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Sun Yat-sen University),簡稱中大,前身是孫中山先生創立於1924年的國立廣東大學,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是學術與文化中國南方重鎮和人才培養南方高地。中山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重點大學,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建設高校,同時是「珠峰計劃」、「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正努力成為全球學術重鎮。
教育部
1924年,孫中山先生親手將廣州地區實行近代高等教育模式的多所學校整合創立國立廣東大學,並親筆題寫校訓:「博學、審問、慎思、明辨 、篤行」。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學校於1926年定名為國立中山大學。今日的中山大學,由1952年院系調整後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於2001年10月合併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醫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
中山大學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全校專任教師406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640人、副高職稱1695人;研究生導師5847人(含兼職導師),其中博士生導師2743人。中山大學有一批著名學者和學科、學術帶頭人,其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7人(含雙聘9人)、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含雙聘2人);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4人,國家教學名師1人,青年拔尖人才2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8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7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15人,人社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0人,全國高校教學名師獲得者10名,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9人。
邏輯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人類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古代文學、英語、語言文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基礎數學、凝聚態物理、無機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人文地理學、藥理學、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內科學(腎病)、神經病學、外科學(普外)、眼科學、耳鼻咽喉科學、腫瘤學、衛生毒理學、行政管理中國哲學、社會學、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光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病原生物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工程學、生物與生物化學、分子生物與遺傳學、植物與動物學、計算機科學、環境與生態學、微生物學、農業科學、免疫學、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神經與行為科學、材料學、社會科學總論。
1.學校地址
廣州市新港西路135號模範村西北區524棟招生辦公室
2.聯繫電話
020-84036491
3.學校主頁
www.sysu.edu.cn
4.本科招生微信公眾號
sysu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