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鞋風口不再 得物APP盈利迷茫

2020-12-22 金融界

來源:時代周報

得物APP(下簡稱「得物」)近期不斷被點名。

「之前是央視,這幾天又是中消協。」7月4日,從得物離職不到半年的張恆(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

6月29日,中消協公布618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其中特別提及得物,其在監測期內共被搜到8735條相關負面信息,主要涉及假冒偽劣、鑑定費、優惠券等問題。

報告顯示,以上相關負面信息分別於6月9日和18日出現兩次峰值。

消息一出,引起網友熱議。29日,微博空降「中消協點名得物APP」話題,閱讀量高達1.2億,其中,產品假冒偽劣問題最受網友關注。

事實上,得物被投訴假冒偽劣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

在黑貓投訴上,關於得物的投訴數量高達3.2萬次;公開資料顯示,改名之前的毒APP(得物曾用名)投訴數量也達到月2.2萬次,其中多數消費者直指得物售假。

今年2月,得物甚至還被電子商務消費糾紛調解平臺電訴寶給出「不建議下單」評級。

7月3日,時代周報記者針對投訴處理方式等問題致電得物,其相關負責人稱,得物所有商品都是先鑑別再發貨,確保用戶可以放心購買到品類豐富的正品潮流裝備,對惡意售假情況將一律封號處理。

但擺在得物面前的不僅是售假質疑,事實上,隨著炒鞋風口的「沒落」,得物的盈利模式愈發迷茫。

「售假」背後

「買家下單,賣家先把貨品快遞到得物APP,得物APP合作的多位專業鑑別師經過多維度精細工序鑑別為正品,並對貨品瑕疵分級查驗後,得物APP再將貨品快遞給買家,買賣雙方完成交易。」關於平臺交易的流程,得物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介紹道。

得物相關負責人坦言,如果鑑別為非正品,訂單不會成交,商品將退回給賣家。

在嚴格把控下,為何還會出現假冒偽劣產品?

7月3日,已經混跡在鑑定圈三年的鑑定「老手」王寒(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問題還是出在鑑定師身上,經驗不足、技術不過關都是鑑定失誤的關鍵因素。

得物也在回應中坦言,人工鑑別難免會出現極小概率的誤差。

事實上,在鞋圈人士看來,得物雖是圈內「老大」,但鑑定後備軍並不給力。

王寒回憶:「之前和圈裡人聊天,他們告訴我去年暑假炒鞋特別火爆的時候,得物的鑑定師人手是跟不上的。那時候,消費者想在得物上鑑定可能要排隊等兩三天。不過去年後半年,得物從虎撲挖了一批人。」

「據我所知,現在得物上有70多個鑑定師,包括奢侈品、服飾、鞋子之類的。」王寒表示。

在鑑定師「新人」陳航(化名)看來,雖然得物鑑定隊伍已形成規模,但大部分鑑定師水平和自己差不多。

他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比我經驗豐富的鑑定師告訴我,得物的很多鑑定師都是實習生水平,對待假鞋沒有那麼多戒心。」

據陳航透露,得物內部某鑑定師向他提供過的工作量數據,「日均接3000帖,按12小時工作時間來算,看一個帖子只有14.4秒」。

陳航質疑道,正常來說,每天根本不可能工作12個小時,這就意味著,鑑定一雙鞋子的時間會更短。「因此得物鑑定師出錯率超高。」陳航對此給出了自己的判斷。

有多年鑑定經驗的王寒也表示,自己每天線上只能看1000帖左右,再多就要眼花。

但也有圈內人認為,售假或許也和賣方有關。

李浩(化名)已經接觸炒鞋兩年,此前曾入駐得物。7月4日,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入駐得物較為簡單,有鞋就行。

「得物大部分是個人賣家。」得物相關負責人坦言。其表示,得物嚴控賣家資質,在個人賣家免費入駐的過程中,得物APP平臺通過對賣家的認證體系以及分類分級管控嚴格,保障貨源。

「但目前在業內,一些售假賣家和鑑定師相互打掩護,所以很難說清楚。」李浩卻對此表示。

炒鞋遇冷

事實上,得物問題頻出,與炒鞋市場變化不無關係。

2019年10月,在炒鞋市場瘋狂數月後,央行發出警示函指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臺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遊戲,並且點名批評了10餘個炒鞋平臺。

彼時,還未更名為得物的毒APP排在首位。一個月後,得物發布了「鞋穿不炒」的倡議書,呼籲行業自律。

「得物第一時間上線交易新規,通過調整保證金比例、提高賠付金額等方式抑制炒鞋。」得物相關負責人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在監測到有炒鞋行為時,得物採取封號等措施打擊這種投機行為,截至目前已封禁違規帳戶近千人。

「幾大平臺發表態度之後,NICE就把閃購取消了,也就等於說把『割韭菜』的渠道給關了。」李浩說。

他解釋道,以前買家通過NICE閃購下訂單就不能再退貨,一次性交易讓炒鞋市場的韭菜越割越多,直至火爆出圈。

但炒鞋市場在去年下半年開始發生變化。

沒了「韭菜」的炒鞋者們只能做批發商。「現在球鞋的價格回到了炒鞋之前較為正常的狀態,只賺買家的錢,正常進價再出手賺個差價。」李浩表示。

李浩坦言,平臺因此受影響程度不小。

「當時市場狂熱遺留下來的鑑定師不成熟、產品把關不嚴謹、監控機制以及處理手段不完善等後遺症問題,也因炒鞋市場冷靜而顯現出來。」王寒也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得物的營利模式是以收取賣家服務費和鑑定費為主,其中收取賣家服務費是大頭。也就是說,平臺上賣家售賣球鞋價格高低決定了得物抽取服務費的高低。

李浩表示,賣家出售一雙鞋,得物會抽取5%的技術服務費,1%轉帳手續費還有查驗費、鑑別費、包裝服務費等。

時代周報記者粗略計算,一雙2000元的鞋子,服務費只要150元以上,如能賣到1萬元,服務費可以達到近500元。

「在炒鞋方面沒什麼發展餘地的話,得物很有可能觸頂。」王寒判斷道。

加碼社區打造

不過,得物正在試圖擺脫消費者對其「賣鞋」的單一印象。

「目前,我們偏交易的部分在外面的名聲相對大一些,但是了解和分享的環節是不可或缺的。打開我們的 APP,可以看到我們第一個標籤是社區,不是交易。」6月21日,得物創始人兼CEO楊冰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

今年1月1日,得物啟動品牌升級,正式從毒APP更名為得物APP。根據官方介紹,新更名的得物APP會變成一個更多元品類的潮流網購社區。

「我去年入職的時候,得物就重點在做社區內容,以球鞋為中心向其他潮流品類擴散,似乎計劃做成『男版小紅書』。」前員工張恆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對此,得物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得物和小紅書是不同定位類型的社區。「得物社區把『了解、得到、分享』作為未來的發展願景,致力於品牌的潮流化、內容潮流化、體驗潮流化。」

但張恆坦承, 得物社區主要針對圈層人群,用戶增長也有瓶頸。

張恆此前在得物的工作與社區運營有一定的交集,他透露,得物的用戶日活如果有三分之一能分到社區,就算不錯了。

「得物的情況和小紅書不太一樣,小紅書是以內容帶動電商,而得物反而是電商板塊先出名,社區內容後發展,這就違背了消費者先做功課後購物的邏輯,所以發展還是存在難度。」7月5日,產經評論人張書樂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不過,得物正在嘗試將消費者引流到社區板塊的動作。

時代周報記者在得物上留意到,在打開APP時,得物會讓消費者挑選感興趣的內容,選完之後就會先看到社區板塊;得物也會根據消費者購物喜好推送一些社區相關內容;單品用戶曬圖也在為社區引流。

張恆坦言,多數社區在用戶量級增加後缺失了早期的社區氛圍,得物也同樣面臨新用戶融入,內容過於泛化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炒鞋退熱,得物「毒」難解
    圖片來源@unsplash文丨安樹以圈子文化自成一派的Z世代,過去幾年掀起了諸多消費風口。炒鞋、盲盒、漢服風潮都引發了新的消費變革,加之金融屬性的疊加,也讓一股一股崛起的風潮快速變味。其中,最為火爆的「炒鞋」在經過去年的爆火後也逐漸冷卻。
  • 得物APP投訴、違規迷霧,楊冰的潮流經怎麼念?
    盈利模式拷問,何以負面纏身?盈利模式或是一個重要考量。公開資料顯示,得物於2015年孵化於虎撲論壇,2017年8月,虎撲旗下的上海識裝信息科技,推出毒APP。2020年1月1日,「毒」App更名為得物。
  • 海外特app嚴格品質保障抵制炒鞋、打擊假鞋
    海外特賣一站式購齊,從日常需求到精神體驗,甄選全球好物,全面滿足你對高品質生活的美好追求。隨著消費升級和市場規模增長,讓人們的消費選擇更加多樣化。而海外特賣app的出現,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市場上那些既想在海外購買、又渴望正規渠道保障的需求。 眾所周知,潮流電商平臺海外特賣採用C2B2C的轉賣模式,即賣家(C)將商品上架銷售,買家購買後,賣家發貨到平臺(B)進行查驗、鑑定,鑑定為正品後,平臺再發給買家(C)。高效、健康的平臺機制,為海外特賣吸引了一大波忠實用戶。
  • 收穫難買鞋碼、省卻鑑定流程,購物就上「得物App」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各種買鞋渠道都開始開通。比如海淘、代購、app等。如果在線下旗艦店排不到號且斷貨,那麼大多數人就會選擇網上購買。但網上購買的風險想必大家都知道,因此,選擇一個好的購買平臺是至關重要的。得物App作為年輕人潮流聚集地,不僅支持購買,而且支持鑑定。對消費者而言,一個app搞定購買、鑑定兩個服務,豈不是很方便?
  • 消費者稱在得物買到假冒偽劣的椰子鞋、Gucci、Burberry,得物APP...
    得物APP涉嫌假冒偽劣屢次被投訴中消協的報告中提到,6月20日,網友@孟愛神投訴得物:右腳鞋頭歪成這樣,是怎麼過的檢測?據悉,得物在傳統電商模式的基礎上添加「鑑別服務」,推出了「先鑑別,再發貨」的購物流程。網友@孟愛神不理解,為何明顯有問題的鞋子,鑑別檢測卻一路綠燈?
  • 「315報告」二手潮鞋交易「紅與黑」:得物(毒)APP nice 有貨「上榜」
    據「電訴寶」用戶投訴大數據顯示,全年涉及投訴的二手潮鞋交易平臺有得物(毒)APP、Get、nice、有貨、切克、識貨。其中,3家二手潮鞋交易平臺入選《2019年全國電子商務TOP190消費評級榜》,分別是:得物(毒)APP、nice、有貨均獲「不建議下單」評級。
  • 溢價5倍、有鞋款漲價過萬,得物與nice下架科比系列球鞋球衣
    1月27日,當外界正緬懷籃球巨星科比·布萊恩不幸離世之時,鞋販子卻開始在各大垂直電商平臺大肆炒鞋。南都記者發現,在得物APP(毒)平臺上,時間僅相隔8小時,「NIKE MAMBA FOCUS科比曼巴精神 湖人色」系列球鞋的售價從599元飆升到了4899元。
  • 正品潮鞋聚集地——得物APP
    得物APP是新一代潮流網購社區,正品潮流裝備交易和潮流生活社區是得物APP兩大核心服務。也正是憑藉著這兩大核心服務,得物APP從面世以來就受到了喜愛潮流的年輕人的支持。但隨著得物APP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也逐漸開始有人對得物APP提出了疑問,例如在得物APP買鞋真的是正品嗎?
  • 莆田鞋可過得物(毒APP)?
    現在的球鞋市場,呈現一家「毒」大的趨勢(現已更名得物APP)各種剛剛喜歡上球鞋的小白用戶也都認得物(毒),以前的鞋子想買就買,現在你喜歡一款新鞋,那麼你就要去得物(毒)APP查查價格、看看穿搭以及鑑定真假,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所謂「莆田鞋過得物(毒)」是什麼意思以及莆田鞋過得物(毒)到底有沒有可能等話題。
  • 得物App:穿潮鞋,守正品!
    潮鞋對於潮流玩家而言佔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想要運動風,可以穿AJ,Yeezy;想要休閒風,可以穿Puma,Vans;想要帥氣風,可以穿Dr.Martens。總之每一雙潮鞋似乎都有它存在的必要,選擇一雙合適的鞋子穿在腳上,立馬能夠讓整體穿搭提升質感與個性。但在選擇潮鞋的時候,堅持正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真正喜歡潮鞋的人是絕對不會願意自己腳上的鞋子是fake的。
  • 莆田鞋可過得物(毒)APP驗證?
    現在的球鞋市場,呈現一家「毒」大的趨勢(現已更名得物APP)各種剛剛喜歡上球鞋的小白用戶也都認得物(毒),以前的鞋子想買就買,現在你喜歡一款新鞋,那麼你就要去得物(毒)APP查查價格、看看穿搭以及鑑定真假,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一下所謂「莆田鞋過得物(毒)」是什麼意思以及莆田鞋過得物(毒)到底有沒有可能等話題
  • 得物、Nice正火,這個背靠轉轉的球鞋App卻突然下架
    在蘋果、華為應用商店已無法檢索下載切克切克曾於2019年5月上線,彼時正值球鞋交易的風口,2019年上半年,球鞋鑑定與交易平臺得物App與Nice App紛紛融資,估值甚至達到十億美元級別。轉轉瞄準這個「用戶捨得砸錢的」潮流圈上線了「切克」,上線首日GMV即突破百萬元,平臺交易量始終保持快速增長。
  • 買正品潮鞋,一個得物App就夠了
    潮鞋作為潮流服飾的重要組成品類近年來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市場發展迅速。顯然,現如今潮鞋在潮流圈佔有重要的地位,甚至不少年輕人表示在與人交往的過程當中第一眼會注意到的地方就是鞋子。所以今天小編就要為大家介紹正品潮鞋天堂——得物App。
  • 知名球鞋轉賣平臺「毒」APP改名「得物」,想成男版「小紅書」?
    創業四年,估值超10億美元剛剛過去的2019年度關鍵詞,一個「炒」字眾望所歸。而炒鞋,也成為這一年最火的生意。這一年,「AJ」被搜索了3900萬次,「炒鞋月入百萬」「4天暴漲900%」撩撥著人們狂熱的神經。這一波炒鞋潮,也催生了一個估值10億美元的「毒」角獸。
  • 王思聰投的「毒」深陷售假漩渦 更名得物難消32894條投訴|凰家反騙局
    對於很多年輕男生,特別是沉迷於潮鞋收藏男生來講,可謂「一入『毒』門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據中國新聞周刊報導,2019年「毒」APP的炒鞋年交易額可達60-70億元。咱們暫且拋開炒鞋不談,先聊聊「毒」的鑑定和電商業務。「毒」在2015年上線,今年1月1日正式將名字由「毒」改為「得物」(下面均用「得物」表述)。
  • 「我25歲炒鞋月入百萬」是新風口還是割韭菜?
    Air Jordan 4 當年發售 72 雙,3 萬入手 9 萬出手,利潤為 200%,目前市值為 15-16 萬;侃爺去年一年炒鞋年入 10 億美元;10 年前炒股、三年前炒幣、今天炒鞋,還真不是隨便說說的。那麼球鞋究竟為什麼能被炒得那麼貴呢?炒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炒鞋的受益者到底是誰呢?
  • 上得物APP,看夏日必備正品鞋款
    夏日炎炎,之前厚重的鞋款雖然好看,但夏天穿著還是顯得過於悶熱。選擇一雙穿起來涼爽又好看的鞋,才是夏日必備的法寶。提到鞋,怎麼能少了得物APP呢,作為球鞋家園的得物APP,已經為大家準備好一份夏日精選好鞋清單,一起來看看吧。
  • 得物App買鞋是正品嗎?深入剖析給你答案
    2019年6月26日,CBNData聯合得物App發布了《2019潮流消費洞察報告之潮鞋篇》。這份報告顯示,「正品保障「成為了潮鞋電商平臺消費者的核心訴求。也就是說現如今買正品潮鞋已經成為了不少潮人的共識。說到買正品潮鞋,相信不少人腦海中會自然聯想到得物App。
  • 得物App獨家首發FILA x 得物聯名款潮鞋禮盒,上架後一秒售罄
    近日,得物App獨家首發FILA FUSION x 得物聯名款新品禮盒,禮盒內包含了FILA x Maison MIHARA YASUHIRO聯名首發的全新鞋款、聯名定製飾品、聯名定製包裝盒。在得物App上,該款禮盒正式發售之前就受到廣大潮流愛好者的關注,上架後更是一秒售罄。據了解,這是得物App首次與鞋類品牌聯名合作定製禮盒。
  • 鞋友親測正品天堂,得物(毒)APP讓你放心購
    而目前買鞋的渠道無非是線上與線下兩種,很少有大品牌會把專賣店開到三線、四線小城市,而網購的火熱發展也讓線上買鞋成為了越來越多人的選擇。不可避免的,買不到正品鞋就成為了消費者們的頭號難題。而國內有這麼一個平臺,它通過多項措施,確保正品,讓消費者能夠放心買鞋,它就是得物(毒)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