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問:我爸在外面幹什麼噁心事我媽都要跟我說,我才19歲,把痛苦分擔給我她會好受是嗎?
從你的問題裡我看到了一個不著調的爸爸和一個不成熟的媽媽。
我們不知道爸爸做了什麼「噁心事」,但那些非理性行為的背後,一定有其未被滿足的需求,至少媽媽並不尊重爸爸,這裡不做分析。
一、媽媽的心理
1、毫無疑問,媽媽對爸爸非常不滿,牢騷滿腹,但也許基於種種原因(經濟無法自立?為了孩子?)害怕離婚,不敢對爸爸厲害,又因為是家醜,也不方便對外人講,於是把孩子當成了傾訴對象,以緩解自己的壓力。
2、媽媽自己」管「不了爸爸,希望孩子幫自己」管「爸爸。
3、媽媽對爸爸很失望,覺得靠不住,而孩子已經長大,媽媽把孩子當成了隊友和依靠。
4、媽媽認定自己是受害者,佔據了道德制高點,認為都是爸爸的錯,拉孩子來當判官,證明自己沒有錯,自己是好人。
5、媽媽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屬於自己,理應為自己分憂。
二、父母之道
不管怎麼說,無論爸爸靠譜與否,父母之間的糾纏不要把孩子牽連進去,這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
我們說,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媽媽崇拜爸爸,爸爸寵愛媽媽,夫妻關係和睦與否直接關係到孩子的身心健康。
我曾經寫過一篇因父母不停吵架導致孩子出現各種問題的文章,這種現象屢見不鮮。
但就算父母有矛盾,不在孩子面前互相詆毀對方,不說對方壞話,這是最基本的父母之道,也是對對方最基本的尊重。
如果孩童時期父母關係不合,對孩子影響極大,還好,你已經長大。
但如果你是女孩,媽媽對爸爸的控訴會導致你與爸爸關係疏遠,這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你以後的戀愛和婚姻。
也許這令你非常排斥像爸爸一樣的男人,但往往,你會鬼使神差嫁給了爸爸那樣的人,而你自己也往往會重複媽媽的命運。
如果你是男孩,你必定會看不起爸爸,不尊重爸爸,你同情媽媽,發誓以後不做爸爸那樣的男人,可往往N年之後,你也會一定程度上「遺傳」爸爸的某些不足,無意識間惡性循環。
我們說,這種「遺傳」非生理基因所致,而是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行為到語言,是一種家族傳承。
這也是為什麼找對象要看對方家庭環境的原因。有些缺憾,往往在進入婚姻、生兒育女、甚至人到中年時才會顯現出來。
三、成長
所以,我們要強調為人父母首先要自律,其次要不斷成長。
婚姻中總不免勺子碰鍋沿,但如果雙方都是成熟的人,都以成熟的心態面對彼此,承認彼此的不同,看見彼此的需求,不試圖改造對方,至少在孩子面前保持克制,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溫暖舒適的家庭環境才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愛。
當然,我說的「遺傳」只是個概率,只要父母和孩子有覺察有意識,尤其是孩子,相信人無完人,看到父母的不足,真正原諒他們的過錯,不被他們影響,專注做好自己,一定能夠打破這個怪圈,中斷不幸輪迴。
而作為一個19歲的孩子,我欣喜地看到你已經意識到了這件事情對你帶來的困擾,這就是改變的開始,也是你自救的開始。
首先你要明白,父母的問題是他們自己的事情,跟你無關。
如果你自己內心還不夠強大,建議如實地、心平氣和地跟媽媽說出你的感受:
媽媽,我愛你,也愛爸爸,你們都是我最親的人,我不想看到你們互相傷害,因為你們這樣,我感到很痛苦。
我希望你們互相尊重,並且尊重我,不要把你們的好惡強加給我。
我希望你愛自己,讓自己開心,不要總盯著爸爸。
我不想摻和你們之間的事,如果你很難過,你可以跟爸爸表達,也可以向別人傾訴,還可以去上心靈課程,因為你改變不了爸爸,更改變不了爸爸已經做過的事,你只能改變你自己。
我有我自己的事情和煩惱,我有我自己的生活,我努力做好我自己,也請你們少讓我分心和擔心。
我不想你們為了我而活,我希望看到你們幸福快樂!
……
當然,媽媽也許在她的原生家庭或成長過程中受過傷,也許她不曾受到尊重,所以不懂得尊重別人,她不懂得愛自己,她自己還是個沒長大的小女孩,她自己還需要成長,這是她的功課,只能由她自願完成。
你還要看到,也許媽媽早已習慣了這種看似不幸的生活,也許她的生活並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糟糕,指責抱怨已經成了她的一種生存本能和生活習慣。
若果真如此,她抱怨的內容你還要當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