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派系興衰無常,政治版圖重劃

2020-12-17 中國臺灣網

 

  高雄市是臺灣第二大都市,也是「行政院」轄市,更是世界著名港口,有臺灣「港都」之稱,是南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面積153.6平方公裡,人口149.4萬人(2001年底)。下轄11個區,其中鹽埕、前金、新興、苓雅、前鎮、旗津、鼓山為市區;三民、左營、楠梓、小港為郊區。

 
  高雄市是臺灣重化工業城市,主要工業門類包括造船、鋼鐵、石油化學、塑膠、紡織、食品、電子等,主要分布在前鎮、小港、鼓山、楠梓、左營與三民等區。產業工人比例較大,與臺北市以中產階級為主的社會結構有較大區別。

  高雄市已從早期的一個濱海漁村發展成為140多萬人口的大都會,土生地長的高雄人只佔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是從周圍縣市移入,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從而在高雄市的政壇上長期存在當地家族政治勢力與外來不同政治派系之間的既聯合又鬥爭格局。

  光復初期,本地派、澎湖派與臺南派三大力量主導高雄政壇;後有屏東、嘉義與雲林等同鄉會的崛起;90年代更有燁隆、燁興、燁輝與宏總等企業集團背景的地方勢力出現,各政治勢力爭取政治資源與權力的競爭日趨激烈。本地派曾以高雄陳家(陳啟川、陳啟清、陳田錨)、王家(王玉雲家族)、朱家(早期為朱有福、現為朱安雄)等三大家族勢力最為龐大,但在政黨政治發展衝擊下,王家與朱家勢力逐漸衰落。屏東、嘉義、雲林等外地同鄉會在高雄政壇逐漸失去政治影響力量。高雄市政治版圖進入以政黨主導競爭的新時期。

  一、地方派系與地方政治勢力概況

  高雄市地方派可分為地域性地方派系與家族式地方派系。

  (一)地域性地方派系

  典型的移民社會特徵,造成高雄市以移民原鄉為主體的地域性同鄉勢力派系。這些同鄉地方派系主要有臺南派、澎湖派、嘉義派、屏東派等。

  1、臺南派。

 

  高雄市臺南派,是由臺南縣市移民高雄市形成的一股政治力量,依同鄉會為聯絡基礎。最初領導人為吳鍾靈、陳武璋、楊金虎等。吳鍾靈是臺南派的精神領袖,曾任第九屆高雄市議長;楊金虎曾任高雄市長。其他臺南派成員在歷屆「國民代表大會」、「立法院」、「監察院」與市議會中佔有相當席次,曾有20多位「中央」及地方民意代表。特別是,臺南派在最基層的裡長一級佔有重要地位,最多時佔全市裡長數的五分之一,90年代後期仍有70餘人。目前臺南派重要人物包括王文正、王文玉、王清波、吳耀庭、洪茂俊(前市議會國民黨黨團副書記)、洪俊德、洪照男、陳哲男、李登木、林宏宗、朱星羽與李復興等人,涉及多個政黨屬性。

  臺南派區域性聯合獨佔事業包括臺南縣新營市農會、高雄市第一(二、五)信用合作社、臺灣省合作社聯合社、高雄市汽車客運公司、臺南區中小企業銀行等,投資經營的企業更多,包括宏總集團、宏聯證券、宏華證券、曾文酒店、皇家廣場(菲律賓)、濟業電子、遠東工程公司、大德漁業、尖美建設、天利證券、巨名電子、元統證券、電鍍公司、混凝土公司、仁富建設,漢森鐵板燒烤、應揚期貨、嘉麗證券、豐銀證券、康和營造、康和建設、國揚建設、中國城酒店、士林電機、臺灣水泥、臺灣玻璃工業、永豐餘造紙、中華紙漿等企業。

  民進黨勢力興起後,臺南派同鄉觀念與黨派利益發生一定的衝突。國民黨與民進黨均有臺南同鄉,在兩大黨均有人參選而必須選擇其一的情況下,臺南同鄉勢力就面臨兩難選擇,經常出現分裂。在1992年「立法委員」選舉中,被國民黨開除的陳哲男依靠同鄉勢力當選,後成為民進黨的要員。在1995年「立法委員」選舉中,臺南同鄉會當選派全力支持國民黨候選人,結果全部落選;而民進黨提名者與無黨籍者當選,顯示同鄉情結有被政黨意識取代的趨勢。

  2、澎湖派

  澎湖派的創始領導人為謝掙強與黃堯。澎湖派興起最早,在高雄市省轄市時代的六屆省議員選舉中,第一屆兩席、第二及三屆各三席的高雄市省議員名額都由澎湖派包辦。第一屆與第二屆民選市長,均由澎湖派的謝掙強當選。1972年第七屆市長選舉,謝掙強與王玉雲展開競選,因澎湖派內部失和,謝掙強失敗,澎湖派勢力開始下降。老一輩澎湖派公職人員有前議員洪福緣與前「國大代表」許仲川,且已淡出政治圈。目前重要澎湖派政壇人物包括陳光復(前「立法委員」)、陳江章(企業家)、林炳坤、鄭光傳、謝有用、洪福緣、許嘉生、許仲川等。

  澎湖派獨佔經濟為高雄市第五及第十信用合作社、高雄區漁會、高雄市三民區合作社、臺灣省合作社與華南銀行等;投資經營的企業主要有新百王證券、聯雍電子秤公司、南和遊覽汽車、新海邊餐廳、皇品餐廳、大華公司、裕隆汽車製造、國寶大飯店與中國電器公司及代書事業、房地產業、養殖業、中藥房、建設公司等。陳江章主導的東南水泥公司被認為是澎湖派的重鎮。陳江章去世後,由第二代的陳敏賢接班。

  3、嘉義派

  嘉義派是高雄市較晚興起的政治勢力,其代表人物是民進黨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張俊雄、國民黨籍前「立法委員」郭金生、民進黨籍新一屆「立法委員」郭玟成、市議員蔡慶源和前「國大代表」劉孟昌等。嘉義同鄉會本來未介入政治活動,但在張俊雄的努力運作下,通過選舉形成一股嘉義政治力量。隨後,嘉義同鄉積極支持高雄市各黨派的政治人物,因而在第三屆「立法委員」選舉中,民進黨的張俊雄與國民黨的郭金生雙雙當選。據估計,目前,嘉義同鄉會的選票有10多萬張,仍是一股重要勢力。2002年,前嘉義市長張博雅參選高雄市長,一個重要基礎就是依靠嘉義同鄉會的支持,但在選舉中大敗,說明沒有政黨支持,僅靠同鄉會是無法在重大單一選舉中取勝的。

  嘉義派在高雄市聯合獨佔經濟有高雄市第十信用社、高雄區中小企業銀行與高雄市企業銀行等。投資經營的企業有民主電視臺、城中城證券、碧井工程公司、東和鋼鐵企業與臺灣農林公司及餐飲娛樂事業等。

  4、屏東派

  屏東派已成昨日黃花。為重振旗鼓,屏東會館於90年代後期成立,但要在高雄市政壇打開局面並不容易。

  (二)本地家族式地方派系

  高雄市另一地方派系是以家族為核心,更準確地講應為家族經濟與政治勢力。在高雄市政壇曾經最有實力與影響的是陳田錨家族、王玉雲家族與朱有福(朱安雄)家族。但經過時代的變遷與政治環境的變化,家族勢力也在重組,一些家族勢力在衰落,一些家族在興起。就目前而言,對地方政局較具影響的重要家族包括陳田錨家族、王玉雲家族、朱安雄家族、黃啟川家族等。

  1、陳田錨家族

  這是一個延續百年歷史的臺灣政商大家族。自第一代陳中和起,到第二代陳啟清與陳啟川,再到第三代陳田錨,直到第四代陳建平,歷經百年,仍是臺灣特別是南臺灣最具實力的大家族,家產豐厚,事業眾多,在高雄市地方頗具影響力。

  臺灣光復後,陳家的「啟」字輩曾多人從政,但後來大多未致力於在政壇繼續尋求發展,而是將目標放在商界,只有陳啟清與陳啟川兄弟活躍於政商兩界。

  陳啟清在商界與仕途上創下多個「高雄市第一」的紀錄:他是高雄市第一屆商會理事長;高雄市第一屆參議會議員(即市議會前身);高雄市第一位制憲「國大代表」,前往南京參與制憲工作;於1947年第一個出任臺灣省政府委員的高雄市縣議員,此後連任8年。同時,陳啟清還曾任臺灣省商業聯合會理事長與「中華民國商業總會理事長」、第一商業銀行董事長、可口可樂公司董事長、中國信託公司常務董事、臺泥公司副董事長等職,在政壇、商界輝煌一時。

  臺灣光復後,陳啟川以改過去不問世事的作風,開始進入政界發展。1945年12月月28日,臺灣省行政公署頒布「通令「,要求各縣市政府在1946年4月15日以前成立縣市參議會,並同時由縣市參議會選舉省參議員。陳家的陳啟清與陳啟川均進入市參議會。國民黨蔣介石政權退臺後不久,陳啟川出任高雄市人民保障委員會主任委員,開始進入政界,後曾連任兩屆高雄市長。後來,陳啟川先後被聘擔任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省政府顧問等職。此後,陳家氏家族,大多在商界發展,或移民海外,只有陳啟清長子陳田錨長期在政界發展。

  陳田錨,1928年4月16日出生於高雄市,娶黃淑惠為妻,育有二子一女。他自日本近畿大學商經學部經營科畢業後,在家族企業任職,曾先後擔任高雄市第三信用合作社監事主席、私立三信高級商業職業學校董事長、臺灣水泥鼓山製品廠廠長、第一商業銀行常務董事、光和建設開發公司總經理及董事長、欣商瓦斯公司董事長等職。1958年,陣田錨當選第四屆市議員進入政屆發展,後又於1961年、1964年、1968年分別當選第五、六、七屆市議員,其中出任第六屆副議長與第七屆議長。1974年4月底任滿後,陳田錨一度棄政從商,又回家經營企業。1979年,高雄市升格「院轄市」後,陳田錨在國民黨高層的力邀下重返政壇,當選市議員,進而當選市議會議長,直到1998年自動放棄參選,創下任臺灣縣市議會議長時間最久的歷史,顯示了其在高雄市政壇的重要地位。

  1988年7月國民黨召開十三屆一中全會,陳田錨當選為中央常務委員,這是高雄人第一次進入國民黨最高決策層─中央常務委員會。此後,直到1996年國民黨十四屆四中全會,他繼續當選為國民黨中常委,是臺灣唯一由李登輝欽定的地方議會代表,即內定名額,而不必通過中央委員會選舉產生,他也是唯一來自來高雄市的中常委,可見陳田錨在政壇具有重要地位。

  陳田錨次子陳建平是陳家新一代有影響的人物。陳建平,1960年4月8日出生,留學美國,獲加州州立大學財務管理碩士。1991年6月,他從美返臺,即任大眾銀行總經理助理。自參加國民黨第12期「工商建研會」開始,就積極結交南北各路的新生代企業家,建立廣泛的關係。1992年,他出馬競選「立法委員」,並在家族勢力的協助下順利當選,並一度出任「立法院」國民黨黨團副書記。1995年,陳建平卻放棄參選第三屆「立法委員」一職,專心於在商界發展,同年出任大眾商業銀行董事及大眾票券金融公司總經理,並以大眾票券公司經營者的身份,當選為臺北市第一屆票券公會理事長,將家族事業從南部擴展到北部。陳建平雖離開政壇,但在政商兩界建立了廣泛的關係。這也顯示陳家第四代已改變策略,有脫離政界向商界發展的趨勢。

  目前,陳家可以說完全退出政壇。不過,陳氏家族與各黨派關係頗佳,家族經濟實力雄厚,政商關係廣泛,在高雄市仍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2、王氏家族

  以王玉云為代表的王氏家族,祖籍臺南縣,出身高雄縣,在高雄市發跡,逐漸發展成為高雄市有名的「政治世家」,但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王家勢力開始衰落。

  王玉雲家族父輩時代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漁民之家。王玉雲父親以捕魚為業,養家餬口,生活並不富裕。王父共生有兄弟五人,分別是王玉雲、王玉發、王慶順、王慶禾與王玉珍。其中老大王玉雲是王家在戰後發跡的核心人物。

  50年代初,王玉雲開始做鋼鐵生意。1956年12月,王玉雲與弟弟王玉發一起創設華榮鋼鐵工業公司,一方面經營拆船業,一方面將拆解下來的銅及鋼板進行加工。1969年7月,王玉雲再成立第一鋼鐵工業公司,生產銅錠、銅線為主;1970年,王氏兄弟又投資設立臺灣拆船企業公司,擴大拆船及鋼筋事業。兩年後,將華榮鋼鐵公司的廢船解體碼頭、軋鋼工廠併入臺灣拆船企業公司,改為專門經營電線電纜的公司。1982年,他將臺灣拆船企業公司併入新成立的瑞發鋼鐵公司、爾後又和第一鋼鐵公司合併,擴大經營範圍,同時創辦國際拆船業公司,此時王氏企業集團的煉銅量已躍居臺灣首位,有南臺灣「銅業王國」之稱。

  90年代後,王氏家族在擴大原有本業的基礎上,擴大經營範圍:在製造業方面,成立了華成光電、聯銘不鏽鋼廠等;在金融證券方面,建立了中興銀行(王玉雲任董事長,長子王志雄任副董事長)、中興人壽、太平洋綜合證券公司、元富綜合證券(總經理為王志雄之妻陳秀允)、遠富證券投資信託等;在建築業方面,成立了翔弘建設公司等公司;在電信服務業業方面,成立了環球電訊網路服務公司;在娛樂方面,建立了合家歡育樂公司等。另外華榮集團還有臺灣清艙公司、美達木業公司等。該集團各分子工廠主要分布在高雄市、高雄縣,集團總部設於高雄市中正四路大樓。臺北分公司的決策系統也設在這裡,主要負責與政府機構業務之聯繫。如今,華榮集團是一個橫跨電線電纜、拆船、銀行證券、保險、報業、電信、娛樂等多方面的大財團,也是臺灣百大財團之一。

  王玉雲在企業經營上有了成就後,就進入政界發展。1957年,33歲的王玉雲投入高雄市第四屆市議員選舉,並以高票當選,從此進入政界,先後擔任市議會副議長、議長等職。10年議員生涯,王玉雲成為高雄獨居一方的政治人物,在地方政壇十分活躍。1973年,他當選高雄市長;1977年競選連任。1979年,高雄市升格為「院轄市」,王玉雲被委派為「院轄市長」。在9年市長任內,王玉雲不僅積極進行市政改革,而且在城市基礎建設方面取得可喜成績,確立了他在高雄市深厚的政治勢力。

  王玉雲從高雄市議會副議長、議長、臺灣省政府參議、中國國民黨高雄市黨部副主任委員,到第七、八屆市長及升格「院轄市」首任市長,縱橫政壇30年,是港都高雄的風雲人物。但樹大招風,不喜歡與大財團打交道及商人幹政的蔣經國還是遏制了王玉雲在政壇的進一步發展。1987年4月,王玉雲被蔣經國破例聘為「總統府國策顧問」,實際上是對王玉雲政治前途的「封殺」。1987年,王玉雲辭去「國營事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一職;次年,又辭去臺肥公司董事長一職,逐漸結束了王氏家族在臺灣政壇的黃金時代。但王家在高雄市仍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根基,在警界、政界、商界與基層都匯集了一股重要力量,在地方仍具影響力。

  在1994年市長選舉中,以往相互較少來往的高雄市政壇八位老大(包括王派的王玉雲、臺南派吳鍾靈、朱家朱有福與朱安雄、澎湖派許仲川、前高雄區漁會理事長蔡定邦、市工會理事長周信男、市農會理事長蘭振源和「國大代表」律師湯阿根)以王玉云為龍頭,聚會成立「在地人聯盟」,反對國民黨「中央」派人競選高雄市長,而是要求推出自己的高雄市長人選。

  這一行動很快促成國民黨中央提名一度猶豫的吳敦義參選高雄市長,陳田錨也表示再選市議長。同時,吳敦義夜訪王玉雲,要他籤名支持自己參選市長。隨後,李登輝選擇王玉雲擔任吳敦義的競選總部主任委員。據說,李登輝在對高雄地方重大政策決策作出決定前,都會事先請教陳田錨的意見;而涉及有關地方派系糾紛、爭執難解決的問題時,則找王玉雲出馬,足以反映王家在高雄市的勢力不減。最後,在1994年高雄市長選舉中,王家全力支持國民黨候選人吳敦義,並協議吳當選後讓王玉雲之子王志雄出任副市長一職,但事後落空,讓王玉雲大失所望,在舉行的記者會上,聲淚俱下痛罵吳敦義,對國民黨中央也表示了不滿。

  除了王玉雲的地位與影響力外,他的弟弟王玉珍也一度進入政界,於1986年以第二高票當選為增額「監察委員」。後來,他未再參選,退出政壇,致力於家族事業,但在高雄仍是知名人物。王玉雲的兩個兒子也曾進入政壇發展多年,長子王志雄與二子王世雄在1989年同時當選「立法委員」,王家聲望再一次達到高峰。90年代中期後,因家族事業發展不順及島內反黑金政治呼聲的高漲,王家逐漸退出政壇。

  民進黨上臺後,對與國民黨關係密切的王氏家族企業開刀,整頓中興銀行,王家勢力嚴重受挫。昔日在高雄市頗具影響力的王氏家族進一步衰落。

  3、朱氏家族

  高雄市朱家是90年代以前三大家族中經濟實力擴張最快的一支。80年代才自南高雄市郊區崛起的前鎮朱家,勢力擴充迅速,一度成為高雄市政壇不可忽視的大家族。其早期首要人物是朱有福,曾任省議員、高雄市副議長和「國大代表」。他的侄子朱安雄於1973年當選市議員開始進入政界,四年後再連任,1980年起再連任兩界「監察委員」,皆是以高雄市最高票當選;1993年再次當選市議員。他的妻子吳德美在任多年市議員後,於1983年當選增額「立法委員」,後連任多屆「立法委員」。

  90年代中期後,專注家族事業,朱氏家族逐漸淡出政壇,在政界的影響力下降。朱安雄與吳德美先後建立了朱家安鋒集團,積累了百億資產,1995年營業額達150億元新臺幣。90年代末,其家族企業包括安鋒鋼鐵、振安鋼鐵、盛餘鋼鐵、安鋒金士奇、中亞飛航(停業)、安統證券、鋒安金屬、安貿投資、振安建設、海裕食品、三誼企業、大高雄有線電視、群翔精密鑄造、臺灣貨櫃儲運、安統文化等公司與《環球日報》(已停業)等。

  1998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朱氏夫婦經營的安鋒鋼鐵負債達160億元,資金周轉不靈,申請重整,峰安金屬公司也由國民黨中央光華投資公司入主。朱氏家族事業受到重挫,政治影響力也大不如昔。目前除朱家只有朱安雄與堂弟朱文慶是市議員。在1998年市議會正、副議長選舉中,朱安雄試圖與王志雄合作,但國民黨當局考慮到與民進黨的競爭而被勸退,未能如願。在2002年高雄市議會選舉中,以無黨籍身份參贊的朱安雄與黨弟朱慶文又均告當選,而且朱安雄還當選市議會議長,然而卻引發賄選案,並涉及各黨派市議員,朱安雄吃上官司,可能對朱氏家族產生重大打擊。

  4、新興政治勢力黃啟川家族

  在1998年高雄市議會議長選舉中,連任五屆議員的黃啟川當選議長,標誌著黃氏家族政治勢力在港都的興起。

  黃氏家族也是一個家大業大的大家族。黃啟川祖父育有9子,父親黃清水為第九子,黃啟川也有9個兄弟,3個姐妹,堂兄弟就有50多個,家族之大可與高雄市第一家族陳家相媲美。

  黃家依靠土地發家致富,曾是高雄灣仔內的有名大地主,同是早期經營糧食生意。在都市化發展過程中,黃家因地目變更、土地增值而成為巨富,目前家族事業以建設與營造、證券、金融與電子業為主。黃啟川的侄子黃萬益經營弘揚建設,為高雄市建築業「21兄弟會」成員。家族營建事業由其大哥負責。目前,黃啟川是大眾綜合證券公司董事長,妻子侯彩鳳是矽統科公司董事。與第一家族陳田錨家族事業合作廣泛,投資陳氏家族的欣高石油天然氣、大眾商業銀行、大眾投資信託等。投資的其他事業包括恆上建設、光黎工程、協立開發、欣億開發、高雄第三信用合作社、世界先進及華泰電子等。

  黃氏家族在政界也有多年發展。黃啟川伯父黃正忠曾在50、60年代擔任高雄市議會議員。1977年,黃啟川以無黨籍身份當選為市議員,此後連任六屆市議員。1998年,在陳田錨支持下,黃啟川當選為市議會議長。他的妻子候彩鳳在政界發展較早,1976年被國民黨中央提名為候補中央委員,並擔任總工會常務理事,於1994年進一步躋身國民黨中常委,進入國民黨權力核心,直到2002年仍為國民黨中常委。

  黃啟川曾是無黨籍,後加入國民黨。他具有濃厚的陳派色彩,在事業上兩家合作廣泛。黃啟川勢力增強後,因選舉與利益之爭,逐漸與陳田錨家族漸行漸遠,成為一股新的政治勢力。在2002年高雄市長選舉中,黃啟川一直努力爭取黨內提名競選市長,但陳田錨堅決反對,國民黨在勝選的考量下,黃啟川未獲提名,黃甚感失望,決定在市長選後退出國民黨,對國民黨在高雄市的發展將是一大損失。黃啟川家族未來動向對地方政治與選舉會產何種影響,值得觀察。

相關焦點

  • 臺灣高雄市:派系興衰無常 政治版圖重劃
    高雄市是臺灣重化工業城市,主要工業門類包括造船、鋼鐵、石油化學、塑膠、紡織、食品、電子等,主要分布在前鎮、小港、鼓山、楠梓、左營與三民等區。產業工人比例較大,與臺北市以中產階級為主的社會結構有較大區別。
  • 高雄市黨部主委菊系敗北牽動後續政治版圖
    這一戰為何這麼重要,就是因為關乎了6/6罷韓的高雄布局,而就算罷韓沒有成功,誰能勝出更牽動罷韓後續補選的政治版圖,甚至綠營在高雄的資源分配,所以被視為是罷韓前哨戰。核對證件領投票單,陳菊以前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之姿,現身高雄市主委選舉投票,一席話很有味道。陳菊:「手心手背都是肉,但是我當然會支持值得信賴,我認為比較有理想性(下一步的規劃?)
  • 選區重劃減"立委"席次 高雄市府不滿怒槓"中選會"
    華夏經緯網7月18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立委」選區重劃,高雄市政府槓上「中選會」!高雄市因人口成長緩慢,2020年時「立委」席次可能減少1席,高雄市府新聞局長丁允恭17日大喊「不公平」,指新計算公式等同是懲罰縣市合併後的高雄市。
  • 「九合一」選舉後民進黨派系政治生態
    1「九合一」選舉敗選對民進黨派系政治生態的影響「九合一」選舉結果,民進黨猶如遭受一記悶棍,元氣大傷,執政縣市由之前的13席衰減至6席,尤其是民進黨不少派系的大本營皆失守不保,如新潮流系長期盤踞的高雄市,「正國會」掌控的臺中市等皆被國民黨光復。民進黨的空前潰敗,自然會對黨的權力結構和派系政治產生連帶影響。
  • 布局2022——後蔡英文時代 綠派系各據一方
    2022蔡英文將於今年5月20日展開第二任期,民進黨內各派系已對2022年縣市長選舉默默開始布局。「新潮流」、「正國會」、「蘇系」、「海派」及「英系」各據一方,2022前哨戰將從「罷韓」及高雄市長補選就開打。
  • 臺灣縣市基本情況介紹之高雄市
    二、地方派系狀況    原高雄市早年根據移民來源分為「澎湖派」、「臺南派」及「本地派」三大派系。「澎湖派」以第一、二屆市長謝掙強為首,「臺南派」則有第三屆市長陳武璋,「本地派」代表有第四、五屆市長陳啟川,形成派系輪流慣例。
  • 綠營派系提前開打,但高雄人除了陳其邁還能選誰?
    罷韓通過後,臺「行政院」12日就要依法派代理市長,高雄市代理市長將由誰出任,引起各界關注。政壇盛傳,民進黨將徵召當年韓國瑜的「手下敗將」陳其邁參加補選,甚至由「行政院」直接派他任代理市長,由陳其邁「裁判兼球員」,自己給自己辦理補選。
  • 楊明州將任高雄市代理市長 無明顯政治色彩是選他重要原因
    高雄市長韓國瑜遭到罷免後,將在本周解職,並由臺「行政院」指派代理市長代行職責,11日傳出確定由熟悉市政的高雄市府參事楊明州擔任。根據臺灣媒體的報導,臺「行政院」12日將宣布高雄市代理市長,確定由高雄市政府參事、前秘書長楊明州接任,最主要的理由是考量他跨越派系,而且高雄市議會將於17日展開,楊明州更熟悉市政,可以立刻進入狀況。
  • 政治版圖鬆動?民進黨茶壺風暴衝擊屏東20年根基
    民進黨在屏東打下超過20年的穩固基礎,但可能因為一場選戰,讓政治版圖開始鬆動。(林和生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隨著臺當局「立法院長」蘇嘉全妻洪恆珠幾可確定參選,加上「立委」蘇震清揚言若未列不分區安全名單也要自己跳下來,彷佛壓力鍋掀開,問題接踵而來,直接衝擊的是民進黨「立委」鍾佳濱爭取連任;國民黨至今悄悄隔岸觀虎鬥,覬覦的不僅是屏東這席「立委」,更瞄準未來地方政治版圖。
  • 彰化縣:紅白兩大派系角力,藍綠政治陣營爭鬥
    彰化縣民頗具開拓性格與鬥爭精神,對彰化社會與政治具有一定影響。同時,彰化縣是臺灣「北藍南綠」的重要政治版圖分界線。地方派系主要包括紅、白、陳、林四個派系,尤其以紅、白兩派勢力強大。彰化縣是黨外勢力長期存在與發展的一個地方,如今政黨政治已經形成,政爭十爭激烈。  一、地方派系的演變  彰化縣地方派系與地緣政治關係密切。
  • 臺灣農會選舉 民進黨欲顛覆國民黨農會版圖未果
    不過,昨日選舉結果顯示,藍綠版圖在農會系統「幾乎維持不變」,只有嘉義縣持續綠化,其餘縣市,除了臺北市和臺東縣較無色彩之外,絕大多數都維持藍天(國民黨的黨徽以藍色為基調)。­  前雲林縣長張榮味胞妹、「立委」張麗善表示,各縣市選出來的結果都差不多,跟事先的預期差不多。
  • 陳菊收服高雄綠派系 助蔡英文拼勝選
    陳菊的政治思維、手腕與霸氣,隱藏在親切的笑容之後,她是狐狸也是獅子。  政治是實力原則,當美麗島世代逐漸退出第一線,陳菊依舊屹立不搖。陳菊與謝長廷兩位前後任民進黨籍高雄市長最大不同處在於,陳菊在位期間積極培養自己勢力,謝長廷卻在根基尚未壯大前北上出任「行政院長」,一回首已是百年身。辛苦打下的江山成為菊系茁壯的根基,因此菊系、謝系是有矛盾的。
  • 高雄市國民黨團批李進勇:防疫當頭還在搞政治!
    高雄市國民黨團批李進勇:防疫當頭還在搞政治! 高雄市議會國民黨團今(4日)召開記者會,批民進黨打壓高雄市長韓國瑜。(圖片來源:臺灣「聯合新聞網」)   中國臺灣網5月4日訊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高雄市議會國民黨團今(4日)召開記者會,批民進黨打壓高雄市長韓國瑜
  • 臺貧富分化影響選舉結果與政治版圖
    臺灣社會 政治版圖「北藍南綠」盡所皆知,問題是國民黨為何在南部地區歷經7次「立委」補選以及市長選舉,會流失百萬選票?不僅得票數大幅落後,相較過去更是呈現衰退趨勢。選舉成敗原因眾多,但就選票得失增減現象與趨勢而言,臺灣貧富分化問題,特別是南部地區貧富分化問題可能是其中之要害,並可能進一步固化「北藍南綠」的政治版圖。
  • 高雄市大寮眷村活化 促進捷運橘線東端生活圈
    高雄市大寮眷村重劃區現況。(林瑞益翻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高雄是陸海空三軍的大本營,軍方土地多,眷村土地的活化,也成了高雄都市發展的重要課題。高雄市政府都發局加速軍地活化,大寮眷村50公頃重劃的都市計劃審議過關了,令高雄捷運橘線東端生活圈發展指日可待。    位於大寮都市計劃區北側及鳳林四路,與水源路交叉口附近的大寮眷村,面積49.58公頃,為81期重劃區。過去因居民配合改建遷移,造成眷村凋零荒蕪。
  • 臺灣選舉政治這樣坑害地方:一個城市,兩個人間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雁默】一個城市的沒落,原因可能是賴以維生的產業蕭條,或者是另一個鄰近新城市的興起,通常脫離不了經濟因素,跌為臺灣第三大城市的高雄市就是如此。這個民進黨執政超過20年的城市,還有一個凸顯其破敗的重要觀察面向: 行政區重劃。
  • 臺灣南部重鎮大高雄市
    當然周邊有相當完整的石化業產業鏈在,旗山靠山那邊,當然靠山吃山,就是農業,盛產香蕉,所以高雄市跟高雄縣是豐富而多元的。    但是在高雄市跟高雄縣,內部政治分布情況不太一樣,按道理說,高雄市跟高雄縣是勞工最多的地方,但事實上每一次只要有人宣稱自己是勞工代言人,勞工的女兒,工黨主席通通都會落選,所以在這邊有移民的族群意識。所以必須要標榜自己是"臺南幫"、"澎湖幫"等等的。
  • 快訊/高雄市代理市長選定前副市長楊明州!在高雄市政府任職36年
    高雄市代理市長一職,今天確定由熟悉市政的高雄市政府參事楊明州擔任。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投票案通過後,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對代理市長人選展開布局,鎖定的對象包括曾任高雄副市長的高雄市政府參事楊明州、「交通部政次」王國材,原因是2人對高雄市政均有一定的熟悉度。今天下午全案已定案,確定由楊明州出線,將代理高雄市長,考量原因是他跨越派系,能對地方全局建設思考。
  • 打怎樣的政治盤算?
    香港中評社發文稱,前「立法院長」、不分區「立委」王金平仍堅定參選下去,甚至面對質疑他「卡韓」都霸氣回應「誰卡誰都不知道」,王金平的政治盤算引人關注。韓國瑜去年從臺北遠徵高雄成功,歸功於王金平鼎力相助「三山造勢大會」(旗山、鳳山、岡山),但王在高雄的影響力,包括所屬人馬高雄市農會理事長蕭漢俊的農會系統,與王金平關係甚佳的高雄市議長許昆源系統,以及前雲林縣長張榮味「張家班」。
  • 高雄市議長許崑源在住處墜亡,韓國瑜:難過!政治是一時的
    據島內媒體消息,6月6日20時45分,一向支持韓國瑜的高雄市議長許崑源在住處墜樓身亡。「中時電子報」報導介紹,2008年,許崑源擔任馬蕭競選總部全臺無黨聯盟總會長,2010年,他成為國民黨議會黨團總召集人,並當選縣市合併後第一屆高雄市議會議長。2018年,國民黨於高雄市議會席次過半,許崑源以38票的絕對優勢成功當選議長,當時,新任高雄市市長韓國瑜也親自到場祝賀。6月6日,高雄市長韓國瑜罷免案獲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