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最「不務正業」的書店,賣衣服賣咖啡,卻火得一塌糊塗

2020-12-19 少年心之旅

位於成都商業中心太古裡的負一層 ,有一所名叫「方所」的書店,除了賣書外,還賣衣服、賣咖啡、賣兒童玩具、賣工藝品,顛覆人們對傳統書店的認知,可以說是成都最「不務正業」的書店了,但就是這麼一家書店,被評2015年世界最美的15座書店之一。

在很多遊記攻略裡面,這甚至被當做一個網紅景點來寫,這是最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但願回到更多詩歌朗讀的年代:『隨風合唱中隱晦了的抒情需要另外的聆聽。』」,方所的玻璃門上,寫上了這麼一句詩人的贈語,雖然不是很能懂這句話的意思,但就是這種不太能理解成功的提高了這所書店的逼格。

進入書店仿佛來到了一個魔幻空間,人們對其冠以「地下藏經閣」的美譽,傳統的書店一般不會建在地下,地上能得到更好的曝光,但這所書店卻劍走偏鋒,藏在地下室,4000平方米的空間,讓人感覺來到了一個寶藏基地。

8米的挑高,37根造型迥異的立柱,四周還有廊橋,牆上文藝的詩句,玻璃關於美的詩歌,配以古典工業的風格,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書店以木色和黑色為主,沉穩大氣,更是融於了美學設計,行走鋪滿行星軌跡的地面,感受這個魔法世界的宇宙星辰。

那麼這所書店是否靠華麗的外貌取勝於大眾呢?其實不是的,這所書店也更注重內在美,對於挑選的書籍標準相當的嚴格,經典的書籍和好的內涵暢銷書,以及很多難以見到的限量版書籍,都可以在這所書店裡面找到,而在別的書店,最好賣的永遠是學習輔導類書籍。

電子商務的發展,已經滅了一批又一批的實體書店,單純賣書已經無法跟上時代的潮流,而混業經營已然成了時下的主流趨勢。但賣衣服賣工業品所附帶的商業氣息,似乎和書籍的人文氣質有一定的衝突,商業的喧譁是否會破壞書籍世界的崇高與神聖?這也是方所書店所面臨的一大挑戰。

誠然書店裡邊有很多認真愛讀書的讀者,但也有很多人衝著其高顏值的外表而來,純粹就為拍照發圈,這就好像最初的星巴克,人們喜歡那種安靜,不被打擾的氛圍,但知名度大幅提升之後,星巴克似乎背離了自己的初衷,安靜也成為了星巴克的一項奢移品。人氣越來越旺盛的方所書店,又將如何應對這種事與願違的現象?讓我們拭目以待。

目前方所書店在全國有兩家,一家在成都,而另外一家在廣州,你是否去過這所書店?買過它的書?對於這種「不務正業」的模式,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相關焦點

  • 不賣咖啡的書店,不是個好的文化生活館
    賣書賣衣服賣別墅的誠品南京 先鋒書店先鋒書店探索出了一條以「學術、文化沙龍、電影、音樂、創意、生活」等為主題的文化創意品牌書店經營模式。它提供的產品,包括圖書、服飾、美學生活產品、植物和咖啡,而且,全部自營。新開的成都方所則將方所的格調又提升了。
  • 面積不到15平米,一周只賣1本書,卻成了日本最火的書店!
    在日本東京,寸土寸金的銀座,就有這樣一家書店,面積不到15平米,一天只開6個小時,一周只賣1本書,卻在大批實體書店倒閉之際逆襲而上,只用了半年就開始盈利,成了日本最火的書店!沒有書架,沒有座位,沒有讀者,甚至沒有書,這樣一家形同陋室的「假書店」,到底憑什麼會火得一塌糊塗?店長森岡督行做了十年獨立書店。
  • 「地攤經濟」火了,在成都擺地攤賣什麼最掙錢?
    一通城管邀請商戶擺地攤的電話火爆全網隨著而來的是地攤經濟火了有開著豪車擺攤的有長相帥氣的小哥哥還有創意獨特的孟婆湯我還擺什麼攤呀是我不配玩歸玩,鬧歸鬧經過長時間觀察成都擺地攤到底什麼產品好小編也給大家整理了一下一:冰粉說起擺攤,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賣冰粉。
  • 新華書店轉型 賣書也賣情懷
    [摘要]「新華一城書集」首家主力門店亮相上海,1000多平方米的店鋪內囊括了圖書銷售、親子閱讀、咖啡休閒、文創產品等多種業態,希望為讀者提供一個更時尚、更年輕的文化體驗平臺。如何轉型和再出發,成為很多實體書店經營者不斷思考的問題。上海新華傳媒在對老牌實體書店新華書店、上海書城進行轉型的同時,決定推出全新品牌「新華一城書集」。7月24日,「新華一城書集」首家主力門店亮相上海金虹橋國際中心,1000多平方米的店鋪內囊括了圖書銷售、親子閱讀、咖啡休閒、文創產品等多種業態,希望為讀者提供一個更時尚、更年輕的文化體驗平臺,以人文空間的概念豐富傳統實體書店。
  • 「不務正業」的4S店:紅旗賣茶,吉利賣衣服,長安搞餐吧
    比如率先營業的保定紅旗體驗中心裝修就很有格調,外面的裝飾以豪華氛圍的金色為主,配上紅旗車的標誌,的確很高級,進去後,店裡不僅有展示的車型,還有很多被稱為休閒區的地方,其中最有趣的是茶席,客人可以免費喝茶,這符合中國人的習慣,如果覺得茶好的話,也可以直接買。
  • 年關網紅日曆賣得火
    原標題:年關網紅日曆賣得火——文創日曆,記住日子也可留下情懷隨著手機的普及,查看日子變得「觸手可及」,傳統日曆越來越淡出人們的生活。精明的商家為此設計出了「文創日曆」,每日撕開一頁,總有一兩句「心靈雞湯」感動你,或是翻印民國時的「老黃曆」,透著歷史的滄桑感,一下子走俏市場。
  • 賣書賣花哪怕賣蛋烘糕,成都人也要順便賣個「乖」
    成都人說啥子東西美,就是乖長得美,這個妹妹好乖打扮美,這件衣服好乖空間美,這家店好乖昨天,我們講成都的太婆大爺買個菜都要順便捏一把花回家,這是一種樂天、閒適的生活美學態度,>2016年,我們曾經總結過成都的盛世美顏,2017年,又有一大波更加美好的書店、民宿、藝術空間、美食店和咖啡廳等等新面孔出現在了這個城市,它們貫穿了成都人的生活與精神層面。
  • 瑞幸咖啡不是賣咖啡的,蔦屋書店不是賣書的?
    當luckin不賣咖啡時,也許才競爭更少,活得更好;當luckin從咖啡行業的效率「革命者」升級成泛零售行業的效率「諮詢師」時,也許才能持續發展,「基業長青」。2017年11月,北京銀河SOHO的一個重慶小麵店老闆曾對隔壁新開的咖啡店表示不解和同情——看到自己店裡人流稀少,他斷定這新店也活不長。
  • 沿海農村鄉鎮最接地氣,賣得最火的50種地攤生意
    沿海農村鄉鎮賣得最火的50種地攤生意,比如擺攤做魚販地攤生意、擺攤賣蔬菜地攤生意、擺攤賣服裝生意、水果地攤生意、二手書地攤生意、生活日用品地攤生意、小吃地攤生意等,在沿海的鄉鎮或農村,這些地攤生意是非火爆的。
  • 賣大餅 賣雪餅 賣咖啡
    用賣大餅、賣雪餅、賣咖啡來比喻婁底經濟發展必須經歷的歷程,我覺得非常貼切。在這裡,賣大餅指手工生產,即低附加值的簡單生產加工產業,賣雪餅指高科技,即高附加值的科技產業,而賣咖啡則是在高科技生產方式上又進一步,代表的是品牌價值。婁底經濟的現狀是怎麼樣的呢?絕大部分GDP產值依賴原始資源,即我們自己所誇耀的十裡鋼城、百裡煤海、建材之鄉,依賴的是鋼、煤、耐火材料等建材原材料的出售。這種生產就是賣大餅,附加值低,大部分價值的產生依賴「麵粉」這個原材料。
  • 賣水、賣飲料、賣面膜……不務正業農夫山泉又開始了賣鞋了?
    農夫山泉的「不務正業」是眾多周知的,從一個賣水的到各種飲料,近幾年又開始賣橙子,賣面膜,現在農夫山泉又開始了了一項「新業務」——賣鞋!日前,農夫山泉微博上再次更新一組以維他命水為原型的鞋子設計圖。比如農夫山泉的17.5°果汁、水溶C100和果味水:文藝範兒系列打奶茶和春夏秋冬系列包裝都曾在國際上獲獎,就連以「難喝」聞名的東方樹葉,也因為包裝吸引了不少文藝青年前去挑戰:文藝復古的感覺暖心實用系列的嬰兒用水,這款嬰兒水除了在水質方面下足功夫外,在包裝上也設計得非常貼心:
  • 我去書店喝咖啡、發自拍、買周邊,但我從來不讀書
    而近幾年,路邊倒閉的實體書店紛紛「借屍還魂」,搬進了各大購物中心和商圈內,還比以前更大、更豪華、更有人氣。《2018-2019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2018年位於購物中心的書店最多,位於商業區的其次。最喧譁熱鬧的地方,反而成為書店扎堆的地方。購物中心樂於見到這種變化。
  • 書店+文創|從賣書到賣出文藝情懷的商業蛻變
    曾幾何時,新華書店「一霸書籍天下」成為當時購書者的唯一去處。但是時代的變遷讓新華書店逐漸褪去了「唯一」的標籤。2015年開始,描述書店的高頻詞彙中出現了「小眾」、「文藝」以及「生活美學」。   書店從賣書到賣文化,再到賣出文藝情懷的商業模式,僅僅四年間就發生了質的變化。
  • 夏天晚上擺地攤賣什麼最火最賺錢?
    夏天,一個適合晚上出門的季節,因為晚上比白天涼快,大家基本都是選擇晚上出門逛街,正好,目前國家提倡地攤經濟、煙火經濟,這讓很多想創業的朋友看到機會,就想著在夏天的晚上出去擺地攤,就有很多朋友來問朵姐,夏天晚上擺地攤賣什麼東西最火最賺錢。
  • 珍珠奶茶在日本火得一塌糊塗
    珍珠奶茶在日本,火得一塌糊塗一場被稱作「tapioca boom」(珍珠奶茶熱)的熱潮正在席捲日本。各路臺灣奶茶連鎖店在東京各大商圈急速擴張,私人經營的小店也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街頭巷尾。圖片源於成都生活君在社交平臺,奶茶佔據了Instagram網紅美食的半壁江山,連女中學生票選的年度流行詞彙都是「貢茶」。
  • 國家允許擺地攤了,夏天擺攤賣什麼最火?
    最近幾天地攤經濟火了,隨處可見的地攤,今天剛好時芒種,夏季立刻就要到來,絕大多數的盆友都喜愛在晚上逛夜市街,那夏季擺地攤做什麼商品最好是呢?一、防曬衣夏季女性朋友們最怕曬黑,出門的情況下都是提前準備一件防曬衣穿上,你能進一些色調好看的紗防曬衣,擺地攤去賣,這種衣服褲子成本價也不高,非常容易賣出去。你也能夠進一些配套設施的防曬隔離膠手套,搭配一起售賣,效果可能更佳!
  • 夜市擺地攤賣什麼最火最賺錢
    現在國家放開地攤經濟政策,就有一大批正在創業的年輕人湧入這個市場,也有一些上班族猶猶豫豫想要嘗試,有很多想擺攤的朋友們最近經常問朵姐,在夜市擺地攤賣什麼最火最賺錢,那朵姐就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經驗。1.
  • 旅遊圖書為啥賣得火
    最誇張的一次,大悅城附近的一個人買了4本歐洲遊地圖冊。「精裝本,重得很呢。」小王笑道。  不僅如此,各式遊記、旅遊心得、旅遊指南都很受歡迎。在亞馬遜網站2013年的一份銷售榜單中,《最好的時光在路上》、《趁,此身未老》等旅遊類圖書進入前100。背包客小鵬所寫《背包十年》出版2年間即印刷21次,銷量達35萬冊。旅遊圖書著實賣得火。
  • 世界讀書日:賣書賣餐賣咖啡 實體書店新選擇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4月20日,一名老人在南非約翰尼斯堡獨書集團旗艦書店的咖啡吧品嘗咖啡,閱讀書籍。位於南非約翰尼斯堡海德公園購物中心的獨書集團旗艦書店是南非最大的實體書店。2015年底,經過翻新的旗艦書店重新開張,書店、餐廳加咖啡吧的模式讓顧客耳目一新。整個旗艦書店共佔地1365平方米。學習工作,讀書看報,品嘗咖啡,享受美食,複合型書店為愛書之人提供了「一站式」服務。新華社記者翟健嵐攝
  • 新華書店網紅修煉手冊:重顏值、玩複合店、賣咖啡…
    提到新華書店(需求面積:400-800平方米),相信大家的腦海裡一定會浮現:Ta那紅底白字的大招牌……   或者是千篇一律的布局:各種書籍分門別類,堆積在一塊,就算碼得整整齊齊,依然擺脫不了土裡土氣的感覺……   不過,近些年,新華書店可謂畫風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