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寶保險由外資獨資變身合資保險公司一事還未坐實,董事長和總經理已雙雙變更。近日,保監會批覆,同意徐德洪擔任利寶保險董事長、總經理職位。這也是利寶保險首次引入本土掌門人。引入中資股東、掌門人本土化,折射出利寶保險的戰略轉變,希望更快融入中國市場,加快實現盈虧平衡的步伐。
新掌門人落定
根據保監會批覆,徐德洪符合《保險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資格管理規定》的有關要求,核准其擔任利寶保險董事長以及總經理的任職資格。利寶保險原董事長兼執行長馬丁調往利寶泰國任董事長兼執行長。
據了解,徐德洪擁有14年的產險工作經驗,是國內最早獲得北美產險精算師資格的人員之一,曾先後任職於中國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人保財險和利寶中國。自2012年加入利寶保險起,先後擔任公司首席精算執行官、總精算師、首席市場運營執行官、首席產品管理及精算執行官。今年8月1日向保監會報備擔任公司臨時負責人,擬任該公司總經理。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引入本土化的管理人才是外資公司的瓶頸,即使招聘也在外資圈之間進行,中資和外資間的人才流動數量極少。根據利寶保險之前發布的董事長變更信息來看,自2011年起該公司任命的掌門人均為外籍高管,且在中國的人事變動非常頻繁,經歷了外國高管水土不服的陣痛。
2011年12月,利寶保險發布董事長變更消息稱,自2011年2月16日起Luis Bonell Goytisolo正式擔任公司董事長職務,同時解除David Henry Long的董事長職務;2014年3月,利寶保險再次發布董事長變更信息,馬丁正式擔任公司董事長的職位。「如果外資股東不佔主導地位,利寶保險未來會更青睞用本土人才。」上述人士分析稱。
利寶保險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徐德洪對中國保險市場的豐富經驗和對利寶中國的多年管理經驗,將帶領公司更好地實行本土化戰略,加快實現盈虧平衡的步伐。
公開資料顯示,2003年,美國利寶互助保險公司在重慶設立分公司,2007年7月,分公司正式改建為中國全資子公司,也就是利寶保險有限公司。2008-2015年期間,利寶保險進行了多次增資。2015年,該公司註冊資本增加至13.7億元。2016年,美國利寶對利寶保險兩次增資。增資完成後,利寶保險註冊資本變更為15.01億元。
十年虧損超10億
事實上,今年是利寶保險「分改子」後經營的第十個年頭,經營狀況難言樂觀。
根據保監會數據顯示,2012-2016年,利寶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7.2億元、8.5億元、8.2億元、8.9億元、12.3億元。儘管2016年保費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但利寶保險整體市場份額依舊跨不出0.1%。不過,有媒體報導,單就重慶保險市場份額而言,利寶保險的市場佔有率,遠高於外資財險在全國市場的整體佔比。
據了解,美國利寶在美國本土是以工傷保險最為著名的保險集團,最初看上中國西部大開發帶來的機會,並希冀藉此發揮自身在工傷保險上的優勢,但是西部低廉的勞工保障讓這一優勢難以實施。
在利寶保險的保費中,車險保費佔據80%,也是虧損最大的險種。利寶保險2016年度財報顯示,從利寶保險2016年保費收入前五名的保險產品經營信息來看,機動車輛保險虧損1.7億元;意外傷害保險和貨運險虧損額度分別為1496萬元、144萬元。其中兩個實現盈利的險種分別是責任保險、企業財產保險,分別實現盈利1742萬元、113萬元。
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2009-2016年的八年時間裡,利寶保險累計虧損超11億元。今年二季度,利寶保險延續虧損態勢。根據該公司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今年二季度,利寶保險淨利潤為-1782萬元,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55%。利寶保險表示:「由於利寶保險規模較小,在預測期內仍然會持續虧損。但是隨著公司繼續對效益較低的險種進行精簡,虧損會逐步縮小,同時淨負現金流會降低。」
利寶保險表示,通過過去三年對機構布局、渠道多樣化、產品均衡等多方面的戰略調整,利寶中國業務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多項重要經營指標持續優化,經營情況得到持續改善。2016年,利寶保險業務收入比2015年增長39%;2017年上半年,保險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8%,稅前利潤同比改善51%。
股權轉讓仍懸而未決
與其他外資公司一樣,常年虧損的利寶保險面臨著中資保險公司實力不斷增強,而自身在本土化方面仍難適應。
普華永道審計部合伙人林同文分析稱,在產品方面,創新一直是外資產險拓展市場的利器,研發的某些短期健康險產品,提供全球醫療保障,保額高達千萬元,但保費一年也不菲,高出了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另外外資熱衷的董事責任險等創新險種,在中國也是應者寥寥。大部分外資保險依舊停留在做本國相關企業和人員生意的層次上,如美國財險主要做美資企業業務,日本財險盯著做日資企業,這也成為外資財險在華發展的軟肋。
此次任命中國高管出任掌門人也引起外界猜測,利寶保險變身合資公司的腳步將近。2016年8月,美國利寶互助保險公司與三胞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協議,三胞集團受讓利寶保險有限公司51%的控股權。與此同時,美國利寶互助保險集團繼續持有49%的股份。如果股權轉讓獲得監管部門批覆,利寶保險將由外資獨資變身為中外合資保險公司,且由中方控股。
公開資料顯示,三胞集團擁有多家上市公司,投資參股銀行、證券、保險、期貨、信託等傳統金融機構十餘家,下屬獨資及控股企業超過100家。在保險方面,三胞集團是幸福人壽的第二大股東,同時也是同人保險經紀的控股股東。對於三胞集團受讓利寶保險51%的控股權,利寶保險相關負責人曾表態,新的合資公司將藉助三胞集團廣泛的銷售網絡和豐富的本土產業資源來拓展中國保險市場,尤其是銀保渠道和健康險產品市場,結合利寶互助保險集團超過100年的保險經驗,將充分發揮公司的增長潛力來實現盈利性增長。目前,利寶保險表示,仍然追求與三胞集團的合資。
有業內人士認為,外資險企在國內一直做不起來,尤其是財險業務需要做大了才能賺錢。此次利寶互助忍痛割愛,出讓控股權,也是希望借力對方的本土資源把業務規模做大。不過,合資公司常常患有「合資病」,在中國市場容易產生內耗,分道揚鑣的公司比比皆是,如何化解這一難題成為利寶保險未來的一大挑戰。
北京商報記者 許晨輝