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總有不順心的時候,而往往越不順心就越不順心,人就好像進入了一個迷宮,悟不通,想不開,於是就會在痛苦裡迷失,佛怕人迷而不知,於是就給世人留下了《八大人覺經》,希望眾生覺而不迷,「經」其實寓意是「徑」,而「徑」就是路的意思,照著佛祖指明的路徑去走,就可以覺而不迷,逃脫苦難。
信佛者很多都只是上山拜佛,而不去習經,這樣怎麼可以得到佛的「覺」,做為佛的弟子,我們應該認真的學習佛經、佛法,這裡才有佛的真諦,不然就是上再多的山,拜再多的佛,自己也是「迷」者,「勤修戒定慧,息滅貪嗔痴」,我們要懷著真誠的心,研習使人可以擺脫愚痴,從而走上覺悟之道的八種大智慧,人覺八悟,可以讓人覺而不迷,能悟懂福緣深厚。
1、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萬物都不是永恆的,都有毀滅的一天,四大物質:風、地、水、火,都是苦的根源,全為虛妄。「色、受、想、行、識」,這五種都是遮蓋人智慧的陰霾,是沒有一個真正不變的「我」,世間事物的生滅和變異,是沒有任何主宰,而是因為人的愚痴所造成的虛妄。人隨著成長,心會被一些罪惡所汙染,然後成了罪惡的根源,如果仔細感悟,人就可以解脫。
2、知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欲望過多人就會感到痛苦,因為貪婪是無窮無盡的,讓人看不到終點 ,每天都會被欲望折騰的精疲力盡,所以人生的苦累都是欲望過多引起的。如果少了一些欲望,人不僅會珍惜現在的生活,身心也會輕鬆自在,所以知足者常樂。
3、知心無厭足,唯得多求,增長罪惡。
人心永遠都不會感到滿足,追求的過多,會讓自己的罪惡加深。而菩薩就不是這樣,常會感到知足,並且能夠安貧樂道。
4、知懈怠墜落
人不可懈怠放逸,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做人要經常保持自己增進,上進。
5、悟愚痴生死
愚昧無知可以使人生死輪迴,應該時刻提醒自己多多學習,然後才可以悟出人生道理,隨著自己的「慧」慢慢增進,就可以覺而不迷,世上之事,都可以靠智慧才能解決,什麼都不懂的人,只能讓自己不覺,從而迷失。
6、知貧苦多怨,橫結惡緣
一個人由於貧窮,不去追責自己,反而會怨天尤人,這樣就會給自己無端的造成了罪惡,也就是可能會得罪人,所以我們要平等的對待每一個人,不管是有積怨還是情同手足之人,也不要對惡人產生反感。
7、悟五欲過患
人不要過多的追求感官上的刺激,世俗享樂之風,會讓人自甘墮落,也就會心魔叢生,感官上的刺激都是一種虛妄,當刺激過後就是空虛,人的五欲過多就是一種禍害,遲早會害了自己。
8、知生死熾然,苦惱無量
要知道生死輪迴猶如猛火燒身,永無止境的遭受無邊苦海。人活好現實身就可以了,未來身和過去身,我們看不通,悟不明,不要今身作孽,未來受罪。其實第八種智慧,我始終不太明白,如有高手希望指明。
佛的八個悟覺,就是為了讓世人不在迷而不知,有了八悟人覺,就是給了自己點亮了一個啟明之燈,指引著眾生脫離苦海。感謝佛普渡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