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只有我們家存在這個情況,就是爸媽從年輕吵到中老年時期,原來很多家庭都是這樣過來的。爸媽年輕的時候吵吵鬧鬧,我們已經習慣了他們獨特的溝通方式,可自從我們離開家,比如讀大學開始,爸媽都變得特別愛告狀,跟我們做兒女的告狀。
先說說我爸媽吧,就是那種最愛說「如果不是為了你們,我早和你爸/媽離婚了」的那種父母,小時候我聽了這話總會很恐慌,擔心如果哪天我做的不夠好,爸媽就會離婚。長大以後,漸漸明白這就是他們的相處之道,也明白這句話背後隱藏的無奈。
讀大學的時候,我是在我們的省會城市,離家2.5小時的車程,但是我很少回家,因為回家之後,總有一堆事情等著我去做,並不是指家務,因為勤勞的媽媽早就把家裡的一切大力的妥妥噹噹,廚藝超棒的爸爸會每頓飯準備花樣美食滿足我的胃。我回去之後,被他們催促著、趕著要做的事情,是解決他們兩個人之間的矛盾。
爸媽之間能有什麼矛盾呢?說不清,有時候我媽能在電話裡絮絮叨叨跟我說爸爸的壞話,將近一個鐘頭不重樣。剛掛掉媽媽的電話,爸爸的電話又打進來了,吐槽起媽媽來也是不遺餘力。
我曾因此很苦惱,為什麼別人的爸媽都是給女兒遮風擋雨的保護傘,怎麼我爸媽就一點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沒有呢?為什麼他們要吵架?為什麼他們不能自己調解矛盾?在情緒最壞的時候,我會想「你們為什麼不離婚?」
但這些僅僅是我想的,而從來沒有跟爸媽說過,尤其是媽媽,自從我成了她口中的「大人」,她就變得越來越少女心,完全就是回到了一個孩子的狀態。都說老小孩兒,可我媽剛60歲,還不到完全退化的時候吧?
爸媽隔三差五吵架,我就隔三差五調停的日子,一直持續到我認識我老公。我們兩個是相親認識的,當時我對他印象一般,因為從外表看,他並不是我喜歡的類型。他約我五次,我能有一次出來赴約,這就足夠他高興了,但是這一次赴約,我有時候也是帶著情緒,不用問,就是又忙著調停我爸媽的矛盾了。
當時我老公問過我很多次,到底是因為什麼不高興,我當然不能告訴他是因為爸媽吵架影響我的心情,或者爸媽吵架讓我恐婚,但是時間久了,我對他信任了,就跟他說:爸媽吵架總找我告狀,還要我解決問題,我該怎麼辦?沒想到我老公居然反問我說:「為什麼你爸媽吵架要找你調停呢?和你沒關係啊,他們又不是小孩子了,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啊。」
講實話,當時聽完他的話,讓我感覺他完全就是看笑話的狀態,但當天晚上我冷靜下來思考之後,他說的還真是有道理。
我爸媽就是自從認為我是「大人」之後,家裡的一切都要靠我,就連冰箱售後都要等我下班之後回家打,儘管專門店就在我家街角。他們吵架總要我調解,我媽甚至會哭著要我幫她解決問題。就像我老公說的「他們又不是小孩子」,為什麼會做這麼幼稚的事情呢?
那就是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長大之後,突然開始在家中扮演起了家長的身份,他們有能力,能為爸媽解決掉很多事情。20多年來操心的爸媽,突然發現自己有了依靠,然後迅速化身成為小孩子,在孩子身上找到了失去已久的母愛或父愛,所以他們希望孩子能解決掉他們夫妻之間的矛盾。
而自從我被老公的觀點啟發,我一下子就知道了怎麼處理這類問題。媽媽再打電話告爸爸狀的時候,我就會半開玩笑的告訴她:「離婚吧,我們都大了,你們不用再考慮我們了,你們可以各自去尋找新生活了。」媽媽一開始很驚訝,後來會罵我幾句,但次數多了就不再找我幫忙。
並不是我冷漠,而是學會不插手他人的生活。爸媽當然是自己人,但是在婚姻裡,除了夫妻之外,全是外人。我認為爸媽這時候頻繁的找我幫忙,並不是因為真的出現了什麼婚姻危機,而是想要刷存在感,引起我的注意,這一招行不通,後來還又產生了經常身體不舒服要求我陪著去做檢查等等需要。
我後來跟老太太談過:我會儘自己最大的能力陪伴你,但希望你能像個大人一樣去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需要找一些雞毛蒜皮來吸引我的注意力。媽媽明顯被我的話傷害到了,她的眼神裡滿滿都是失落,但如果我不能給她24小時的陪伴,就必須給她生活上的界限感。
如今生活簡單了很多,我婚後和老公單獨住,公婆從來不會有事情麻煩我,反而是我會經常尋求他們的幫助,我爸媽也已經恢復到很正常的一個交流方式,而不是經常的大吵大鬧。我並不是不孝順他們,而是像他們小時候教我的時候一樣:知道給不了我全部,就教會我得到這一切的能力,養老也是如此。
最近和朋友聊天,發現大家都或多或少的面臨這個問題,尤其是懂事體貼的女孩子,尤其容易變成父母的「父母」,我笑著給他們支招:他們有自己的爸媽,我們永遠是小孩子,不要錯位,要做自己身份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