鋤禾網特別報導:由中國植物與營養學會、中國農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指導、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全國農用微生物科技與產業創新聯盟共同主辦,北京鋤禾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海南大學和海南省綠色農用生物製劑創製工程研究中心聯合承辦的「2019年全國農用微生物科技與產業創新大會」於2019年12月20-22日在海南海口成功舉辦,會議匯集國內外一線農用微生物技術研究機構、行業專家、生產企業,共同探索微生物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無窮「微力」。
山東大學微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山東大學-Helmholtz國際實驗室 張友明
基因組編輯及重組技術——加速微生物有效基因表達
利用重組酶建立高效基因組編輯技術並激活基因簇的策略同樣可以應用到其他細菌中,規模化地從細菌中發現具有良好活性的天然產物用於藥物研發。而且本研究開闢了在天然產物產生菌中直接建立高效基因組編輯技術系統的研究,有利於在本源菌中激活沉默基因簇、直接編輯本源菌和生物組合合成等方法進行產量和結構優化等。
微生物與土壤健康
微生物菌肥能通過自身所含有的微生物分泌生理活性物質,能起到固氮、解磷、解鉀、分解土壤中的其它微量養分,提高化肥和有機肥的利用率,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分解土壤中的有害化學物質和殺死有害菌群,減少化肥、農藥的殘留量及有害病菌。
農業農村部耕地質量監測保護中心 李榮
土壤微生物區系失調,土壤對乾旱、重金屬汙染、養分缺乏等脅迫因子的緩衝作用下降。土壤微生物群落由高肥力「細菌型」向低肥力或病害「真菌型」轉化,土壤自身調控能力減弱,土傳病害頻發。微生物菌劑及其代謝產物已經或將要在解決連作障礙、解決除草劑殘留、解決重金屬汙染、發揮的巨大作用
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
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 袁紅莉
微生物聚集成微菌落分布在土壤顆粒和有機質表面及植物根系,廣泛參與土壤中營養元素的循環,為植物提供營養,利用腐植酸和微生物之間的協同作用,吸附及氧化還原重金屬及有毒有機物,植物根系對土壤中重金屬和有毒汙染物的吸收減少。
土巴研究院 蘆曉飛
土壤也是全球碳、水和養分循環的主要「轉換場」。 碳、氮、磷和許多其他養分在土壤中儲存、轉化和循環,而土壤微生物是這些營養物質在環境中轉化和循環的中心,如何保障循環中心的正常運轉,主要圍繞著以下三個方面:
1、新型生防微生物菌劑開發與利用:我們不僅注重功能微生物在離體條件下培養時的生防活性,也關注其在土壤環境中的生存和功能持續性;
2、土著微生物及外源微生物互作方式與高效利用;
3、健康/非健康土壤微生物指徵及改良方案研究。
徐州綠油油生物肥料有限公司 梁龍華
利用納米矽與土壤微生物菌群的關係,活化土壤有益微生物,矯正土壤酸鹼度,改良土壤,促進有機肥分解,抑制土壤病菌,給有益菌生長提供一個十分有利的環境,使得土壤中有益微生物大量繁殖,從而增強植物對土傳病害的抵抗能力,減少病害。
微生物與作物生防
土壤中存在一些抗生性微生物,他們能夠分泌抗生素,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這樣就可以防治和減少土壤中的病原微生物對作物的危害。利用現代病菌分離技術,分理處致病菌後,配套使用拮抗菌,拮抗菌在繁殖過程中能夠分泌有物質殺死致病菌,同時可提前使用拮抗菌來防止作物病害的發生。
江西順泉 副總經理王開平
堅強芽孢桿菌是一種新型的微生物源生物農藥,用堅強芽孢桿菌灌根後,其活芽孢利用作物根部的營養和水分在根部土壤中繁殖,迅速佔領整個作物根際周圍土壤,通過堅強芽孢桿菌的孢子在作物根系周圍萌發,產生菌絲作用於根結線蟲,產生多種代謝物質有效抑制或殺死根結線蟲的生長繁殖,導致線蟲死亡,同時菌絲寄生於根結線蟲的卵,使得蟲卵不能孵化、繁殖,有效抑制和殺滅根結線蟲。
湖北吾爾利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 王正和
採用三步法,即病原菌的分離培養拮抗菌的篩功能菌防治相結合的方法,有效防治香梨生物防治。
廣西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 付崗
以木黴菌為拮抗菌株,通過滅菌施功能菌的方式,使功能菌在土壤菌群中佔據優勢地位,以此來防治香蕉枯萎病、茉莉花白絹病。
貴州大學農學院 李忠
對白及種植基地進行真菌病害調查採樣,並對其病原菌進行鑑定、開展生物學特性研究以及生防菌和防治藥劑的篩選,通過不同生防菌試驗,得到最佳生防方案。
西南大學 孫現超
在篩選致病菌,優選生防菌是基礎上,通過生物基緩釋凝膠載體,緩釋抗病毒藥劑誘導植物持續抗病毒能力,減少施藥次數,節本增效。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
農業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謝甲濤
用生物防治的微生物,首先要考慮作物生長環境,並在此基礎上發揮應有的作用,在油菜上,利用盾殼黴爛田間菌核或降低菌核數量,阻止接觸侵染,實現對油菜菌核控制,從而有效控制油菜病害。
微生物與作物促生提質
山東蓬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省內生菌農業應用產業技術研究院 孔波
ZNC是從野生植物根內發現的宛氏擬青黴菌絲體內提取得到的代謝物,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該類物質在促進植物生長和增強抗病性方面表現出極高的活性,使用濃度為1-10ng/ml,其作用機理為可激發植物水楊酸(SA)信號通路,引起植物活性氧爆發和胼胝質沉積,激活植物免疫系統,提高作物抗病能力,同時可以提高根尖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的水平,調節氮、磷吸收。是目前國際上已知的活性最高,對植物功能最齊全的新型免疫誘抗類物質。
山東碧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全雙軍
碧藍生物與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微生物所艾米莉亞院士團隊合作,篩選出高活性、功能全面的菌株,開發出具有改良土壤、抗病、促生長、增產、提高果實品質的植物微生態製劑。在防治疾病的同時,能夠有效的降低藥物殘留和病原菌耐藥性問題,對於種植綠色無公害農業產品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降低種植成本、提高農產品食品安全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隨著研究的深入,未來在農業領域,微生物生物應用範圍將會越來越廣泛,如何科學的利用微生物及其衍生品,解決中國耕地健康問題,農產 品綠色生防問題,將作為聯盟下一步工作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