿油條的性格。

(塗上肯德基的防曬霜,會有更多吃貨喜歡你)

「接下來是不是會有火鍋味香水,燒烤味唇膏,黃燜雞味的眼睫毛?」 從@ 一籠 LUGUNZEA 這位網友的話中我竟聽到了諷刺。「可能別人會以為你吃完東西手指沒洗淨有味道吧。」 @Fianna_Young 這位網友則表現出了一本正經。

跨界營銷裡面有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當品牌成為目標消費者個性體現的一部分的時候,這一特性同樣需要和目標消費者身上的其它特性相協調,避免重新注入的元素和消費者的其它特性產生衝突,造成品牌印象的混亂。

麥當勞賣玩具,星巴克賣杯子,宜家賣熱狗,這貌似都沒什麼違和感,肯德基呢?

  

本文為「掌柜攻略」(zggonglue)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說吧星巴克,你其實是賣杯子的吧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次的限量款,並不是出自星巴克自己的設計,而是從 1200 名民間設計師的作品中挑選出來的優勝者。星巴克全球首席營銷官 Sharon Rothstein 表示:我們希望今年的聖誕紅杯設計,可以表達出一種共同分享假日美好氣氛的精神。不過回歸了聖誕紅杯設計的星巴克並沒有打算止步於此。
  • 星巴克繼貓爪杯之後,又推出「情侶杯」,顧客:賣杯子還是賣咖啡
    每到這個節日很多的快餐店,比如說麥當勞,肯德基裡面都會推出情侶套餐,有一年情人節的時候,我和朋友去吃肯德基,就送了我們一套非常精美的杯子,而且是免費的。平常根本沒有這樣的活動,今天要給大家說的是,星巴克推出的情侶杯,星巴克是非常高檔的一家咖啡店,對它的名字呢我們非常熟悉,和我們在小店裡喝的咖啡根本就不一樣,因為人家名氣比較大,賣的咖啡呢也就比較貴,現在社會經濟發展那麼快,人的思想都已經改變了,特別注重生活的享受,注重精神層面的享受,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到西餐廳裡面去喝咖啡吃牛排。
  • 餐飲店賣伴手禮也「瘋狂」
    西貝賣食材、星巴克賣咖啡豆和杯子、肯德基賣啤酒......現在,一些知名餐飲企業賣起了「伴手禮」,有人會質疑:這樣的方式到底能給餐飲店增加多少營業額呢?在日本,伴手禮卻非常普遍。現今餐飲店所賣的伴手禮大體分為三種:一種是,跟自己產品相關的食材或器具。比如西貝莜麵村推出的「西貝甄選」,基於自己的品牌背書,直連消費者和工廠,在線售賣優質食材和高品質餐廚具,例如大米、木耳、蓮子、蜂蜜、兒童餐具等。一種是,餐飲店產品之外的品牌周邊。比如,星巴克的杯子,喜茶的雨傘,肯德基的青島啤酒。
  • 星巴克又開始賣起杯子?這2個杯子惹人爭議,看到價格網友笑了
    星巴克又開始賣起杯子?這2個杯子惹人爭議,看到價格網友笑了。在咱們國內的吃貨們都有相同的境遇,就是說很多時候咱們工作不忙的時候,很多的吃貨小夥伴們都會有喝點下午茶的習慣,因為在都市的很多吃貨們少部分人還是比較講究生活的質量,由於這種想法也帶動了國內很多飲品店的崛起,這其中就包含了「星巴克」這一家連鎖的飲品店。
  • 承認吧星巴克,你就是個賣杯子的
    在咖啡行業,星巴克的咖啡可能不是最好喝的,但它家的杯子一定是賣得最火的。這兩天,星巴克的一個玻璃貓爪杯,就引得無數消費者競折腰,甚至為此大打出手。不管傳聞真假,從黃牛們在朋友圈掛出的轉手信息中可以肯定,貓爪杯有不少都落入了他們的口袋中,這不得不讓人佩服黃牛們對熱點的敏銳度。話又說回來,這波貓爪杯的搶購熱潮,歸根到底還是星巴克經營多年的杯子文化,從紙杯到馬克杯,星巴克儼然把小小的杯子做成了大生意。
  • 狙擊少女心、限量發售,星巴克賣杯子賺的錢可能比咖啡還多!
    最近,一位「不太敬業」的星巴克員工就提前在 Reddit 上洩露了今年的星巴克聖誕季限量紙杯。跟以往的傳統「聖誕紅」不同,這一次,星巴克拋棄了大紅色的背景,而是選擇在乾淨的白底印上了簡筆畫,讓這一季的限量紙杯有了更多的設計感。
  • 麥當勞推出聯名款手包和限量版提籃。網友熱議:為什麼大品牌都喜歡...
    麥當勞賣包的消息一出,立即引來不少網友熱議。@薄荷糖說,沒想到終於有一天我連麥當勞的「漢堡包」也買不起了,這個「漢堡包」不是漢堡,真的只是包。@麥旋風說,實不相瞞,手包和提籃都讓我有點心動,不過99元可以理解,5888元則讓我感受到了自己的貧窮。
  • 星巴克是賣咖啡還是賣杯子,這就是不同人的不同品味,你們認為呢
    說起來星巴克,那是好多年輕人都非常喜歡的一個地方。首先它裡面的環境就給人一種特別舒服的感覺。第二就是星巴克裡面的裝修設計也非常的高大上。特別適合一些白領或者是一些高層人士來品嘗它的味道。欣賞它的優雅。現在也是許許多多的年輕人扎堆兒調侃的地方,當然星巴克給人的感覺並不是高高在上。
  • 星巴克賣杯子賺的錢,可能比咖啡還多
    咖啡是星巴克的靈魂,杯子是星巴克的聖器。這是毛毛的第416 次推送還記得之前刷屏的星巴克貓爪杯大戰嗎?為了一個杯子,弄潮兒徹夜排隊、打架哄搶輪番上演。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星巴克做杯子已經有22年歷史了,硬是靠著杯子這門生意,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更成就了咖啡文化之外的杯子文化。以至於網上流傳著有趣的說法:咖啡是星巴克的靈魂,杯子是星巴克的聖器。
  • 成都最「不務正業」的書店,賣衣服賣咖啡,卻火得一塌糊塗
    位於成都商業中心太古裡的負一層 ,有一所名叫「方所」的書店,除了賣書外,還賣衣服、賣咖啡、賣兒童玩具、賣工藝品,顛覆人們對傳統書店的認知,可以說是成都最「不務正業」的書店了,但就是這麼一家書店,被評2015年世界最美的15座書店之一。
  • 玩了22年的杯子,星巴克還能不能好不好賣咖啡了?
    每次星杯一出新款,總能穩穩噹噹地讓年輕人掏空錢包,這幾年星巴克的櫻花杯貓爪杯被瘋搶,炒出天價,不是說這個杯子有多好看,而是因為這個杯子來源於「星巴克」。 之前網上一直有傳言笑稱星巴克並不是咖啡店,而是個賣杯子的,星巴克賣杯子賺的錢可能比咖啡還多,甚至還流傳著有趣的說法:咖啡是星巴克的靈魂,杯子是星巴克的聖器。
  • 農夫山泉、麥當勞、星巴克「只送不賣」背後的營銷邏輯是什麼?
    最近,農夫山泉又推出了鼠年限定生肖瓶,這已經是繼2016年之後推出的第五款生肖瓶,而且依然延續了之前的營銷策略,只送不賣。 只送不賣,還是為了賣。 就拿麥當勞和肯德基來說,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門店前臺展示的精美小周邊,但這個周邊可不是白送的,而是需要消費者購買升級套餐獲得。 比如,之前蜘蛛俠上映的時候,肯德基推出了一款蜘蛛俠周邊三件套,但是需要購買蜘蛛俠限定套餐才能獲得。
  • 「揭秘」網友:星巴克現在主業賣杯子,副業賣咖啡…「貓爪杯」為啥...
    被稱為「主業賣杯子,副業賣咖啡」的星巴克,又雙叒來了。2019年2月26日,星巴克「貓爪杯」走紅網絡,誰能想到,這個小巧的、粉粉嫩嫩的杯子,竟引發了一次「搶杯大戰」。售價199元的「貓爪杯」近期被炒到1500元,還有人為了買它徹夜排隊。
  • 星巴克的杯子憑啥賣的貴,其實重點不是杯子,是上面的蓋子值錢
    非常感謝你勞累的一天還能打開小編的文章閱讀,我是娛樂小編星巴克也是擁有48年時間的一家咖啡館,像這種有點歷史的品牌,實力肯定也是不一般。咖啡是國外很受歡迎的一種飲料,但是星巴克卻成功的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在中國也是佔領了一定的市場。可是對於國內的大部分來說,咖啡還不如可樂和茶好喝,但卻是星巴克的忠實粉絲。
  • 星巴克賣杯子也就罷了,現在連吸管也要賣!還200塊錢一根!
    文/咖啡小芝士星巴克賣杯子也就罷了,現在居然連吸管也要賣!還200塊錢一根!沒看錯,就是吸管,星巴克的新品!大陸地區的星巴克是看不到的,這款是限定港澳臺發售的,鈦合金材質,一樣三色:銀色、黑色、玫瑰金。而且還哦誒呦專門的皮套,皮套是也印有星巴克的專屬logo。每次去星巴克習吸管都是不收錢的,如今這是要一次性收回去啊!普通版的售價是168,最貴的限量版228。
  • 你們覺得星巴克的杯子到底哪兒好看?!
    星巴克從中挑選出13款充滿聖誕元素的紅杯作為當季的限量紙杯。實際上這有點像是一個密謀已久的營銷行為。不管從網絡上曬的圖片,還是身邊人購買的頻次上,都能看出星巴克已經把杯子變成了一種生意,兼備美貌與智慧。星巴克的杯子生意大概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限量的杯子生意,隨咖啡就賣出去了,雖然是非賣品,但是不能小瞧其附帶的價值;另一種是店裡用於售賣的保溫杯、馬克杯和咖啡杯生意。
  • 星巴克居然賣起了「杯子」?貓爪杯惹人喜愛,看到價格網友笑了…
    星巴克居然賣起了「杯子」?貓爪杯惹人喜愛,看到價格網友笑了……星巴克在國內是越來越受歡迎了,現在的許多俊男靚女,下班以後都喜歡到星巴克喝咖啡,這裡環境優雅,放鬆舒適,和幾個好友一起看書閒聊,都是不錯的選擇。
  • 1分鐘1塊錢,星巴克到底要賣啥?
    一種是半封閉式包廂、另外一種是更封閉、更隔音、且需要付費的私人包廂,15分鐘250 日元,差不多1分鐘1塊錢。欸?是不有點像功能齊全的網咖?只不過,咖啡不免費、電腦也需要自帶。01."不務正業"的星巴克,到底在賣啥?
  • 賣杯子的綠山咖啡
    在埃克森美孚加油站 加油時,她習慣性地在一種名叫克裡格的單杯咖啡機前自助衝了一K杯咖啡,這種咖啡叫綠山咖啡(Green Mountain Coffee)。這杯咖啡花費1美元,而一杯同樣品質的咖啡在星巴克動輒要價6美元。兩相比較,克裡斯蒂娜這樣的消費者自然選擇綠山咖啡了,它價格低廉, 口感還很上乘,顧客不必專門跑去咖啡店裡喝—綠山咖啡沒有自己的門店。
  • 1800元「貓爪杯」人人瘋搶,星巴克的杯子為什麼賣得這麼好?
    如何看待這隻「貓爪杯」,引發的聖杯戰爭呢?從杯子的造型上來說,貓爪的形狀無疑契合了近些年來大火的寵物貓市場。倒滿牛奶後,這隻胖乎乎的貓爪無疑騷動到了「萌系」年輕人的心。 除了造型好看外,買來能發個朋友圈,高價轉賣,成為貓爪杯火爆的另一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