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遜:從秋收起義到古田會議

2020-12-14 華夏經緯網
  望著影集中的一幅照片,引起我對往事的回憶。這幅珍貴的歷史照片,是1937年5月毛澤東同18位參加過秋收起義的同志在延安的合影。毛澤東親筆在照片的頂端深情地寫上:「一九二七年秋收暴動成立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至今尚存之人數約數十人,此為一部分」。他生前一直很喜歡這幅照片,解放後全國的許多報刊多次刊登,軍事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等許多展覽館長期展出。
  歲月易逝,幾十年過去了,我們當年參加照相的人所剩無幾,毛澤東也逝世十幾年了。但是,戰友們跟隨毛澤東參加秋收起義後浴血奮鬥的許多往事,卻永遠難以忘懷,回想起來就使人激動不已。
  秋收起義爆發
  1927年是中國革命歷史上有重要意義的一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7月汪精衛撕下革命的面具向產產黨人開刀。在這危急關頭,中共中央於8月7日在漢口召開緊急會議。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糾正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會議決定:為了挽救中國革命,在湖南、湖北、江西、廣東等革命基礎好的省份,發動農民舉行秋收武裝起義。
  中央決定派毛澤東以特派員的身份到湖南組織起義,任秋收起義前敵委員會書記,盧德銘返回原部隊擔任起義總指揮,在毛澤東統一領導下舉行秋收起義。毛澤東為了準備和組織秋收起義,奔走於萍鄉、醴陵、瀏陽、銅鼓之間,一路風餐露宿,穿山越溪,倍受艱辛。有一次,他從安源去銅鼓的途中,在瀏陽遇到民團盤查被扣留,險遭不測,由於他沉著機智才得以逃出,到達銅鼓。
  在毛澤東和盧德銘還沒有到達部隊以前,八七會議的精神已經傳到部隊,大家非常振奮,當時由余灑度負責組織起義的準備工作。後來,起義軍編為一個師,餘灑度任師長。警衛團和平江農民自衛軍一部編為第一團,團長鍾文璋;安源工人糾察隊與安福農民自衛軍組成第二團,團長王新亞;駐銅鼓縣的瀏陽工農義勇軍及平江農民自衛軍和警衛團各一部組成第三團,團長蘇先駿;此外,剛收編的邱國軒部幾百人編為第四團,團長邱國軒。
  在毛澤東為首的前敵委員會的領導下,1927年9月9日,震撼湘贛的秋收起義爆發了,在「攻打長沙」的口號鼓動下,鬥志昂揚的三路大軍,先後從駐地出發。師部率第一團9日由修水出發;10日第二團由安源出發;11日第三團由銅鼓出發,作戰地圖的箭頭像一把把利劍直指長沙。由於當時全國的革命形勢正處於低潮,敵強我弱,起義軍的指揮員又大都缺乏實戰經驗,應變措施不當,各路起義軍相繼失利。毛澤東及時分析了形勢,如果仍按原計劃向長沙進軍,很可能造成全軍覆沒。9月14日,毛澤東在上坪召集第三團負責人開會,決定儘快與一、二團聯繫,並以前委書記的名義通知起義各部,在文家市收攏部隊,重新布置下一段的軍事行動。我一團在盧德銘同志帶領下,於9月19日趕到文家市同三團會合。
  1927年9月20日上午,在文家市裡仁學校的一塊草坪上,全師舉行集會,這是秋收起義後很重要的一次會議。師長餘灑度在隊前宣布:現在請毛委員講話!這時,千萬雙滿懷期望的眼睛,一齊投向毛澤東。只見他身材魁梧高大,留著長長的頭髮,上穿剛過膝的蘭布半大褂子,蘭色的粗布褲子,足蹬草鞋,一付江南農民打扮。他向前跨了幾步,站到隊伍面前,以堅定的目光掃視一下部隊,開始了講話。他說:不久前中共中央召開了八七會議,糾正了陳獨秀的投降主義路線,決定武裝奪取政權,實行土地革命。目前我們的力量還不大,在敵強我弱的形勢下,不能繼續打長沙了,待以後人民武裝力量壯大了,我們一定會打長沙的。大革命由於投降主義的領導暫時失敗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局面沒有改變,各派軍閥之間的混戰不會停止。廣大工農群眾中蘊藏著渾厚的革命積極性,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新的革命高潮必然會到來,革命隊伍一定會逐步擴大,革命終究會取得勝利。毛澤東對形勢精闢的分析和必勝的神態,深深地感染了廣大指戰員,像強勁的東風掃去烏雲,改變了部隊由於連續受挫而產生的沮喪情緒,提高了堅持鬥爭的信心。
  三灣改編前後
  文家市會師以後,毛澤東一直跟隨部隊行動,一路上他的身影經常出沒在行軍隊伍中,找幹部戰士談心,調查研究,並設法找到當地的同志調查本地和周圍地區各方面的情況。面對著重重的困難,他在冷靜地觀察和思考怎樣把這支部隊建設好?到哪裡才能立住腳?
  秋收起義出師不利,在短短幾天中,起義部隊傷亡和跑散過半。文家市僅僅從組織上把部隊收攏起來,許多問題還未來得及解決。部隊在文家市休息了一天,開始向羅霄山脈中段進軍。在蘆溪附近擔任後衛的三團,突然又遭到朱培德部和地主武裝的襲擊。在這危急的時刻,總指揮盧德銘帶參謀胡景玉就近指揮,掩護部隊轉移,不幸中彈犧牲,胡景玉也同時陣亡。連續不斷的挫折,部隊士氣低落,軍心渙散,自動離隊現象時有發生,有的排出發時三十多人,行軍幾十裡,到目的地時就只剩幾個人了。「你走不走?」「你準備上哪兒?」許多軍官竟半公開地互相詢問。以師長餘灑度和三團團長蘇先駿為首的一些軍官對革命悲觀失望,先後以種種藉口離開了隊伍。他們大多是不辭而別:有的迷信到中心城市去鬧暴動,有的跑回家去,有的投靠了敵人。總之,大浪淘沙,暴雨之後泥沙俱下,只有堅信革命必勝的人們,猶如中流砥柱,在風浪中搏擊。
  俗話說,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面對著部隊生死存亡的問題,毛澤東以他特有的堅定和敏銳的洞察力,很快找出部隊失利的原因,並決心利用在三灣短暫的停留期間,抓緊對部隊再次進行整頓。
  1927年9月28日,部隊到達三灣。這是一個很小的山村,只有十來戶人家,座落在永新縣西鄉的山區,部隊住在以三灣為中心的幾個自然村中,毛澤東就住在三灣村的一戶農民家中。毛澤東在三灣首先召開了前委會,決定了部隊整編及加強黨的領導和政治思想工作。
  9月29日,也就是到達三灣後第二天,部隊在三灣村山坡下面收割完莊稼的稻田裡集合。毛委員首先宣布了部隊的整編決定:將工農革命軍第一、三兩個團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第一團。全團縮編為七個連,團轄一營、三營,暫缺第二營,每營編三個連,另單獨編一個第四連(即特務連)。團直屬隊有團部、政治部、輜重隊及衛生隊。接著,毛澤東分析了形勢。他說:部隊秋收起義後,受到了一定損失。但是,沒有挫折和失敗就不會有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我們認真地總結經驗,革命最終一定會取得勝利的。現在我們還有這樣千把人的隊伍,只要大家齊心奮鬥,還怕革命不能成功嗎!針對有些人灰心動搖,毛澤東宣布:幹革命靠自覺,執意要走的不勉強,發給五塊錢路費歡送;要留的歡迎。這樣,人數雖然少了一些,但卻精幹多了。
  改編後,一團團長為陳浩,副團長韓莊劍,參謀長徐恕,一營營長黃子吉,黨代表宛希先,三營營長張子清,黨代表何挺穎、輜重隊隊長範樹德、衛生隊隊長姓王,忘記了名字,黨代表是何長工。我調到團部任參謀,譚政同志任文書。
  三灣改編,確定了在部隊中健全各級黨組織,支部要建在連上。北伐時期,團部設政治指導員辦公室,直接管連隊政治指導員,連政治指導員只做宣傳工作,連不設支部,因而政治工作沒有群眾基礎。黨支部建在連上之後,排或班建立黨小組,營、團建立黨委。把團、連政治指導員制度,改為團、營、連黨代表制,從而加強了黨的組織力量。部隊還成立了黨的「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前敵委員會書記。從此這支部隊完全處在黨的絕對領導之下。
  10月22日,我軍主力(約七八百人)進佔大汾鎮。當天晚上,毛委員來到四連親自做發展黨員的工作。他開始向連黨代表羅榮桓詢問了這批發展對象的大概情況,接著親自參加並主持了入黨儀式。儀式是在四連宿營地一家地主房子的閣樓上舉行的,參加入黨儀式的有八名新黨員,還有連黨代表羅榮桓,連長曾士峨和我(任副連長)三名黨員幹部。閣樓裡正面放著一張桌子,上面點著一盞油燈,光線不太明亮,但可清楚地看見牆上掛著一面鮮豔的黨旗,旗是用一塊小紅布製做的,上面寫有「CCP」三個大的英文字母。十幾個人坐在桌子周圍的幾條凳子上,氣氛顯得很莊嚴。毛委員在靠近桌子的一張凳子上坐下,同羅榮桓交談了幾句後,就親自主持入黨儀式。他說:中國共產黨的最低綱領是反帝反封建,領導民主革命,現在打土豪分田地就是民主革命的一部分。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共產主義社會。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員要起先鋒模範作用。毛委員簡短地講完話,站起來,面對紅旗,帶領大家宣誓。只見他魁梧的身體和舉起的右手,像一座塑像,宣讀著誓言:「我誓為共產主義奮鬥終身,犧牲個人服從組織,保守黨的秘密,永不叛黨……」這莊嚴、洪亮的聲音,在古老的閣樓中迴蕩。
  宣誓過後,會場氣氛又活耀起來,新老黨員互相鼓勵。毛委員又鼓勵大家:從現在起你們都是黨員了,今後要團結群眾,多做宣傳,多做群眾工作……。人間蒼桑,幾十年過去了,這次入黨儀式的情景依然深深地記得。
  三灣改編,是毛澤東建軍思想形成的一個裡程碑,當時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改編只是初步奠定新型人民軍隊的基礎。在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許多方針政策的全面落實,則是經過較長的一段鬥爭才解決的。
  行軍路上
  10月23日破曉,部隊在大汾鎮突然遭到反動地主武裝蕭家壁部的襲擊。在匆忙撤出中,三營與團部失去聯絡,走向桂東方向,直到12月中旬,才隨朱德、陳毅同志的部隊與團部在茶陵會合。團直屬隊和一營向井岡山轉移。當時,情況非常緊急,連長曾士峨和黨代表羅榮桓命令我帶一個排,負責護送毛委員。在秋收起義前後幾十天的長途行軍跋涉中,毛委員的腳背被草鞋磨爛了,走路一拐一拐,行動很困難。只見他不時的微微皺一下眉頭,有時被崎嶇的山路猛地硌一下腳,禁不住輕輕吸一口冷氣。看到他艱難行軍的樣子,我和戰士們一次次提出綁一付擔架抬著他走。但毛委員總是說:沒什麼?我能行。一次次的拒絕了。有時說完還有意的抖擻精神,邁上幾大步,並說道:這不是很好嗎。我們覺得,毛委員是讀書人,並不善於長途行軍,但他竟能如此經得住艱苦,很令人佩服。
  這天在行軍的路上遇到了王佐從井岡山派出來搞偵察的朱詩柳(此人以後擔任過紅四軍三十一團便衣隊隊長),毛委員就親切地和他交談起來。當天晚上,天下著濛濛細雨,部隊在黃坳附近一個叫荊竹的地方宿營。我們十多個人就和毛委員住在一間農民的茅草房中,這座簡陋的房子很小,裡面只放著一張舊床,此外沒有其他東西了。我把床鋪分給毛委員,安排朱詩柳和我們一塊睡在地上。不料,毛委員卻出人意料地非常誠懇地邀請朱詩柳與他同睡到一張床上,這使大家都覺得有些詫異。因為毛委員和他並無深交,而且朱的形象並不敢讓人恭維。他衣服襤樓,又瘦又髒,黃中泛黑的臉,突顴骨,只有兩隻有神的眼顯示出此人的機警。使人一看便知,這是一個抽大煙的人。大家都有礙於毛委員的面子,雖然表面上態度不冷不熱,心裡卻多有嫌棄,這麼一個人,竟然和毛委員擠到一張床上去,真是……。
  連續的行軍,十分疲勞,戰士們幾乎是倒頭便呼呼入睡了。我因責任所在,躺下後先想想警衛上有沒有疏漏,又聽著毛委員和朱詩柳的慢慢交談。毛委員問:井岡山有幾個大村子?多少人口?生產些什麼東西?從井岡山到五鬥江、拿山、黃坳有多少路?上井岡山經過一些什麼地方?還問了附近的蕭家壁等地主武裝有多少人,多少槍,農民對他們怎麼樣等等。朱詩柳詳細地一一作了回答。毛委員和朱詩柳誠懇親切的談話一直進行到深夜。從此可以看出,毛委員是多麼的尊重群眾和善於調查研究,這才是成大業的胸懷,而我竟以某種印象對待別人,相比之下自感慚愧。
  中村圩兩三事
  1928年3月10日前後,第一團進到鼓酃縣中村圩,住了十多天。毛委員在這兒曾給排以上幹部上了一次政治課,題目是關於無產階級。我和全連的幹部都聆聽了這堂生動的課。
  在湘南暴動中,部隊一度存在亂燒房子的現象,引起群眾的不滿。當時「左」傾盲動主義者還振振有詞,說什麼「只有不斷地燒殺才有使小資產階級變成無產者,然後強迫他們革命。」毛委員在講課中明確地指出:無產階級是指產業工人,並不是無產的遊民。執行燒殺政策是很危險的,,它只能使革命鬥爭變成恐怖行動,脫離人民大眾,把自己孤立起來,實際上是幫助了敵人。
  對於盲動主義燒殺的做法,工農革命軍一團的領導認識上並沒有完全一致,就在毛委員講課之後不久(大約一個月),部隊曾進駐汝城縣城,撤出的那個晚上一位團領導又命令我帶一個排去燒房子。當時,我很為難。不執行命令軍紀是不允許的,又想到毛委員曾講的課再去燒房子是不對的,真是左右為難。於是,我採取了敷衍的態度執行這次任務。沒有按命令逐戶去放火,只選了大一點的兩家商號去燒。在放火以前我們先把主人叫醒,告訴他們要燒房子,我們一邊點火,主人就一面用水滅火,我們沒有走出多遠火也就撲滅了。以後,由於全團指戰員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逐步提高,就基本上杜絕了燒房現象,這一轉變得到了廣大群眾的擁護。
  在中村圩還有一件事印象也很深。有一位排長和教導隊長呂赤(四川人黃埔四期)在擦試打土豪繳來的手槍時,排長不慎走火,呂赤中彈身亡。這類事以前都是團領導處理,這次,毛委員改變以前的辦法,讓團的士兵委員會處理。團士兵委員會是在「三灣改編」時成立的,實行了民主集中制,發揚政治民主和經濟民主,以後又加上軍事民主,稱為三大民主。通過士兵委員會的活動,使廣大幹部戰士懂得人民軍隊為人民的宗旨,培養了士兵主人翁的精神,在改善官兵關係、軍民關係,克服軍閥主義殘餘等方面都起到很大作用。幹部戰士關係融洽,革命熱情空前提高。這次,團士兵委員會主持召開了全團軍人大會,首先報告了士兵委員會三個月的工作情況,接著,介紹了這位排長手槍走火的經過,宣布經過士兵委員會討論並經毛委員批准的處理意見:,決定給走火的排長打四十下手板的處分,以示懲戒。通過這件事團士兵委員會的威信更高了。有的幹部發脾氣並愛體罰戰士,戰士們就說:你再這樣就找士兵委員去!幹部馬上就改變態度,表示不搞體罰了。
  贛南、閩西的鬥爭
  1929年1月14日,紅四軍主力在朱德、毛澤東、陳毅率領下離開井岡山,到贛南、閩西活動。目的是調動分散湘贛軍閥的兵力,以便打破敵人的第三次「會剿」。井岡山由三十二團留守。為隱蔽我軍實力,前委在項山決定改變部隊番號,紅二十八團改稱一縱,紅三十一團改稱三縱,大約四五月間由軍屬特務營、獨立營和二十八團的兩個營又組成了二縱。每個縱隊編有兩個支隊,我們所在的三十一團三營改稱為三縱隊九支隊,我任副支隊(營)長,羅榮桓是支隊黨代表。
  毛委員很重視偵察敵情的工作,當時沒有無線電偵聽設備,軍隊情報主要靠派人出去偵察和收集報紙,毛委員就曾多次派我們出去收集報紙。下井岡山不久,部隊在大柏地打的一個大勝仗,就是根據從報紙上得到的消息布置的。
  二月初,部隊到端金地區活動,我奉命帶一個大隊(連)進入瑞金縣郵政局收集報紙。報上的一行消息引起我的注意:「獨七師劉士毅蕭致平團,經瑞金尾隨共軍,朱、毛部不久將被殲滅。」這說明敵人正向瑞金開來,我當即將這重要的情報報告了軍部。軍部遂決定部隊不在瑞金停留,而到大柏地去,相機殲滅該敵。部隊於2月9日進到大柏地,2月10日在大柏地休息了一天。11日陰曆大年初一,紅軍在大柏地布置了伏擊陣地。蕭敵自持追擊紅軍有功,大搖大擺準時進入我伏擊地。這時,我軍發起猛烈進攻,槍聲,手榴彈爆炸聲,喊殺聲響成一片,敵人的隊形很快被我軍打散。但敵人仍憑藉著優良武器搶佔了幾個制高點與我拼爭。我們九支隊(三營)是軍的予備隊,當戰鬥進行到最激烈的階段,我奉命帶一個大隊投入戰鬥,從正面向敵人衝鋒,配合友鄰將敵人打垮,又追擊了二十多裡路。這一仗殲滅了蕭團,俘獲敵人八百多名,繳獲槍八百餘支。
  繼大柏地戰鬥之後,紅四軍又在長汀遭遇戰中取得勝利,擊斃福建第二混成旅旅長郭鳳鳴,俘敵幾百人,繳獲各種槍枝千餘條,敵情大為緩和。紅軍在長汀休整了半個多月,在這兒正式更換了縱隊、支隊的旗幟,全軍每人發一套軍衣和兩塊銀洋的零用錢,這是井岡山鬥爭以來生活最好的時期。
  3月28日蔣、桂戰爭爆發。毛委員根據變化的形勢向中央建議:在國民黨軍閥長期戰爭期間,我們要和蔣、桂兩派爭奪江西。同時兼及閩西、湘西。在三省擴大紅軍隊伍,造成群眾割據。
  為實現這個戰略計劃,乘贛南敵人空虛,4月1日,紅四軍離開長汀乘勢向贛南發展,兵分幾路佔領了瑞金、於都、興國、寧都等縣城及附近的廣大地區。經過四十五天的工作,贛南數縣幾百裡的群眾都發動起來了。
  5月20日乘閩西之敵空虛,紅四軍再度人閩。紅軍隱蔽集中於龍巖的大池、小池地區,然後進攻龍巖,守敵陳國輝一部被我擊潰,殘敵逃往漳平、永福,5月23日紅軍進入龍巖。為把陳國輝的主力從廣東牽回龍巖加以殲滅,紅四軍於當日下午離開龍巖,南下坎市。敵人果然中計、在漳平、永福的殘敵見我離去,一面急電陳敵返閩,一面回竄龍巖。6月3日,紅四軍三縱再打龍巖,陳國輝率其主力,人不下馬,馬不解鞍,急如星火地從潮汕回援。紅軍主力撤離龍巖,二、三縱和閩西紅軍在大池集結,一縱從坎市開往上杭大洋坎集結,故意減輕陳敵回龍巖沿途的威協。敵不知是計,主力很快回到龍巖。紅軍迅速將敵包圍,遂於6月19日向龍巖發起進攻。龍巖沒有城牆,工事也不多,紅軍三縱從城西北攻城,一二縱從東面攻。九支隊和七支隊擔任三縱的主攻任務,是日拂曉,第一次衝擊就佔領了敵連、排前哨陣地,並攻克了控制龍巖的制高點,接著配合友軍直插城內。陳國輝化裝後帶幾個人從城南逃脫,兩個旅的主力全部被殲,紅軍再次佔領了龍巖。
  戰鬥勝利結束,全軍上下歡欣鼓舞,指戰員們深為毛委員、朱軍長的高超指揮而佩服。
  朱德軍長很高興,戰鬥剛結束許多地方還散發著一縷縷青煙,他就騎上繳獲的自行車到各處視察。那時我們很多人都沒見過自行車,戰士們看到朱軍長騎在兩個輪的車子上能跑得那麼快都爭相觀看。毛委員也為這個時期根據地的不斷擴大和戰鬥的接連勝利而激動,他在《清平樂、蔣桂戰爭》的一首詩中曾寫道:「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抗。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欣喜之情躍於紙上。
  從紅四軍七大到九大
  真理只有在實踐中檢驗,領袖是在鬥爭中成長。毛委員的許多英明預見和鬥爭策略,那時還沒有被絕大多數人所認識。1929 年6月下旬,紅四軍在龍巖召開第七次代表大會,會上領導層對建軍的方向、政策產生了分歧。爭論的焦點是建設一支什麼樣的軍隊?黨的領導到底是只管政治不管軍事還是把軍隊置於黨的絕對領導之下。我雖然參加了這次會議,但由於當時在政治上還很幼稚,沒有獨到的見解,會上沒有發言。這次會議,爭論激烈,沒有統一的意見。通過選舉,陳毅當選為前委書記,毛澤東只當選為前委委員。
  七大之後,毛委員離開紅四軍到蛟洋去養病,陳毅到上海向黨中央報告,朱德主持紅四軍的工作。
  9月下旬,紅四軍在上杭又召開了八大,我參加了大會,這次會議僅討論了當時的具體工作,對重大問題沒有展開討論。
  陳毅同志9月到上海之後,向當時擔任黨中央軍事部長並主持軍委工作的周恩來同志作了匯報。周恩來在聽取匯報中聯繫整個紅軍建設的經驗,針對紅四軍存在的問題,作了詳細的指示,並委託陳毅根據他談話的內容和中央軍事會議的精神,代中央起草一封《中共中央給紅四軍前委的指示信》(以後簡稱為「九月來信」)。11月初,陳毅同志從上海返回部隊。根據中央指示,毛澤東在陳毅陪同下,於11月26日到達長汀,重新回到部隊工作。28 日召開前委會議,決定為召開紅四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做準備工作。
  紅四軍的九大,許多材料上說只開了三天,其實,這個會是分兩個階段進行的。12月中旬,毛澤東先在上杭古田村召開了紅四軍黨代表聯席會,可以認為這是「古田會議」的預備會,預備會開的時間較長,一直開了半個多月。各級黨代表及部分幹部參加了會議,會上既有領導同志的講話又有與會人員熱烈的討論。大家聯繫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以來紅軍發展的經驗教訓,重點討論了在龍巖城召開的第七次代表大會提出的建軍方向問題,正反兩個方面的事例深深地教育了與會代表,使大家對毛委員的主張加深了理解。我們九支隊的黨代表羅榮桓也參加了這次會議。
  紅軍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於12月28日到30日在古田召開,史稱「古田會議」。我參加了這次會議。會上毛澤東作了政治報告,朱德作了軍事報告,陳毅傳達了黨中央「九月來信」,並作了反對槍斃逃兵的講話。因為黨代表聯席會已經統一了認識,正式會議開得很短,只有兩天,第三天朱德軍長集合中隊以上的軍事幹部進行演習,除演習沿用北伐軍的班、排、連的橫隊集合隊形外,還增加了班、排、連的縱隊集合隊形,即我軍現在《隊列條令》上規定的集合隊形,並把散兵形由一字形改為人字形。
  會議一致通過了毛澤東起草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簡稱古田會議決議)。決議分為八個部分:(1)糾正黨內非無產階級意識的不正確傾向問題;(2)黨的組織問題;(3)黨內教育問題;(4)紅軍宣傳工作問題;(5)士兵政治訓練問題;(6)廢止肉刑問題;(7)優待傷兵問題;(8)紅軍軍事系統與政治系統關係問題。其中,第一部分是整個決議的核心,指出了紅四軍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表現、來源及糾正的方法,強調樹立無產階級思想,克服非無產階級思想,從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把紅軍建設成為新型的人民軍隊。還指出:「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並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離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
  古田會議決議,是運用馬克思主義關於無產階級政黨及其軍隊的基本原理,遵照黨中央《九月來信》的精神,根據兩年多紅軍建設的實踐經驗,集中大家的智慧而寫成的,是黨和紅軍廣大指戰員集體智慧的結晶。這個決議,使紅軍完全建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礎上,從根本上劃清了我軍與舊式軍隊的界限,形成了我軍的建軍原則;是我軍建設的偉大綱領。紅四軍及閩西、贛南的武裝部隊,通過學習和貫徹這個決議,首先受到教育,紀律更好了,內部更團結了,戰鬥力提高了,部隊面貌為之一新。這個決議不但在紅四軍實行了,後來全國的紅軍都先後不等地照此執行了,這樣就使整個紅軍完全成為真正的人民軍隊。

摘自:《緬懷毛澤東》

相關焦點

  • 古田會議產生了多少元帥、大將和上將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在福建上杭縣古田村召開了紅軍第四軍第九次黨代表大會,史稱古田會議。古田會議在我黨我軍的歷史上意義重大:一是一代偉人重新當選為紅四軍前委書記;二是重申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重視黨支部的作用。
  • 參加秋收起義的5位開國上將,到解放戰爭,最低也是兵團副司令員
    1927年9月爆發的秋收起義,那是毛主席第一次領導武裝鬥爭。這次偉大的起義,走出了五位共和國未來的開國上將。他們當時的職位都比較低微,有普通的戰士,有班長,職位最高的一位才是連長,可是到解放戰爭時期,他們都成為中國革命的中流砥柱,最低的也是兵團的副司令員。建國後成就都很大。他們都是誰呢?
  • 古田會議召開的時代背景和精神實質
    會議通過的決議案,即《古田會議決議》,成為我黨和軍隊建設的綱領性文獻。古田會議作為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其召開有深刻的時代背景。 (二)紅四軍入閩和閩西革命根據地的創建1927年9月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按原定計劃是攻打長沙,但在起義發動不久,面對強大的敵人,起義軍遭受很大的挫折,原定計劃無法實現,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長沙,向敵人控制力量比較薄弱的山區尋找立足之地,以保存力量,再圖發展。他帶領秋收起義部隊來到江西永新縣三灣村,提出了舉世著名的「三灣改編」。
  • 「古田會議代表人物展」走進古田中學 古田會議紀念館向古田中學贈書
    「古田會議代表人物展」走進古田中學古田會議紀念館向古田中學贈書為更好的引導廣大青少年傳承紅色基因,增強廣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團結精神,9月7日,由古田會議紀念館主辦的古田會議代表人物展《「南徵北戰 軍之良才」——朱良才將軍生平事跡展》走進古田中學,為同學們送上一份「紅色精神文化大餐」。
  • 以長詩仰望古田會議
    以長詩仰望古田會議——評《落雪的和聲——古田,1929》  作者:林濱(海峽文藝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  李迎春是一位在古田會議發生地出生、成長起來的青年詩人。桑梓之地的濡染和革命精神的養育,讓他對古田會議精神有著天生的自豪感與親切感,也更有創作的使命感。經過五易其稿,他推出了這部三千餘行的長篇政治抒情詩《落雪的和聲——古田,1929》。
  • 秋收起義部隊由哪幾部分組成?後來的情況是怎樣的
    1927年9月9日,主席指揮的秋收起義在湘贛邊界爆發。這次起義中,由於餘灑度、蘇先俊等人的錯誤路線,起義軍遭到了嚴重的損失,幸好主席在關鍵時候力挽狂瀾,採取正確的戰術,率全軍將士轉戰到井岡山,建立了根據地,掀起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高潮。那麼,秋收起義部隊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呢?
  • 從「三代」中央領導人評價「古田會議」中感悟到的
    古田會議就是矗立在中國革命歷史上的一座巍巍豐碑!1929年12月28-29日,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人在上杭古田領導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彪炳史冊的古田會議。(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古田會議是我黨我軍建設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 張宗遜之子張新俠現任何職?
    張宗遜,1908年2月7出生於陝西省渭南縣的農民家庭。7歲時先讀私塾,後來再讀新式小學。1922年,就讀於渭南赤水職業學校,參加了學生愛國運動,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參加了北伐戰爭、秋收起義、中央蘇區一至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裡長徵、冀中抗日、百團大戰、解放西安、解放蘭州、解放青海等戰鬥。身經百戰、戰功赫赫,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 羅平漢:朱毛紅軍與古田會議
    第一批上線推出的是中共黨史專題講座共設置十二講課程,分別為: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朱毛紅軍與古田會議、遵義會議與長徵勝利、國共兩黨與抗日戰爭、延安整風與黨的團結統一、黨奪取全國政權的歷史經驗、建立新中國的構想及其實踐、抗美援朝的決策及其影響、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偉大歷史轉折、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
  • 四首詞讀懂古田會議
    矗立在古田會議紀念廣場上的《豐碑軍魂》雕塑。這一勝利「影響到閩南、東江方面的革命勢力的增長」,為日後中央蘇區的創建奠定了基礎,孕育著「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條正確思想路線的萌芽,也為半年後古田會議的勝利召開奠定了較為堅實的思想和理論基礎。面對閩西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勢,毛澤東興奮地寫下了這首《清平樂·蔣桂戰爭》,描繪了閩西革命根據地正在掀起的「分田分地」的土地革命熱潮。
  • 古田會議會址景區啟動清明文明祭掃
    央廣網龍巖4月3日消息(記者萬存靈 通訊員丘袁鋒)清明節前夕,位於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的古田會議會址景區通過開展系列活動,主動告別舊俗,一股文明新風正在蔓延開來。移風易俗 文明祭掃4月2日上午,古田管理中心、古田會議紀念館、古田鎮聯合開展以「推動移風易俗 堅決打贏戰『疫』」為主題的面向廣大遊客以及古田境內的幹部群眾的宣傳活動。
  • 《勝利的旗幟 不變的軍魂》——三灣古田奠根基
    就是在這個小山村,毛澤東對幾近潰散的不足千把人的秋收起義餘部實行了改編,史稱「三灣改編」。  秋收起義以來,當時的起義隊伍雖然已經接受了共產黨的領導,但是從本質上來說,還是一支充滿著舊習氣的老式軍隊,很多黨代表和軍事長官的矛盾比較突出,不能夠直接掌握和領導基層官兵。
  • 古田會議與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
    □ 曾憲華   1929年12月召開的古田會議,是我黨我軍建設史上的裡程碑。在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發展史上,古田會議同樣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在古田會議決議案中,毛澤東開宗明義地指出:「紅軍第四軍的共產黨內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這對於執行黨的正確路線,妨礙極大。
  • 張宗遜之子張又俠現任何職?
    1908年,山西渭南縣的一個普通人家出生了一個孩子,他的名字就是張宗遜。讀完小學後,張宗遜進入一所職業學校,在這裡開始接受進步思想。
  • 福建農林大學學子三下鄉:古田會議站實踐順利結束
    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踏上名為「將軍橋」的古橋,這座橋是為了紀念古田會議中的將軍們,橋上布滿的紅色風箏在風中不停搖曳,成為古田景區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遠遠的望去,「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的大字映入眼帘,身後是松竹掩映,前方是一大片荷花,在夏日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婀娜多姿。陳莉萍在路標的指引下,來到古田會議舊址。
  • 踏尋革命軌跡,弘揚紅色精神 -中青代表團參觀古田會議舊址
    觀摩古田會議紀念館古田會議會場始建於1964年的古田會議紀念館,是以古田會議舊址建築群為背景,建立了全面介紹古田會議的歷史和宣傳古田精神的專題紀念館。古田會議會場舊址陳設簡單樸實,講臺是由兩張八仙桌拼湊,講臺前整整齊齊擺放著幾排長條凳擺,廳前的廊柱上張貼著紅軍標語,地面石板上殘留著炭火炙烤的痕跡。
  • 弘揚古田精神的重大現實意義
    《古田會議決議》的產生過程,本身就是群眾路線教育的生動教材。    《古田會議決議》指出:黨的工作要「在黨的討論和決議之後,再經過群眾路線去執行」。這是第一次在黨的決議中出現「群眾路線」的概念。《古田會議決議》能明確提出「群眾路線」是歷史的必然。
  • 瞻仰古田會議會址後,福建龍巖一位鄉村教師發生了不可思議的故事
    這位老師根據靈感寫出的《從古田會議精神再探「錢學森之問」》的文章發表後,在網絡上非常火爆,被許多網友認為是求解「錢學森之問」的經典之作。接著,這位老師又結合古田會議精神,創作了《從平凡到卓越的夢想 離我們並不遙遠》的主題報告。這個報告在一些小學、中學、大學、軍營和全國名師之路講壇開講後,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
  • 「四史」關鍵詞|黨史上的「九月來信」與古田會議是什麼關係
    「四史」關鍵詞|黨史上的「九月來信」與古田會議是什麼關係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時青昊 2020-07-15 06:44
  • 中共黨史專題講座第二講:朱毛紅軍與古田會議
    第二講朱毛紅軍與古田會議視頻連結:https://課程簡介2014年10月30日,全軍政治工作會議在福建上杭縣古田鎮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當中強調,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軍隊的生命線,執行革命的政治工作,保證了我軍始終是黨的絕對領導下的革命軍隊,為我軍戰勝強大敵人和艱難險阻提供了不竭力量,使我軍始終保持了人民軍隊的本色和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