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揭秘臺灣中原普渡民俗活動——大士爺文化祭

2020-12-20 臺灣頻道

高清:揭秘臺灣中原普渡民俗活動——大士爺文化祭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2013年09月02日09:35


紙紮大士爺立於廟中,臉呈怒相,手持四方令旗。據介紹,大士爺是觀音化身之一,顯鬼王兇猛象以懾服陰靈。(人民網記者王平攝)

    人民網嘉義9月2日電 (記者 王平)為期3天的嘉義縣民雄大士爺文化祭,是臺灣四大中元普渡民俗活動之一。8月30日是大士爺文化祭最後一天,紙紮大士爺披神衣出巡,並在眾人的祈福聲中火化升天。民雄是嘉義人口最多的鄉鎮,大士爺廟創建於清嘉慶二年,迄今有300多年歷史,主祀觀世音菩薩。大士爺祭則是臺灣南部最大的中元廟宇節慶活動,固定於每年農曆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舉辦,吸引遠近累計30萬信眾參與。

(責編:劉潔妍、鄭青亭)

相關焦點

  • 揭秘臺灣中原普渡民俗活動 大士爺文化祭
    紙紮大士爺立於廟中,臉呈怒相,手持四方令旗。據介紹,大士爺是觀音化身之一,顯鬼王兇猛象以懾服陰靈。    廟方為大士爺披上七層神衣,準備請大士爺出廟監察普渡儀式。據介紹,神衣是大陸服裝廠所制,每件價值2萬元新臺幣。
  • 臺灣嘉義民雄大士爺文化祭舉行盛大普渡祭典
    臺灣嘉義民雄大士爺文化祭舉行盛大普渡祭典1/8) "← →"翻頁 8月29日晚,臺灣嘉義縣大士爺廟舉行年度盛事
  • 參與臺灣嘉義大士爺祭 中國青蓮黨:兩岸和合一家人
    臺灣嘉義縣大士爺廟舉行年度盛事——普渡祭典。劉震 攝       嘉義民雄大士爺祭活動平安服,「中」字等圖案,既有「中元普渡」之意,也表示在一個中國的體系下,兩岸和合一家人。
  • 2012臺灣民雄大士爺祈福儀式 莊嚴隆重
    嘉義縣年度宗教盛事大士爺文化祭今天於紙糊神尊開光點眼後登場,縣長張花冠、大士爺廟董監事等參加祈福儀式,莊嚴隆重。    紙糊大士爺神尊於清晨由法師開光點眼後,正式執行監普任務,接受各界信眾膜拜;清晨6時舉行恭祝大士爺聖誕千秋團拜儀式,由張花冠擔任主祭官,與大士爺廟董事長蔡炳坤及董監事帶領各界人士,遵循古禮進行,儀式肅穆隆重。     今天除了舉行團拜儀式外,晚間有祈福之夜。
  • 臺灣嘉義觀音大士爺巨型風箏飛上天 象徵兩岸和合一家人
    石龍洪 攝  中新網嘉義9月5日電 (記者 石龍洪 邢利宇)作為臺灣四大中元普渡民俗活動之一的嘉義民雄大士爺文化祭正在進行,以「觀音大士爺」為形象巨型風箏5日飛上天空。  當日,中國青蓮黨在參與民雄大士爺文化祭活動之時,放飛一隻一層樓半高的巨型「觀音大士爺」風箏,希冀與民眾共同祈求觀世音菩薩保佑臺灣安定和平。
  • 基隆中元祭普渡,真講究啊
    去8月底在臺灣, 趕上了中元節普渡,我去看了主普壇看了「開燈放彩」儀式,參觀了中元祭祀文物館, 體驗了一番不同的傳統文化。
  • 在廣東潮州,有這麼一種民俗文化叫「普渡」!
    1、普渡的意義「普渡」是潮州地區的一種民俗文化現象,它是揉合農曆七月十五日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會而形成的民俗節日。普渡是佛教名詞,即普渡眾生。普渡儀式,可繁可簡,是一種祭祀禮儀,以祈福解厄為目的。活動以卜杯擇日,連四天,有迎神、起醮、拜星君、拜懺、禁壇、施孤、辭神等十多名目。
  • 臺灣嘉義舉辦路跑嘉年華 萬人響應「為兩岸和平而跑」
    摘要:21日上午,「民雄大士爺杯和合路跑嘉年華」活動在臺灣嘉義民雄鄉登場。主辦方臺灣世華文經和合推動聯盟負責人何俊元說,和平是每一個人應該有的使命,希望這個活動能帶動臺灣的整體氣氛。主辦方臺灣世華文經和合推動聯盟負責人何俊元說,和平是每一個人應該有的使命,希望這個活動能帶動臺灣的整體氣氛。該活動早上6時許起跑,分為5公裡、10公裡競賽組,上午8時結束。在路跑的終點——民雄鄉大士爺廟,記者看到既有六七十歲的老年人,也有三四歲的兒童,穿著統一的白色T恤衫迎面跑來。
  • 臺灣民間重要習俗"中元普渡" , 竟可祈求改運?
    文化局長陳靜萍指出,特展主視覺設計特別吸睛,將百年中元祭科儀過程中的生活細節,轉化成印花般的圖紋,如慶讚中元燈籠、廟宇屋簷、普度祭旗與海浪,拼接出屬於基隆傳統民俗的豐富樣貌,也轉譯出屬於年輕世代的新詮釋。
  • 少林、太極功夫、豫劇等中原民俗活動臺中「吸睛」
    原標題:少林、太極功夫、豫劇等中原民俗活動臺中「吸睛」   2月20日,在臺中市舉辦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上,少林功夫表演臺灣觀眾如潮。 李貴剛 攝   2月20日,在臺中市舉辦的第五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上,臺灣戲迷追到幕後與豫劇名角魏俊英合影留念。
  • 臺「行政院舉行"中原普度 "鬼節」求平安 林全親自主祭
    中國臺灣網8月3日訊 據臺灣工商即時報導,臺灣新當局一上任,大陸遊客遊覽車事故、臺鐵爆炸、桃機淹水、雄三「誤射」、華航罷工、一銀被盜領等意外事故頻傳,壞事連連。臺當局「行政院」為祈求風調雨順,已敲定15日(農曆7/13日)下午4點半,擴大舉行「中元普渡」(農曆七月十五的「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由「行政院長」林全親自主祭。
  • 千人大露營 卓蘭火舞祭登場
    華夏經緯網8月3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結合客家民俗特色與地方水果產業的卓蘭中元火舞祭28日正式上場,連續3天的活動,除了配合中元普渡,還有精彩的民俗藝陣踩街、民俗大街、街頭藝人演出、卓蘭星空千人大露營、露天電影等,熱鬧非凡。
  • 漸漸遠離中原的中元普渡,有什麼由來和禁忌?
    在農曆七月十五舉辦中元普渡,祭拜無子嗣的孤魂野鬼,讓它們也能享受到人世間的熱忱,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博愛」的延伸。而結合目連救母的故事,亦有助於孝道的宣揚。因此,中元節是可說一個具有正面意義的節慶。中元節活動雖然已經遠離中原,中國大陸許多民眾不過此節,但在閩臺等地,依然有許多關於中元節的儀式和禁忌。
  • 日照民俗文化現身日本「名古屋中國春節祭」
    1月12日-14日,第13屆名古屋中國春節祭在愛知縣名古屋市中區久屋大通公園開幕。日照民俗文化現身活動現場,成為本屆春節祭的一大亮點,給中日觀眾留下深刻印象。他們為名古屋民眾帶來新奇的山東省現代民俗文化體驗,用生動可感的形式展現了日照市的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
  • 在中元節這一天,古人舉辦的活動豐富多彩
    基於這個傳說,在民間,自古就有豐富的群眾自發性活動,下面列舉幾個常見的。佛家的盂蘭盆法會融入道教的中元節宋朝時,儒、釋、道三教合流日益明顯。這樣一來,在民間習俗的中元普渡著祭祀孤魂野鬼,和中國老百姓對祖先鬼魂崇拜又融和到一起,最後直接就叫「祭鬼」,目的是為了亡者的鬼魂可得救度,盂蘭盆法也會在中元節前後素食並施食。
  • 臺灣祭奠活動
    作為一個移民社會,祖先崇拜、葉落歸根的觀念是臺灣人所共有的,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臺灣,家家戶戶都供奉著祖先的靈堂牌位,凡有重大事件或節日,都必須先祭祖問安。而續祖譜和傳統的祭祖儀式等,仍在臺灣民間一代一代地傳繼著。  臺灣民間在歲時節慶一般都要舉行各種祭典活動,數目之多實在驚人。
  • 臺灣特色的祭奠活動
    作為一個移民社會,祖先崇拜、葉落歸根的觀念是臺灣人所共有的,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臺灣,家家戶戶都供奉著祖先的靈堂牌位,凡有重大事件或節日,都必須先祭祖問安。而續祖譜和傳統的祭祖儀式等,仍在臺灣民間一代一代地傳繼著。   臺灣民間在歲時節慶一般都要舉行各種祭典活動,數目之多實在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