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學習模式發生變化 網絡學漢語成新時尚

2020-12-14 中國僑網

原標題 突破時空界限 提供定製方案

網絡學漢語:風靡全球新時尚

吳思穎 劉紫雯

隨著科技的發展,漢語學習模式在逐漸發生變化。除了傳統的漢語教學培訓機構之外,近年來,依託網際網路提供線上漢語教學服務的機構大量湧現。很多漢語「發燒友」也逐漸形成了通過網絡來學習漢語的習慣,在線漢語學習悄然興起,成為風靡全球的新時尚。

適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李瑩(化名)在愛拓奇(italki)在線漢語教學平臺已有3年的教學經驗,她認為,網絡課安排靈活,上課時長及次數全由學生自己決定。「我們的授課時間從30分鐘到90分鐘不等,根據老師們的上課時間,學生可以選擇合適的課程。」

李瑩的感受也是不少選擇在線學習漢語的學生的共識,在他們看來,在線課程的授課模式更能適應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李瑩認為,傳統大班式教學較難顧及到學生的個體情況,而網絡在線推出的一對一在線教學模式更有針對性。「我會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劃分成初級、中級、高級3個學習階段,根據他們的情況設計不同的課堂話題,這樣的學習更具有針對性,也能更快得到提高。」

對此,美和漢語(北京)中心經理王茹深有感觸,她表示,公司開設在線學習課程的原因就是為了方便學生隨時隨地學漢語。「原來我們只有線下課程,但這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外國學生一旦回國,就不能繼續之前參加的線下課程。」王茹說,「每一個機構、每一名老師的教學方法都有差異,如果學生回國後,再重新選擇老師,就會導致學習跨度太大,需要一個重新適應的過程,學習效率也會降低。」

離開中國後,艾麗婭選擇在線上繼續學習漢語,在她看來,相比於線下課堂,她更青睞在線學習。「學校多是大班式教學,有時候為了照顧其他學生,老師會放慢教學節奏,但這可能導致中文水平較高的學生的學習進度也放慢。相反,線上老師會根據學生的需求適時調整,比如增加模擬對話的時長。」

除了服務學生之外,在線教學也使得老師的教學範圍、教學方式更為自由。李瑩認為,在線教學更能讓自己發揮創造力,也利於老師更好地把控課堂。「線上教學模式相對靈活,我可以使用純聊天式的授課模式,也可以沿用傳統授課模式。傳統的教學思路多少會受制於課本,當我嘗試網絡教學後,發現學生能夠更好地順著我的思路學習。」 李瑩說。

線上線下互為補充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漢語教學中的師生互動都是關鍵一環。在線教學儘管突破了時空限制,但不可避免的是師生之間仍然隔著一個屏幕。

就此,同時兼任線下和線上對外漢語老師的代秀(化名)認為,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區別主要是教學方法。「相比於線下教學,學生在線上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所以線上教學需要提煉教學精髓,且教學時間不宜過長。」 根據二者的不同特點,代秀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做法,即在線上課堂主要使用造句、模擬對話、複述課文等教學方法,線下教學則可以採用多種課堂形式。「在線漢語課程還有一個局限是由於著重語言交流,相對不利於學生學習漢字書寫。」

相對線下課程,線上漢語課程的優勢除了打破時空限制之外,也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線上課程有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更加自覺地學習。」代秀說。

值得關注的是,一些教授方言的在線學習平臺開始進入了漢語學習者的視野。傑森在愛拓奇在線平臺學習粵語,他說:「教授方言的線下課堂數量很少,在線學習給我提供了這個機會。在學習過程中,老師會提供幾個句子讓我複述,但是粵語的發音和普通話有很大區別,我一開始總是讀錯,老師就會讓我不斷重複,還會通過一些小故事讓我加深印象。」

傑森的粵語學習每周一次,形式是視頻通話。「平常我只和親人視頻通話,現在每周都要和老師視頻通話,也會覺得親切。一段時間下來,我和老師成了朋友,即使是在非上課時間,我們也會聊聊天。」

在線漢語教學市場趨熱

隨著中文網課的不斷升溫,線上學習中文的課程和相關軟體也逐漸走進了大眾的視野,不少線下機構也趁著熱潮開發了線上的學習平臺。

以美和漢語為例,他們的線上平臺用戶主要來自歐美國家,約70%是成人,約30%是青少年。美和漢語自有數據顯示,學員學習原因分別為對日常漢語感興趣、想參加中國漢語水平考試、因為工作原因需要學習商務漢語。值得關注的是,華裔青少年是線上學漢語的新興群體。「我們網絡平臺的用戶有約60%是之前在我們機構線下學習的學生,因為對課程和老師比較滿意,離開中國之後希望繼續學習漢語,就轉到我們的網絡平臺。」 王茹說。

王茹表示,在線漢語教學主要分為直播課和錄播課兩種。「錄播課的優勢在於靈活,但不利於師生之間的互動。直播課的優勢在於老師可以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生也能獲得有針對性的指導,這種交互式的學習方法利於提高學習質量。」王茹說。

對於未來通過網絡學習中文的趨勢,王茹持樂觀態度:「有條件能到中國學習的外國人畢竟有限,線上中文學習平臺則突破了時空限制,提供了靈活的授課模式,越來越受到外國漢語學習者的青睞,發展勢頭很好。」

王茹同時提醒,未來在線漢語平臺除了需要不斷完善平臺建設外,任職教師的專業性也需要進行把關。「老師的專業性不夠會影響學生對課程的期望和學習的動力,在篩選老師方面在線學習平臺應該投入更大精力。」

相關焦點

  • 網絡學漢語:風靡全球新時尚
    隨著科技的發展,漢語學習模式在逐漸發生變化。除了傳統的漢語教學培訓機構之外,近年來,依託網際網路提供線上漢語教學服務的機構大量湧現。很多漢語「發燒友」也逐漸形成了通過網絡來學習漢語的習慣,在線漢語學習悄然興起,成為風靡全球的新時尚。
  • 網絡學漢語:適應個性化需求 風靡全球新時尚
    隨著科技的發展,漢語學習模式在逐漸發生變化。除了傳統的漢語教學培訓機構之外,近年來,依託網際網路提供線上漢語教學服務的機構大量湧現。很多漢語「發燒友」也逐漸形成了通過網絡來學習漢語的習慣,在線漢語學習悄然興起,成為風靡全球的新時尚。
  • 網絡學中文正走俏 漢語學習花樣多
    美國國際教育委員會發布的普查報告顯示,中文已成為美國中小學生學習的第四大外語課程。美國全國學習中文的人數還在增加,全美中文學校系統會員學校已達500多所,各種中文學校在校人數加起來已達20多萬。  據俄羅斯聯邦教育科學監督局數據,2016-2017年俄羅斯約有1700名中小學生學習漢語。
  • 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讓我看到了光明未來
    來源:中國僑網疫情下,漢語還「香」嗎?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國家掀起了「學漢語」的熱潮。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海內外許多中文學校和漢語教育機構被迫停課,許多文化交流活動也被迫中止,人們學漢語的徵程比往年艱難了許多。疫情下,漢語還「香」嗎?
  • 遵循漢語學習規律 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延邊州初中漢語教學模式...
    ,它建立在民族中小學漢語課程基本理念的基礎上,為高效完成漢語學科教學目標而實施,具體模式為「學習—積累—體驗—整合—達標」。  「延邊州初中漢語教學模式」的內涵  「延邊州初中漢語教學模式」的具體模式為「學習—積累—體驗—整合—達標」。  「學習」,是指學習漢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同時掌握漢語學習策略。學習是漢語教學模式中的第一要素,沒有學習作為基礎,漢語教學很難正常實施。
  • 疫情下,漢語還「香」嗎?
    停課不停學 漢語學習走上「雲端」疫情期間,海外華文教育機構在經歷了最初的迷惘後,逐步理順思路,紛紛開啟線上教學模式。「2月份教室就停用了,停課後,我們開始摸索網上授課。」劉甚榮是莫斯科東方中文學校的一位中文老師,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深知,「在海外,學習中文不是件輕鬆的事……中文學習真的不能停,一停就可能會荒廢。」
  • 個性化漢語學習解決方案將成對外漢語教育發展新趨勢
    ,最近她準備回國了,但她很擔心在非漢語環境中,如何繼續堅持剛剛開始的漢語學習。當從導師那裡得知可以利用個性化漢語學習解決方案在線學習,從而達到身在中國的學習狀態時,她認為自己找到了學習漢語的捷徑。   隨著北京奧運會的臨近,已經火了幾年的「漢語熱」更加升溫。海外幾千萬學習者的學習熱情在推動對外漢語教育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對其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泰國推廣數位化漢語課堂模式
    泰國本土漢語教師奧拉潘說:智慧漢語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的漢語課堂教學模式有很大不同,數位化教材和資源具有可視性強,更加趣味化、立體化的特點,有利於語境創設、情景交流、互動參與。此外,智慧漢語課堂在課前和課後增加了師生、生生實時互動交流,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平臺,實現語言學習的泛在化,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語境缺失,課堂學習時間不足導致的學習效果不佳的情況。
  • 美國孔院研發漢語學習App 實景模式助中文學習
    美國孔院研發漢語學習App 實景模式助中文學習
  • 融媒體升級對外漢語學習詞典
    筵洪桂治在學習任何一種語言的過程中,詞典都是必不可少的。把詞典文本生成過程融媒化從近年出版的漢語學習型詞典來看,詞典編纂者儘管意識到了要考慮二語習得的特點,但在實踐中對不同國家的漢語學習者學習漢語的語言認知特點和規律運用不足,詞典的編纂體例和釋義方式沒有擺脫傳統語文詞典編纂的模式。
  • 構建商務漢語的探究教學模式
    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認知學習策略的推理策略表明:學習者可通過原有知識及新獲得的語言知識,進行概括推理或演繹推理以及分析、歸納等思維活動,以此來實現規則的內化。因此,授課教師可根據學習者的認知心理規律,從全局角度出發,精心設計一個在一開始就能激發學習者好奇心與探索興趣的焦點商務問題。這個焦點商務問題的答案只有在學習者基本達到課堂的教學目標,並完成了跨文化交際練習之後才能探析而出。
  • 漢語將納入俄羅斯「高考」!《該學漢語了》
    俄主編:漢語教材要跟上「中國速度」近10年來西佐娃多次到中國訪學,參加漢語教學方面的研討。她注意到,隨著中國的飛速發展,中文也發生了變化,這些變化既包括一些反映網絡文化的新詞彙,也包括中國社會、經濟等領域近年來出現的新詞、熱詞。她認為,新編寫的漢語教材必須把這些變化體現出來。
  • 真正意義上的漢語學習詞典是怎樣的?|《當代漢語學習詞典》隆重推出
    經過五六年的編寫,四年多的打磨和完善,《當代漢語學習詞典》終於出版了!這部收錄當代漢語最基礎的6683個詞語,以4233個詞語為主要釋義用詞,以海量當代語料庫為基礎,兼具時代性和學習性的漢語學習詞典,是主編張志毅先生對「真正意義上的漢語學習詞典如何編寫」的思考和回答,它的出版也標誌著商務印書館漢語辭書出版進入了「當代」的新紀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 11346 《近代漢語》知識點學習 (華師)
    1、產生大量的新的詞語;2、古代漢語裡的許多詞語,在近代漢語裡具有了新的意義;3、雙音詞、多音詞的數量大大增加;4、湧現出一大批新的成語、諺俗語、歇後語、偏義語、隱語、行業語、術語以及外來語等。   近代漢語語法也很有特點,如前綴、後綴的使用比較頻繁,常見的前綴有「阿」(阿誰、阿你),兀(兀誰、兀那),老(老哥、老弟),打(打睡、打探),所(所願、所煩),有(有負、有失),等等。常見的詞尾有子,頭,地,當,自,來,生,家,行等。在句法方面,近代漢語裡出現了許多新的句型,「難道……不成?」「連……也…..」「……著」(表祈使)、「……則個」近代漢語語音也發生民顯著的變化。
  • 漢語國際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伴隨中國國家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漢語國際傳播迎來新機遇。但與此同時,信息化時代的移動學習方式對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也形成了衝擊。面對新形勢,漢語國際教育面臨諸多新挑戰。  挑戰之一:師資培養不能滿足海外需求  新形勢下國際漢語教師需求的多元化與國內師資培養的單一性矛盾越來越突出。國內高校培養的師資仍以教授來華成年學習者的通用型教師為主,而海外漢語學習者低齡化趨勢、母語環境下漢語學習者人數增多帶來的國別化、語別化、少兒漢語教師的需求等都要求師資培養的相應轉變,不能再以一刀切的模式去培養。
  • 讀《漢語史稿》|幾千年來,漢語到底發生了什麼?
    幾千年來漢語發生了什麼?漢語從古代發展到現代,語音、詞彙、語法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不同,其中語音和詞彙變化最大。語言的改變不是一時一地發生的,而是一個漸變的過程,上古漢語演變成現代漢語是分階段的,這就涉及到給漢語分期的問題,因此我們要找到漢語改變比較大的節點。麻煩的是,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擁有不同方言,每個方言的演變都不一樣。
  • 漢語是孤立語,缺乏形態的變化,語序與虛詞是漢語最重要語法手段
    漢語語法語法是指語言的結構方式。漢語是孤立語,缺乏形態的變化,語序與虛詞是漢語最重要的語法手段。儘管在語言三要素中,語法最具穩定性,但由於漢語歷史悠久,跨越了漫長的時代,在發展的歷史長河中,語序與虛詞、一些重要的句式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 古代漢語學習大綱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語基礎上所形成的書面語,在發展中日益與口語相脫離,並從歷代口語中吸取營養,與時俱新。4.  古代漢語的學習對象是文言文。二、古代漢語的教學目的與要求1.  培養學生閱讀古代文獻的能力,以繼承我國古代優秀的文化遺產。2.  提高運用與分析現代漢語的能力。
  • 對外漢語教師良心推薦!漢語學習APP小盤點
    【平臺君】在教學中印象最深的優秀漢語學生總是隨身攜帶文曲星類的電子詞典,每遇到生詞都會拿出書包裡「寶貝」,記得那時候電子詞典的價錢還不便宜。如以!用!來!學!英!語!Pleco是美國公司製作的APP,其英文非常地道,很適合中國人用作漢英詞典。平臺君在這裡表達一下遺憾,咱們的大中華還沒有開發出很好的中文學習詞典APP,需要各位老師和開發者繼續努力啊!
  • 人工智慧強力助推漢語學習
    IBM 研究院和倫斯勒理工學院 (RPI) 正在攜手開創幫助學生學習漢語的新途徑,希望以 AI 技術支持的助手配合沉浸式課堂環境進行教學,這在語言教學領域是前所未有的創舉。這種課堂名叫認知沉浸室 (CIR),能讓學生感覺自己置身於中國的餐館、園林或太極學習班中,與 AI 聊天機器人練習漢語對話。CIR 是由 IBM 研究院和 RPI 合作的研究機構 (CISL) 開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