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語 一曝十寒 詳解
一曝十寒yī pù shí hán成語簡拼
-
成語「一曝十寒」解讀
後來人們把「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合二為一,叫做「一曝十寒」,這這就是「一曝十寒」這個成語的由來。為什麼孟子有此一說呢?原來,戰國時代,百家爭鳴,遊說之風,十分盛行。一般遊說之士,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尤其是以有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最為突出。
-
「一曝十寒」?「一暴十寒」?
為微課中文所作張會正本清源講成語,說文解字教中文。字字句句出我手,點點滴滴入你心。
-
聞一知十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聞一知十,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於類推。出自:先秦 孔子《論語 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近義詞有:聞一知二,聞一知十是中性成語,連動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一曝十寒
●林輯「一曝十寒」這則成語的原意是即使最容易生長的植物
-
中國成語典故之城淮南:一千成語一座城
淮南成語眾多、典故豐富,首先讓人記起的典籍便是《淮南子》。目前,《漢語成語詞典》收成語約1.02萬條,《古今漢語成語詞典》收成語1.5萬條。而僅這兩部詞典從《淮南子》一書中摘錄的成語就達122條。「絕代奇書」《淮南子》(亦稱《淮南鴻烈》)在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中有著極其獨特的地位,是中國文化思想史上的一座豐碑,更是中國成語典故的寶庫。
-
成語故事——高山流水(文字+音頻)
【近義詞】知音難覓【例句】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典故】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一定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
-
成語忠言逆耳之典故
忠言逆耳又有著怎樣的典故呢? 典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王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
成語典故:亡戟得矛
成語典故:亡戟得矛 2015年03月20日 14:36
-
中華文化的精髓—成語!淺談那些因典故而形成的成語
它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成語、諺語、歇後語。很多詞語不僅讀音有四種,還分別有幾個釋義,這也是令很多外國友人學漢語頭疼的原因。今天我們主要來談談,中華文化的語言精髓—成語,淺析他們背後的歷史典故。3、高山流水成語典故: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俞伯牙,他非常喜歡彈琴,演奏的曲子非常動聽。有一位鍾子期很喜歡聽他彈琴,兩個人經常一起暢談音律。
-
一起看看春秋戰國時的幾個成語典故
最古老這些成語典故你都知道嗎?戰場上的兵戎相見,軍營中的運籌帷幄,外交場合的謀略交鋒,給我們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詳的歷史典故。而所謂「三令」,一令觀敵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其耳目;三令舉斧,以宣其刑賞。所謂「五申」:一申賞罰,以一其心;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畫戰陣旌旗;四申夜戰聽火鼓;五申聽令不恭,視之以斧。「三令」與「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將士應該在點陣中或軍事行動中明確作戰守則。
-
除了「堯天舜日」 關於堯的成語典故還有哪些?
那麼跟堯帝有關的8個成語典故,除了「堯天舜日」以外,還有哪些呢?你知道多少?比如第4個成語說的是堯帝眉毛有八種顏色,第8個是「洞房花燭」的出處,做為一名中華兒女,有必要了解這些常識。「三皇五帝」的說法向來有很多種,但最普遍的看法是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為三皇,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堯是父系社會後期「陶(音yao)唐氏」部落聯盟領袖,名放勳,史稱唐堯。
-
寸積銖累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積少成多、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反義詞有:一曝十寒,寸積銖累是貶義成語,聯合式成語;可作定語;含褒義,指從小積累。寸積銖累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寸積銖累(cùn jī zhū lěi)成語釋義:銖:古代重量單位;二十銖為一兩。形容一點一滴地積累。
-
成語典故苑落戶御河岸
記者 陳豔輝東方今報開封訊 12月5日上午,由《東方今報·開封讀本》連續報導的趙孝斌編著的《開封成語典故故事》現實版——開封成語典故苑開苑儀式在御河岸邊舉行。
-
趙孝斌和「中國成語典故名城」
他在發掘、研究開封成語典故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隨之,「中國成語典故名城」花落開封,開封成語典故被列入第三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位老人就是趙孝斌。5月27日晚,在開封首屆文化獎章頒獎典禮上,趙孝斌與王立群、翟俊傑、肖紅、胡葆森等13位文化名人被授予「開封首屆文化獎章」。
-
正中下懷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出自: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63回:「蔡福聽了,心中暗喜:『如此發放,正中下懷。』」近義詞有:如願以償、心滿意足、稱心如意,反義詞有:大失所望、出乎意料,正中下懷是中性成語,動賓式成語;可作謂語、賓語;形容符合心意。
-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成語典故 薪火相傳】跟著成語遊邯鄲之一 葉公好龍 2020-07-21 14: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名列前茅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首屈一指,反義詞有:名落孫山,名列前茅是褒義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褒義。名列前茅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名列前茅(míng liè qián máo)成語釋義:比喻名次列在前面。成語出處:《左傳·宣公十二年》:「蒍敖為宰,擇楚國之令典,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忍辱負重,你還知道哪些具有聯合式用法的成語?
典故:公元221年,蜀主劉備不顧將軍趙雲等人的反對,出兵攻打東吳,以奪回被東吳襲奪的戰略要地荊州(今湖北江陵),並為大意失荊州而被殺的關羽報仇。東吳孫權派人求和,劉備拒絕。於是孫權任命年僅38歲的陸遜為大都督,率領5萬兵馬前往迎敵。
-
關於成語「亂七八糟」的典故
我們形容事物雜亂無章,經常使用「亂七八糟」這個漢語成語。它的本意,形容毫無秩序及條理,亂糟糟的樣子。那這個成語對應的有兩個典故,分為「亂七」和「八糟」。1、「亂七」。是指發生在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漢景帝聽了之後,也採納了這個建議。並開始著手,逐步削減這些劉姓諸王國的封地。激起諸王的強烈反對,並起兵反叛。景帝最後決定使用武力派遣太尉周亞夫率兵徵討平叛。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周亞夫平七亂」。而「亂七」一詞,也是產生於此。2、「八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