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炒鞋發家致富?炒鞋被騙維權難 年輕人最易上當

2020-12-20 中原網視臺

「球鞋期貨」大多空手套白狼 炒鞋被騙維權難

指望炒鞋牟利,容易落入陷阱成為接盤俠

「95後靠炒鞋在杭州買房」剛剛上了熱搜,這兩天,眾多炒鞋族朋友圈又被《「炒鞋族」被詐騙30餘萬元 受害人多為「95後」「00後」》的文章刷屏。

「能定性為詐騙的,其實很少。真實被騙人群和數額遠不止這個量級。」上海一所大學的金融專業學生王慶(化名)正在兼職做二手鞋買賣,他告訴記者,僅以他身邊的「鞋圈」朋友為例,這些人累計起來的被騙數額就超過了30萬元,「都是被騙幾千元的、幾萬元的,真是維權無門的感覺」。

「球鞋是股票,還是毒品?」美國電商平臺Stock X的創始人Josh Luber曾在一場TED演講中說:「對很多人來說,球鞋是一種合法且門檻較低的投資機會。」而在我國,球鞋投資的中文名叫「炒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隨著90後、95後消費能力的提升、球鞋市場的日益火爆,已經出現了諸如「球鞋期貨」這樣的買賣。

但這些所謂「買賣」,卻因沒有基本規則保障,往往讓年輕人身陷騙局,維權無門。

一雙鞋沒有,照樣騙得你團團轉

今年3月底至4月不到一個月裡,上海數名「炒鞋」愛好者被俞某先後騙走了30餘萬元鞋款。

「拿下家的錢,還上家的債,手頭上一雙鞋也沒有。」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北蔡派出所的孫曉峰是負責接警的民警,他告訴記者,就連警方都「差點」被所謂的球鞋賣家小俞騙了。

最早是一位居民到派出所報案,聲稱自己以每雙3000多元的價格,向俞某買了30多雙「椰子鞋」。「椰子鞋」是阿迪達斯和侃爺聯名發布的「YEEZY運動鞋」,因款式新穎、配色漂亮,頗受年輕人追捧。

報案人當時的主要訴求是——花錢買了鞋,賣家遲遲不發貨,想通過警方要求賣家退款或者發貨。但俞某稱他把10多萬元貨款分別轉給了不同的上家,並且「上家供貨商」不能發貨的理由充分。

孫曉峰告訴記者,警方最初判斷,這只是一起「買賣糾紛」。但經警方後期仔細核實後發現,俞某轉帳的所謂「上家」,其實也是當初向俞某買鞋卻未收到貨的「被害人」,俞某向他們轉帳只是在「退款」而已。那個與俞某微信往來提供貨物狀態的「上家」,只是俞某的一個朋友,收了俞某幾百元錢配合「演戲」。

俞某手中,一雙鞋也沒有。他被警方羈押後,陸續又有被害人前來報案,累計金額達到30餘萬元。

但俞某這樣的「騙子」,在江蘇丹徒男子殷某面前,就小巫見大巫了。

殷某長期租用兩三輛豪車用來炫富,月租金12萬-15萬元。他也在一雙鞋都沒有的情況下,以類似俞某的手段騙取40餘名受害人超過600萬元的「期鞋」款。被害人多為90後年輕人、炒鞋族。同樣的,殷某每次只能把現在客戶給的錢少部分賠給之前客戶,就這樣一直「滾錢」。

上海浦東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前述俞某案件中的被害人多以95後、00後為主,多為在讀高中生或大學生。其中一名任姓被害人還未滿18周歲,正在讀高一,他在向公安機關報案時表示,自己和俞某是通過二手交易平臺認識的,至案發時被騙金額已近兩萬元。

「球鞋期貨」如何空手套白狼

炒鞋圈業內人士小天(化名)是一名在校大學生,他告訴記者,近年來「炒鞋族」每次被騙的案例,都會在「炒鞋圈」裡廣為流傳,「大家都很關注怎麼防止被騙,但被騙的新聞還是屢見不鮮」。

小天介紹,現在「炒鞋圈」出現了「球鞋期貨」這樣的新買賣。「球鞋期貨」就是延期交付的球鞋。以一雙椰子鞋為例,賣家以3000元的價格當下賣給你,你可能要等待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拿到這雙鞋。

小天接觸過不少這種「賣期貨的」,他們一般給的價格都比市場價稍低一些,以此吸引買家。但小天告訴記者,買期貨的朋友,10個裡頭有9個是虧的。

一雙期貨鞋,幾個月後,如果這款球鞋價格漲了很多,賣家通常會告訴你「沒貨了」,退錢給你;如果價格跌了,比你當時的進貨價更加低,那麼賣家會火速給你發貨。這一過程中,什麼時候發貨、是否發貨,全都由賣家說了算。

此前,「炒鞋圈」流傳著出生於1997年的成都男生「餅乾哥」的「神話」。2019年,年僅22歲的「餅乾哥」已經成了球鞋期貨圈裡的「大佬」了。當時,據維權群統計,涉及200多人、2000萬元的資金,被「餅乾哥」套牢。

這個22歲男生,有著鞋圈大佬的一切高配屬性——刺青、名表、法拉利,外加一間自己開辦的潮鞋實體店。但當東窗事發時,他的實體店關門了,鞋全被債主拿走,人也不見了。

小天告訴記者,之所以有那麼多人愛玩「球鞋期貨」,一是被暴利驅使,感覺自己能輕鬆掙大錢,二是上家發展下家,下家再發展下家,中間一環套一環,讓人感覺「都是和自己有往來的熟人」。

實際上,孫曉峰告訴記者,被騙的都是「熟人」。「有的人從對方那裡買過一兩雙鞋,或者對方發過10雙鞋,他就覺得對方有供貨能力,可以相信。」他告訴記者,前述被俞某騙錢的受害人,都曾在俞某處買到過「價廉物美」的好東西,而這些東西,只是俞某從二手平臺上淘來後翻新的「舊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注意到,這些「球鞋期貨」玩家之所以能一步一步斂財累計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炒鞋族維權困難。

「我有個朋友,從浙江來上海維權,貨值1萬多元。」小天陪這個朋友找「球鞋期貨」玩家維權,警方找到了當事人,但當事人出具了「有貨未發」的證明,拒不還錢,最終也就不了了之,「不見得為了1萬多塊錢來上海打官司,維權成本太高了」。

小天說,僅從目前媒體上報導過的「球鞋期貨」詐騙案件來看,這個市場真正的維權無門、被詐騙體量,遠不止這個數。揭露出來的,「最多就佔到十分之一」。

年輕人最易上當,維權無門是常態

記者注意到,在前述案例中,所謂的「球鞋期貨」玩家大多手中無貨,拖延交貨的過程中,他們用各種看上去「有圖有真相」的說辭,來使買家相信其「真的有貨」。而這些聊天截圖、轉帳截圖,幾乎都是這些人「自編自導自演」的。

這些都給民警破案帶來了一定難度。孫曉峰說,除了「空手套白狼」的炒鞋族,民警還會遇到很多「貨、圖不符」的案例,這種情況下的維權,更加困難。

「沒貨的,純屬拿下家錢還上家欠款的,判案時一般考慮詐騙;有貨的,發貨延遲很久很久的,屬於買賣糾紛,他們可以到法院民事訴訟;貨圖不符的,如果又沒有交易平臺,只是私下電子支付交易的,恐怕只能去找消保委。」孫曉峰說。

他建議,在「鞋圈」涉事未深的年輕人,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一個賣家,不要進行私人之間的交易轉帳,「可以拿到貨品後再付費,也可以當面交易,輕易不要轉款」。

涉事金額比較大的,除當面交易,還應對上家情況有一定的了解,比如其家庭住址、門店地址、身份證信息等,都要一一核對,為後續可能產生的維權,做好充足準備。「實際辦案中,我們經常遇到連上家真實姓名都不知道的人,什麼信息都沒有,就只是在幾個交易平臺上有過幾次買賣往來,就覺得對方可信了。」孫曉峰說。

「應該在降低散戶槓桿上做文章。」國浩律師(上海)事務所合伙人朱峰認為,對於一些信貸資格不足、還款能力明顯較弱的消費者,金融機構在對其發放消費貸時要嚴格審查其資質,嚴禁大量槓桿資金用於炒鞋行為。

對此,新華社曾援引專家意見稱,無論球鞋還是裙子等,年輕人有個性化需求是正常的,但切勿跟風炒作,指望炒鞋、炒裙子等牟利,容易落入陷阱,成為接盤俠。

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對俞某涉嫌詐騙30餘萬元一案進行了公開審理,並當庭作出一審判決,以詐騙罪,對俞某判處有期徒刑5年,並處罰金人民幣3萬元。

相關焦點

  •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與此同時,大量與炒鞋、炒盲盒相關的App、創業項目也隨之誕生。當那些「瘋狂炒鞋月入百萬」、「盲盒最高可賺39倍」等消息不斷出現時,聰明的朋友已經開始在喧囂中嗅到了一絲「韭菜」的芬芳……進入2020年,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 網絡買鞋需謹慎,小夥炒鞋「詐騙」30餘萬,買家仍「深信不疑」
    2019年,「炒鞋」一詞火爆全網,當時的「炒鞋」還是一個稍微正面的詞語,畢竟確實有不少人通過炒鞋賺了錢,但是久而久之,炒鞋的意義變了。2020年,「炒鞋」一詞再度登上熱搜,只不過這一次,「炒鞋」變「詐騙」了。
  • 炒鞋退熱,得物「毒」難解
    炒鞋、盲盒、漢服風潮都引發了新的消費變革,加之金融屬性的疊加,也讓一股一股崛起的風潮快速變味。其中,最為火爆的「炒鞋」在經過去年的爆火後也逐漸冷卻。根據百度指數,和去年10月相比,炒鞋相關關鍵詞熱度持續下降,如今不足最高點的20%,同時,曾經被炒至數萬元的球鞋,價格跌去60%以上也依然無人問津,炒鞋泡沫破裂在所難免。
  • 炒鞋、炒盲盒能賺錢?業內:愛好就好,切勿盲目-炒鞋 球鞋 扭蛋 風險...
    原標題:炒鞋、炒盲盒能賺錢?業內:愛好就好,切勿盲目  「炒鞋」「炒盲盒」「炒扭蛋」「炒裙」……隨著潮流文化的興起,在部分資本追捧之下,相關風險已讓監管發出預警。羊城晚報記者注意到,日前,繼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布預警,提示警惕「炒鞋」熱潮後,深圳市金融監管局等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也已加大對轄區「炒鞋」「炒盲盒」「炒扭蛋」「炒娃娃機」的排查力度,要求加強風險防控。
  • 炒鞋退潮後,炒鞋者怎麼樣了?
    隨後,圈內人士盼著「雙十一」這場消費盛宴能夠激活低迷的鞋市,但現實並沒能如他們所願,雙十一過後,球鞋價格不升反降。「真的很擔心這些球鞋就砸在自己手裡了。」2019年的炒鞋浪潮退去,有的炒鞋者偃旗息鼓,緊緊攥著手中的球鞋,翹首盼望農曆新年能成為下一個拋售時機。也有人覺得目前只是「鞋市」的低谷,判定是進場的絕佳時機,逢低大量買入。
  • 莆田鞋,是炒鞋經濟的噩夢嗎?
    短視頻中我們常看見,世界上最好聽的三首歌,莆田鞋的底層代理可能只會發一首,讓刷到視頻的用戶想要點擊進去看其他內容時,就可能看到莆田鞋的產品視頻。這兩種運營方法雖簡單粗暴但效果極好。在當下網絡平臺加大對造假販假的打擊力度的同時,莆田鞋販為何能在夾縫中生存?
  • 莆田鞋是炒鞋經濟的噩夢嗎?
    短視頻中我們常看見,世界上最好聽的三首歌,莆田鞋的底層代理可能只會發一首,讓刷到視頻的用戶想要點擊進去看其他內容時,就可能看到莆田鞋的產品視頻。這兩種運營方法雖簡單粗暴但效果極好。在當下網絡平臺加大對造假販假的打擊力度的同時,莆田鞋販為何能在夾縫中生存?
  • 從「炒鞋」到買「盲盒」,是商機還是套路?
    從「炒鞋」到買「盲盒」,「錢包是路人」成了當前部分年輕人的一種消費狀態。業內人士認為,多元消費需求催生了各類創新業態,但並非「萬物皆可炒」,消費者應理性對待,避免「踩雷」。「盲盒」是個啥,一年砸幾萬不稀奇?一种放在盒子裡的小玩偶正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 炒鞋風潮下的「真鞋」鑑定生意
    炒鞋風潮的怪異風口下,球鞋交易平臺快速崛起。儘管毒APP等早先已經紮根球鞋交易二級市場的玩家大力呼籲「鞋穿不炒」,並出臺了許多措施限制炒鞋,但無論如何,炒鞋之風興起讓這些平臺享受到了一波流量紅利。炒鞋風潮下,提高「真鞋」的鑑定能力有直接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但是,僅從球鞋鑑定這件事來看,它不是一個可以跟風的領域,不是下了決心或者投入了多大的資源就一定能擁有「更高的鑑定水準」,在橫向上,鑑定球鞋與鑑定其他產品尤其是電子產品幾乎沒有關聯度。貿然進入,把鑑定當噱頭,跟風的平臺們可能最終會夢碎。球鞋鑑定得利於炒鞋風潮?
  • 熱點|「炒鞋族」被騙30多萬元!有人還在讀高一,法院判了……
    【熱點 | 「炒鞋族」被騙30多萬元!有人還在讀高一,法院判了......】近年來,「炒鞋熱」悄然流行,打著「限量版」的標籤,部分鞋子竟被炒到每雙數萬元。有不法分子看到「商機」,竟以此實施詐騙,短短一個月,從數名「炒鞋」愛好者中先後騙得30餘萬元。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對這起案件進行了公開審理,並當庭作出一審判決。
  • 謊稱有限量版球鞋,男子詐騙「炒鞋族」30餘萬
    近年來,「炒鞋熱」悄然流行,市場價數百、上千元的鞋子,打上「限量版」標籤,經過炒作,便有了可觀的溢價,部分鞋子竟被炒到每雙數萬元,看著奇貨可居,一些「炒鞋族」不惜重金四處尋找、購買,等待著升值……不過,這種求「鞋」若渴的心態,也極易被不法分子覬覦和利用。
  • 天價潮鞋背後:玩家兼職炒鞋兩年賺30萬 僱人排隊搶
    天價潮鞋背後:玩家兼職炒鞋兩年賺30萬,僱人排隊搶鞋  球鞋「江湖」上,小君(化名)有一個特殊身份——炒鞋玩家。  2017年,他僱了20個人排隊購買AJ(Air Jordan)一款新鞋,並由此踏上「炒鞋」之路。兩年間,掙了近30萬。
  • 「中年人炒股,年輕人炒鞋」,天價球鞋背後,誰在消費直男的購買力?
    在「中年人炒股,年輕人炒鞋」的時代,每一款限量球鞋發售的現場,都能看到陳勇們的身影。對球鞋愛好者來說,為球鞋花錢不是一件難事,但能接受多大程度的溢價,每個愛好者心目中都有不同的答案。在此情況下,國內的球鞋市場衍生出了越來越成熟的產業鏈。6月15日早上8點半,北京三裡屯Madness門店外已經排起了長隊。
  • 炒鞋月入過萬?鞋販子:大多數每月賺不到3千元
    口述丨炒鞋圈裡的瘋狂與荒誕  「男孩一面牆,堪比一套房」、「25歲學生炒鞋月入百萬」。近段時間,「炒鞋」話題引發了關注,圈內流傳的傳奇故事層出不窮。  「炒鞋」究竟有多火?比如,有的AJ球鞋開售第一天,就有幾百人冒雨排隊搶限量款;有的球鞋剛發售,價格即暴漲十幾倍甚至上百倍。
  • 炒鞋風口不再 得物APP盈利迷茫
    6月29日,中消協公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其中特別提及得物,其在監測期內共被搜到8735條相關負面信息,主要涉及假冒偽劣、鑑定費、優惠券等問題。報告顯示,以上相關負面信息分別於6月9日和18日出現兩次峰值。消息一出,引起網友熱議。
  • 「炒鞋」真能月入百萬?鞋販子:大多數每月只賺不到3000
    「男孩一面牆,堪比一套房」、「25歲學生炒鞋月入百萬」。近段時間,「炒鞋」話題引發了關注,圈內流傳的傳奇故事層出不窮。 「炒鞋」究竟有多火?比如,有的AJ球鞋開售第一天,就有幾百人冒雨排隊搶限量款;有的球鞋剛發售,價格即暴漲十幾倍甚至上百倍。 「炒鞋」是如何興起的?這個「狂熱」的市場究竟如何運作?鞋販子的收入是否真如傳聞所說「月入百萬」?
  • 鞋市崩盤,炒鞋的人還好嗎?
    的消息早就被說爛了,無數年輕人都靠著炒賣球鞋一夜暴富。 球鞋已經不再是一項服飾,而是一種高套利的金融工具。在這個由Z世代年輕人主導的市場裡,我們已經習慣了動輒幾千塊的鞋子和永遠高企的走勢。但突如其來的疫情卻讓2020年的鞋市按下了暫停鍵。
  • 「炒鞋族」被騙30多萬元!有人還在讀高一,法院判了……
    近年來,「炒鞋熱」悄然流行,打著「限量版」的標籤,部分鞋子竟被炒到每雙數萬元。有不法分子看到「商機」,竟以此實施詐騙,短短一個月,從數名「炒鞋」愛好者中先後騙得30餘萬元。近日,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對這起案件進行了公開審理,並當庭作出一審判決。
  • 炒鞋月入上萬?百億產業莆田鞋,都是被它逼出來的
    之後大學的那時候,姐姐開了一個服裝店,用了一款叫秦絲進銷存的軟體記帳,從上邊見到,這雙鞋原價四位數,回想起來我以前買的價錢,和店家發貨的地址,能夠 明確這雙是莆田的。假貨,侵權,盜版,說再多全部都是違法行為,作為新一代年輕人,確實要有該有的道德水平。之後咬咬牙購買了一雙同款真鞋,花費上千元,穿了不到一周鞋跟兩處開膠了。
  • 「我25歲炒鞋月入百萬」是新風口還是割韭菜?
    一雙鞋到底能多貴?目前,全世界最貴的鞋是 Air Yeezy2(Red October),以 1700 萬美元的價格在網上成交。球鞋價格能漲多瘋?Air Jordan 4 當年發售 72 雙,3 萬入手 9 萬出手,利潤為 200%,目前市值為 15-16 萬;侃爺去年一年炒鞋年入 10 億美元;10 年前炒股、三年前炒幣、今天炒鞋,還真不是隨便說說的。那麼球鞋究竟為什麼能被炒得那麼貴呢?炒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炒鞋的受益者到底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