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感受革命精神,重溫革命歷史,講好革命故事,2020年8月10日,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拾憶逐夢團隊開始了第九天的實踐活動,團隊成員林晗琪來到坐落於桃花山腳下的長江支隊泉州紀念園。長江支隊泉州紀念園是全市首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公園,是豐澤區打造的紅色教育主題公園,也成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紅色「網紅打卡地」。
圖為長江支隊泉州紀念園內刻著「永遠的長江支隊」的石立柱。林晗琪 攝
紀念園的入口處,有藏於綠茵後而依舊清晰的「永遠的長江支隊」刻字,飄揚的中國解放軍軍旗,一旁還有一個包裹,象徵著長江支隊經過長途跋涉來到泉州紮根落腳,仍不忘初心,為人民服務。立柱的左側是用影雕工藝記錄著中共一大到中共十九大的召開情況、重要內容、歷史意義以及相關圖片,這些用石塊裝裱的黑白照片的右下角還有二維碼,遊客可以掃碼了解歷代黨代會的具體內容。這些照片的正中間是石階,走到石階的頂端是一塊碩大的石頭刻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文,象徵著中國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穩步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
位於立柱的右側是一塊碩大的石雕,巨幅浮雕景牆上刻有中國人民解放軍勇渡長江的壯闊場景,左右兩側分別雕刻著象徵出發地河北武安的舍利塔和目的地福建泉州的東西塔。隊員林晗琪在觀賞中不禁感慨:「這浮雕刻畫得十分細緻,生動形象,仿佛當年解放軍勇渡長江的畫面近在眼前。」這巨幅浮雕景牆的雕刻極具用心,相信這也是由於對長江支隊的敬佩,對革命歷史的緬懷。
圖為福建農林大學拾憶逐夢團隊隊員林晗琪與浮雕景牆合影。林宇靜 攝
巨幅浮雕景牆的左側是入園步道,臺階的中央是布鞋腳印刻石,拾階而上象徵著「千裡跋涉」,隊員林晗琪邊走邊參觀,在石階的一旁,一塊石頭雕刻著「走得再遠、走到再輝煌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即使經過千裡跋涉,長江支隊依舊沒有忘記「為什麼出發」,帶領著泉州人民走向幸福的生活。
圖為福建農林大學拾憶逐夢團隊隊員林晗琪在閱讀介紹。林宇靜 攝
隨後林晗琪來到了長江支隊紀念廣場,兩側紅色花崗巖環形牆聳立於兩旁,牆上醒目地刻著長江支隊的簡略介紹、南徵路線圖、歷史照片、長江支隊英名錄和南下服務團英名錄等,這環形雕刻牆向前來參觀的人們展現了長江支隊堅定的信念,聽黨指揮、一心為民、艱苦奮鬥、勤政廉潔、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以及勤勤懇懇、勇於擔當、與時俱進的高尚品格,為泉州地區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做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圖為紀念園內長江支隊旗幟主雕塑。林晗琪 攝
廣場的正前方是長江支隊旗幟主雕塑,在綠茵的環繞中顯得格外的鮮豔,旗幟主雕塑的寬、高各9.3米,寓意著長江支隊9月3號到達泉州。主雕塑兩側是葉飛等革命將領的語錄,表達了長江支隊的成功是眾多解放軍努力拼搏共同的收穫。參觀主雕塑時,一旁的遊客激動地邀請路人幫他與主雕塑合影,隊員林晗琪對其進行了採訪,得知這位遊客是一位退伍老兵,遊客表示:「在我當兵的這些年裡,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些東西也一直在生活中幫助我,雖然過程非常艱辛,但非常榮幸擁有這樣的經歷,也非常感謝黨和部隊,教會了我這麼多。」隊員林晗琪聽到這番話表示十分感動,軍人們崇高的精神令人敬佩。
長江支隊的南下經歷是泉州黨史、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長江支隊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塊基石,體現了革命和奉獻精神,其必將被繼承和發揚光大,激勵著人們更好地生活和為建設美麗泉州做出貢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著。
至此,隊員林晗琪的長江支隊泉州紀念園紅色之行已接近尾聲。戰火紛飛的時代雖已離我們甚遠,但歷史永遠不該被忘記,沒有革命先輩的浴血奮戰,又何來如今的山河無恙。隨著隊員林晗琪的實踐結束,福建農林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拾憶逐夢團隊的「三下鄉」實踐活動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作者:林晗琪
責任編輯:黃翰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