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農林大學 資源與環境學院 8月1日訊】(通訊員:陳莉萍) 「探尋紅色歷史,重溫革命故事,拾取紅色記憶,追逐青春夢想」。為弘揚光榮傳統文化,傳承紅色革命精神。2020年8月1日,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拾憶逐夢團隊「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正式開始,團隊成員陳莉萍赴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開展線下實踐。
踏尋先輩足跡 弘揚革命精神
2020年8月1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紀念日,中國共產黨風雨兼程,歷經血與火的歷史煙雲,飽受風雨洗禮,方成就今日的輝煌。當天,線下三下鄉活動正式開始。陳莉萍取好預定的車票,懷著崇敬的心情乘上前往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的班車。經過不到一小時的車程到達目的地,陳莉萍佩戴好口罩並進行了體溫檢測,安全入園。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踏上名為「將軍橋」的古橋,這座橋是為了紀念古田會議中的將軍們,橋上布滿的紅色風箏在風中不停搖曳,成為古田景區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遠遠的望去,「古田會議永放光芒」八個紅色的大字映入眼帘,身後是松竹掩映,前方是一大片荷花,在夏日的映襯下,顯得格外的婀娜多姿。陳莉萍在路標的指引下,來到古田會議舊址。在這個有著171年歷史的建築裡,發生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次重要會議——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步入會場,眼前是一排排略顯陳舊但卻整齊的桌椅,柱子上貼著宣傳標語。陳莉萍站在庭中,細細聆聽解說員飽含深情的講解。1929年12月28日當天,紅四軍各級黨代表,士兵代表和地方組織的代表等一百二十九人出席古田會議。在寒冬裡,他們衣衫單薄,濟濟一堂,圍攏在火堆邊開展報告,在地上留下了一道道燒過的痕跡。古田會議的思想精髓是「思想建黨,政治建軍」,會議總結了南昌起義以來建黨的經驗,確立了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原則。接著進入會場的兩側,陳莉萍瀏覽了古田會議選舉產生的紅四軍委員簡介,聚精會神地聽著講解員的講解,並進行拍照記錄。
拾憶逐夢團隊成員陳莉萍於古田會議舊址聆聽講解。胡寅 攝
參觀完會址,路上可以看到許多的紅軍紀念品,陳莉萍在參觀紀念品的同時詢問到了毛主席像的位置。經過一處古老且眼熟的房子,這是在影片中經常出現的建築-紅軍閱兵臺,陳莉萍上前拍下照片並記錄下了文獻資料。繼續向前走去,來到了毛主席紀念園,踏上151級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階梯。每段臺階都具有不同的含義,第11級臺階,結合了1911年辛亥革命事件;第21級階梯,代表了中國共產黨在1921年成立;35級臺階,代表了1935年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隨後的83級臺階,寓意7月1日黨的生日,毛澤東同志享年83歲等等。登上紀念園,陳莉萍與同行的遊客整齊列隊,斂容肅立,在毛主席雕像前舉行莊重的瞻仰儀式,並繞主席像逆行一周,深切表達對毛主席的崇敬之情,銘記歷史,緬懷毛主席,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拾憶逐夢團隊成員陳莉萍於毛主席雕像前進行瞻仰儀式。胡寅 攝
到了中午,陳莉萍品嘗了古田特色美食,感受了當地的風俗文化,稍事休息後來到了古田會議紀念館參觀學習。紀念館裡內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圖片和資料,展示了「古田會議」這個重大歷史專題。大廳正前方,是一副再現當年會議場景的油畫,陳莉萍不禁駐足留影。她深切的感受到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並表示:「當今的幸福來之不易,作為青年我們應該回望歷史,把握未來,傳承革命精神,承擔時代責任」。走出紀念館,已經是下午三點,陳莉萍坐上回程的班車,收穫頗豐。至此,拾憶逐夢團隊-古田會議站實踐順利結束。
拾憶逐夢團隊成員陳莉萍在認真瀏覽圖片。胡寅 攝
通過一天的參觀學習,旨在讓隊員更加清楚的了解古田會議對我黨我軍的重要意義,陳莉萍整理好實踐收集到的資料與照片,並記錄好這次學習的成果,表示深切感受了中國革命鬥爭的艱苦,中國革命的輝煌來之不易,更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的光榮與偉大。雖然古田會議站實踐結束了,但陳莉萍學習古田精神的道路不止於此,拾憶逐夢團隊探尋紅色歷史活動才剛剛開始。
拾憶逐夢團隊成員陳莉萍於古田會議舊址前拍照留念。胡寅 攝
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拾憶逐夢隊 責任編輯:黃翰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