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建
曾經被國人稱為「全民暴富」的房地產業,在受到中國密集的房地產市場調控後,已經慢慢「停滯不前」。如果20年前你有很多錢卻不知道該投資什麼,那麼把它投資到房地產可能是個好主意。但如果你現在把它放在房地產市場上,很多人可能會說,「真的是想不開了」。
在《中國房地產報》主辦的「2020中國房地產總評榜大會」上,國家發改委土地開發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國力在論壇上提出,從宏觀背景來看,房地產業的發展環境和背景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今年早些時候,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已經公布,這項政策將於2021年1月1日正式在整個行業推廣。這意味著房企將再次「施壓」!
「三道紅線下比較明顯的趨勢是,拿地和融資難度越發加大,這也決定了整個房地產行業排名和競爭力的變化。」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在三道紅線的壓力下,現金流、企業管理和經營能力變得越來越重要。當代房地產執行董事張鵬認為,房地產企業需要從三個方面進行變革:「首先要迅速在兩、三年時間裡把高槓桿降低,把短債換成長債,把債性融資換成股性融資;其次,現金流管理價值凸顯出來,行業要從『三高』進入『低成本、低回報、高周轉』時期,所以現金流的的管理、回款是企業的重要命脈;第三,企業要進一步拓合作,把權益降下來,這也是近期很多企業正在做的方向,財技和業務需要相輔相成。」
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5日,已有460家房企宣布破產。也就是說,平均每天有1.4家房企被清盤。房地產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是社會廣泛關注的問題之一。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房企已經開始「尋找出路」。
眾所周知,近兩年來,中國「生豬市場」一直處於上升風口處。這一時期也被稱為「史上最強的豬周期」。其中,河南大型養豬「牧原集團」在這個風口受益頗多。
天眼查顯示,我國目前有超過1400家企業經營範圍同時包含「豬」和「房地產」,而且大多數都很強大。從註冊資本來看,50%以上的相關企業註冊資本在1000萬元以上。胡潤前五大地產大亨中,有三家從事養豬生意,包括恆大、碧桂園和萬達。
2014年,王健林宣布將斥資10億元飼養30萬頭生豬,幫助當地群眾脫貧。然而,不到兩年,萬達以養豬「投入太多」、「利潤太低」為由退出了該項目
就在萬達放棄養豬兩年後,豬肉價格上漲的周期開始了。2016年,恆大宣布布局生豬產業,投資3億元在貴州建設110多個生豬農牧業基地。2018年,碧桂園也開始招募養豬專家。萬科是最常越界養豬的房地產企業之一。今年3月,該公司成立了食品部門,5月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豬場招募令,7月末,萬科又收購了利津華育養豬有限公司。
如今,房地產企業普遍面臨轉型壓力,養豬是多樣化經營降低風險的手段之一。突然爆發紅利的「豬市」讓房企看到了希望,養豬也成了房企的「兼職」。而且,養豬利潤高,養豬產業也進入升級階段,地產商仍有渠道優勢。相比其他跨界,養豬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不過,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布局包括生豬養殖在內的農業產業,除了高利潤因素外,更多還是為「美好生活」而戰。自從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後,都會以東風的方針,各大房企就搭乘政策東風,喊出「美好生活」口號,轉型美好生活運營商,他們也不再滿足只做低頻買賣的商業模式,試圖將自己的觸角伸向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聚焦與人民居住相關的各大產業鏈,包括物業、商業、教育、醫療、農業、電商、旅遊等等。
然而,從房地產企業的角度來看,建房和種地是兩種不同的方式,一種是快速周轉,另一種是慢工出細活。回顧網易創始人丁磊的養豬之路,其實並不容易。2009年,丁磊宣布進入養豬業,但並不被看好,而且生豬計劃夭折的消息也在頻頻傳出,直到7年後,丁磊的「未央豬」才推出市場。丁磊的經歷告訴我們,養豬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想做這個行業並不容易。
雖然現在「生豬市場」非常繁榮,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生豬周期」或將迎來「轉折點」。而且,有關人士還預測,「養豬紅利」的周期僅剩下不到2年了。房地產企業「改行」養豬,可能是暫時「救急」的選擇,但顯然,這種生意做不長久!
本文由不凡智庫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