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潮鞋圈似乎安靜了許多,甚至已有人黯然退場。
小編發現,背靠轉轉的球鞋交易平臺切克App已從iPhone、華為等手機應用商店下架,目前在在百度搜索「切克」,也已經找不到官網入口,轉轉官方微博對切克相關內容的更新也停留在了去年11月。
在蘋果、華為應用商店已無法檢索下載切克
切克曾於2019年5月上線,彼時正值球鞋交易的風口,2019年上半年,球鞋鑑定與交易平臺得物App與Nice App紛紛融資,估值甚至達到十億美元級別。轉轉瞄準這個「用戶捨得砸錢的」潮流圈上線了「切克」,上線首日GMV即突破百萬元,平臺交易量始終保持快速增長。2019年6月15日-19日年中大促期間,切克更是實現了交易量300%的環比增幅。
從高調上線到低調離場,僅一年時間。一位從事潮品交易的從業者透露,事實上,今年7月時,切克的業務運營情況似乎已不樂觀。
針對切克App下線,小編聯繫到轉轉集團負責人,對方表示,系公司正常的業務調整,轉轉端內有更多二手潮鞋交易。
就在切克疑似離場之時,潮鞋交易二級市場依然不斷有新的消息傳來。成立於美國的StockX將進軍中國市場;得物2020年全年GMV有望突破千億元;SNAKE潮流當鋪在今年4月完成了數百萬元的天使輪融資。
一位銷售、回收二手潮鞋的商家對小編表示,Nice、得物等潮品交易平臺要有品牌商或明星設計師入駐合作,才能為平臺積攢粉絲、積聚流量,並完善整個供應體系。僅靠散戶、個人商家收購、銷售是不能支撐平臺長久運營的。
事實上,去年7月,切克也曾籤約國內球鞋鑑定師「995」,後者全職全職加入切克,但由於難以實現成量級的潮品鑑定速度與規模,上線一年多的時間裡,切克沒有得到資本青睞,未獲得獨立的融資,這也掣肘了平臺擴容。
「995」去年還參加了綜藝節目為切克做宣傳
此外,潮品二手電商導流很大程度上也依靠「出身」。目前做得比較成功的得物,最早其實是源自球鞋文化濃厚的虎撲體育社區。Nice也是從建立社區起家,從球鞋文化中孵化出交易產品。
不過,得物、鬥牛、Nice等平臺雖然依然活躍,卻也是消費市場監管的窪地。
今年6月,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數據顯示,「6·18」大促期間,收到有關「得物」的負面信息8735條,主要涉及假冒偽劣、鑑定費、優惠券等問題。鬥牛在新浪黑貓上有2000餘條消費投訴信息,問題集中在商品存在瑕疵、餘額無法體現等。
對於潮品交易的監管,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網際網路經濟研究室主任李勇堅認為,在線上交易中,買方在沒有直接接觸實物的情況下購買商品,存在一定的鑑別盲點。賣家通過二次交易賺取差價,這類服務交易是將球鞋等實物商品逐漸轉化為金融產品,這會涉及到金融監管問題,不僅僅是商品消費維權難點。此外,對於球鞋的鑑定保證以及線下是否存在交易中的貨量等問題都是平臺面對的風險。
對於潮品二次交易的現狀,產業時評人張書樂同樣認為,潮品電商異化為了另一種理財產品,如炒鞋、炒盲盒,背離了原本的消費族群,成為了對其本身無感、只在乎溢價的部分非目標用戶的囤積物。這也是潮牌電商們目前正在試圖扭轉的一種態勢,因此偏向於蟄伏和重新構建場景。
張書樂指出,在經歷了資本攪動的爆發期後,現在的潮品交易電商其實處於一種蟄伏期,即市場活力低於預期,Z世代的消費能力暫不足承載潮牌的過多溢價消費。
張書樂建議,潮牌交易電商應從IP角度切入,形成自己的獨特價值元素,並形成對垂直用戶的強黏合度,並輻射更廣的消費群體。當下,潮品整體的IP塑造偏弱,產品設計上潮而不實,容易走向工藝品或裝飾品方向。因此實用性和IP的獨特性,是平臺或品牌構建壁壘的關鍵。潮品交易核心不是賺快錢,應該注重孵化和運營IP,並快速迭代產品,不能過度使用溢價的方式製造泡沫。
一位潮品交易創業的業內人士也表示,在消費升級過程中,消費者自然會追逐購買熱款。潮品交易是一個自由定價的市場,平臺無法對漲價與降價的幅度做出明確規定,但有義務阻止惡意炒鞋行為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