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速每秒繞地球7.5圈,中子星一秒可轉700圈,它超光速了?

2020-12-16 奇點使者

引言:在第一個科學家提出了光速是無法超越的速度之後,很多科學家都試圖在地球和太空中找到一種能夠打破該理論的速度。然而科學家們探索了幾十年,至今仍然未發現一種速度能夠超光速。中子星每秒鐘可轉700圈,它會超光速嗎?

愛因斯坦曾經在他的相對論中對光速進行了闡述,並且認為它是宇宙中最快的一種速度。後來經過科學家的測量,我們得知它的大概數值在每秒鐘30萬公裡左右。如果是以地球赤道為地球的周長,那麼以這樣的速度圍繞地球轉每秒鐘可以繞7.5圈,由此可見光在地球上的傳播速度極快,在不同地方幾乎是同時接收到陽光的。光速似乎是無法超越的,但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天體,它的旋轉速度超出了人類的想像。

這種天體就是中子星,據了解一顆中子星的自轉速度達到了每秒鐘700圈左右。根據科學家們對宇宙天體的研究,這種天體實際上是恆星末期經過超新星爆炸之後產生的。恆星到了末期之後會有多種演變的可能性,其中一種就是發生超新星爆炸。該現象發生之後恆星外層物質瞬時被炸飛,只剩下一顆堅實的內核,這個內核經過一系列變化後又形成了中子星。

當恆星內核受到外界足夠的壓力時,原子核外的電子就會被強行擠入原子核中,然後中和變成中子,這就是中子星的由來。中子星幾乎是密度僅次於黑洞的天體了,這讓它產生了強大的引力。不僅如此,天文學家在觀測的過程中發現這種天體的自轉速度非同尋常,幾乎是宇宙中最快的。那麼中子星的旋轉速度會比光速快嗎?

決定中子星自轉速度的因素有多種,例如中子星的直徑。一般情況下,中子星的自轉速度大約為每秒鐘700圈,但對於不同直徑的中子星來說是不一樣的。例如直徑為10公裡和30公裡的中子星,同樣是每秒鐘轉700圈,後者的自轉速度要快得多。中子星的質量也對自轉速度產生了影響,而且研究發現中子星的質量越大直徑就越小,這和人們所認為的常理是相反的,由此可見中子星的密度是多麼大。

一般情況下,中子星的直徑在20公裡左右,如果按照這樣的參數計算的話,那麼中子星的周長不超過100公裡。我們姑且以周長最大值的100公裡來計算,如果一秒鐘能夠轉100圈,那麼中子星的線速度還不足每秒鐘7萬公裡。這樣的數值還無法和光速相比,因此中子星的自轉速度超過光速的說法是不科學的,同時我們也可以再次明確一點,光速確實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了。

雖然如此,但中子星還有很多值得人類探索的地方,例如通過研究中子星的形成來發現關於原子的規律。不僅僅是中子星,整個宇宙中還有許多人類要探索的東西。儘管對於人類來說要完全了解宇宙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每當人類發現一點宇宙的奧秘,對於人類文明的發展來說多多少少都存在促進作用。未來人類是否能夠在太空方面有所發展,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光速一秒能繞地球7圈,為何還有人認為它太「慢」?答案太奇妙了
    光速一秒能繞地球7圈,為何還有人認為它太「慢」?答案太奇妙了大家都知道,光速是人類已知的極限速度,在科幻電影中只要非常達到了光速,不僅能夠遨遊宇宙,而且還能夠任意的玩弄時空,雖說在現實生活中光速沒有那麼神奇,但它也是每秒30萬公裡,1秒鐘能夠繞地球轉7圈的恐怖存在,在我們普通人看來,這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速度。
  • 中子星每秒轉速達到上千轉,速度超過光速了嗎?
    說中子星轉速超過光速的人是把中子星看得太大了。中子星其實是一顆很小的恆星屍骸,其轉速再快,也超不過光速。中子星一般半徑約10公裡,也就是20公裡左右的直徑,周長也就是60幾公裡,每秒鐘轉1000圈也就6萬多公裡,怎麼會超過光速呢?
  • 中子星讓物體加速至光速嗎?其重力約是地球7000億倍
    引言:從上往下運動,事物運動位移越大,其運動速度也越大,若位移無限大、時間無限長,事物能超光速運動嗎?在地球上不可能,黑洞中可以一試。生活中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一個現象:當物體從高處往下掉落時,它的速度會越來越快。
  • 吃一勺中子星會怎麼樣?就像吃掉了10億顆氫彈
    逃逸速度:逃離中子星的引力束縛的速度是15萬千米/秒,是光速的1/2,地球的1.3萬倍以上。自轉速度:最高每秒旋轉1122圈。看過如此恐怖的數據後,肯定會問,中子星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達到這種程度?而如果有足夠的壓力把地球壓縮到原子核密度,那麼地球就會變成一個半徑只有22米的球!中子星的自轉速度也是相當驚人的!目前發現的轉速最快的中子星是發現於1999年代號為J1739-285的中子星,前不久測算出它的轉速,達到了恐怖的每秒1122圈。
  • 為啥會有中子星,它有多可怕,指甲蓋大一塊按地球密度有多大?
    根據球體積公式V=(4/3)πr^3,可計算出1立方釐米的中子星物質變成地球物質,相當一個半徑351米的球體。這個結果可能超乎一些人想像吧?中子星說得那麼玄乎,也不過如此。其實這已經很玄乎了,一個指甲蓋那麼大的中子星物質,變成地球物質就成了塞滿鳥巢空間一個巨大的球。指甲蓋大的黑洞,會有多大質量呢?
  • JOJO:白金之星超光速,為何打不中加速前期的神父?
    白金之星在設計上簡單粗暴,依靠強大的近戰能力擊敗數不清的對手,是當之無愧的近戰王者。網上一直有流傳稱白金之星超越光速,神鴉去查了一下設定集裡的介紹,有兩種描述,一個是2000年的JOJOAGOGO!,「因為速度過快,已經超越了光速」;另一個是2013年的JOJOVELLER,「因為動作接近光速,所以可能在原理上相對應地停止時間」。原則上來講,出現衝突時,以新的設定為準,所以就目前而言,接近光速的版本更準確一些。承太郎和天堂製造階段的神父有過三次交手,但每次神父都能輕易躲開白金之星的揮拳進攻,這是為什麼呢?
  • 真空光速每秒299792.458千米,科學家為此努力了三個多世紀
    我們現在知道,光的速度大約在每秒30萬公裡,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值,要知道我們腳下那碩大的地球,其直徑不過一萬兩千多公裡,也就是光可以在一秒內橫穿25個地球。那麼如此驚人的速度,人類又是憑藉怎樣的聰明才智去測量出來的呢?
  • 宇宙最大的恆星,可裝下50億個太陽,光速繞一圈,都需七個小時!
    文/仗劍走天涯宇宙最大的恆星,可裝下50億個太陽,光速繞一圈,都需七個小時!宇宙浩瀚無垠,曾經的人類認為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球都是做著旋轉運動的。但是如今的我們都非常的清楚,宇宙的中心根本就不是地球。就算在太陽系當中,地球也不是中心,而是圍繞著太陽運動的。不過這也都是人類科學技術水平,不斷發展的一種更高的,更深層次的認知。宇宙中最大的恆星,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嗎?
  • 光速是極限速度,但卻只有30萬公裡每秒,到底是誰限制了它?
    光速是極限速度,但卻只有30萬公裡每秒,到底是誰限制了它?在宇宙環境中,有一個非常獨特的存在,一方面它是一種素質的代表,但另一方面它是一種空間的衡量標準,最為奇特的是,它甚至還會能夠和時間掛鈎,能夠融合速度時間和空間三者為一體的存在,就是傳說中的光速,這個人類一直想要實現的技術。
  • 光速這麼快,是如何被人類測出來的?
    1676年,奧勒·羅默首次對光速進行了測定。羅默觀察木星的衛星木衛一,木衛一繞木星公轉,繞到木星背後時被遮住就會出現衛星蝕。隨著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移向木星,在地球上觀測到木衛一蝕之間的時間間隔將逐漸變短;而當地球遠離木星時,木衛一蝕的間隔則逐漸變長。
  • 有趣的問題:假如光速變為1米每秒,世界大變樣
    我們知道,到目前為止,光速被認為是宇宙中信息和能量傳遞的最大速度,但不是宇宙的極限速度。只要有質量的物體運動不超過光速,其他超光速行為是可以存在的,比如量子糾纏。我們常說的光速指的是光在真空中一秒前進的距離,光速在真空是299792458 m/s,這是根據真空導磁率和真空電容率算出來的。由於真空光速的恆定,米的定義隨即也改成了光在1/299792458秒內行進的距離。
  • 為什麼引力波會以光速傳播?
    當一個質量繞另一個質量運行時,就會發出引力輻射,這意味著在足夠長的時間尺度內,軌道會衰減。在第一個黑洞蒸發之前,假設之前沒有其他物質噴射過地球,地球就會螺旋上升進入太陽的任何剩餘部分。地球被吸引到大約8分鐘前太陽所在的位置,而不是今天的位置。
  • 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它的動力來源是什麼?需要加速嗎?
    那麼真空中近似30萬公裡每秒的光速,它的動力是什麼?為什麼會有如此高的速度?愛因斯坦研究發現,他認為光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任何有靜止質量的物體速度永遠都達不到光速,理論上只能無限接近於光速。愛因斯坦曾做過這樣的思維實驗,他想著當時的交通工具火車,如果不斷的給它加煤、加燃料,火車的速度就會不斷的提升,但理論上只能加速到無限接近於光速。從狹義相對論的質增效應來看,高速運動的物體質量會不斷地提升,當物體達到光速百分之50%,質量會提升15%,當達到99%光速,質量提升700%。
  • 中子星的重力是地球7000億倍,從上面掉下,能達到光速嗎?
    那麼如果一個物體能夠無限地往下墜,它的速度會超過光速嗎?如果該物體是在地球上進行自由落體運動,儘管它能夠往地球內部結構墜入,它最終所能達到的速度也無法超過光速。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有兩方面,一方面就是愛因斯坦曾經說的具有靜態質量物體無法達到光速,另一方面就是地球的重力加速度僅為10m/s^2。
  • 光速是速度之最,那為何它是299792458米/秒,而不是其它數字呢?
    我給出的答案不會涉及到具體的數值,因為光速的數值取決於米的定義。如果一米的長度變成現在的兩倍,那麼光速的數值就要除以二。更重要的答案是,真空中的光速是個結構參數。也就是說,它取決於宇宙空間的彈性,如果空間彈性減小,光速也會變慢。
  • 為什麼光速是宇宙最快速度?超光速會有什麼後果?
    光速非常快,以至於人類曾經認為光速快到無限。但通過木衛一星蝕的天文現象,人類首次確認光速是有限的。此後,隨著實驗精度的不斷提高,人類測出的光速也變得越來越精確,大小將近每秒30萬公裡。最終,人類乾脆把光速定義為299792458米/秒。
  • 引力的傳播速度是光速,科學家是如何測量出來的?
    首先提出萬有引力的是牛頓,在他看來引力可以描述成兩個物質之間的吸引力,不過後來愛因斯坦提出了廣義相對論,這與牛頓持相反的態度,他主張引力並不是一種單純的力,它其實是物體彎曲時空的結果,雖然現如今的宇宙天體運行都受到萬有引力的制約,但是很明顯它是已知的基本力中最弱的一個,尤其是在分子和原子尺度上。
  • 為何光速是30萬公裡每秒?是什麼限制了光速?
    大家都知道,光線是現在宇宙所有物質中,在真空中傳播速度最快的(排除量子糾纏和宇宙膨脹現象,因為它們都不能傳遞信息),這個速度值為299792458米每秒,為了便於記憶和計算的方便,人們通常將光速近似看作30萬公裡每秒。
  • 密度極大、溫度超高的中子星及可星際導航的脈衝星
    中子星的密度在所有宇宙天體排名第二,僅次於神秘的不可直接探測的黑洞。水的密度是1克/立方釐米,鐵是7.9克/立方釐米,地球上最重的金屬鋨的密度是22.59克/立方釐米。假若地球的密度達到中子星的密度,地球的平均半徑只有22米。b,溫度超高,壓強大得驚人。中子星的表面溫度約為一百一十萬度,核心溫度超100億度。
  • 光速達到了每秒30萬公裡,那它的動力是什麼?
    它的動力到底是什麼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光不需要動力,基本粒子天生就擁有光速,而光沒有靜止質量,它沒有被希格斯場所減速,而其他基本粒子因為擁有靜止質量,因此被希格斯場所減速,所以達不到光速。那具體是咋回事呢?質能等價在物理學界,即便是物理學的發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