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鞋狗」鄭州修球鞋,月入兩萬多元

2020-12-20 河北青年報

「我會告訴二十歲左右的青年,不要因為一份工作、專業甚至職業而安定下來,一定要尋求內心的衝動。」這是耐克創始人菲爾·奈特自傳《鞋狗》裡的一句話。書名《鞋狗》是對菲爾·奈特這位體育商業帝國創始人精神內核的描述,表達了一種對鞋痴迷、對所做事情痴迷、對創造痴迷的狀態。隨著書籍的暢銷,「鞋狗」一詞也被眾人玩味,通過網絡的發酵,成為球鞋研發、球鞋收藏、球鞋營銷等領域球鞋愛好者的統一稱謂。今年27歲,來自滑縣的焦少華也是一名「鞋狗」,他痴迷球鞋,每天對著球鞋的時間超過13個小時;他成立的「鞋狗驛站」專門修補、翻新價值不菲的籃球鞋,並當成畢生事業傾力而為。他是一名「修鞋匠」,也是一名新行業的創業者。

焦少華和他修好的球鞋

球鞋昂貴但易磨損

他嗅到了商機

初見焦少華是7月8日下午兩點半,在望東市場的「鞋狗驛站」門口,他從一輛印著飛人喬丹Logo的車上下來,笑著說自己這輩子大概離不開籃球和球鞋了。

「鞋狗驛站」店鋪不算大,門口的筐裡放著已經修好待郵寄的球鞋。一側的牆面上,手繪了身著23號芝加哥公牛隊球服的麥可·喬丹;另一側的靠牆的鞋柜上,擺滿了待修補的籃球鞋,牆體上方寫著「鞋狗一面牆,鄭州一套房」的字樣。對於這種看似戲謔式的說法,店裡來自廣東的學徒阿健和阿彪深有感觸。

「昨天阿姨打掃房間把我的鞋盒扔了,她以為鞋盒是廢品幫我處理掉了,她不知道我那個鞋盒值5000元。」看到眾人一臉的不可思議,阿健拿出手機點開了某潮流網購App,上面有對這雙限量版Nike Dunk系列球鞋清楚的標價:配有原裝鞋盒的標價19999元,沒有鞋盒的「只賣」14000元!

在社交網絡和大牌明星的助推下,球鞋成了年輕人眼中的硬通貨,限量款球鞋更是和奢侈品一樣受追捧。

「一雙籤名版的球鞋要千元起,可是一旦氣墊損壞、鞋底磨損,鞋面好好的也沒法穿了。」經常打球的人都知道,籃球場的水泥地面對於球鞋十分不友好,往往幾場球下來鞋底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磨損。焦少華說,每當聽到鞋底和水泥地面的摩擦聲時「心都在滴血」。

為什麼不能把磨損的鞋底修復好,讓它煥發生機呢?2018年,鄭州還找不到能修補籃球鞋的正規經營場所,想要修鞋只能把鞋寄去外地。看著自己在水泥場上「陣亡」又捨不得扔的科比6代籃球鞋,焦少華嗅到了商機。

「蹭」鞋修

他賠了朋友1000元

2017年畢業於河南理工大學自動化專業的焦少華,畢業後作為管培生在鄭州一家名企就職,剛畢業就月薪8000元,已然算是高薪一族了。

2018年下半年,焦少華萌生了進軍球鞋修補行業的想法。為了有更多時間學習球鞋修補、改色、翻新的技術,他索性離開了上述企業,應聘進鄭州工商學院成為一名輔導員。雖然月薪變成了3000元,但他如願以償獲得了更充裕的學習時間。

起初焦少華是通過B站的視頻來學習球鞋修補技能的。理論知識從網上學,但實操卻犯了難。因為沒有客戶,他只能拿朋友的鞋練手。

焦少華專注地用噴槍給球鞋補色

「我跟他說鞋子我免費幫你翻新,做好以後跟新的一樣。」可現實終究是殘酷的,因為漆皮材質補色難度大,又缺乏球鞋修補實操經驗,這雙1700元入手的海軍藍配色AJ11修復後出現了色澤不均勻、鞋面染色等情況。

「我賠了1000塊錢來彌補他的損失。」而那雙AJ11被焦少華擺在自己店內最顯眼的位置,時刻提醒著他,球鞋修補翻新是一門手藝活,需要過硬的理論知識和實操經驗支撐才行。

2019年1月,趁著學校放寒假,焦少華到了鄭州市廣電南路上的一家擦鞋店學習皮革護理,店裡不收學費,他也沒有工資拿,「學徒就是免費幹活唄,不收我學費就知足了」。

2019年7月,暑期來了,焦少華有了更充足的學習時間,他準備去遼寧盤錦一趟。「遼寧那邊做球鞋修復的作坊很多。」在遼寧盤錦學習期間,焦少華像一塊海綿,瘋狂吸收著周圍的養分,很快他就熟練掌握了換鞋底、換氣墊、織補鞋面、改色、換皮等核心技術。

有了手藝還需要解決原料供應問題。作為製鞋業重鎮,莆田是焦少華必須去的地方,那時他只要有空就去那裡尋找質量可靠的球鞋原料。

2019年9月,已經完成創業前所有積累的焦少華下定決心,辭去輔導員的工作,註冊了公司,搬來了新工作室,開始創業之路。

通過抖音拓客

兩年修復5000雙球鞋

創業對焦少華來說,是將愛好變成職業的愉快過程。因為熱愛籃球,焦少華結識了不少球友,「鞋狗驛站」開起來後,球友自然轉化成了客戶和介紹人。周圍的幾所大學也為鞋店提供了穩定的客源,焦少華創業初期生意就很不錯。

可好光景沒持續多久,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整個社會按下了暫停鍵,高校開學延期,焦少華的生意受到了衝擊。在抖音直播的啟發下,焦少華開啟了「網絡拓客」的主播之路,從一個懵懂的小白,變成了從容在鏡頭前回答網友關於球鞋各種問題的主播狗哥。

焦少華把修護球鞋的工作在網上直播

「現在每次直播都是四五百人看。」焦少華說,線上成了生意的主要來源,也幫助這個剛創業的小工作室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活下來。

採訪期間,工作室的操作間轟鳴聲不斷,忙碌著的是焦少華的父親,他正在對鞋底進行溢膠打磨工作。「根本忙不過來,今天還有四五十雙鞋等著修呢,明天還有鞋要寄過來。」

說話間,焦少華的父親將一雙粘上新鞋底的球鞋放進一旁的氣壓機,「呲!」氣壓機發出巨大聲響,打開時,一雙浴火重生的「新鞋」就出爐了。這雙鞋的換底費用是180元,修好的新鞋第二天就能打包寄回主人手裡。小店開業至今,焦少華已經修復了5000多雙球鞋,每月收入穩定在兩萬多元。

抖音直播給焦少華帶來客源,也帶來了學員。阿健和阿彪是一個半月前從廣東來拜師學藝的,學費每人5000元。「我做的就是賣籃球鞋的生意,球鞋修補技術學成回去後我就賣鞋和修鞋兼顧,服務就更多元化了。」阿健說道。

秉承匠人精神

他用心修復別人的故事

5000多雙球鞋,就是5000多個故事。

去年夏天,一個二十多歲的姑娘在炎熱的午後推開了「鞋狗驛站」的門。「她當時十分著急地問我,能不能修一下她手上的AJ11。」焦少華看到,這雙鞋狀況並不好,鞋後跟及鞋面磨損嚴重,氣墊也已經塌陷,要花大功夫進行修復。看著女孩焦急的模樣,焦少華就知道這雙鞋子對於她有特殊的意義。

接下來的一個月內,修面、補色、清洗,焦少華費了很大功夫將鞋子修復。姑娘來取鞋的時候看到了這雙如獲新生的鞋子時淚如雨下。「她說這雙鞋子是爸爸生前給她買的她最喜歡的球鞋,有這雙鞋子在,就仿佛爸爸從來沒離開過一樣。」焦少華動情地說:「我修的不是鞋,是故事。」

從新青年到新匠人,焦少華的堅持得到了回報。不久前,有投資人找上門尋求合作,而焦少華的心裡也早就畫出了藍圖:「我想把球鞋修補做成規範的流水線,讓這個行業更加正規和繁榮。」

來源 河南青年時報

相關焦點

  • 靠修鞋月入2萬,鄭州90後小夥畢業後成修鞋匠,客源來自全國各地
    在鄭州,就有一個90後大學畢業生,不顧家人反對,自學成了修鞋匠。單憑著這門手藝,一個月能掙20000多元。目前還有了學徒。2020年7月15日,河南省鄭州市,焦少華在給球鞋上漆前,調配漆料的顏色。【90後小夥靠修鞋月入2萬】「在一個牆角上有個鞋攤兒,一位老頭坐在『馬扎兒』上,在為過往的行人和左右住戶們修補鞋子。」這是著名散文《修鞋匠》裡對於修鞋匠質樸的描述,大多數人對於修鞋匠的印象,也都是如此,而鄭州有一個大學畢業生,卻把成為修鞋匠當做了夢想。
  • 杭州大學生賣鞋月入2-3萬!球鞋瘋狂藏著什麼利益鏈
    一個月流水超過200萬,月收入2萬-3萬,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小陳的支付寶帳單,記者很難相信現在的球鞋市場已經繁榮成這個地步——兼職做「鞋販子」足以讓一個1999年出生的大二學生實現零花錢自由,甚至比大部分普通白領的月收入更高
  • 大學生「炒鞋」花了135萬沒買到一雙真鞋 高價賣掉科比絕版球鞋只...
    揚子晚報訊(通訊員 檀杉杉 步青芸 記者 劉瀏)1月27日,農曆春節的凌晨四點,網絡上傳來爆炸性消息—球星科比去世。小黃第一反應是拿出床下珍藏的那雙科比聯名球鞋,「不管消息真假,一定要趕在價格瘋漲時把鞋子賣掉。」
  • 靠譜的二級鞋市都有哪些?海淘球鞋購買渠道分享
    很多小夥伴都比較關注靠譜的二級鞋款平臺,眼看著國內的幾個二級平臺都不太令人滿意,要麼服務態度差,要麼各說各的,好鞋賣不出去,買到的都是爛鞋。在現在鞋市大崩盤的前提下,正是入手自己心儀鞋款的好時機,如今鞋款線下發售難排,線上發售難搶,今天狗叔就為大家簡單介紹幾個比較好用有保障的二級鞋市平臺。
  • 炒鞋月入過萬?鞋販子:大多數每月賺不到3千元
    口述丨炒鞋圈裡的瘋狂與荒誕  「男孩一面牆,堪比一套房」、「25歲學生炒鞋月入百萬」。近段時間,「炒鞋」話題引發了關注,圈內流傳的傳奇故事層出不窮。  「炒鞋」究竟有多火?比如,有的AJ球鞋開售第一天,就有幾百人冒雨排隊搶限量款;有的球鞋剛發售,價格即暴漲十幾倍甚至上百倍。
  • 「炒鞋」真能月入百萬?鞋販子:大多數每月只賺不到3000
    「男孩一面牆,堪比一套房」、「25歲學生炒鞋月入百萬」。近段時間,「炒鞋」話題引發了關注,圈內流傳的傳奇故事層出不窮。 「炒鞋」究竟有多火?比如,有的AJ球鞋開售第一天,就有幾百人冒雨排隊搶限量款;有的球鞋剛發售,價格即暴漲十幾倍甚至上百倍。 「炒鞋」是如何興起的?這個「狂熱」的市場究竟如何運作?鞋販子的收入是否真如傳聞所說「月入百萬」?
  • 月入一狗是什麼梗? 月入2萬活得不如狗說的是你嗎
    月入一狗是什麼梗? 月入2萬活得不如狗說的是你嗎時間:2019-05-21 14:37   來源:牛遊戲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月入一狗是什麼梗? 月入2萬活得不如狗 月入一狗是什麼意思?同學聚會、網絡交流上,經常能看到有人說月入一狗,那麼月入一狗是什麼梗呢?月入一狗是多少錢?
  • 月入一狗是多少錢是什麼梗 月入一狗來源出處原因
    在逛論壇時發現了一種新的名詞月入一狗,那麼月入一狗是多少錢,月入一狗是什麼梗呢?為了幫助各位小夥伴,小編特意帶來了此篇文章。  月入一狗是多少錢 月入一狗是什麼梗  其實該事件是因為,有人在某論壇發帖說自己在上海工作,「月入兩萬,活得不如狗」,從此一狗就變成了兩萬的代指。
  • 小夥「盤球鞋」月入10萬 是電商還是「炒股」
    繼老年人盤核桃之後,現在年輕人時興「盤球鞋」。近日,「22歲小夥倒球鞋月入10萬元」上了網絡熱搜。對於炒鞋掙錢行為,鞋販子們自認為和炒股性質一樣。調查網上名牌二手鞋真假莫辨網上有多個版本的炒鞋故事,且主角都是年輕人。不過仔細研究就會發現,炒鞋者們的操作方法非常簡單,就是想辦法入手大牌限量版球鞋,然後到二級市場加價銷售。對此有網友怒懟,「這不就是黃牛嗎!和票販子、號販子一樣,有什麼好炫耀的!」「網上賣鞋納稅了嗎?」
  • 月入一狗月入一蛆月入一妹是多少錢 月入一X是什麼梗出自哪裡
    月入一狗月入一蛆月入一妹是多少錢 月入一X是什麼梗出自哪裡  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對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均工資進行統計和說明,每一年的人均工資都在增長,月入XX的說法一直以來都在網絡上說著,也在茶餘飯後被討論著,不過小編只是聽過月入多少錢多少錢,很直白的說法,有不少網友採用新的計量單位,
  • 指望炒鞋發家致富?炒鞋被騙維權難 年輕人最易上當
    一雙鞋沒有,照樣騙得你團團轉今年3月底至4月不到一個月裡,上海數名「炒鞋」愛好者被俞某先後騙走了30餘萬元鞋款。「拿下家的錢,還上家的債,手頭上一雙鞋也沒有。」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北蔡派出所的孫曉峰是負責接警的民警,他告訴記者,就連警方都「差點」被所謂的球鞋賣家小俞騙了。
  • 聽說大學生直播賣菜月入兩萬,朋友辭職去嘗試,一個月後就不幹了
    不過就有新聞說大學生回家賣菜加上直播,一個月收入兩萬塊。聽說大學生直播賣菜月入兩萬,朋友辭職去嘗試,一個月後就不幹了>有位朋友就看新聞說有一位大學生畢業後沒有去找工作,而是回到了老家,在菜市場租了一個檔口,開始賣蔬菜為生。
  • 超兩萬雙球鞋同場,全球最頂級的球鞋潮流文化現場 | 2020 SC攻略
    這一次,除了重磅攜手美國知名球鞋與時尚設計師 Sean Wotherspoon外,聯合創始人李娜與家族摯友白敬亭將會到臨現場與各位鞋頭分享自己的球鞋態度,邀請了著名演員張銘恩、電競戰隊 RNG 冠軍上單 LETME、bilibili特邀嘉賓 & 著名 Rapper 萬賽文、那奇沃夫、周密、小精靈到臨現場,與眾多合作夥伴呈現多元娛樂場景及全球最頂級的球鞋潮流文化現場
  • 杭州小夥進價千元球鞋賣4萬!僱人排隊半天掙2萬!炒鞋神話中,九成...
    「鉤子一反,傾家蕩產」「暴漲900%,有人靠炒鞋年入千萬」「球鞋一面牆,堪比一套房」「70後炒股,80後炒房,90後炒幣,00後炒鞋」「炒股不如炒鞋?錢江晚報記者採訪入圈六年的鞋圈「老炮」,試圖揭開這股狂潮背後的冰山一角。
  • ​健身房洗完澡,價值6000的球鞋沒了:鞋我不要了,只求你退款!
    健身房洗完澡,價值6000元的球鞋沒了:鞋子我不要了,只求你退款!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變得越來越高,物價水平也變得越來越高。特別是鞋子,價格高的竟然高達幾千元,許多大學生都喜歡這種較貴的球鞋,並稱這些為「鞋文化」。
  • 「我25歲炒鞋月入百萬」是新風口還是割韭菜?
    2017 年,Nike旗下Air Jordan和國際潮牌OFF—WHITE合作的,名為 OFF—WHITE·Air Jordan 1 的球鞋從售價 1499 元的很快漲到 12000 元。2018年,特拉維斯?斯科特和Air Jordan合作,一雙售價 1299 元的球鞋,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直線上漲至 8000 元。 炒鞋能有多賺錢?
  • 短視頻時代的鞋頭: 不靠賣鞋也能年入百萬
    活躍在社交媒體上的鞋頭們 比起「鞋頭」,中國的年輕Sneakerhead們更願意自詡為「鞋狗」,這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同時兼具文化意義和調侃意味的稱呼,對於真正的「鞋狗」來說,球鞋甚於愛好,是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 一雙八千多元的耐克球鞋,真正的成本究竟是多少?
    耐克的創始人在自傳中對自己的稱呼「鞋狗」!他為什麼這麼說?你是一隻「鞋狗」嗎「鞋狗」——這是著名運動品牌耐克創始人費爾奈特在自傳中對自己的稱呼。而用「鞋狗」來稱呼那些和他一樣「用生命來愛鞋」的鞋迷們,的確十分形象。
  • 這屆95 後|炒鞋暴富夢碎:輝煌時月入 15 萬,如今一雙賺 50 元
    當年 10 月,他註冊了第一個耐克官方帳號,正式成為一名 "Sneakerhead"。4 個月後,吳樺瞞著家人,隻身一人從福建老家到了成都。只因為,成都春熙路有當時全亞洲最大的 Jordan 旗艦店。到了成都後,為了能更方便地買鞋,吳樺試著應聘了 Jordan 旗艦店的導購崗位,但由於沒有相關工作經驗,他被拒之門外。吳樺不死心,乾脆留在成都," 漂 " 了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