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你準備好了嗎?」6月初,一系列文案出現在某醫美客戶端的廣告中,為新推出的「雙眼皮節」預熱。這則刷爆電梯間的廣告,也因一個「爸」字所暗含的對低齡醫美者的鼓勵,引起廣泛爭議。
某醫美服務平臺發布的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分析稱,每100位中國醫美消費者中,就有19位「00後」,「00後」開啟醫美消費的勢頭比「90後」更強。而2019年,19歲以下中國醫美消費者佔比已達到15.48%。
種種跡象表明,整容人群正逐步年輕化。那麼,「00後」為什麼早早選擇整容?整容帶給他們的意義是什麼?有沒有必要在低齡階段進行整容?錢江晚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調查。
在整形科,未成年人常常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出現的。
從事整形職業四年,每逢寒暑假,杭州一家三甲醫院整形科醫生劉君,都會目睹學生聚集的高峰期,「幾乎每月,有六七十個學生來進行美容手術,佔比達到30%~40%。」
「大部分是高中畢業生,因為即將入讀大學,他們希望以更美好的自己,迎接嶄新的生活和全新的交際圈。」近幾年,高中畢業生群體醫美需求有逐年增長的趨勢,劉君理解他們的心態,可時不時也會遇到幾個讓他無措的低齡醫美者。
「校花」的煩惱:我是不是不太好看
對面的女孩,不假思索地講起自己的種種面部缺陷。可劉君分明看到,她的面孔白淨又漂亮,皮膚通透飽滿,五官端正,他默默為女孩的顏值打了95分。
女孩叫芳芳,15歲,正讀初三。她每天頻繁地照鏡子,無數次對腦海中扭曲的自己,作出「醜」的評價,不計代價地到處諮詢醫美。
終於在一個夏天,芳芳在母親的陪同下,坐到劉君面前。
劉君清晰地看到,女孩的眼睛裡透露出一種渴望,對改變的渴望——「我的上顎往前傾,能往後推嗎?」
進門後,芳芳的母親只是一聲不吭地站在旁邊,對著劉君露出無可奈何的微笑。
「你很漂亮,沒必要整。」劉君打斷了芳芳的話,直接否定了她對自我的偏差認知。
「你看,醫生都這麼說。」這時,一旁的母親才開口說出第一句話,「我之前也勸了很久,女兒就是不相信。」
事實上,由於相貌出眾,「校花」芳芳一直備受矚目。可自從進入初中,聽到別人說,其他班另一個女生比自己漂亮,芳芳從此便對自己的外貌充斥不滿,開始各種奇怪行為。
「她對自己的外貌很苛求,會不斷誇大自己的不足,很可能是心理層面出現了問題。」劉君在拒絕芳芳的整形想法後,也對女孩的母親提出建議——關注孩子的心理狀態。
三個月光顧一次整形科的男孩
在劉君所在的整形科,不到20歲的男孩小林也是常客,「幾乎每季度,他都會來一次,而且每次的需求都不一樣。除了我,很多醫生也為他接過診。」
小林長得中規中矩,可從高中開始就對自己的外貌格外在意,不斷能找到新的缺陷。還在讀高中時,小林就在其他一家醫院做了下頜骨削骨。
「因為磨削,他又產生了新的不滿。手術半年後,來我這裡諮詢。」劉君說,「男孩的母親也是煞費苦心,獨自提前來和我打招呼,希望我勸勸兒子。」
劉君成功把小林勸回了家,可半年後,小林的母親又找上了門,「兒子好了一段時間,但現在又開始糾結了。」
儘管劉君一再勸說他不要整形,可小林始終堅持要改變,卻支支吾吾說不清目的和緣由。「由於過度關注外貌,精神無法集中在學習上,他只讀到了高中畢業。」劉君猜測,他可能因失戀等原因受到心理打擊,最佳的解決方式,並不是找劉君這樣的整形醫生。
「去心理衛生科就診。」面對低齡醫美者,劉君常常會提出這樣的建議。
要在子女臉上續寫自己審美的媽媽
對於美容手術,有時年輕的「00後」也會和家人意見不合。「有的孩子很想做,父母覺得沒必要;也有一些是孩子還沒有形成審美觀,但父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
「孩子還小,為什麼要給她割雙眼皮。」從事醫美工作28年,浙江大學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醫療美容科主任張菊芳第一次遇到這麼小的就診對象——13歲初一女生小敏。
「我就覺得她眼睛不好看,女孩應該有一雙漂亮的大眼睛。」小敏的媽媽說道。
張菊芳看了看坐在旁邊的小敏,她帶著一臉似懂非懂的表情,聽著大人間的對話。小敏對於整容一無所知,她只知道,「媽媽讓我做,我就做。」
聽到小敏的回答後,張菊芳拒絕了這次手術,「小孩自己並沒有要求,這次手術對她來說沒有意義。家長也不能以自己的審美觀來為孩子做決定。」她告訴小敏媽媽,應該在小敏成年,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後,再讓她決定是否進行面部調整。
劉君也遇到過一對類似的母女。
「一進門,女孩媽媽就急切地對我說,女兒眼睛不好看,鼻子不好看……哪哪都不好看。」
劉君記得,那是一個長相一般的高中女孩,的確有部分缺陷,但女孩本身對外貌無所謂,「這位母親的心態有點不正常,堅持讓孩子整形。」
整形醫生建議:
未成年人不宜選擇醫美
孩子心理更需重視
「整形門診最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篩選人群,要對他們的整形目的了解清楚。」劉君感慨說,「有些孩子,我們看起來面容很正常,但在他眼裡卻可能是扭曲的。其實這是形成了精神障礙,是一種心理偏執。整形無法醫治他們的心理疾病。」
對於低齡醫美者而言,割雙眼皮和隆鼻是最受歡迎的美容項目。某醫美服務平臺發布的數據顯示,「00後」早已迅猛接棒「90後」,成為醫美雙眼皮手術消費大戶。
針對醫美服務平臺推出的「66雙眼皮節」,張菊芳也不認同。「這是一種營銷手段,把雙眼皮作為產品在賣。」張菊芳說,雙眼皮是一項手術,不是流水線的產品,是不可以批量生產的。「定了個雙眼皮節,進行大規模促銷,鼓動大家都來做雙眼皮,這是不可取的。」
「選擇為低齡化人群進行醫療美容,從臨床來看,我們主要基於兩方面考慮。」張菊芳說,「有的孩子存在先天不足,比如唇顎裂等,為孩子進行美容手術,可以讓他從小樹立信心;還有的是為了彌補孩子的心理創傷,消除自卑感。比如,有的女孩臉上有黑毛痣,被同學取笑。」
對於低齡醫美者,劉君建議,「應該等到成年後,建立成熟的審美觀後,再來考慮這件事。」
張菊芳也認為,「未成年人不宜選擇醫美,父母也不能以自己的需求為目的,要求孩子整形。而大學生群體需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可以追求美,但不能盲目。如果真的要整型,也應該去正規醫院或者醫療美容機構,與醫生直接溝通,聽取專業意見。」
(除張菊芳外,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錢江晚報記者 張蓉 陳曦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